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隐身人

[英] 赫·乔·威尔斯 太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10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作者:

[英] 赫·乔·威尔斯  

页数:

314  

译者:

陶玉康,肖辉  

Tag标签:

无  

前言

侯维瑞一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初英国小说家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在运用小说抨击时弊、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中,赫·乔·威尔斯是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作为作家,威尔斯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获得的桂冠中有:科幻小说家、喜剧小说家、社会小说家、社会哲学家、未来预言家和人类历史学家。他的著述不仅涉及领域广阔而且产量极高,在他进行创作的53年中,平均每年两部著作,另外还有大量报刊文章问世。威尔斯的出身和经历对于他的社会改良思想的形成和创作题材的选择都起过很大的影响。威尔斯在186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曾当过职业棒球手,后来经商成为小店主。他母亲早年当过佣人,后来在一家乡绅宅邸当管家。在这户人家位于地下室的厨房里,威尔斯度过了童年时代的许多时目。威尔斯在回顾这段生活时说,当他从地下室狭小的气窗向外观望时,他所看到的是各色各样的鞋子与靴子,仿佛世界就是由那些代表各种社会身份的鞋子和靴子组成的。14岁时,由于父亲破产,威尔斯不得不自谋生路,先后当过药房学徒、信差、售货员和初级教师。后来他靠奖学金资助接受了高等师范教育,师从著名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学习生物学,并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后他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间或从事新闻写作,给《星期六评论》等杂志投稿。威尔斯虽然有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他的兴趣却在于写作。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时间机器》的初稿写成于学生时代,出版以后十分流行。从此威尔斯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先后创作了110多部作品,其中包括50部长篇小说。所有这些都是他发挥热烈想像、探讨社会现实和人类未来的产物。威尔斯从青年时代起就对社会问题表现出热情和关注。1903年他加入鼓吹社会改良主义的费边社,主张通过教育和技术来改造资本主义,认为“通过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方式,可以逐步改革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后来,威尔斯因不满于费边社的渐进式改良方式而退社,转而宣扬世界主义,幻想通过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政府而达到人类大同的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他热情支持进步力量,强烈谴责法西斯侵略。威尔斯曾两度访问苏联,受到列宁与斯大林的接见;访问美国时也曾与罗斯福总统晤谈。威尔斯虽然致力于社会进步事业,但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他虽然同情十月革命,却并不赞成无产阶级革命暴力,怀疑“社会革命一般说来是否需要”。列宁说他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他也乐于如此,并无异议。威尔斯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可按时间及作品类别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1900年为止,作品多为“科学传奇”,即现在的科学幻想小说。第二阶段从1900年到1910年,作品主要属于社会讽刺小说一类。第三阶段主要是1910年以后,这个时期的不少作品通常被称为“阐述思想的小说”,客观实际上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而是阐述思想、宣传主张的通俗形式。二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借助他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展开想像的翅膀,驰骋于空间与时间之中,从月球、空中、过去和未来等各个角度来观察生活,通过美人鱼、天使、巨人和外层天体上的生物的眼睛来观察人类;故事紧张,情节离奇。威尔斯用瑰丽的色彩描绘了科学发明的巨大威力与贡献,用科学寓言的形式谴责资本主义制度下种种荒唐、黑暗和丑恶的现象。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既有娱乐作用,又有讽刺意义;既介绍了科学技术的知识,又起到了针砭时弊的效能。威尔斯的科幻作品是现代科幻文学的雏形和模型,他本人也因此而被称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科幻小说奇才,甚至有人称他为“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威尔斯的科幻小说刚刚问世不久,评论界就将他称作英国的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但他自己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凡尔纳的作品侧重强调科学发展的实际可能性,而且做出了不少令人惊羡的科学预言。而他自己的作品则是“科幻传奇”,是想像的产物,梦里感觉它是真,醒来即知全是空,其目标不在于预见科学发展的可能性。然而他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大学生,他的想像也不乏科学的依据,因此他的某些科幻作品仍不失为杰出的科学预言。《时间机器》(TheTimeMachine,1895)是威尔斯最早获得成功的一本科幻小说,也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可被当作暴虐的工业化对阶级冲突作用的预言来读,而在19世纪,这种冲突已经是社会问题的火药筒”。小说展现了一幅未来世界的可怕图画。故事中的时间旅行者发明了一种飞行机器,能纵横驰骋于过去及未来的世界里。于是这个人乘上时间机器飞行到八十万年以后即公元802701年的世界去。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已分化为两种怪物,柔弱娇小的称作埃洛伊,住在颓败的宫殿中。过着幽闲优雅的生活,由于长期不劳而获而引起体力、智力的萎缩。但是,一到晚上,埃洛伊们便惶惶然挤成一团,因为居住在地下的猿猴样怪物——粗野怪戾的莫洛克每到月黑风高的夜晚便要出来捕食他们。莫洛克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世界,在机器工场里从事劳动,养肥埃洛伊作为他们的食物。这就是威尔斯笔下八十万年以后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关系。那位时空旅行者接着又往前飞行到几百万年以后,那时的世界已经一片荒芜,人类已经灭绝,海滩上只有白色的蝴蝶和巨大的螃蟹在乱纷纷地飞舞爬行。威尔斯通过那位时间旅行者之口明确地解释了作品的寓意:以前的剥削者经过千万年已退化堕落为脆弱的生物,丧失了劳动和自卫的能力;而被驱赶入地下的劳动者变得十分野蛮,并向以前的主人施行报复。威尔斯用当时别的作家描绘伦敦贫民区穷人的语汇描写莫洛克,暗示劳动者对剥削者的仇恨。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使“19世纪阶级斗争和人类进化相结合”,用幻想和寓言的方式预示劳动者和剥削者冲突加剧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威尔斯的科幻小说对于现代武器的预言尤其醒目。《星际战争》(TheWaroftheWorlds,1898)描写火星人入侵地球触目惊心的情况。火星人比地球人更为发达,状似章鱼,体大如熊。他们的武器能发射出热线和黑烟,热线过处留下死亡与毁灭,黑烟起处城市顿成废墟。地球上的枪炮炸药对他们都无济于事,一艘英国装甲战舰虽然与他们英勇奋战,结果还是化为一团火焰。火星人没有生殖器官,以分裂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他们不饮不食,也不会消化,靠把捕获的地球人的血液直接注入血管而生存。正当他们所向披靡,即将把伦敦夷为平地的时候,他们却不战自败。原来火星人对地球上的病菌没有免疫能力,因而一批一批地死去。星球大战、死光武器等等都是现代科幻小说和电影的常见题材。威尔斯的“热线”与后来发现的激光相似,他的“黑烟”也与后来用于战争的毒瓦斯相当,小说所描写的大规模杀戮场面也终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变为现实。在他的短篇科幻小说《陆战铁甲》里,威尔斯预言了装甲坦克在战争中的运用。后来他曾长期打官司,声称是他“发明”了坦克,因此应当获得专利税。在《大空战》(TheWarintheAir,1908)中,他预见到飞机将用于战争。在《获得自由的世界》(TheWorldSetFree,1914)中,他成了“原子弹”一词的发明者,他所描写的原子弹爆炸情景与后来的实际情形十分相似。《莫罗博士岛》(TheIslandofDr.Moreau,1896)反映了作者作为专修过生物的大学生的特长。在这部小说里,莫罗博士发现,对动物施行外科手术,对动物的肢体进行移植,对动物的大脑进行改造,就可以制作出一种半人半兽、会说会读,也能从事一些劳动的兽人,从而使动物通过人工方法演变为人类。威尔斯利用他的生物学知识,从人们见多不怪的皮肤移植说到骨头移植,逐步让读者相信莫罗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能性,从而使读者相信在那遥远的荒岛上确实存在过一群奇形怪状的“兽人”。按照作者的推导模式,现代读者不免会联想到后来20世纪科学的一些重要发现,如基因工程、“克隆”等。在其他的科学领域,威尔斯的一些预言也变成了现实。如在《昏睡百年》(WhentheSleeperWakes,1899)中。他幻想一种社会,在那里,印刷图书被与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录像带类似的媒介所取代。在威尔斯的乌托邦小说里,“生态学”一词频繁出现,多年以后,这一概念才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1901年,威尔斯发表了《月球上的第一批人》(TheFirstMenintheMoon),描述两个地球人驾驶飞行球体登上月球后受到月球人追捕的惊险遭遇。再次表现出作者天马行空般的丰富想像力。作者对于月球表面奇幻景色的描写与半个多世纪后人类真正登上月球时发回的彩色照片也不无相似之处。站在20世纪之末,重温这位多产作家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种种预言,回首这些预言在这个世纪的一件件辉煌成就里变为现实,反思这些预言所蕴含的对某些重大问题的深刻思索,一种令人瞠目的惊奇感油然而生——对人类的智慧。对即将过去的20世纪,也对这位声称不想预言什么的杰出的预言家。三1939年,威尔斯73岁了。在一次招待会上,他的好友欧内斯特·巴克爵士发现威尔斯独自坐在一旁,便走上前去与他寒喧,问他近来干些什么。他回答说在给自己写墓志铭,一句很短的墓志铭:“上帝将要毁灭人类——我警告过你们。”这句略带玩笑色彩的墓志铭恰好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人类未来、科学未来的关注和担忧,也表明他的科幻小说具有“警示”灾难的意义。阅读威尔斯的科幻作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与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还有一点重要差异。两人的着眼点颇为不同。凡尔纳赞扬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发现与发明,用瑰丽的色彩描绘了科学发明的巨大威力与贡献。威尔斯在肯定科学技术发明积极意义的同时,还利用科学幻想的形式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谴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种种黑暗与丑恶现象,抨击帝国主义战争和殖民主义掠夺的残酷性。这一点在前面提到的《时间机器》和《星际战争》里就有所反映。列宁曾将伦敦贫富悬殊的两个阶级称作“两个国家”,而威尔斯则从进化论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极端的表述。在他的《时间机器》一书中,由于长期的阶级分化,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竟然进化成了两类截然不同的生物,相互之间不可理喻。充满仇杀。在《星际战争》中,威尔斯将火星人入侵与殖民行径相比较,揭示了二者等量齐观的残酷无情:“不要忙着谴责火星人心黑手毒,还是先回想一下我们人类曾干过多少伤天害理、灭绝生灵的勾当,我们不仅灭绝了一些动物。如欧洲野牛和渡渡鸟,而且也灭绝过低级的人类种族。塔斯玛尼亚人尽管具有人类的一切特征,还是在欧洲移民发动的历时五十年的种族灭绝战争中被屠杀得一个不剩。我们自己残酷无情,又怎么能责怪火星人争雄斗勇呢?”有人称威尔斯是达尔文和柏拉图的结合体,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形成其科幻作品的社会伦理意义,而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则是其科学观的出发点,这不无道理。不过在威尔斯的科幻作品中,对人类未来和科学未来的关注是交织在一起的。在《星际战争》一书中,作者也表明了这样一种担心:认为人类也有可能进化成火星人的形象,因为人类使用大脑和手的机会最多,脑袋会发达膨胀,每个手指也会长长,形似章鱼。而由于机器人的广泛运用,交通工具的发达。人类的腿脚也有完全退化的危险。这种前景不免触目惊心,然而在这种景象的描画里却蕴含着一种象征性的警示:科学发展有其副作用,人类的特征可能遭到扭曲。威尔斯以他丰富的想像向读者展现出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科学技术如能掌握在社会手里为大众谋福利,它的前景当然是可喜的。但是,威尔斯清楚地意识到,科学技术一旦落到谋取权力私利、毫无道德顾忌的人手里,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莫罗博士岛》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忧虑。莫罗博士制造出一批批的兽人,又制定了严厉的法律强迫他们服从。但是他还是以悲惨的失败而告终,自己也死于怪兽的利爪之下,他制作的兽人也都回归到兽性状态中去了。作者通过小说人物之口说,这座孤岛上野蛮惨杀的景象“正是一幅人生的缩影”,表明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生活现实的看法。小说也表明,在一个失去人性和理性的世界里,科学的成果非但不能造福人类,反而可能危害社会。这一点也反映在威尔斯另一本广泛流传的幻想作品《隐身人》(TheInvisibleMan,1897)中。在这本小说中,一个穷困的教师怀着巨大的狂热进行试验,发明了一种隐身术,使自己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超人”,对他人实行恐怖统治。最后,他在众人和社会的反对和追逐中丧生。小说既说明了充满敌视的社会环境和自私自利的动机可以使一个有才华的科学家走上堕落和毁灭的道路,也反映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某些科学发明可能被用于自私和罪恶的目的。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电脑及互联网等技术的开发运用拓宽了人们获取科学技术知识的渠道,某些高技术产品及其应用工艺不再神秘莫测,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威尔斯的“警告”,也要看到科学技术具有的负面作用。核武器、生化武器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威胁。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恐怖活动的报道,人们不免要设想,假如某个个人或团体掌握了某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有关制造技术,并将其用于自私和罪恶的目的,那么,出现威尔斯墓志铭所说的情景似乎不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需要把人文科学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威尔斯科幻小说全集》得以在中国问世确是件意义深远的事情。1998年11月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内容概要

  隐身人:一个天才科学家研究出隐身的方法,并试图想统治世界。他把自己隐形后却又无法重新显形。面对周围人的嘲笑鄙夷,他开始痛恨一切。他想到了报复,报复整个世界……  大空战:当一种新式的飞行器出现在午后平静的天空时,谁能料想到它会带来什么?但谁又会想到它会将战争带到纽约?也许就像书中所言:战争是一场残酷的游戏吗?

作者简介

作者:(英)威尔斯科 译者:吴文智 等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英国著名小说家。是现代科幻文学的鼻祖和典范,他也因此被称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创作了百余部作品。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是现代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还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和语言家,曾是费边社的重要成员。会晤过罗斯福和斯大林,撰写了《世界史纲》及大量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作品。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不仅仅局限与通俗的科幻小说,而是将重心放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以及带来的政治冲突,这一点是威尔斯作品的进步意义所在。

书籍目录

隐身人第一章 陌生人来到伊平第二章 特迪·亨弗雷先生对陌生人的初步印象第三章 上千只瓶子第四章 库斯先生拜访陌生人第五章 邦廷牧师家被盗第六章 家具也疯了第七章 陌生人剥去伪装第八章 逃跑途中第九章 托马斯·马维尔先生第十章 马维尔先生走访伊平第十一章 在“车马旅店”里第十二章 隐身人大发雷霆第十三章 马维尔先生请求辞职第十四章 在斯托港第十五章 拼命奔跑的人第十六章 在“快乐的板球手”旅馆里第十七章 肯普医生的客人第十八章 隐身人睡觉第十九章 几项基本原理第二十章 住在波特兰大街第二十一章 在牛津街上第二十二章 在商场里第二十三章 在德鲁里巷第二十四章 计划失败第二十五章 追捕隐身人第二十六章 威克斯蒂德惨遭杀害第二十七章 攻击肯普的住宅第二十八章 玩火者必自焚尾声大空战第一章 社会进步与斯莫尔韦兹一家第二章 伯特·斯莫尔韦兹的困境第三章 气球第四章 德国机群第五章 北大西洋之战第六章 纽约为何惨遭战火第七章 “弗特兰号”的覆灭第八章 世界大战第九章 哥特岛上第十章 大战中的世界第十一章 大崩溃尾声

章节摘录

隐身人第一章陌生人来到伊平二月初寒冷的一天,英格兰南部高原上弥漫着当年的最后一场雪。一位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袭人的暴雪,从布兰勃赫斯特车站走来。他戴着厚厚的手套,提着一只黑色的小皮箱,从头到脚都裹得严严实实的,软毡帽的帽檐遮住了他的整个面孔、只剩下光亮的鼻尖还露在外面,肩上和胸前都落满了雪花,手提箱上是厚厚的一层白色。他冻得半死不活,跌跌撞撞地走进了“车马旅店”,他赶紧把皮箱往地上一丢。“我要烤烤火,”他喊道,“就算是做好事!给我一个带火炉的房间!”他在酒吧间里跺跺脚,抖掉身上的积雪,然后就跟着霍尔太太到客厅里讲价钱去了。陌生人的自我介绍就这么简单。谈好价钱之后,他把两个金镑往桌上一扔,就在旅店里住了下来。霍尔太太生好炉子以后,就让客人留在客厅”她亲自动手给客人做饭去了。冬天居然会有客人到伊平来住,这种从未听说过的好事让霍尔太太遇上了,更何况这位先生又很好说话,不喜欢讨价还价。因此她决心要好好表现一下,说明自己是配得上享受这份好运气的。霍尔太太把咸肉放在炉上炖着,冷嘲热讽地数落了一通她家的女佣米丽,因为米丽动作总是太慢,随后她就拿着台布、盘子和酒杯去精心布置客厅。虽然炉火烧得旺,可是客人却仍然穿着外套,帽子也不脱,背向着她,站在那儿望着窗外的院子——外面还在下雪。,面对这种情景,她感到非常惊讶。他双手戴着手套。叉在背后,好像陷入了沉思。她瞧见他肩上的雪已经融化,雪水都滴在地毯上了。“先生,要不要把您的衣帽拿到厨房里去好好烘一下?”她说。“不。”他站在那里说道。她好像没有听清楚,打算再问一遍。他回过头来看着她。“我喜欢穿着。”他的口气很坚决。这时候她才注意到他戴着一副带有侧光片的蓝色大眼镜,衣领紧贴着浓密的络腮胡子,整个脸都被领子遮住了。“好吧,先生,”她说,“随您的便。过一会儿房间里就暖和了。”他没作回答,又回过头去。霍尔太太觉得自己有点不知趣,真不该在这时候找客人攀谈。她赶紧把桌上其余的东西整理完毕,急匆匆地走出屋去。她再进来的时候,他还像石雕一样立在那里:驼着背,领子向上翘着,雪水顺着帽檐向下滴,面孔和耳朵全部都被遮住了。她把一盆咸肉炖蛋使劲往桌上一放,冲着他叫了一声:“先生,请你用餐。”“谢谢。”他马上说道,可是在她关门以前,他还站着不动。等她出去以后,他才转过身来,迫不及待地往桌边走去。她从酒吧间后面向厨房走去,每隔一阵她就听见嚓、嚓、嚓的响声。这是一只汤匙在盆子里快速搅拌的声音。“这丫头!”她说,“哎呀!我忘得一千二净。都怪她这么慢慢腾腾!”霍尔太太只好亲自过去拌芥末,然后把米丽好好训斥了一顿,因为她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霍尔太太早就做好了咸肉煮蛋、摆好了桌子,什么都弄好了,而米丽(真是帮忙!)却还在磨磨蹭蹭地拌芥末。客人偏偏又是个新来的,而且还要住上一阵!她装满芥末罐,认真地把它放在一只黑底描金的托盘里,端到客厅去了。她来到客厅门前,敲了两下就推门进去,只见一件白色的东西在桌子后面一闪,原来是客人的身体动了一下,看样子他像是到地上拾什么东西似的。她把芥末罐啪的一声放在桌上,这时候她才瞧见客人的外衣和帽子已经脱下来,放在火炉前一张椅子上了。一双湿淋淋的靴子搁在火炉的钢架上,弄不好会把它锈坏的。她坚决地走了过去。“我说,现在我可以去把这些东西烘干了吧?”她不容置疑地说道。“别动帽子。”客人说话的声音很模糊。她转过身来,只见他抬起头望着自己。她惊慌地站在那里,呆呆地面对着他,好一会儿连话都说不出来。他拿着自己的白丝巾,捂住脸的下半部,把嘴和下巴完全遮住了,所以他说话的声音含糊不清。可是这一点还不至于让霍尔太太惊惶失措。她之所以受了惊吓,是因为在客人墨镜以上的部位——也就是整个额头都缠满了绷带,另外一条绷带遮住他的耳朵,除了粉红色的大鼻子以外,整个面孔全部遮没。如同开始所说的一样,他的鼻子发亮,是粉红色的。他穿着一件深褐色的丝绒外套,黑色的麻布高领倒翻过来,围着他的脖子。十字绷带的上下左右,露出了又浓又黑的头发,好似奇形怪状的尾巴和犄角。他的那副样子古怪得简直令人难以想象。霍尔太太根本没有预料到他的头竟然是这样包扎起来的,不由得愣了一会儿。她看见他没有把丝巾拿下来,仍旧用一只戴着褐色手套的手捂着,并且透过神秘莫测的墨镜盯着她。“别动帽子。”他隔着丝巾含糊不清地说。刚才她受了惊吓,这会儿她镇静下来了。她把帽子放回到火炉旁边的椅子上。“我不知道,先生,”她开始说,“这个——”她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谢谢你。”他冷淡地说,望了望门口,又看看她。“先生,我马上就叫人把衣服好好烘干。”她说完以后,便拿着他的衣服出去了。临出门的时候,她又向那白布包着的头和死板的墨镜瞄了一眼,她看见丝巾仍旧遮着他的脸。关门的时候,她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脸上清楚地流露出她的惊惶。“少见!”她低声地说,“真是少见!”她轻轻地向厨房走去。她心事重重地走进厨房的时候,已经无心再去追问米丽现在又在瞎摆弄些什么。客人坐在那里,听着她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他抬头向窗外扫视了一番,然后拿掉丝巾,又开始吃饭了。他吃了一口,向窗外怀疑地看了一眼,再吃第二口;然后他站起身来。还用丝巾捂着嘴,走过去拉下窗帘,一直拉到最下面白纱帘布遮挡的窗格。房间里马上昏暗下来,他这才松了口气,回到桌边去吃饭。“这个家伙肯定出了什么事,要不就是刚开过刀还是什么的。”霍尔太太说。“绷带可把我吓了一跳!”她添了些煤,打开衣架,把客人的衣服挂在上面。“还有那副墨镜!他简直像个潜水帽,哪里还像个人!”她一面说,一面把围巾挂在衣架的角上。“老是拿手帕捂着嘴,还隔着手帕说话!……可能他的嘴也伤了——也许是的。”她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转过身来。“我的天’她赶紧问了一声,“米丽!土豆煮好了吗?”霍尔太太回到客厅里去收拾桌子的时候,她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客人的嘴巴一定是在事故中受了伤或者破相了;他嘴里叼着烟斗,一直在抽烟,可他就是不拿掉那块包住下巴的丝巾,这并不是由于他一时的疏忽,因为她注意到,当闷燃着的烟丝熄灭的时候,他还是留心看了一眼。他坐在一个角落里,背向着窗帘,由于酒足饭饱,身体又暖了过来,所以现在说起话来就不像刚才那样暴躁了。炉子的火光染红了他那副硕大的墨镜,眼镜上增添了几分前所未有的生气。“我有几件行李,”他说,“在布兰勃赫斯特车站。”他问她应该怎么取来。当她解释的时候,他还彬彬有礼地点点他裹着的头。“明天吧!”他问,“还能快点运来吗?”她回答说“不能”,于是他很失望,心里琢磨着:“肯定就不能快点吗?难道没有顺便的马车上那儿去吗?”霍尔太太欣然回答了他的问题,接着话匣子就打开了:“先生,那是高原上的一条陡路,”她就马车的问题答道,并且抓住这次机会与客人交谈。“一年多以前,那儿翻了一辆马车。死了一位绅士,还有他的车夫。先生,事故随时都会发生的,是不是?”可是客人却不是这么容易就开口说话的。他透过神秘的墨镜冷冷地瞧着她,隔着丝巾说:“是的。”“可是一旦受伤不是马上就能好的,先生,是不是?我姐姐的儿子,汤姆,只是胳膊给割破了——在草地里磕在大镰刀上了。天啊!他包扎了三个月,先生,简直叫人难以相信。我现在一想到镰刀就害怕。先生。”“这个我倒很能理解。”客人答道。“我们原先还以为他要开刀呢,伤得可厉害呀,先生。”那客人突然干笑了一下——笑声如同狗叫一般,好像他要放声大笑,声音却在嗓子眼卡住了。“是吗?”他说。“是的,先生。对他们说来,照料他可不是什么开玩笑的事啊,当时我姐姐让其他孩子拖住了,只好由我去干。要扎绷带,先生,还要解绷带。所以,我想冒昧地问一下,先生……”“你能帮我找几根火柴吗?”客人突然打断她的话。“我的烟斗灭了。”霍尔太太把所有这些告诉客人以后。客人居然来这么一下,真是太没礼貌了。她一时不知所措,但想起了那两个金镑,她还是去拿火柴了。当她放下火柴的时候,他随口说了声“谢谢”,然后就侧身对着她,眼睛又朝窗外望去。显然,他对开刀和绷带的话题是敏感的。她终究没能“冒昧地问下去”。可是他那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却激怒了她,因此当天下午米丽难免要倒霉。客人在屋里一直呆到下午四点钟。连个鬼都不让进去。大部分时间里他一直保持沉默。估计他大概是在渐渐昏黑的房间里。坐在炉火旁抽烟——也许是在打盹儿。假如有人喜欢偷听,那么他就可以听见客人给炉子添了一两次煤,并且在房间里来回踱了5分钟步子。他好像是在自言自语。接着扶手椅嘎吱一响,他又坐下来了。第二章特迪•亨弗雷先生对陌生人的初步印象四点钟的时候,天色已经相当黑了,霍尔太太正准备鼓起勇气,进去问问客人要不要喝点茶,钟表匠特迪·亨弗雷走进了酒吧间。“我的天啊,霍尔太太,”他说,“天气这么糟糕,穿薄靴子恐怕不行吧!”外面的雪愈下愈大了。霍尔太太同意他的说法,她瞧见他背着工具包。“是你来啦,特迪先生,”她说,“想请你帮我看看客厅里的旧钟。它走还是走的,敲起来也很好听的,可是时针不走,老是指着六点。”于是她领着路来到客厅门前,敲了敲门就进去了。她推开了门,看见客人好像正在火炉边的扶手椅上打着盹儿,包扎着绷带的脑袋向一边耷拉着。房间里的唯一光源就是那通红的炉火。她一眼看去,每样东西都泛着红光,显得幽暗而模糊,特别是她刚点亮了酒吧间的灯,进屋一刹那间。眼睛一下给弄花了。她忽然觉得眼前这个人张开的嘴巴大得出奇,一张不可思议的大嘴几乎整整地占据了面孔的下半部。白布包着的头,怪异的墨镜,以及下面张开的大嘴,看上去让人感到极不舒服。他的身子动了一下,站了起来,抬了抬手。她把房门完全打开,房间里亮堂了一些,这时候她才看清楚,他用毛巾遮着脸,就像以前拿着丝巾一样。她这才明白,因为刚才屋里很黑,她把遮在脸上的毛巾当作客人的嘴巴了。“先生,能让这个人进来修钟吗?”她问道。这会儿她头脑清醒了,刚才是一时糊涂。“修钟吗?”他一面睡眼惺忪地四下张望,一面捂着嘴反问,马上他又更加清醒了一点,便说:“当然可以。”霍尔太太出去拿灯,他就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灯随即取来了,特迪·亨弗雷先生进来的时候,迎面就碰见这个扎着绷带的人,正如后来他自己说的:“吓了一跳。”“下午好,”陌生人对他说。亨弗雷先生后来描述,说他带着那副亮晶晶的墨镜,“活像一只龙虾。”“但愿我没有打扰您。”亨弗雷先生说。“没有关系,”陌生人应了一声。他又对霍尔太太说,“不过,我觉得这个房间应该是供我个人使用的。”“先生,我想您也希望这只钟……”霍尔太太说。“当然,”陌生人说,“当然;可是我习惯一个人呆着,不愿受到打扰。”他转过身去背向火炉,双手放在身后。“过一会儿,”他说,“等钟修好以后,我想喝一点茶。可是一定要等钟修好以后。”霍尔太太正打算退出房去。现在她可不想聊什么天,因为她不愿意在亨弗雷先生面前丢脸。这时候客人却把她喊住,关于他在布兰勃赫斯特的行李,问她是不是已经交代过了。她说她已经跟邮差提了这件事,明天搬运夫就可以把行李运来了。“你肯定不能再早了吗?”他说。霍尔太太表示肯定,态度显然非常冷漠。“我要解释一下,刚才因为又冷又累,我没有说,”他补充道,“我是个做实验的科学家。”“真不错,先生。”霍尔太太顿时肃然起敬。“行李装的都是做实验用的器具。”“都是些有用的东西,先生。”太太说。“我心里当然很急,想继续我的科学研究。”“当然,先生。”“我所以到伊平来,”他说话的时候显得非常慎重,“是……希望得到安静。我希望我的工作不受打扰。除了工作之外,一次意外事故……”“我早就猜到了。”霍尔太太心里想。“我必须休养一段时期。有时我的眼睛又累又痛。我必须在黑暗的房间里呆上几个钟头——把自己关在里面。有时候——常常这样。当然不是现在这会儿。在这种时候,一丝一毫的惊扰,一个陌生人走进屋子来都会使我心情烦躁……希望你能理解。”“当然,先生,”霍尔太太说。“我想冒昧地问……”“我想,就说这些吧。”陌生人摆出一副不容反对的架势,显然他掌握结束谈话的主动权。霍尔太太只好暂且收起她的问题和同情心,等到适当的机会再说了。据亨弗雷先生后来说,霍尔太太离开房间以后,陌生人就一直站在火炉前面看他修钟。亨弗雷先生干活时靠近灯火,绿色的灯罩把亮光集中在他的手上和机芯及齿轮上,室内的其他部分淹没在一片昏暗之中。当他抬起头来的时候,眼睛里只看见一大片花花绿绿的颜色荡漾着。他天生有点儿好奇,就想在这里多呆一会儿,所以他把零件拆了下来——其实大可不必,他想说不定还可以同这位客人攀谈几句。可是客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一句话都不说。在这种沉默的气氛中,亨弗雷神经紧张起来,他觉得仿佛只有他一个人在房间里。他抬起头来,朦朦胧胧地看见那扎着绷带的头,就在自己的面前,还有那副大墨镜,死死盯着自己,镜片的前面,好像还弥漫着一层绿色的迷雾。亨弗雷顿时感到无所适从,他们俩竟毫无表情地相互盯着对方达一分钟之久。然后亨弗雷才低下头来。这种处境真是令人难受!其中一位想找几句话来说。他要不要说今年现在的天气特别冷呢?”亨弗雷抬起头,好像准备率先打破僵局。“天气……”他开始说。“你为什么不干完快走呢?”那个直挺挺站立着的人说,显然他是在竭力控制怒火。“你只要把时针装到它的轴上去就行了。你简直是在瞎弄。”“当然,先生——还要一会儿。我疏忽了……”亨弗雷先生赶紧忙起来,做完后立刻走了出去。可是他非常恼火。“该死的!”亨弗雷先生自言自语道,他冒着大雪,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村去,“一个人做事真得看准火候,当然……”接着说:“难道看都不准人家看你一眼吗?丑八怪!”然后又说:“好像不可以似的。假如警察找到你头上来的话,恐怕你再也不能包着裹着了。”到了格里森街拐弯的地方,他遇见了霍尔,这个人的新婚夫人,就是怪客住的“车马旅店”的女店主。他在伊平驾驶马车,有时根据旅客的需要把他们送到西德布里奇车站去,现在他正打那儿回来。从他驾车的样子来看,可以断定他在西德布里奇“逗留了一会儿,喝了一点酒”。


编辑推荐

《威尔斯科幻小说全集2》最早提出空战、原子弹等词;最早建立火星人状似章鱼、体大如熊的经典形象;最早预言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的概念,以及飞机、坦克在战争中的运用;最受科幻电影界青睐,一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无数次翻拍引起轰动的作品!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国内最完整版本。曾经的孩子,现在孩子,共有幻想天空,共享天伦之乐。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不仅仅局限与通俗的科幻小说,而是将重心放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以及带来的政治冲突,这一点是威尔斯作品的进步意义所在。《威尔斯科幻小说全集2》收集了威尔斯的《隐身人》和《大空战》两部科学幻想小说,充分显示出威尔斯幽默风趣、想象奇特的写作风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隐身人 PDF格式下载



还可以吧,毕竟这本书不好找,虽然只有八成新,不知在库房里压了多久了。包含2个故事:隐身人和大空战,翻译和印刷装订还行,字体和行距不错,看得不费眼。


   作者威尔斯身处的19世纪中期仍然是达尔文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而且还衍生了类似社会达尔文主义这样的偏激理论。所以这本《时间机器》也不免笼罩上了一层深厚的时代色彩。当时共产主义理论应该还是刚刚流行,或者威尔斯不支持这种理论,因此他在时间机器中对人类未来社会的描写是如此的黑暗。
   《时间机器》中的80万年以后,人类进化成两个分支:埃洛依和莫洛克。当时人类已经消除了疾病、战争等一切的隐患,因此埃洛依已经演变成愚蠢、懒惰、弱小的动物,除了吃和睡,就没有其它能力了。而莫洛克,这种被描写成是被压迫的劳动人民进化而成的生物,则长期在地底下为埃洛依们提供生存资料,并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以埃洛依为食。
   任何一个作家的作品都不能超越他所出的年代。所以威尔斯的未来人类社会,是建立在工人被资本家无限剥削的前提下的,在今天看来,这种论点无疑是荒谬的。如果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论来看,人类未来的社会是共产主义,人和人平等,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自觉劳动,并不会有被迫劳动或者是放弃劳动这种情形。虽然这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从今天的趋势来看,随着社会保障的实施,人和人的剥削和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情况已经少了许多,而且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并不认为一半的人类会进化成甘心被劳役的生物,所以这正是威尔斯所看不到的地方。当然,也许如当时的评论家所说,此书是为了讽刺资本家而写成的。
   但关于人类的未来,这本书还是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隐忧。例如其中一处细节就很发人深省:“适应需求的两性分工就会消失。这些情况甚至在我们自己的时代已经初见端倪,而在未来的时代将会完全地实现。”现在的社会,性别界限开始出现模糊,男女分工也没有以前那样明显,难道性别差异真的会逐渐缩小甚至消失? 还有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的劳动量逐渐减少,生存的威胁也大大的降低,人类真的会逐渐变成懒惰愚蠢的动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