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于反 京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作者:

于反  

页数:

214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泪已经流了1800多年,是该擦干泪问问“为什么”的时候了。跌倒了,就不要空手站起来;否则,失败的悲剧会在每个人身上再次上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羽扇纶巾,镇定自如,诸葛亮留给后人的,永远是儒雅的风度;然而仔细回顾诸葛亮走出茅庐后的职业生涯,不难发现他“忙碌一生,遗憾太多”。历史铸就了诸葛亮,时代在考验我们。职业生涯的成败,与人生价值的实现密切相关,诸葛亮职业生涯的十大败笔,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敲响警钟。  解读诸葛亮一生的十大败笔,感悟职业生涯的真谛。学习诸葛亮的智慧,是因为我们向往成功;点评诸葛亮的败笔,是因为我们拒绝遗憾。

书籍目录

败笔一 目标不切实际 1.《隆中对》有对无策 2.局部与整体利益相抵触 3.目标与实力不匹配 4.入错行的无奈和悲哀败笔二 不能与老板融洽相处 1.不能有效说服老板 2.不能及时指出老板的错误 3.将老板的话当耳旁风 4.违背上下级关系准则败笔三 不能与同事和谐相处 1.曲意奉承,助长员工嚣张气焰 2.不能为团队链条注入沟通润滑剂 3.压制新同事 4.拉帮结派败笔四 令人生畏的办公室政治 1.扼杀下属的前途 2.不能正视下属的缺点 3.对下属的冲突视而不见 4.没有完善的选拔人才机制败笔五 用人不当,不能让下属完全“燃烧” 1.疑人而用之 2.用人而疑之 3.对骄傲自大的下属委以重任 4.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用人方法 5.没有让“尖兵”冲到前面去败笔六 事必躬亲,不懂授权 1.一个锦囊妙计,将下属当成工具 2.独断专行,缺乏真正的领导力 3.分身乏术,累死“高级主管” 4.视“工作”高于“生命” 5.一纸军令状,推掉自己的责任败笔七 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 1.过于迷信完美主义 2.过分谨慎,错失良机 3.积小胜不能成大功 4.瞻前顾后,缺少冒险一搏的胆识 5.不撞南墙不回头败笔八 实力不济,盲目竞争 1.空耗实力,没有业绩 2.不懂以小搏大之道 3.注重外部竞争,忽视内部整顿 4.急于求成,草率行事败笔九 纸上谈兵,缺乏执行力 1.被演义家神话的军事家 2.诸葛亮VS司马懿 3.跳不出“守业难”的怪圈 4.行动与决策相悖败笔十 陷入“合作”的误区 1.没有信誉而妄求合作 2.不能密切配合、同舟共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PDF格式下载



我想通过这本书的目录,能够对三国演义稍有了解的人就会觉得作者写这本书太主观了,对诸葛亮偏见太深。我想诸葛亮在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是近乎完美的人,如果放到职场里,我想无论是古代和现代都将是一个出色的员工或领导,怎么会被于反说的这么一无是处,让人难以理解。就比如书中的第一败笔,说《隆中对》有对无策,《隆中对》被后人称为最完美的对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而且刘备也是按着《隆中对》策一步步实施的,最终先取荆州为家,后取益州建立基业,以成鼎足之势,怎么会是有对无策呢?又如败笔二 不能与老板融洽相处,诸葛亮和刘备可以说是和谐的老板和下属关系的典范,二人互相尊重,相敬如宾,如同兄弟一般讨论国家大事,同榻而睡,底足而眠,怎么说不能融洽相处呢?再如败笔三 不能与同事和谐相处,自火烧伯望坡后,大将关、张、赵云对诸葛亮佩服的可以说是五体投地,言听计从,怎么能说不能与同事和谐相处呢?

我说的作者十之八九都是胡说,而我所认同的就有一二,比如说诸葛亮过分谨慎这一项,古之用兵之道,在于兵贵神速,往往是要出奇兵,是要险中取胜的,过于谨慎,往往是于战不利;还有一点说诸葛亮事必躬亲,什么事都想着,事无巨细,劳累过度,正像司马懿所说的“食少事繁,焉能长久”,最后累死在五仗园。

诸葛亮被后人称颂,一直被称为智慧的化身,忠诚的典范,从古自今,对诸葛亮的评论很多,大多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还是很切合实际的,后人有诗赞诸葛,像什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什么“生为兴刘扶汉世,死尤护蜀葬军山”等,清朝的诗人赵藩写的对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至今一直挂到成都武侯祠的大门上,值得后人深思!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