第一图书网

书法述要(名家谈艺小品)

陆维钊 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1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作者:

陆维钊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陆维钊幼时家贫,有祖父抚养和指授书画,后从绍兴潘锦甫、崇明陆柏军二先生学书。自六朝碑志入手,得力于《三阙》《石门颂》《天发神谶》《石门铭》《爨龙颜》诸碑。中年以后,融汇百家,遂成气象。晚年腕力不衰,书学精进,积数十年之学养功力,创一新书体,其结体似篆而运势如草,形呈扁方而波磔似隶,似篆非篆、似隶非隶、亦篆亦隶,人称“陆体”。已故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曾在《陆维钊书法选·前言》中写道:“陆先生那种介乎篆隶之间的新体,他自己叫做隶书。我认为字型固然是扁的,字划结构却遵照许慎旧文而不杜撰。两汉篆法,很多逞意妄作,许慎所讥“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之类,不可究诘。陆先生对此十分讲究,不肯放松。篆书家一直宗法李斯,崇尚长体。前代金石遗文中偶有方体扁体出现,宋元人叫作“蜾扁”,徐铉、吾丘衍等认为“非老笔不能到”。我曾称赞陆先生是当今的蜾扁专家,他笑而不答,我看他是当仁不让的。”并称赞陆维钊的真行草书:“综合披览,使人感到纯乎学人手笔,饶有书卷清气。无论大小幅纸,不随便分行布白,有时“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有时“
碧山人来”、“脱巾独步”,得心应手,各有风裁。”凡此均可视为书坛公论。
他论书亦时有独见之明。赵孟頫字,有人斥之平稳,讥为流媚,他认为赵字固然有其短处,但用笔精熟、气韵生动、平淡天然是其长处,他人极不易到。学者若能避短就长,得益甚大。自言晚年越觉其好,越想学。又如论米黼书法云:“米海岳书,跌宕多变,超迈拔俗,出入二王法度,后世罕有匹者。人谓米字不可学,学者易入魔障,余则曰:非不可学,学之不易也;入魔障乃学者之病,非米海岳只病也。”
遗憾的是,陆维钊晚年的一些精辟见解因无专人记录,难以汇集成册,今后还有待搜录。这次将他的一份讲课提纲作为本书附录,由其学生、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章祖安整理。
由于本书成稿较早,与陆维钊晚年的观点相较,难免有差异和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它却是我们研究这位具有独创精神的著名书画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了解陆维钊早期的主要书学观点,还能得到走向成功之路的启示,因此它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有益参考书。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为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提供简捷、精辟而又权威的书法艺术读本,浙江古籍出版社早在1985年7月编印出版了本书。为了适应新时代读者的阅读需要,浙江古籍出版社在原版本的基础上,对本书进行重新排版,并由陈墨同志将原书的几乎所有书法艺术图版按原帖进行更换,而且还新增了作者的20幅书法艺术作品,不仅丰富了本书的内容,也使图面更趋美观,增强了可读性。

作者简介

陆维钊(1899—1980),浙江平湖人,字微昭,晚年自署邵翁。一九二五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曾亲炙竺可桢、柳诒徵、王伯沆、吴梅等名师的教诲。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在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任助教,以后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任教,从事中国文学研究与教育工作数十年。早年曾攻清词,撰《全清词目》,襄助叶恭绰编纂《全清词钞》;工诗词,擅书画。1960年夏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一九六三年,受院长潘天寿委托,筹建中国画系书法篆刻科,任科主任;是为当时全国唯一的大学书法篆刻专业。一九七九年夏,接受文化部培养书法篆刻研究生任务。旋病逝,卒年八十一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书法述要(名家谈艺小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