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郭沫若评传

谢保成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5-11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谢保成  

页数:

196  

字数:

17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内容概要

郭沫若(1892—1978),又名鼎堂,四川乐山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学家,考古学家。本书从20世纪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出发,透过郭沫若一生的学术成就,揭示出他对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重点考察他因“疑经”而探甲骨卜辞、青铜器铭,创通条例,开拓困奥;用实物证史,苏活古代文献生命;因史而论周秦诸子,考释诗词曲赋的“国学”研究体系。同时,发掘其治学的心理过程、学术风格,以展现“国学大师郭沫若”的风采。

作者简介

谢保成,男,1943年生,196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该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出自制主要论著有《中国史学发展史》、《郭沫若的史学生涯》(合著)以及《隋唐五代史学》、《中国隋唐五代思想史》等。近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和现代

书籍目录

总序重写近代诸子春秋序英文提要导语 20年代国学状况概览 国外思想学说的冲击 本土文化遗存的发现与整理 国学研究中的几个新流派第1章 跳出国故的国学体系 1.1 吞吐中西的文化观 1.2 两种国学概念 1.3 认识古代真实的新体系第2章 登堂入室,究其阃奥 2.1 吾国文化之渊源 2.2 急于利用卜辞的一段弯路 2.3 打开秘密的贡献第3章 凿破彝铭之浑沌 3.1 考释器铭的新思路 3.2 条理金文成大系 3.3 潜心彝铭,探察两周社会 附:几组刻石考释与一部沉埋的遗稿第4章 苏活古书生命 4.1 倡导古书今译 4.2 注重文献时代 4.3 广集版本与理校 4.4 整理、研究紧相结合第5章 纵论周秦诸子思想 5.1 考察周秦学术的历程 5.2 辨识儒家的两重性 5.3 探究道家渊源与流派 5.4 区分法家与法术家第6章 诗词歌赋之中品人物 6.1 考骚赋,证屈原 6.2 力辨胡笳诗,意在文姬不在曹 6.3 详校《在生缘》,七考陈端生 6.4 品味唐诗,评李说杜第7章 再现历史画卷的成就第8章 学者、诗人与政治身份郭沫若学术年简表后记

章节摘录

本土文化遗存的发现与整理国外各种思想学说和学术方法纷呈的同时,数量众多的中国本土古代文化遗存陆续被发现,并开始了系统的整理。对此,王国维称之为:“今日之时代,可谓发现之时代,自未有能比者也。”②当时的新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史前遗址的陆续发现。1921年秋,发现“仰韶文化”遗址。1922年,发现“河套人”。随后,在甘肃、山西等地,陆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发掘。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首次发现“北京猿人”遗骸。两年之后,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该处发现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后来,在山顶洞穴内又发现8个人类个体,属“新人”阶段,为蒙古人种的祖先,被命名为“山顶洞人”。1928年起,在山东、河南等地多次发掘,发现“龙山文化”遗址。这些史前遗址的发现,使得国学研究大开眼界,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向史前推移了若干个世纪。

后记

我步人郭沫若研究领域,要从我的导师尹达先生和郭沫若诞辰90周年说起。30年代最初的几年间,尹达(原姓刘名耀)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多次参加河南、山东等地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后来,他回顾说:自己的“学习考古”,“进入古代社会研究”,都是受郭沫若的影响,并自认为是郭沫若的“私淑弟子”。自1954年起,尹达一直协助郭沫若主持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和历史研究所的日常工作。1978年郭沫若逝世后3个月,我考取尹达先生的研究生。1981年获学位后,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史学史研究。1982年10月,史学界拟定召开纪念郭沫若诞辰90周年学术报告会。当时,尹达先生正重病住院,经与副所长林甘泉等商议,指定由我负责协助起草文稿,并在报告会上代尹达先生宣读。之后,又出席了郭沫若故居的开馆仪式。不久,陈清泉、苏双碧等主编《中国史学家评传》,约请尹达先生为郭沫若作传,我再次被指定为主要执笔人。两万余字的评传稿通过后,尹达先生尚未见到正式发表便溘然长逝了。在这当中,我对郭沫若其人、郭沫若的学术道路渐渐产生了兴趣,随后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应叶桂生之约联合写了一本《郭沫若的史学生涯》。


编辑推荐

《郭沫若评传》是中国新闻出版署“八五”规划(重点图书)。《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郭沫若评传 PDF格式下载



很普通的传记类书籍,全是正面的评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