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石破天惊逗秋雨

金文明 书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7  

出版社:

书海出版社  

作者:

金文明  

Tag标签:

无  

前言

余秋雨先生是当代的散文大家。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他的那些情文并茂、雍容大气的历史散文在《收获》杂志上连载以来,很快赢得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后来,这些作品结集成《文化苦旅》出版,又立即走红全国,并远销港、台和海外的华人地区,长期高居畅销书榜首。一时好评如潮,倾动士林,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种大好形势的鼓舞下,余先生再接再厉,笔耕不辍,又相继推出《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新作,进一步奠定了自己在当代文坛上的地位。我长期在出版社工作,是秋雨散文的一个热心的读者。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癖好,特别爱读他那些被不少学者誉称为“历史大散文”的作品。这类文章绝大多数集中在《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中。它们充分展现出余秋雨先生超人的文笔和才情,以及别树一帜的行文风格。在对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拷问中,他所提出的一些见解,也往往能发人深省,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内容概要

《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辨》的主要内容包括:唐代的吕洞宾,成了道家的始祖;明初的沈万三,住进了后人筑造的沈厅;未曾结婚的林和靖,有了妻子和孩子;感佩清帝的金圣叹,成了大明的忠臣…… 上述文史知识差错均出自著名散文大家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中。类似这样的文史差错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中竟有一百多处。《咬文嚼字》资深编委金文明先生,深感“石破天惊”,于是就有了这部书。

作者简介

金文明,编审。上海市人,1936年生。196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工作。曾任汉语大词典编委、主要撰稿人、第一编辑室副主任,上海辞书学会首届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总编辑。1996年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之一。三十余年来,曾应国内十多家出版社之约,审读文、史、哲、政、军以及宗教、文物、地志、音韵、训诂、古建筑、古服饰等社科类著作及学术刊物文稿约八千万字,为提高图书质量作了一定的贡献。现任复旦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咬文嚼字》月刊编委。主要著作:《博异志、集异记注译》、《金石录校证》、《汉英综合辞典》、《中华古汉语字典》、《语林拾得——咬文嚼字精选100篇》。

书籍目录

前言:石破天惊逗秋雨人物史事考辨林逋究竟有没有妻儿?——关于“梅妻鹤子”传说的考辨此曲何止一脉传,嵇康死后未绝响——《广陵散》琴曲传承小考《岳阳楼记》传千古,写者不在岳阳楼是天缘巧合,还是牵强附会?……谈李白、苏轼和天柱山“奇缘”王安石特别能识别和防范“小人”吗?姜夔《过垂虹》诗和“十四桥”试释定音不准的跑调颂歌是谈历史还是在写小说?谁说金圣叹是大明王朝的忠臣?娥皇、女英不是舜的女儿 吕洞宾是道家始祖吗?假冒“王敬轩”的不是刘半农参加法国大革命的雨果和活到20世纪的马奈三危山前发生过舜和在苗的大战吗?谁会到沙漠里去建造莫高窟死去的柳宗元怎么能自写神庙碑?时、地、书、名考辨“差不离”和“一刀切”——余秋雨散文人事纪年差错十例阴阳混杂,不伦不类——余秋雨散文月日记时差错举例朱熹之死不在1199年不合章法的古地今译沈万三生前有沈厅吗?钱起没有写过咏庐山诗吴冠李戴说《巷议》丰访何来《五经世学》神州谁见此奇书?天涯何处觅“邱浚”为江南首富沈万三正名爱玩改名游戏的文化名人——余秋雨散文人名差错十例职官旧制考辨尚书吏部郎是“很大的官职”吗?没做皇帝怎能称“陛下”?关于中国历史纪年中的“年”和“载”文词音韵考辨献给文章高手的一束蔷薇——余秋雨散文词病八例责人的大师何以不严于律已?——余秋雨散文引书差错27例又碰到了一个“乎于”不明词语意义,怎能胡乱发挥?——“撑起炎洲”和“数中原”试释一味标新立异不等于创造——关于七例词语新用法的商榷不通旧诗韵,怎写旧体诗?《文化苦旅》字词差错补遗16例附录一:两个索引附录二:主要征引书目附录三: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三国魏末的名士嵇康,是“竹林七贤”中唯一惨遭司马氏杀害的人。跟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个《广陵散》的传奇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不少喜好历史的文人,只要提到他,就会把这个故事牵出来,满怀感慨地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我们的余秋雨先生也不例外。《广陵散》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又名《广陵止息》,也省称《止息》。据缪天瑞、吉联抗、郭乃安主编的《中国音乐词典》“广陵散”条介绍: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此外还有《西麓堂琴统》等传谱。各谱分段小标题均有“取韩”、“投剑”等目。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东汉蔡邕撰)所载《聂政刺韩王曲》。这里所说的《神奇秘谱》,刊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它的作者是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关于《广陵散》曲的起源和传承,朱权说得很简略,只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那么隋朝以前呢?他就不得而知了。近人根据各种传谱“分段小标题均有‘取韩’、‘投剑’等目”,推测它就是蔡邕《琴操》所载的《聂政刺韩王曲》。如果这种说法可以成立,那么《广陵散》的起源就被提早到了东汉末年的蔡邕(132-192)以前。然而,从蔡邕以后直到隋朝的约400年间,这首《广陵散》曲的传承情况,却仍然是一片空白。为了填补这段空白,余秋雨先生对此作了一定的努力。他在《山居笔记-遥远的绝响》中写道:他(嵇康)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游学,有一天夜宿华阳,独个儿在住所弹琴。夜半时分,突然有客人来访,自称是古人,与嵇康共谈音律。谈着谈着来了兴致,向嵇康要过琴去,弹了一曲《广陵散》,声调绝伦,弹完便把这个曲子传授给了嵇康,并且反复叮嘱,千万不要再传给别人了。这个人飘然而去,没有留下姓名。(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页)接着,余先生在叙述了嵇康被司马昭判处死刑,临终前请求行刑官让他再弹一曲《广陵散》之后写道: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嵇康坐在琴前,对三千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弹一遍《广陵散》。过去阮孝尼他们多次要学,都被我拒绝。《广陵散》于今绝矣!”那曲《广陵散》被嵇康临终弹奏之后,淼不可寻。(同上,第281、283页)通过以上几段具体而生动的描述,余先生向当代的读者阐明了他自己的观点:(一)《广陵散》的起源已无可考见。只知道在三国魏末,有一位神秘的不速之客,在洛水之西的华阳,将这首古曲单线一脉地传授给了嵇康;(二)嵇康生前从未将《广陵散》再传给别人;在他被杀以后,这首古曲便“淼不可寻”地绝响了。余先生讲述的这则充满传奇色彩的悲剧故事,是那样地富有诗意,洋溢着“秋雨散文”的动人魅力。然而,它是否真实可信呢?余先生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验证呢?这是每一个严肃的学者,尤其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学者都十分关心的。我们就先来谈谈这个问题。据我所知,关于嵇康学得《广陵散》曲的故事起源较早,始见于东晋荀氏的志怪小说《灵鬼志》,其书久已亡佚,现据《太平广记》卷三一七转录如下:[嵇康]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投此亭,由来杀人。中散(嵇康官拜中散大夫,故称)心神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君可更作数曲。”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日:“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挈其头日:“闻君奏琴,不觉心开神悟,恍若暂生。”遂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辩,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乃弹《广陵散》。便从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

后记

本书的撰写,动笔于2002年6月中旬,写定于9月末,历时近100天。批评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余秋雨先生的两本散文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当时所用的版本是:《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4月第2版第1次印刷本,累计印数为472000册;《山居笔记》,文汇出版社2002年5月第5次印刷本,累计印数为50600册。今年4月下旬,我在通读本书校样时,发现余先生的两本散文集又出了最新的版本:《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1月第2版第13次印刷本,累计印数为874000册;《山居笔记》,文汇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4次印刷本,累计印数为181600册。经过逐页认真核对,可以肯定这两本散文集的最新版本,是完全按照原本重印的,内容未作任何改动。因此,本书批评的文史差错依然全部存在。金文明2003年5月1日


编辑推荐

2003年6月,金文明在上海、江苏、浙江多次投稿无门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辨》一书由书海出版社出版,书中指出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和《霜冷长河》中126处文史差错,引起海内外媒体和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并引发文坛新争。近年来,关于余秋雨的声音大大小小从未断过,多次的“口水战”和名誉官司之后,在这个夏天,从山西书坛又爆出新一轮的“大战余秋雨”,打擂的是上海辞书界鼎鼎有名的金文明,提供擂台的是山西书海出版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石破天惊逗秋雨 PDF格式下载



与我的想像相差甚远!


忘了评价了 给哥哥买的 不错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