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萧乾

祝勇,萧乾 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9-1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作者:

祝勇,萧乾  

页数:

18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萧乾》辑入文章有:鼓声、终身大事、在酒楼上、一个北京人的呼吁、改正之后、在歌声中回忆、北京城杂忆、《杂忆》的原旨、“文革”杂忆等几十篇。

书籍目录

鼓声终身大事在酒楼上一个北京人的呼吁改正之后在歌声中回忆北京城杂忆《杂忆》的原旨“文革”杂忆透过活物看人生我的医药哲学一对老人,两个车间老北京的小胡同看待二十一世纪中国梦游“永不再”乡东直门天体我的书房史我的年轮我这两辈子岁末自勉南柯噩梦东车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萧乾 PDF格式下载



  合上《萧乾》时着实觉得个中滋味。这本书,不厚不重,装帧极其简洁,编书的本质跟我们现在手里的《李白唐诗集》似的,四处搜寻集结然后编排萧乾散落的文字。八十余载的风雨飘摇,然而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家的那个北京城。
  我总觉得二三十年代生人经过二战再经历个文革,就会遗留下那么些个战战兢兢说话的感觉。小时候偶尔听爸妈讲起文革,尽管尚为年轻的他们也是一番感慨。然而,我甚至开始敬重起萧乾,不是因为老一辈艺术家文学家什么的,而是被摧残之后还能拥着“就该回北平”不觉懊悔,尤其在面对剑桥的聘用,文革的不堪自杀,以及可能享有的晚年:一幢小楼,一片绿茵茵的草坪,一片中古的幽静和现代化的舒适。“既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就该回北平”“可是我这人跟故土大概太不容易分割”“我一直认为,当中国人就得分享中国的命运并且尽力改善那命运”。
  我没在胡同里生活过,可是那些关于京城的杂忆,明明白白跟儿时挂了沟。小时候,奶奶给吃的点心,姥姥家门口的叫卖声,还有那些花灯庙会……有些东西,没有离家那么久是感觉不到的。两年没回国的我就只想在那片大陆呆两个月,一样的语言一样的文化说话做事不用想周围的人理解不理解。几个月后,当我走出T3时一定会哭的。
  就算用着一切新东西,身在不同地,可是骨子里还是个传统的人。


  本来想要的是萧乾的《北京城杂忆》,却把这本书搞来了。“杂忆”只是该本书的一部分。
  
  萧乾的书,以前是看过他的《未带地图的旅人》,当然还有他翻译的据说是天书的《尤利西斯》。喜欢萧乾这个人,可是与喜欢沈从文又有区别。萧乾在欧洲生活过不短的时间,少年风光,年轻时的文字意气风发。回国后在“大公报”当差,也算得踌躇满志。解放后历次运动,却受了不少罪。用他的话来讲“连死的心都有”。而终于没死,是因为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觉得白拣了一条命,不妨留它下来了。
  
  看这些老的大家晚年写的东西,心头总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虽然他们写得冲淡平和,但是字里行间,仍透着春寒陡峭的滋味。过去生活在人心上刻下的印记,并不能轻易消除。
  
  萧乾已经死了。他们那一代人,虽然受过苦难,可是毕竟有过风华绝代的青年时代,有过燃烧身心的追求。他们的性格,不管是莽撞的,还是怯弱的,都能因之而得到成就。他们的文字,大多是直抒心臆的,就算有些违心,也还优雅。
  
  而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不唯很难写出这样的文字。便是读这样的文字,也不大容易把屁股坐得下去了。
  


"而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不唯很难写出这样的文字。便是读这样的文字,也不大容易把屁股坐得下去了"
说得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