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暗铺街

[法国]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4-10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法国]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王文融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暗铺街》的叙述者是位患了遗忘症的私家侦探。为了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孜孜不息地寻访可能是自己的那个人及其朋友好友的踪迹,他们出生或生活过的地点,甚至远涉重洋,来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个小岛寻找青年时代的友人。他的调出对象中有俄国流亡者、无国籍的难民、餐馆或酒吧间的老板、夜总会的钢琴演奏员、美食专栏编辑、古城堡的园丁、摄影师、赛马骑士等。这些调查把读者带回到作者情有独钟的占领年代。再现了这一黑暗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作者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他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 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他有个哥哥吕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他的文学才华受到评论界的瞩目,该小说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嗣后他接连发表了多部作品,几乎部部获奖。1969年的《夜巡》获钻石笔尖奖。1972年的《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4年与名导演路易·马尔合作创作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它搬上银幕后,成为70年代电影的代表作之一,获奥斯卡金像奖。1975年的《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1977年带有自传色彩的《户口簿》问世。1978年的《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
《暗店街》的叙述者是位患了遗忘的私家侦探。为了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孜孜不息地寻访可能是自己的那个人及其亲朋友好友的踪迹,他们出生或生活过的地点,甚至远涉重洋,来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个小岛寻找青年时代的友人。他的调查对象中有俄国流亡者、无国籍的难民、餐馆或酒吧间的老板、夜总会的钢琴演奏员、美食专栏编辑、古城堡的园丁、摄影师、赛马骑师等等。这些调查把读者带回到作者情有独钟的占领年代。再现了这一黑暗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作者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暗铺街 PDF格式下载



  蒲公英
  我乘风飞翔,散落点点碎片。在这曲终人散、灯光将灭之际,我已抖落全身、再无所有。不忍心就此离去,还想重温片刻温暖。于是我循着来时路,捡拾那些曾经的我、那点点碎片。在路过的人的肩头、在浪花拍打的岸上、在阴森污臭的沟渠里、在车声隆隆的道路边,横躺散落着我的碎片们。小心翼翼地,我将它们一一捡拾起来、放在掌心,然后黏贴缀补。可叹的是,拼凑出来的竟如此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到头来,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点燃着余烬的炭火,一阵响着余音的回声,注定要零落消失在岁月的风中。
  
  
  
  
  《暗店街》是1978年的龚古尔奖获奖作品,虽说近年来,龚古尔奖的水平有日渐下滑的趋势,但说到底,法国终究是个文艺大国,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出了13位,卢梭、伏尔泰、巴尔扎克、雨果、福楼拜、左拉、普鲁斯特、纪德、罗曼-罗兰、梅里埃、卡缪更是文豪级的大师。因此,在龚古尔奖一百多年的历史里,确实也选出了许多让人赞叹的作品,《暗店街》便是其中的一部。
  
  《暗店街》的作者派屈克-蒙迪安诺出生于1945年,是一名非常活跃的作家,出版过数十部作品,至今仍笔耕不缀。《暗店街》有几个不同的中文译本,据说翻译方式差异颇大。我只看过王文融的版本,无从进行比较。但在王文融的版本里,作品从头至尾都保持固定的风格与氛围,文字精简、词句隽永,除了内容顺畅易读外,书中各种不同的文本载体也都呈现出应有的句型与口吻,很是打动人心。
  
  《暗店街》是我个人最喜爱的文学小说之一,篇幅不长、情节单纯,但内容深度、情感氛围都很浓烈,而且小说的书写形式多样,难能可贵的是,这丰富多变的文本形式并不以炫技为目的,而是为了呼应整部作品的主题和意涵,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足轻重与卑微可叹。《暗店街》透过文字风格、叙事结构、情感内涵、以及思想高度,共同呈现出一种文艺的美感,既简洁易读、又深沉感伤,让人回味再三。
  
  ■《暗店街》的故事主体很简单,讲述一个患了失忆症的男子寻找自己真实身份的过程。从大框架上来说,这是一部侦探小说,事实上,这名失忆的男子也确实是一个侦探。只是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主角寻找真实身份只是小说的叙事凭借与表象意涵,在背后,透过这个寻觅的过程,呈现出来的其实是生命意义的短暂与渺小。
  
  小说从一个结束开始,在为侦探社工作多年后,终于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刻,主角工作的侦探社就要结束营业了。在这人生的岔口上,业已失去所有过往记忆的主角,决定回头寻找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主角要寻找不单单是一个名字,他要找的是一整段人生,一个置于“我”之下的生命故事。而这人生、这故事,必须从茫茫人海中、从别人记忆的橱柜中、从泛着樟脑气息的杂物堆中,翻找出来。
  
  这是一段苍凉而落寞的旅程。本以为,循着来时路,可以找到一段完整的生命故事,无论是美好还是痛苦,总能描摹出一个有血有肉、爱过恨过的生命形象。然而,当主角循着蛛丝马迹寻找自我时,却发现生命早已化成块块的碎片,或是落在别人记忆的角落、或是镶嵌在某人生命碎片的边缘、或是凝结成发黄相片里的模糊身影、或是浓缩成人物名册里的冰冷陈述。
  
  从生到死、每一次的交会过程中,我们都从别人手上拾得一些生命碎片,也将自己的生命碎片交付到别人手上。然而,当我们奋力地向前行走,努力谱写下生命的篇章,这些生命的片段、记忆的碎片,却已经开始在身后四处散落、终至消逝。倾其所有地活过后,迤逦你我身后的,只是发丝般细微、尘埃般轻碎的痕迹,无从拼凑出生命的全部重量、完整形貌,教人如何不感伤。
  
  ■《暗店街》的叙事结构很特别,篇幅不长却有多达47个章节,每个章节长短不一,最短的章节甚至只有一句话。小说情节是按着主角寻找自己真实身份的进展方向开展,因此表面上看是个顺时序的叙事方式,但随着寻找工作的推进,展现出来的却是越来越久远的生命片段,因此故事里头其实隐含了一个倒叙式的叙事线。
  
  小说虽然是以第一人称展开,但在47个章节里头,包括主角对现况的陈述、朋友对往事的回忆、来自他人的书信、侦探社的调查报告、以及人物名册里的生平介绍,因此在第一人称之外,同时夹杂着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除此之外,故事的重点虽然是寻找主角的真实身份,但在这寻找的过程中,昔日朋友的过往经历、短暂交会的其他人物的当下生活,也在各个片段中展现出来。
  
  事实上,这47个章节里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片段,在此之中,每个人的生命片段互相镶嵌,却又都最终尘埃落定成老旧饼干盒里的发黄相片、人物名册里的简单叙述,或是人们记忆角落里布满尘埃的小碎片,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被错身而过的影子、风中翻飞的喊叫声,勾引而出,然后又再次坠回各自的角落,直到一切彻底散失、褪去踪迹为止。
  
  ■《暗店街》的氛围很落寞,作者在文字和词句的使用上,散发着嗒然若失的空虚感受。例如《暗店街》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什么也不是。在一开始,主角丧失过往记忆,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找不到自己在世间的位置,于是发出“我什么也不是”的感叹。然而,当主角一步步地回头寻找自己、一片片地捡拾起散落的生命碎片后,得出的结论却是生命空虚与转瞬即逝。因此在小说的结尾留下这么一句话:“我们的生命不是和这种孩子的悲伤一样,迅速地消逝在夜色中吗?”而在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一段话描述所谓的“海滩人”,更是将《暗店街》里对生命本质的无奈理解充分呈现出来:
  
  海滩人:一生中有四十年在海滩或是游泳池便度过,亲切地和避暑者、有钱的人聊天。在数千张度假照片的一角或背景中,他身穿游泳衣出现在快活的人群中间,但谁也叫不出他的名字,谁也说不清他为何在那儿。也没有人注意到有一天他从相片中消失了…..其实我们都是海滩人。
  
  ■虽然《暗店街》的故事、结构、文字都让人倍感凄楚,仿佛生命毫无意义可言,既空虚渺小又不留痕迹,但小说最后终究是为生命留下一点继续的理由,只不过这理由却也无比无奈。《暗店街》最初以一个结束开始,最后则以一个开始结束。当主角一片片地捡拾其生命的碎片,他的往日记忆里,也开始有些比较清楚的片段逐渐浮现,虽然远远够不上完整,但终究是带领着他走到那个让他决定遗忘过去的岔口上。
  
  那是一段哀伤的往事,当他站在此刻、努力寻找自己的真实身份时,站在另一头的自己却努力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那是二战期间德军占领下的法国,主角身为一个外国人,时时恐惧着被逮捕、被送进集中营。虽然他早已经换上假名、持着一份伪造的护照,却还是担心害怕。于是他试图带着爱人一起跨越边境、逃离法国,结果却遭人欺骗。他与爱人被遗弃在白雪覆盖的荒山中,虽然他最终侥幸活了下来,但正值芳华年岁的爱人就此音讯全无、生死不明。
  
  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再寻回这些往事记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生命中那些曾经重要的事情已经不再重要,那些曾经挚爱的人们也已经一一逝去,徒留下残缺与可悲的记忆。这样的人生、这样的记忆,当初是决然放弃的,如今又有什么理由再拾起?然而,主角最终还是决定继续自己的旅程,迈向那个自己更早前住过、名为“暗店街”的地方。因为,虽然生命如此渺小、如此无足轻重,虽然这些往事回忆注定要随风消散,但如果没有这些经历过的往事和它们留下的回忆,主角这个人,就什么也不是。
  
  李安导演曾经说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臂山。其实,每个人心里又何尝不是都有一条暗店街。那里或许堆放的只是一些陈旧无用的破烂,或许只剩下滞重呛鼻的浓厚尘埃,这样的暗店街只是你我生命中的一个往日碎片,但没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便一无所有,我们就什么都不是。走过的道路、留下的脚印,尽管短暂、甚至不堪,但却是生命之所以是生命、你之所以是你、我之所以是我,的唯一理由,是你我心中不可抛却的暗店街。
  


  王小波万寿寺开头引用的句子多诗意哇,可是真正的翻译却很难堪。
  不过小说依然是好的,整个追寻的过程,以及作为一个极端次要的暗店街的住址,那些复杂的往事,因何而被遗忘,其内在的品质需要细细琢磨。。。


  “黄昏时分,一个小女孩跟随她的母亲从海滩上回家。她以为还想再玩,就莫名其妙的哭了起来。她离去了。她已经拐过街角,而我们的生命不也正是象孩子的这种忧伤一样,会很快地在暮色中消失吗?”
    
  你也在读《暗店街》。
  
  “我们的生命不也正是象这孩子的这种忧伤一样,会很快在暮色中消失吗?”。
  
  就是这句话,在你文字里看见的时候,觉得非常的熟悉。摸索到隔壁房间门后的书架上(搬过来,就一直没装灯),借着打火机的一点亮,翻开《暗店街》的最后一页,果然是书尾的最后一句话。
    
  《暗店街》,一个网友跑遍无锡全城的书店,才从一个小店的角落里找到,手上这本书,淘自师大外的旧书店,仅仅十一万六千字,却是一读再读。
    
  莫迪亚诺的风格和村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纤细、淡雅,如下午时候投射在西墙上淡灰色的树影,摇曳令人目眩,消逝无声无形——《暗店街》,真的是一本心境老时、苍凉时,在极至的寂寞里展页徐读的书。
  
  喜欢手上这本旧书封面的颜色,淡的紫色。
    
  我们因何而忧伤?
  
  因为生命的无常变化,因为想要把握的抓在手里的美好总是轻易的被断送,被掠夺,而始作俑者或许正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明白的时候,一切已经再也回不来。
  
  在暗夜街里,处处充斥着这样的情绪,每一个人,每一个场所和时空,无论怎么切换和割裂,总是孤单的。所有的人正象孩子手中的气球,被流光逐渐的充满,逐渐的膨胀,孩子抓不住手中的气球,于是它们飘散开去,融进茫茫的暮色。
    
  他穷尽自己的后半生,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只是为了寻找来时的方向,在已逝的时光里捕获线索和片段,拼凑被遗忘的自己。当一切逐渐了然于胸,他发现自己置身于暗店街上,在黄昏里,除了手上捏着的破旧用来记录线索和通讯方式的笔记本、除了颦眉而泣的旧时女子的照片,一切已经消逝。
    
  天渐渐的暗下来,黑暗从窗子里摸进房间然后慢慢渗透到房子里边去,我没有开灯,仿佛置身在暗店街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认识我或者记得我,我点着一支烟。
    
  2001.8.1
  
  昨日之岛 http://tlccd.tianyablog.com


就因为这句去读暗店街的……
无法言说的伤感


“黄昏时分,一个小女孩跟随她的母亲从海滩上回家。她以为还想再玩,就莫名其妙的哭了起来。她离去了。她已经拐过街角,而我们的生命不也正是象孩子的这种忧伤一样,会很快地在暮色中消失吗?”


初看《暗店街》时有点不知所措,仿佛自己也被主人公所同化,疑惑、迷茫,不清楚自己看的是什么。终于随着主人公执着地寻找着那已经逝去的自己,希望找回自我,我也终于懂得他在做什么,以及我应该做些什么。
珍惜,自己曾经过的每一刻。


找不到这本书


朋友给我的一封信上,也写着这样一句话。


我们因何而忧伤?
  
  因为生命的无常变化,因为想要把握的抓在手里的美好总是轻易的被断送,被掠夺,而始作俑者或许正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明白的时候,一切已经再也回不来。
----------------------------------------------------------------
无数次,因为沉迷在过去,而丢失了现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