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陪审团
2005-5
译林出版社
〔美〕约翰·格里森姆
475
郭坤
无
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一名死于肺癌的烟民遗孀状告派恩克斯烟草公司,要求获得高达数亿美元的巨额赔款。这一诉讼影响着烟草业的未来,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诉讼胜负取决于陪审团的裁决,双方费尽心机控制陪审团。一位名叫马莉的女郎主动与被告接触,提出以1千万美元的代价保证使陪审团作出对被告有利的裁决。之后,她却让陪审团作出了相反的裁决。她是何许人?她和烟草公司有何深仇大恨,定要报这一箭之仇?
约翰·格里森姆是一位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曾起诉一位著名的好莱坞导演,指控其影片暴力充斥,毒害青少年心灵。爱憎鲜明,同情弱小,憎恶强权,批判现实社会的种种丑恶,是贯串他全部作品的一根红线。在《失控的陪审团》中出现的上层人物,几乎全是贪婪狡诈、阴险虚伪,或者昏聩无能的庸碌之辈。受到作者肯定的,是以马莉和尼可拉斯为代表的小人物。 格里森姆原是一位年轻的律师,他的作品自然会受到他本人经历的影响。这不仅反映在作品的题材上,而且也反映在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上。他的小说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年轻漂亮、秉性善良的青年男女,曾经怀着美好的理想攻读法律,或是刚从法学院毕业,涉世未深。《失控的陪审团》中的男女主人公,和他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在马莉身上可以看到《鹈鹕案卷》女主人公达比·肖的影子。但这一对年轻人又和作家前几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有明显的不同。如果说达比·肖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触及重大秘密,被迫应战,多半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马莉和尼可拉斯则是长期精心策划,主动进攻,在斗争中一直处于上风,和费奇流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作品主人公性格上的这一变化,也许是作家观念变化的一种微妙反映,作家对善战胜恶有了更大的信心,在善与恶的斗争中态度更为积极。
1 尼可拉斯·伊斯特尔的面部,被一张放满小型收音机的陈列架稍稍挡住。他的眼睛没有直视那架隐蔽的相机,而是看着左侧的一个地方。他也许是在瞧一位顾客,也许是在瞧挤在最新式的亚洲产电子游戏机旁边的那群半大不小的孩子。虽然偷拍的距离有40码之遥,而且拍摄时又要避开在这购物中心里来来往往走动的颇为拥挤的人群,但照片却十分清晰,上面是一张棱角分明、胡子刮得精光、有点孩子气的漂漂亮亮的脸。伊斯特尔27岁,他们知道这是事实。他不戴眼镜,不戴鼻圈,发型也不稀奇古怪。那些每小时拿5个美元在计算机商店里工作的蠢货特有的穿着打扮,在他身上看不见一丝一毫。可是调查表上说的却是:他在那儿已干了4个月了,而且还说他是个半工半读的大学生。但在方圆 300英里之内的任何一所大学,都没有找到他的入学记录。他是在撒谎,这一点他们完全可以肯定。 他一定是撒了谎。他们的情报确凿,他要真是个大学生,那他在何处就读、读了多久、读的是什么专业、成绩有多好或者有多坏,他们准会了解到的,他们准会摸得一清二楚的。他是购物中心里一家计算机商店的售货员,如此而已。他或许打算进人某一所大学就读。他或许已经退学,却仍旧喜欢把自己当成一个半工半读的大学生。大学生的身份可能会使他感到舒服一点,赋予他的生活一种目的感,而且说起来也好听。 但他决不是大学生。不仅目前不是,而且在最近几年当中的任何时刻都不是。那么,他可以依赖吗?在这个房间里,这一问题已推敲过两次。每当在陪审员候选人名单上读到伊斯特尔的名P1字,他的面孔在屏幕上出现时,他们都要议论一番。这是一个无害的谎言,是他们得出的初步结论。 他不吸烟。那家计算机商店有一条严禁吸烟的规定。但有人 看见(但未用相机摄下)他和一位女同事在露天饮食店吃墨西哥玉米卷时,那位同事在喝下一瓶柠檬汽水的当儿连抽了两支烟,而他并未有任何反感的表示。这说明,伊斯特尔至少不是反对吸烟的狂热分子。 照片上的伊斯特尔,面容清瘦,皮肤晒成了棕褐色,正闭紧双唇微笑。他上身穿着一件红色的商店工作外套,里面的白衬衫领口的纽扣未扣,但系着的条子领带却十分雅致。他显得整洁而又精神。偷拍了这张照片的那位仁兄,假装要购买一件已被淘汰了的小玩意,曾亲自和他讲过话;据他报告说:伊斯特尔伶牙俐齿,乐于助人,见多识广,是位挺讨喜的年轻人。他胸前挂着的名卡上标出的职务是共同经理,可是在这家计算机商店里,同时还有另外两个人也挂着这一头衔。 在偷拍了这张照片的第二天,一个身穿牛仔服的年轻漂亮女人,走进了这家商店。她在软件附近转悠的当儿,居然点燃了一支香烟。尼可拉斯·伊斯特尔碰巧是离她最近的一位售货员或者共同经理或者随便什么角色。他彬彬有礼地走到这个女人面前,请她不要在此吸烟。她装出一副不高兴、甚至受了侮辱的模样,竭力找他的碴儿向他挑衅。他却依然不动声色,有理有节地向她解释店里有条严禁吸烟的规定。她在别的任何地方抽烟都行。"抽烟是不是让你讨厌?"她抽了一口,问道。"那倒不一定,"他答道,"可是会让本店老板讨厌的。"他接着又再次请她把烟熄掉。她确实想买一台新出的数字显示式收音机,她解释道,所以能不能请他拿一 只烟缸来。尼可拉斯从柜台底下拿出了一个软饮料罐,二话没说,从她手上夺过香烟就把它摁灭。他们就各种各样的收音机聊了 20分钟。她挑了又挑,拣了又拣,一边肆无忌惮地挑逗他,而他也P2作出了热情的反应。付过收音机的款子以后,她把电话号码留给了他。他答应给她打电话。 这段插曲前后持续了24分钟,整个的对话全被藏在她坤包里的微型录音机一字不漏地录下。就在伊斯特尔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接受大律师和专家们审视的当儿,这段录音带已放过两遍。她写的书面报告也已经归了档。这份长达6页的用打字机打出的报告,记录了她对一切的一切所作的观察结果,从他脚上的鞋子(旧耐克鞋)、呼出的气味(桂皮口香糖)、所用的词汇(大学水平) 一直到他摁熄香烟的方式。照她看来,他从未吸过烟;而在这一方面,她可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 他们凝神倾听着他那愉快的声调,他推销商品时的花言巧语,和他那富有魅力的闲侃。他们喜欢他。他很聪明,而且又不讨厌烟草。他并不是他们心目中陪审员的样板,可他确实值得他们关注。作为待定的第56号陪审员,伊斯特尔的问题是,他们对他的了解实在太少。他来到墨西哥湾区显然还不到一年,而他来自何处,他们却一无所知。他的过去完完全全是个谜。他在离比洛克 西法院大楼8个街区的一幢公寓里--他们已拍了那幢公寓的照片--租了一套一居室的房间;他起初在海边一家赌场里当跑堂,不久就爬到了2l点发牌人的位置上,可是两个月后却又辞了职。 赌博业在密西西比州合法化之后,湾区在一夜之间便冒出了许多家赌场,涌出了一股新的繁荣的浪潮。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寻找职业,因而尼可拉斯·伊斯特尔来到比洛克西,是和其他成千上万人一样为了谋生,这样假定完全合情合理。惟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干吗那么迫不及待地办理了选民登记手续? 他开的是一辆1969年型大众牌小汽车,这辆车的照片现在取代了他的面孔,正出现在屏幕上。真妙!一个27岁的光棍,一个自称的半工半读大学生,开这样一部老爷车,和他的身份真是再P3
格里森姆最让人阅读上瘾的关于法庭审判的惊险小说。 --《西雅图时报》 小说悬疑迭出,迫使你如飞般地翻动书页。 --《圣路易斯邮报》 小说主题严肃.但你尽可以轻松愉悦地欣赏它。 --《纽约每日新闻》 丰富多彩.波澜起伏.直抵现实……这是一个讲述骗局、人类的贪欲和金钱万能的故事。--《商业新闻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