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外文化交流史

王介南 书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3  

出版社:

书海出版社  

作者:

王介南  

页数:

47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外文化交流史》从万余年前大陆桥淹没之前可能存在的我们的祖先向周围岛国的移民文化输出写起,从有段石锛之外传讲到殷人漂洋过海,从玄奘西行取经讲到利玛窦东来传教——一路娓娓道来,讲述着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经由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以移民、民间贸易、官方使节往来、朝贡、留学生互派及宗教传播、战争等形式,在物质、精神、制度三个文化层面上的交流、碰撞、融合的历史。在全球化大趋势推动世界文化大汇流、大融合的今天,反顾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再现那一幕幕动人的历史场景,极有意义。

作者简介

王介南,1943年生,江苏宜兴人。1 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硕士生指导教师。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著有《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志》(百卷《中华文化通志》之一)、《中缅友好两千年》、《缅甸贡榜王朝》、《缅甸爱国诗人德钦哥都迈》等;译著有《伊江扬子友谊颂》、《四个时期的中缅关系》(合译);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导论一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鸟瞰二 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三 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意义第一章 先秦时代中外文化的早期接触慨述一 远古时代东亚大陆的移民与文化传播二 中国石器文化向域外的传播三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及其外传四 殷人越太平洋至美洲远播殷商文化五 中国悬棺葬俗传人东南亚六 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绸之路和中外文化交流七 周代西南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及与域外文化的交流第二章 秦汉时期对外交通的开拓及与域外的文化交流慨述一 秦汉与东邻朝鲜的经济文化往来二 秦汉与东邻日本的经济文化往来三 秦汉对南越的经略开发四 张骞通西域与中外文化交流五 班超、甘英再通西域六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对外文化交流七 纸的发明与外传八 印度佛教文化的传人九 长城与文化交流十 中国铜鼓向域外的播传及其影响十一 中外乐舞百戏的交流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概述一 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二 佛教石窟艺术的传人和光大三 西蜀诸葛亮南征与中缅文化交流四 东吴康泰、朱应出访扶南及其产生的文化影响五 东晋法显的求法活动与中外文化交流六 六朝的海上交通与中外文化交流七 六朝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八 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九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十 中外乐舞文化大交流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概述一 繁盛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二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三 唐律对亚洲国家封建法制的影响四 唐代陶瓷器及其制作技术的外传五 遣隋使、遣唐使与中日文化交流六 唐与新罗的文化交流七 玄奘与中印文化交流八 鉴真与中日文化交流九 中国道教的外传及其影响十 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传人唐朝十一 南传上座部佛教自缅甸、泰国传人中国云南十二 佛教传人西藏及藏传佛教的形成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概述一 繁盛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对外文化交流二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和外传三 妈祖信仰及其外传四 佛教向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的渗透五 理学向亚洲邻国的播传及其影响六 元代华化的西域人七 茶文化向日本的传播八 马可·波罗与中西文化交流九 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融合十 宋元与阿拉伯波斯文化的交流十一 棉花的传人及其影响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概述一 郑和下西洋与中外文化交流二 安南建筑师阮安设计建造明初北京城三 闽菲新航路和大帆船贸易与文化交流四 玉米、甘薯、花生、南瓜、番茄等传人中国五 烟草的传人及其影响六 安南诸王朝仿用中国典章制度七 华人下南洋及对双边文化交流的贡献八 欧洲传教士与“西学东渐”九 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文化在欧洲十 洋务运动与西方文化的输入十一 美国传教士与西方教育文化的输入十二 西方医学的传人及其影响十三 鸦片的输入及其危害十四 中国茶文化的外传第七章 民国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概述一 孙中山学说在东南亚的传播和影响二 西方进化论的传人及其影响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 五四时期赴域外学习的热潮五 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六 鲁迅与中外文学交流七 中外文化交融下的中国新音乐舞蹈八 世界语的传人及其影响九 西洋发明的传人及其影响十 橡胶树由东南亚传人中国十一 《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红楼梦》在国外主要参考书目本书主要图片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一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鸟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东临大海,西枕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与茫茫的戈壁沙滩。在这块由大海、沙漠、高山护挡着的东亚大地上,有广袤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的大小山脉,为我们繁育着广茂的森林,贮藏着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使我们得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为我们提供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发展,曾经历过若干万年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生活阶段。而从原始公社崩溃、我们的祖先迈入文明的门槛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现在,已有大约5 000年之久。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有丰富的创造力。在5 000年悠久的历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华夏文化是远古各部落文化的融合,秦汉文化是西周、春秋、战国以来各族文化的结合体,隋唐文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匈奴、鲜卑、氐、羌、羯等族文化与西域文化交融后的成就,明清文化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后记

经过一年又两个月的业余笔耕,拙著终于完稿。我谨以此书奉献给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所有为中外文化交流事业付出巨大智慧与艰辛劳动的人们。在撰著过程中,不料大病一场。2001年4月,我不得不住院做了胆囊摘除手术。虽然手术效果尚佳,但已元气大伤。人病方知健康贵。我不由忆起鲁迅先生的话,“要赶快做”。于是,才有了后来撰著中的“不用扬鞭自奋蹄”。我由衷赞佩书海出版社的领导同志对国内学术研究动态的洞悉和对出版学术专著的胆识、热情。在当前学术著作出版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毅然将本选题列入出版计划,使拙著的撰述得以启动。因之,我衷心感谢书海出版社的领导同志,尤其是王灵善副总编和本书责任编辑孔庆萍女士及郭永慷、马秀萍等校对同志为本书的付梓所做的一切。在此,还要感谢山西大学历史系的孙益力教授,感谢他为本书所做的一切。我还要感谢与我同在一个教研室工作的老伴王全珍教授。她主动挑起工作和家务的重担,使我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撰述。另外,她又承担了拙稿40万字的打字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是拙著的第一位“读者”。拙著在立意的确定、资料的选用、语句的通顺等等方面,都曾听取她的许多宝贵意见。可以说,没有老伴的支持,拙著定然不能如期完稿。借此机会,聊表对老伴的感激之忱。中外文化交流史在我国尚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许多大学的历史系尚不能开设这门课。诚如恩师、我国著名东方学家季羡林先生


编辑推荐

《中外文化交流史》注重实录,不尚理论空谈。书中配有百余幅实物图片,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是国内第一部贯通古今、全面系统且可读性较强的中外文化交流史著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外文化交流史 PDF格式下载



听闻作者用10年时间仅写了这本书,拿到手上确实不一样,很系统,自成体系,学术严谨,很值得珍藏。


为了考研复试专门购买了这本书的确很值得一读。王介南先生花了毕生的精力在这本书上,建议喜欢中外关系的朋友都来买一本好好研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