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日本陶瓷史

关涛,王玉新 辽宁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0-1  

出版社:

辽宁画报出版社  

作者:

关涛,王玉新  

页数:

240  

字数:

12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日本在世界上也称得起是一个陶瓷文化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在现代世界陶瓷艺术领域里。陶瓷艺术在这里受到普遍的喜爱和重视,各地博物馆陈列着历代的陶瓷展品,每个家庭都保存和使用着不同造型和装饰的陶瓷制品。他们重视陶瓷器物的样式和风格,讲求和选择著名窑场烧造的制品,既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更重视陶瓷器物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目前,在西方世界的一些国家中,有很大一部分现代陶瓷,从设计艺术的范畴嬗变发展为纯粹的造型艺术,不再重视功能效用的设计,而是着重于强调艺术表现,成为独具品格的艺术形式。但是,在日本的现代陶艺,虽然也有纯欣赏的观念陶艺,但就其总体来讲是少数,占主流的陶瓷艺术,仍然是把功能效用与形式美感结合在一起,既重视陶瓷器物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很注重陶瓷器物的艺术风格和美观问题,总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强调陶瓷器物的功能效用与形式美感融合为一体,使一件陶瓷器物既是实用的,又是美观的,这种创造思想在日本古代陶瓷发展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具体表现。实用和美观是存在着一定矛盾的,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融合的,可以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在我们大量接触和分析陶瓷制品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完全符合实用要求的造型,在形式结构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美的因素。可以这样讲,实用功能的合理是构成陶瓷器物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再经过陶艺家在这一基础上的整合,突出风格特点,赋予不同个性。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十一个部分,以大量珍贵的实物照片和详尽的文字系统地了阐述了日本陶瓷的起源、各个时代的名窑及对现代陶瓷的展望。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全面展示日本陶瓷的历史,可供研究及学习日本陶瓷艺术的人士参阅。

书籍目录

序言
绪论
一、古代的土器——绳纹与弥生时代
1绳纹土器
2弥生式土器
二、须惠器
三、奈良三彩和平安的绿釉器
1 正仓院三彩
2 奈良三彩
3 平安的绿釉
四、古濑户——日本最古老的釉陶
五、镰仓室町时代的古窑
1 常滑——六古窑之二
2 信乐——六古窑之三
3 越前——六古窑之四
4 丹波——六古窑之五
5 备前——六古窑之六
6 其它诸窑
六、桃山的茶陶区
1 美侬、志野、黄濑户、濑户黑、织郎
2 濑户
3 伊贺
4 备前
5 备前
6 乐烧
7 桃山时代其它诸窑
七、“陶瓷之战”和九州诸窑
1 唐津烧
2 高取烧
3 上野烧
4 八代烧
5 萨摩烧
6 蕃烧
八、瓷器的起源和发展
1 李参平与有田瓷器的发展
2 柿右卫门与古伊万里
3 锅岛烧
4 古九谷
九、江户时代的窑业
1 京烧
2 东日本诸窑
3 西日本诸窑
十、明治大正时的瓷器
十一、现代陶瓷的展望
附录
1 日本历代陶瓷窑址一览表
2 日本主要窑略图
3 干支·年代对照表
4 陶艺的门派表
5 近现代陶艺团体的成立和变迁图
6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一、古代的土器——绳纹与弥生时代日本古代的土器有绳纹和弥生。绳纹是日本最早的土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器之一。这些土器是日本人的祖先制作石器和骨器,从事狩猎生活时代的遗物,土器表面有绳纹图案,故得名绳纹土器。弥生土器是日本人祖先从事农耕生活,能够制造金属器时期的遗物。绳纹土器据推定最少有六七千年,而弥生土器是公元前三百年前后至公元三四百年的六七百年间的器物,绳纹土器时间比弥生土器长。日本原为大陆的一部分,洪积世东中国海产生朝鲜海峡和津轻海峡,中间隔着像大湖一样的日本海,形成日本诸岛。宗谷海峡和间宫海峡产生,日本在冲积世始俱今日模样。这至少已有一万年的历史。昭和二十四年(1949)相泽忠洋氏在桐生附近的岩宿于红土层发现黑曜石的石枪和石片,学术界定为日本的旧石器时代,是尚不知制作土器的时代。这个先土器时代又称之为先绳纹时代。从那时日本岛有人类活动(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定论),但是洪积世日本已具备人类居住的条件,从那时算起已有几万年。1.绳纹土器日本最早的土器叫绳纹土器。绳纹土器最早为大森贝冢发现(其英文Cord marked pottery),因土器表面有绳纹图样而得名,这即是绳纹式土器一词的起源。绳纹一词在文献上出现于明治十九年(1886),又名贝冢土器,石器时代土器和阿衣努式土器。日本人的祖先何时开始制作绳纹土器,最初并不明确,一般认为产生于公元前四五千年。昭和三十四年(1959)明治大学的杉原庄介教授和墨西哥大学的古里菲教授对横须贺夏岛出土的木炭和牡蛎壳进行炭C14测定,结果为木炭9450±400年,牡蛎壳为9240±500年。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日本在世界上也称得起是一个陶瓷文化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在现代世界陶瓷艺术领域里。陶瓷艺术在这里受到普遍的喜爱和重视,各地博物馆陈列着历代的陶瓷展品,每个家庭都保存和使用着不同造型和装饰的陶瓷制品。他们重视陶瓷器物的样式和风格,讲求和选择著名窑场烧造的制品,既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更重视陶瓷器物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目前,在西方世界的一些国家中,有很大一部分现代陶瓷,从设计艺术的范畴嬗变发展为纯粹的造型艺术,不再重视功能效用的设计,而是着重于强调艺术表现,成为独具品格的艺术形式。但是,在日本的现代陶艺,虽然也有纯欣赏的观念陶艺,但就其总体来讲是少数,占主流的陶瓷艺术,仍然是把功能效用与形式美感结合在一起,既重视陶瓷器物的实用价值,问时也很注重陶瓷器物的艺术风格和美观问题,总是把二者结合起来。 强调陶瓷器物的功能效用与形式美感融合为一体,使一件陶瓷器物既是实用的,又是美观的,这种创造思想在日本古代陶瓷发展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具体表现。实用和美观是存在着一定矛盾的,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融合的,可以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在我们大量接触和分析陶瓷制品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完全符合实用要求的造型,在形式结构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美的因素。可以这样讲,实用功能的合理是构成陶瓷器物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再经过陶艺家在这一基础上的整合,突出风格特点,赋予不同个性。 日本陶瓷艺术保持自己的特点,在现代陶瓷创作设计中,仍然坚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没有随着西方现代陶艺的发展亦步亦趋,而是继承了传统陶瓷艺术的理念,并加以发展和丰富,对我们应该是有所启示的。我们在吸取和借鉴西方陶瓷艺术的同时,也不应忘掉日本陶瓷艺术发展的经验,认真地研究日本陶瓷史,对于我们今天陶瓷艺术的发展是会有所教益的。 研究和学习日本陶瓷艺术,不能只是着重于现代部分,还应该了解日本陶瓷发展的历史,认识它的传统和发展脉络。在日本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中,不能只是看到他们曾经受到中国和朝鲜陶瓷艺术和技术的影响,而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是怎样吸收和消化,发展和创造出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陶瓷艺术,如何从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摆脱出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进一步推向更高阶段。 日本陶瓷艺术植根于本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土壤,根据本民族的审美心理特征和工艺观念,非常坚定地保持着以本土文明为主体的思想。同时广泛地吸收外来文明的营养,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加以利用,其实际应用的能力是很强的,在不断应用中加以改造,决不失去自己的文化特征,因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日本陶瓷艺术。 关涛和王玉机关报二位先生在近几年内潜心研究日本陶瓷艺术,已编撰出版了《日本陶瓷图典》,对于了解和认识日本惚瓷艺术的状况,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资料和基本框架,受到同行们的欢迎。最近他们又完成这本关于日本陶瓷艺术发展历史的著作,必然对研究和学习日本陶瓷艺术起到引导的作用。 希望我们能够学习到日本陶瓷匠师们的学习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勇气和精神。 杨永善 二00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编辑推荐

《日本陶瓷史》是由辽宁画报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日本陶瓷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