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4-8-1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作者:

罗贯中  

页数:

696  

字数:

617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三国演义》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书”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历史演义开山之作。近年来,很多人深入挖掘《三国演义》的文学之外的意义,使其成为一部集人才学、领导科学、军事战略学、智谋策略学等为一身的百科全书。《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三国演义》所本三国故事,在魏晋以后就在民间流传。随着说话技艺和戏剧的兴盛,这三国故事题材也自然被艺人所看重。宋元时期,三国故事即在勾栏瓦舍上演。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有30多种。元代还刊出了《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作注所搜集之史料,注入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24卷本,是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嘉靖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现今通行的120回本,是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最流行的本子,俗称“毛本”。《三国演义》描绘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塑造了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罗贯中继承了民间故事中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以刘备的蜀汉政权为正义的一方,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对汉民族复兴的渴望。《三国演义》的伟大之处在于其精彩地描写了大大小小40多场战争,被认为是中国人写的描写战争的史诗性作品。作者视野广阔,构思宏伟。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从战事的起因,交战各方力量对比、作战方略及内部争执,到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主要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都叙述得具体而生动。特别是赤壁之战,作为曹、刘、孙三方同时卷入、决定三国鼎立之势的关键性战争,小说中用整整八回的篇幅,通过铺排和虚构,写得矛盾冲突不断、戏剧性的转折接连、波澜壮阔、高潮迭起,读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值得称道的是,《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品格性情各个不同,如刘备宽厚仁爱、曹操雄豪奸诈、关羽勇武忠义、张飞勇猛暴烈、诸葛亮谋略高超与勤于国事、周瑜聪明自信与器量狭小。这些形象都极富于生命力,几百年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非常高超的。如写诸葛亮的出山,先借司马徽、徐庶之口,侧面虚写其非凡才能;然后在三顾茅庐这一段,从刘备等三人的眼中观察这位“高人逸士”的生活环境,引起读者的兴趣;最后诸葛亮千呼万唤始出来,一场“隆中对”,纵论天下大势,展现他的政治才能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令人觉得他是有大才,且日后必有大用之人。

内容概要

三国演义,长篇白话小说。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确定其籍贯为太原府祁县。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书籍目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破黄巾英雄立奇功 第二回 张翼德一矛挑七将 方子渊单锤断巨碑第三回 用火攻孟德施妙计 鞭阉宦兄弟逞豪强 第四回 传世骐骥浑天雪 豪情干云虎羌王第五回 擒张燕赵云遇英主 剿强寇子渊传美名 第六回 方子渊平定羌人境 曹孟德传檄讨国贼第七回 破关兵温酒斩华雄 战虎牢锤震吕温侯 第八回 拯救苍生男儿志 受命于天传国玺第九回 方子渊阵前收奉孝 孙文台跨江击刘表 第十回 陨将星孙文台托孤 用奇谋郭奉孝渡江第十一回 献连环方子渊惊艳 救明主张文远感神 第十二回 论大势子渊助玄德 明大义贤母斥伯符第十三回 英雄气短药箭至 儿女情长佳人来 第十四回 平江东鼎定三分 治吴地俊杰来归第十五回 上兵伐谋多奇计 临江全胜有周郎 第十六回 空有疑兵用奇士 还需血誓表雄心第十七回 玉手轻施甘泉见 以身殉义医圣心 第十八回 驰书千里明主料敌 鏖战三江孺子用兵第十九回 天下如棋智者计 初生之犊小将心 第二十回 铁骑白羽凌云志 陷阵长兵风雷声第二十一回 郭奉孝议取徐州 陈元龙巧间陈宫 第二十二回 纵二虎方子渊用计 刺国贼陈公台死节第二十三回 施火攻诸葛亮用计 奋血战张翼德被困 第二十四回 万马千军等闲事 一身是胆赵子龙第二十五回 庞士元三戏张翼德 诸葛亮计取江陵城 第二十六回 驰单骑甘宁断后 奋孤军张辽守城第二十七回 诸葛亮临兵斗阵 庞士元虚位让贤 第二十八回 纵奇兵两献离间计 唱米筹一气诸葛亮第二十九回 太史慈三战小霸王 郭奉孝二气诸葛亮 第三十回 徐公明雪夜破羌兵 郭奉孝三气诸葛亮第三十一回 孔文举挟带将军印 方子渊闻琴破剑阵第三十二回 枣阳山蔡瑁授首 钓鱼岛吕布立碑 第三十三回 刘玄德坐领荆州事 夏侯渊兵进徐州城第三十四回 鲁子敬空营袭二城 曹方刘倾国起三军 第三十五回 沮授妙算识火攻 程昱弛书破夜袭第三十六回 笑傲生死英雄意 慷慨袍泽吴歌声 第三十七回 英雄意气将进酒 豪杰悲歌声声慢第三十八回 报大仇太史慈吊孝 变奇阵诸葛亮鏖兵 第三十九回 麒麟子日走环辕 小英雄夜袭鲁山第四十回 小关张古城聚义 郭奉孝夜奔曹营 第四十一回 方子渊双锤伏二虎 高伯平麾旗破曹兵第四十二回 方子渊三杯论英雄 典子满二投江东寨 第四十三回 典子满引恨成忠义 郭奉孝计献枣阳粮第四十四回 烧枣阳大破曹军 战鹊尾十面埋伏 第四十五回 徐公明停兵救主 关云长夜袭汝南第四十六回 马季常遥指西川路 张永年奉献地形图 第四十七回 周公瑾伏路破曹兵 赵子龙扬威颖阳道第四十八回 徐公明扶病临危阵 方子渊擂鼓破宛城 第四十九回 郭奉孝献计平东川 张翼德一战庞令明第五十回 美髯公大战锦马超 方子渊论兵破西凉 第五十一回 方子渊巧施离间计 张翼德三战庞令明第五十二回 纵张飞庞令明负荆 说马超张翼德出使 第五十三回 马孟起归降江东 方子渊智取南郑第五十四回 刘玄德坐领西川地 方子渊飞夺汉中城 第五十五回 老将军护主献巴西 黄须儿大起雍凉兵第五十六回 庞令明孤军伏五将 马孟起单骑退羌兵 第五十七回 黄须儿兵出箕谷 锦马超扬威定军第五十八回 司马懿议取荆州 魏文长出兵樊邓 第五十九回 魏文长赚门施巧计 赵子龙大意失宛城第六十回 退追兵双雄逞神射 赚魏延华歆再用计 第六十一回 黄汉升三吼震鲁山 老英雄盘肠斩夏侯第六十二回 赵子龙三闹鲁山道 张文远千里救危阵 第六十三回 救危城大乔教子 显英豪小将鏖兵第六十四回 釜底抽薪贤主用计 一山多虎谋士相争 第六十五回 用奇谋阴兵借粮 伏五路李严来归第六十六回 施权威都督用杖 查机谋老将领兵 第六十七回 韩义公诈降破东郡 沮伯予分兵略兖州第六十八回 庞士元增灶破魏兵 曹阿瞒遁身弃金盔 第六十九回 姜叙伏剑托遗孤 周郎智激赵子龙第七十回 赵子龙月夜劫连营 周公瑾伏路破宛城 第七十一回 程仲德大破丹阳兵 周公瑾议取荆州城第七十二回 周公瑾大战襄阳城 魏文长夜走当阳道 第七十三回 施狼心曹丕称帝 沐猴冠刘备登基第七十四回 摧肝肠方子渊吊孝 断七弦周公瑾奔丧 第七十五回 方子渊亲点三路兵 诸葛亮大摆八阵图 第七十六回 汉宁王大战群豪 方子渊一打八阵第七十七回 老严颜魂断沱山路 方子渊议造连环甲 第七十八回 小孙凉单鞭伏四将 少公侯金枪斗群蛮第七十九回 小霸王夺射番王目 陆伯言水淹南蛮兵 第八十回 陆伯言单伏南蛮兵 方子渊二打八阵图第八十一回 紫衫女指点天命星 汉宁王三打八阵图 第八十二回 太史慈魂断德阳道 刘玄德命绝成都城第八十三回 庞士元兵走落凤坡 诸葛亮龙归汉宁王 第八十四回 魏延降曹献关隘 孔明智激张翼德第八十五回 取江油一伏张翼德 用火攻二败魏文长 第八十六回 司马师单打江油城 诸葛亮三伏张翼德第八十七回 司马懿明调七军 诸葛亮暗渡陈仓 第八十八回 诸葛亮计破雍凉兵 方子渊进位中华帝第八十九回 方博大起三贤祠 钟繇夜献离间计

章节摘录

书摘 却说袁绍输了一阵,坚守不出。两军相拒月余,有人来长安报知董卓。李儒对卓日:“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现在磐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顺太师矣。”卓日:“善。”次日便使太傅马日碑、太仆赵岐,赍诏前去。二人来至河北,绍出迎于百里之外,再拜奉诏。次日,二人至瓒营宣谕,瓒乃遣使致书于绍,互相讲和。二人自回京复命。瓒即日班师,又表荐刘玄德为平原相。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云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玄德日:“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洒泪而别。 却说袁术在南阳,闻袁绍新得冀州,遣使来求马千匹。绍不与,术怒。自此,兄弟不睦。叉遣使往荆州,问刘表借粮二十万,表亦不与。术恨之,密遣人遗书于孙坚,使伐刘表。其书略日: 前者刘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谋也。今本初又与表私议欲袭江东。公可速兴兵伐刘表,吾为公取本初,二仇可报。公取荆州,吾取冀州,切勿误也!坚得书日:“叵耐。刘表!昔日断吾归路,今不乘时报恨,更待何年!”聚帐下程普、黄盖、韩当等商泌。程普日:“袁术多诈,未可准信。”坚日:“吾自欲报仇,岂望袁术之助乎?”便差黄盖先来江边安排战船,多装军器粮草,大船装载战马,克Et兴师。江中细作探知,来报刘表。表大惊,急聚文武将士商议。蒯良El:“不必忧虑。可令黄祖部领江夏之兵为前驱,主公率荆襄之众为援。孙坚跨江涉湖而来,安能用武乎?”表然之,令黄祖设备,随后便起大军。 却说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吴夫人之妹,即为孙坚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坚又过房俞氏一子,名韶,字公礼。坚有一弟,名静,字幼台。坚临行,静引诸予列拜于马前而谏日:“今董卓专权,天子懦弱,海内大乱,各霸一方;江东方稍宁,以一小恨而起重兵,非所宜也。愿兄详之。”坚日:“弟勿多言。吾将纵横天下,有仇岂可不报!”长子孙策日:“如父亲必欲往,儿愿随行。”坚许之,遂与策登舟,杀奔樊城0。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见船傍岸,乱箭俱发。坚令诸军不可轻动,只伏于船中来往诱之;一连三日,船数十次傍岸。黄祖军只顾放箭,箭已放尽。坚却拨船上所得之箭,约十数万。当日正值顺风,坚令军士一齐放箭。岸上支吾不住,只得退走。坚军登岸,程普、黄盖分兵两路,直取黄祖营寨。背后韩当驱兵大进。三面夹攻,黄祖大败,弃却樊城,走人邓城0。坚令黄盖守住船只,亲自统兵追袭。黄祖引军出迎.布阵于野。坚列成阵势,出马于门旗之下。孙策也全副披挂,挺枪立马于父侧。黄祖引二将Ln马:一个是江夏张虎.一个是襄阳陈生。黄祖扬鞭大骂:“江东鼠贼,安敢侵犯汉室宗亲境界!”便令张虎搦战。坚阵内韩当出迎。两骑相交,战三十余合,陈生见张虎力怯,飞马来助。孙策接见,按住手中枪,扯弓搭箭,正射中陈生面门,应弦落马。张虎见陈生坠地,吃了一惊,措手不及.被韩当一刀,削去半个脑袋。程普纵马直来阵前捉黄祖。黄祖弃却头盔、战马,杂于步军内逃命。孙坚掩杀败军,直到汉水。,命黄盖将船只进泊汉江。 黄祖聚败军,来见刘表,备言坚势不可当。表慌请蒯良商议。良曰:“目今新败,兵无战心;只可深沟高垒,以避其锋;却潜令人求救于袁绍,此围自可解也。”蔡瑁曰:“子柔之言,直拙计也。兵临城下,将至壕边, 岂可束手待毙!某虽不才,愿请军出城,以决一战。”刘表许之。蔡瑁引军万余,出襄阳城外,于岘山布阵。孙坚将得胜之兵,长驱大进。蔡瑁出马。坚曰:“此人是刘表后妻之兄也。谁与吾擒之?”程普挺铁脊矛出马,与蔡瑁交战。不到数合,蔡瑁败走。坚驱大军,杀得尸横遍野。蔡瑁逃人襄阳。蒯良言瑁不听良策,以致大败,按军法当斩。刘表以新娶其妹,不肯加刑。 却说孙坚分兵四面, 围住襄阳攻打。忽一日,狂风骤起,将中军“帅”字旗竿吹折。韩当日:“此非吉兆,可暂班师。”坚曰:“吾屡战屡胜,取襄阳只在旦夕; 岂可因风折旗杆,遽尔罢兵!”遂不听韩当之言,攻城愈急。蒯良谓刘表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主公可速致书袁绍,求其相助。”刘表写书, 问谁敢突围而出。健将吕公,应声愿往。蒯良日:“汝既敢去,可听吾计:与汝军马五百,多带能射者冲出阵去, 即奔岘山。他必引军来赶, 汝分一百人上山,寻石子准备;一百人执弓弩伏于林中。但有追兵到时,不可径走; 可盘旋曲折, 引到埋伏之处,矢石俱发。若能取胜,放起连珠号炮,城中便出接应。如无迫兵,不可放炮,趱程而去。今夜月不甚明,黄昏便可出城o”吕公领了计策,拴束军马。黄昏时分, 密开东门, 引兵出城。孙坚在帐中,忽闻喊声,急上马引三十余骑, 出营来看。军士报说:“有一彪人马杀将出来,望岘山而去。”坚不会诸将, 只引三十余骑赶来。吕公已于山林丛杂去处, 上下埋伏。坚马快,单骑独来,前军不远。坚大叫: “休走!”吕公勒回马来战孙坚。交马只一合,吕公便走,闪人山路去。坚随后赶人,却不见了吕公。坚方欲上山,忽然一声锣响, 山上石子乱下,林中乱箭齐发。坚体中石、箭,脑浆进流,人马皆死于岘山之内;寿止三十七岁。 吕公截住三十骑,并皆杀尽,放起连珠号炮。城中黄祖、蒯越\蔡瑁分头引兵杀出, 江东诸军大乱。黄盖听得喊声震天, 引水军杀来,正迎着黄祖。战不两合,生擒黄祖。程普保着孙策,急待寻路,正遇吕公。程普纵马向前,战不到数合,一矛刺吕公于马下。两军大战,杀到天明,各自收军。刘表军自人城。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人城去了,放声大哭。众军俱号泣。策曰: “父尸在彼, 安得回乡!”黄盖曰: “今活捉黄祖在此,得一人入城讲和,将黄祖去换主公尸首。”言未毕,军吏桓阶出曰:“某与刘表有旧,愿人城为使。”策许之。桓阶人城见刘表,具说其事。表曰:“文台尸首,吾已用棺木盛贮在此。可速放回黄祖,两家各罢兵,再休侵犯o”桓阶拜谢欲行,阶下蒯良出曰:“不可!不可!吾有一言,令江东诸军片甲不回。请先斩桓阶,然而用计。”正是:追敌孙坚方殒命,求和桓阶又遭殃。未知桓阶性命如何,且扣下文分解。 ……

后记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故事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以王溶平吴结束。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的社会统治集团的矛盾斗争活动。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书中的描写,为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的素材。全书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长期以来,《三国演义》深受各阶层读者喜爱,成为我国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本次校点,在海天出版社1996年本的基础上,参校诸本,并参酌史籍,择善而从。均不出校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是一部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作品。在世界古典文学名著之林中, 它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十年来,《三国演义》研究由沉寂走向兴旺,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参与者,我曾反复认真研读这本书,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现仅就几个基本方面,略陈管见。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长期以来, 学术界公认《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近年来,一些学者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说; 2.“成书于元代中后期”说; 3.“成书于明初”说; 4.“成书于明中叶”说。在这四种观点中,“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说不仅忽视了《三国演义》吸收元代《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三国戏内容的明显事实,而且实际上否定了罗贯中的著作权, 实难成立, 因而几乎无人赞同。“成书于明中叶”说, 径直把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嘉靖本”)视为(三国演义)的原本,认为弘治甲寅(1494)为之作序的庸愚子(蒋大器)即其作者, 也否定了罗贯中的著作权,其论述虽有精辟之处,结论则未必令人信服。那么,“成书于元代中后期”说和“成书于明初”说,哪一种更符合实际呢? 我认为,确定(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应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对作者的生平及创作经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多年来。 人们公认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 确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这是“成书于元末明初”说的基础。近年来, 一些学者对罗贯中是否即元代理学家赵宝峰的门人罗本、罗贯中与张士诚的关系、罗贯中与施耐庵的关系等问题作了积极的探考。但因资料不足,见解歧异。 尚难遽尔断定《三国演义》成书的确切年代。 第二。确认作品的原本或者最接近原本的版本。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嘉靖本基本上保存了罗贯中原作的面貌,或者直接把它当作罗氏原本,根据它来考察《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嘉靖本乃是一个加工较多的整理本,而明代诸本《三国志传》才更接近罗贯中原本的面貌(详见第二部分阶段),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以往论述的可靠性。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描写的重点是封建社会内部各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三国演义 PDF格式下载



我家原本有一整套这般的四大名著,就是三国演义借人后被弄丢了~~好心疼啊~~想到网上找找,没想到居然找到了~~好多年前的书了~~这本书应该可以算是精装版的了,当然要求高的可能觉得还够不上。。我是感觉这本书不错,价格又实惠,当然我以前买的时候要贵一些。。这本书不是白话版的,而是原版的书,看起来感觉很好啊~~


三国演义,便宜纸张也不错,书的质量很好,很喜欢


此书是古典名著,内容大家均清楚,书籍印刷质量好包装精美,非常满意


三秦出版社这个版本的四大名著,物超所值。强力推荐!!


心血来潮在网上查到了初中买的三秦的四大名著的另外两部。
三秦出版,质量保证!


中国历史,都已经做出无数个版本的游戏,古著永远不老。


好书,质量好,值得


精装加优惠,没得挑


看一遍有一遍的心得 ,百看不厌


都便宜,纸质不错


质量很好 很喜欢


书籍装帧很好,喜欢!


给孩子看的,还是有难度


订两本,本来以为是不一样,结果两本都是一样的,,有点小失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