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唐游侠传

梁羽生 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6-03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作者:

梁羽生  

页数:

全54册  

字数:

53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梁羽生小说以实在的文史知识和古代诗词见称。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常常将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小说回目意境深远,对仗精巧,情节推展明显具有怡荡有致的韵律感,叙事中也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其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他的武侠作品,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小说情节构置巧妙、稳厚绵密。有人认为梁羽生小说的缺憾在于“乏味”二字,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梁先生始终保有一种“正统”文人的姿态。   这套梁羽生小说全集还包括《龙虎斗京华》、《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侠骨丹心》、《风雷震九州》、《冰河洗剑录》、《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狂侠天娇魔女》、《鸣镝风云录》、《广陵剑》等31部小说。

作者简介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三月廿二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      ×      ×      ×      ×      ×
初入江湖: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之始。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故名梁羽生。
×      ×      ×      ×      ×      ×
退隐江湖:
从1954年开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 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

书籍目录

1.龙虎斗京华(含飞凤潜龙)2.草莽龙蛇传(含塞外奇侠传)3.白发魔女传4.七剑下天山5.江湖三女侠(上、下册)6.还剑奇情录(含冰魄寒光剑)7.萍踪侠影录8.嵌花大侠9.联剑风云录lo.冰川天女传(上、下册)11.云海玉弓缘(上、下册)12.侠骨丹心(上、下册)13.风雷震九州(上、下册)14.冰河洗剑录(上、下册)15.女帝奇英传16.大唐游侠传17.龙凤宝钗缘(上、下册)18.慧剑心魔(上、下册)19.狂侠天骄魔女(1—4册)20.鸣镝风云录(1—4册)21.广陵剑(上、下册)22.风云雷电(上、下册)23.瀚海雄风(上、下册)’24.游剑江湖(上、中、下册)25.牧野流星(上、中、下册)26.弹指惊雷(上、下册)27.绝塞传烽录28.剑网尘丝(上、下册)29.幻剑灵旗 30.武林天骄 31.武当一剑(上、下册)

章节摘录

  “恭喜恭喜,新年大吉!”  这一天正是大唐天宝七年的新年初一。  离长安六十里外的一个山村,有一家人家,主人姓史,名逸如,曾在开元二十二年中过进士,却不愿在朝为官,未到中年,便回乡隐居,乡人敬他是个饱学君子,一早来给他拜年。  他循俗与乡人互相贺喜一番,送客之后,却摇了摇头喟然微叹:“如此世道,何喜之有?”  “呜哇,呜哇!”房内传出小儿的啼声,与噼噼啪啪的“爆竿”声闹成一片(按:唐人风俗,元旦以真竹着火爆之,称为爆竿,与后来的“爆仗”不同。来鸽《早春》诗:“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即咏此也),史逸如脸上掠过一丝笑意,想道:“要说有喜,那就是从今天起,多添了一个婴孩,家中可以热闹一些了。”  他吩咐阶前烧爆竿的书童:“你收了供品,给我拿四盒果品,到段大爷家去,并请他过来喝两杯。”心中颇为有点疑惑:“每年元旦,最早来拜年的必定是他,今年却何以这样迟迟不来?”书童应了一声,却忽地笑道:“老爷,不必去请了,你瞧,那不是段大爷来了?”  只听得有人朗声吟道:“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史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幸有故人长相聚,黄鸡白酒醉相知。”  史逸如哈哈道:“卢照邻的诗给一改,倒成了即景之作了,段兄,黄鸡白酒,早已备好,待兄一醉,何以如今始来?”  史逸如所招呼的“段兄”,名唤段珪璋,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相貌粗豪,是个武师打扮,史逸如则是个温文儒雅的书生,从外貌看来.两人似乎不应如此熟络,但事实上这两个人却是朝夕过从的好友。原来这个段珪璋不但通晓武艺,诗文的造诣也很不错。他本来是个外乡人,搬到这儿还不到十年,史逸如也未深知他的来历,只是敬他胸襟磊落,文武全材,两人气味相投,遂成知己。  段珪璋听史逸如有埋怨他的意思,一笑说道:“史兄,小弟今日来迟,有个道理。”史逸如道:“却是为何?”段珪璋眉开眼笑地说道:“内人昨晚添了一个娃娃。”史逸如大喜道:“哈!哈!那真是无独有偶了。你的是男的还是女的?”段珪璋道:“是个臭小子。咦,你这么问,敢情嫂夫人也已分娩了?”史逸如道:“我却是添了个不中用的女娃子。”段珪璋大笑道:“哈哈,是个姑娘,那我更要加倍向你贺喜了!”史逸如微微一愕,不解其意。  段珪璋笑道:“史兄可曾听得长安近事么?皇上夺了他的儿媳寿王李瑁的妻子杨太真做贵妃,这是天宝四年之事。杨贵妃得宠非常,至今不过三年,她的三个姐姐都被封为夫人,上月从京中传来的消息,连她的从兄杨国忠也拜相了,当真是一门贵显,无与伦比。因此都中风气大改,一听到有人生女,戚友便争来贺喜,人人都说如今的世道是‘不重生男重生女’了。吾兄添了一个千金,岂非当加倍贺喜!”  史逸如怫然不悦,说道:“我若想求功名富贵,这十年来也不会甘心隐居乡下了。我就是因为看不惯小人当道,奸邪满朝,这才掼了乌纱的。难道我还会学杨国忠这类卑鄙小人的行径么?”  段珪璋忙道:“你我相交十载,小弟岂尚有不知吾兄的为人之理?这话不过是说说笑罢了。”接着叹口气道:“我们把朝中风气当成笑话来讲,其实却足以令有心人同声一哭呵!风气日坏,国事日非,将来真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  史逸如也叹气道:“笑话,笑话,简直是越来越不成话!来,来,来!我们且乐得醉个糊涂,管他闹成什么样子!”  两人对饮了几杯,史逸如牢骚满腹,取了一柄如意击桌歌道:“‘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哈哈,但愿长醉不用醒。李太白这首《将进酒》真是深得我心,当世的诗人,我只佩服他与老杜而已,听说他现在长安,可惜常被皇帝留在宫中,要不然真想到长安去见他一见。”  段珪璋似有所触,忽又笑道:“史兄,我说你添了千金,值得加倍贺喜,却也不是笑话。你所佩服的老杜,不是写过一首《兵车行》吗?这首诗写成之后,洛阳纸贵,传诵一时,其中便有这样几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如今国家连年用兵,而且大乱的迹象亦已显露,生一个臭小子的确不如生一个女娃儿呢!”  史逸如满满的喝了一杯,将酒杯重重一顿,说道:“儿女的事情,我们哪还管得这么多?倒是你刚才所念的老杜那几句诗引起我一个念头。”段珪璋道:“怎么?”史逸如道:“‘生女犹得嫁比邻’,我们虽非比邻,亦是同村,难得又这样巧,两个小娃娃都是在除夕这一天生的,我们就此结为秦晋之好,你意如何?”  段珪璋大喜道:“我一听说嫂夫人添了千金,早就有这个意思了,只是不敢开口。你我肝胆相交,如今又做了亲家,真是最好不过。恰巧我身上带有一股玉钗,就拿来作订亲之礼吧。”史逸如一看那股玉钗,不觉一怔。  只见那股玉钗,晶莹温润,竟是上好的和田美玉,钗头嵌的一颗明珠,宝光夺目,看来亦是价值不菲。史逸如不禁心中想到:“他怎会有这等无价之宝?”要知道,段珪璋自从迁到这个村子之后,就靠教一些乡下少年习武为业,家道甚是贫寒,每每碰到艰难时节,史逸如还不时周济他,如今见他拿出玉钗为聘,自是觉得奇怪。不过,他深知段珪璋为人豪侠,磊落光明,虽然颇觉奇怪,却也不会怀疑到玉钗来路不正。  段珪璋似知其意,不待他问,便即说道:“先祖曾在贞观年间,随大将军李靖远征突厥,在和田得了一对玉钗,后来论功行赏,又得太宗皇帝赏赐一对南海明珠,先祖请巧手匠人,将明珠嵌于玉钗之上,永留作传家之宝。故此小弟不论家道如何艰困,都舍不得将这对玉钗卖掉。”  史逸如道:“原来段兄乃将门之后,怪不得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对这玉钗的来历再无怀疑,但心中却又起了另一个疑团:身为将门之后,乃是光荣之事,段珪璋却何以从来不讲?段珪璋饮了一杯,接着说道:“小弟家无长物,只有这对玉钗是个贵重的东西,所以从不离身。这对玉钗,一支雕有龙纹,一支雕有凤纹,名为龙凤宝钗,如今我就将这支凤钗,作为给令爱的聘礼。”  史逸如道:“吾兄将传家之宝作为聘礼,如此郑重,小弟感激不尽。”他本来不敢受的,但一想将来女儿嫁到他家,这玉钗总是他家之物,所以也就不再推辞了。  接过玉钗一看,只见五寸来长的玉钗上,果然雕有一一只展翅高飞的彩凤,具体而微,神态生动,好像藏在玉钗之中,呼之欲出的样子。不过因为玉钗只有五寸,彩凤刻在中问,要很费眼力才能看得清楚。  史逸如啧啧称赏,段珪璋道:“这支龙纹,亦请吾兄赏鉴。”史逸如看那龙纹,形式和风钗一模一样,钗头亦是嵌着一颗明珠,只是当中雕的,却是一条张牙舞爪的金龙,雕得更为精致。  段珪璋道:“目下奸人当国,乱象方萌,将来世道如何,谁也不敢逆料。小弟将龙凤宝钗拆散,把凤钗作为聘礼,其中还含有一层意思。”说到此处,稍稍踌躇,似有什么避忌似的,史逸如道:“什么意思,倒要请教。你我既成亲家,还有什么话不可说的?”  段珪璋道:“吾兄达人,元旦佳日,当不以小弟出言不吉为忌。我想,将来你我二家,若因世乱分离,他们这对未婚夫妇,也可以各执一钗,作为凭信!”  史逸如哈哈笑道:“吾兄也顾虑得太长远了!”暗自想道:“你我二家同住一村,纵然逢到世乱年荒,也定然是患难与共,岂能分散。”但见段珪璋说得甚为郑重,心中不禁隐隐感到不祥之兆,故此欢颜强笑,冲淡这沉重的气氛。一面说,一面将那股龙钗交还给段珪璋,那股风钗,即珍重的收藏好了。  段珪璋道:“小儿尚未取名,吾兄才高学广,便请代为起个名字如何?”  史逸如笑道:“我的闺女也还未曾取名呢。”门外正飘着鹅毛般的雪花,庭院里几株腊梅,在雪中盛开,史逸如满满的喝了一杯,便即笑道:“我最喜梅花欺霜傲雪,我的闺女,便叫做若梅吧。”顿了一顿,接续说道:“仅仅欺霜傲雪,尚还不够。当今之世,奸邪满道,好男儿应能上马杀贼,下马草露布才是。好,我就以这个意思,斗胆代令郎起个名字,就叫做克邪如何?”  段珪璋抚掌笑道:“好,好得很!段克邪,史若梅,这两个名字,你我的节操抱负都寄托其中了。但愿他们将来长大成人,莫忘父母对他们的期望。”  就在他们二人抚掌大笑、莫逆于心的时候,忽听得呜呜的号角声、喧哗声,杂着孩童们的尖叫声,史逸如诧道:“咦,外面出了什么事?新年新岁,难道就有官差来拉夫征粮不成?咱们出去看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唐游侠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