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水墨华章·山水卷·姚鸣京

陈高潮,谢琳 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作者:

陈高潮,谢琳 著  

页数:

95  

内容概要

  姚鸣京是一位很有营造能力的画家,他善于构思、造景,作画是既胸有成竹,又敢于随意发挥,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常常妙笔生花,有不寻常的表现。由于他作画的态度真诚,他的画有可贵的率真质朴之气。尤其是近几年的画,在粗头乱服不修边幅和有构成的意味中求自由心境的表现,个性风格也越来越显明。他的作品得到画界的关注与好评,被认为是我国当今山水画坛一位有实力和潜力的艺术家。  《水墨华章·山水卷·姚鸣京》为他的山水画作品,包括云壑秋荫坐忘图、武陵源道中图、云谷夕霞坐忘图、云溪龙胜坐忘图、云壑高致坐忘图、京郊大觉寺写生、霞烟夕照清音图等。

章节摘录

  ●纵观姚鸣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山水画作品,可以看到他致力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理想的融合,在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与形式语言上都独辟蹊径,创造了一种可以称为“梦境山水”的视觉图式。这种图式既有别于传统的隐逸山水,也有别于当代的新文人画和实验水墨,构成了姚鸣京自己的艺术面貌。  如果说姚鸣京的山水画与古人传统的“不下堂筵,坐穷林泉”的山水审美观有很大距离,那么佛教史决定性的因素。佛理的清净澄明,洞彻通达,成为他超度自我生命和绘画表达的契机,从而摆脱了从传统到当代山水各种程式影响,别创了他自己的“梦境山水”。  姚鸣京的山水画是有意境的,他画中的“境”因心而造,故与人不同,别有一番中国式的超现实之境,是宗教情感与自然造化的交融,是物理山水与心里山水的物我合一。  姚鸣京在山水画中要做的是通过“造境”而“立界”,由“境”的营造通往“界”的确立,因此,他的画力求追随心意,抵达心境,实现空灵与澄明的境界。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  ●不少学院出身的人,由于长期浸淫于写生训练,易受制于对象,在姚鸣京身上没有这种的毛病。他作品很自信,在对象面前能自作主张,别开生面。我很欣赏他这种面对自然不为物役的艺术气质。  我喜欢他的粗笔大写,以心造境。近几年的作品,以虚求实,以神写形,在有构成意味的笔墨中求自由心境的表现,一种能够和谐自然,和谐山水笔墨的主观式画风。  ——卢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姚鸣京是一位很有营造能力的画家,他善于构思、造景,作画是既胸有成竹,又敢于随意发挥,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常常妙笔生花,有不寻常的表现。由于他作画的态度真诚,他的画有可贵的率真质朴之气。尤其是近几年的画,在粗头乱服不修边幅和有构成的意味中求自由心境的表现,个性风格也越来越显明。他的作品得到画界的关注与好评,被认为是我国当今山水画坛一位有实力和潜力的艺术家。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日月交替,烟云往复,展读姚鸣京的画,孰空?孰有?孰无?孰妙?笔墨混沌境中隐然有灵明觉心的跃动。姚鸣京笔下的构思、造景逐能一一抖落浮华。这种幻异的梦境与今天画坛上许多绘画是那样的不同,树虽然在恣意地伸展着,云虽然在低垂着要接近大地,但一切都有了生命的灵光。  ——刘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术学博士)  ●姚鸣京不以古人的技法为定式,而是独出心机,建立自己的视觉符号。在他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飘逸灵动的白云和饱满突立的拙树,具有旺盛的生机。它们虽然是有崎岖怪异但并不令人觉得突兀,而是在画家自由组织的丘壑图像中,各得其所。我以为,这符号化得倾向,是中国当代水墨画中值得注意的特点,也是山水画家率真天性的形式载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水墨华章·山水卷·姚鸣京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