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郑和的时代

王海洲 潘望 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7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作者:

王海洲 潘望  

页数:

260  

Tag标签:

无  

前言

  六百年前,一个出生卑微的太监率领一支睥睨古今的庞大船队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的光荣。继汉代黄沙万里的丝绸之路、唐代气度恢弘的远交近抚、宋代举国上下的笔墨流香和元代辽阔疆域的金戈铁马,明代拓展了波澜壮阔的海上蓝色丝绸之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向海外全面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形象,也同时开启了欧洲主导的全球范围内土地和财富的再分配。据史籍记载与专家考证,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先后七次率庞大的船队由太仓刘家港,今日的太仓港起锚,扬帆下西洋,足迹遍涉东南亚、中亚、西亚、东非等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当世界变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际,即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直到非洲东岸辽阔的海岸线,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航海事业已经过去六百年,但世人始终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郑和航海六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乃至世界都掀起一股研究郑和的热潮,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传说与故事早已为人所熟知,近年来也有多种专著问世。这些著作的出版,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六百年前的这位大航海家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进一步表达了后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与所受到的深远影响―――六百年后,英雄的业绩早已深入人心。  如果以一个历史研究者的眼光对郑和七下西洋的决定因素作一番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促使郑和七下西洋的巨手也许是当时的皇帝,但决定的因素却一定是时代,是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实力的产物。  本书围绕着郑和所处的那个时代,纵横两千年时空,在整个世界范畴内和诸多层面上进行了中西历史的对比,试图以“大历史”的眼光重新发现明代下西洋的意义,以“个人史”的眼光重新发现郑和的意义,力求勾勒出一个全新的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的全貌。著作者并不以从表面向我们介绍郑和的航海轶事与航程远近而沾沾自喜,而是站在更高更远的立足点,纵横捭阖,精心立说,将东方与西方,旧与新,过去与未来,传统和进步放在一个新的坐标点上,相互对照,相互审视,从而使我们在对过去一些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上,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让我们在再次直面六百年前起始于太仓的这一段光辉历史的同时,更清晰地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别人。我想,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蔚蓝,这比什么都重要。  本书精美的插图,集思想与艺术于一体的优美文字,无疑让我们对郑和所处的时代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在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之际出版此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写此小文谨表祝贺,是为序。

内容概要

六百年前,一个出生卑微的太监率领一支睥睨古今的庞大船队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的光荣。继汉代黄沙万里的丝绸之路、唐代气度恢弘的远交近抚、宋代举国上下的笔墨流香和元代辽阔疆域的金戈铁马,明代拓展了波澜壮阔的海上蓝色丝绸之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向海外全面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形象,也同时开启了欧洲主导的全球范围内土地和财富的再分配。舰队停航后降下的旗帜成为中国走向衰落的序幕,而降下这道可悲的序幕的双手,但属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的首领郑和。 本书围绕着郑和所处的那个时代,纵横两千年时空,在整个世界范畴内和诸多层面上进行了中西历史的对比,试图以“大历史”的眼光重新发现明代下西洋的意义,以“个人史”的眼光重新发现郑和的意义,力求勾勒出一个全新的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的全貌。

作者简介

王海洲,男,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博士,主要研究中西政治文化和公共哲学,著有多篇中国传统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哲学等主题的专业学术论文和散文随笔、书评影评等文学作品。
潘望,女,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南京日报》社特稿部记者,现攻读者南京大学中

书籍目录

一 1371:东西方迄今为止相互的认识 1 古黄西方文明的东进:兴盛与终结 2 黑暗的中世纪与东方:光明的向往抑或传播 3 明朝之前的中国西进史:走在和战的缘上二 1382:变革中的中国和西方 1 乱世中国与草英雄:新时代的开始 2 休养生息与严酷统治:明王趄的崛起 3 造船沿革和出海航进:远行的梦想 4 美妙新世界:进步中的西方三 1402:郑和下西洋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1 从燕王到明成祖:朱棣的陆地和海洋 2 反对下西洋的大臣们:从妥协到毁灭 3 下西洋的拥护派:和尚、相士、太监和军人 4 郑和:朝圣之途四 1405:纵横大洋的郑和船队 1 宏大精致的船队 2 远洋海上的人们 3 琳琅满目:飘洋过海的货物五 1421:下西洋的悲壮 1 清洗和厂卫:永乐盛世中的政治恐怖 2 繁华和困窘:永乐帝空虚的国库 3 朱棣的两难:遵从祖训还是自行其政 4 宦官郑和七像:荣耀背后的艰难六 1425:海上梦,从黎明到衰落 1 香料和珠宝:如梦似幻的“南洋” 2 源远流长:与南洋诸国的交往 3 绚丽锦绣:西洋诸国 4 《郑和航海图》:世界航海史的明珠 5 掩不住的创伤:悲哀的中退西进七 1433 郑和身后的华夏海洋梦 1 梦落西洋:中国航海史上规模最大的谢幕 2 中国海洋的最后一道屏障:盗亦有道的明清海盗 3 北洋水师:近代中国海洋梦的破灭 4 新中国的海洋梦:海军建设和海洋政策 5 回到郑和:永不停止的海洋梦

章节摘录

  1371年,郑和出生在云南昆阳州和代村一个受人尊敬的穆斯林家庭中,此时他还叫马和。从马和到郑和,名字的变更需要二十年,在这个二十年里明朝也从一个动乱的朝廷变成一个强盛的东方大国。同样在这个二十年里,西方对东方因战乱而中断了的了解也一点点恢复,但了解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西方的探险者无法再经过穆斯林的土地或海洋来到中国,而中国却派遣出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将东方文化带到了东南亚、阿拉伯甚至非洲,在那里,中国的神秘将以更加强烈的气息扑向西方。由此也揭开了西方对东方的第二次大规模的发现,不过这次不再是主要通过陆路,而是集中力量远涉重洋——东西方再次联系在一起,前者是陆地上黄色的丝绸之路,而后者是海洋上蓝色的丝绸之路;前者是西方对东方文明朦胧的传播和向往,后者是波澜壮阔的地理大发现——海路比陆路更加广阔、更加繁荣,这条路不仅开启了欧洲主导的全球范围内的土地和财富再分配,也开启了中国逐渐走向衰落的序幕,降下这道可悲的序幕的双手,便属于那支七下西洋的世界上最大的船队的首领郑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郑和的时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