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民党去台高官

化夷 珠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9  

出版社:

珠海出版社  

作者:

化夷  

页数:

288  

字数:

28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那些当年跟随蒋介石跑到台湾去的代表人物,曾经不可一世、甚为风光。但是,历史的发展并非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变化和人生选择使他们起落沉浮,似演变成一种必然结局,也给后人留下许多思考和启迪。

书籍目录

引子陈诚:蒋介石宠臣,临终不言反共阎锡山:山西土皇帝,魂归台湾岛何应钦:得常人之难得,寿终正寝陈果夫:长病不起,无钱买药于右任:长眠台岛,永望大陆白崇禧:棋错一着,满盘皆输胡宗南:五十当新郎,六十得千金汤恩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张群:人生七十才开始,六十多还在摇篮孔祥熙:富可敌国,到头却葬身异乡吴稚晖:魂灵飘荡在台海上空顾祝同:到老还为蒋介石赞赏的“宠将”孙立人:半生征战终为囚蒋经国:了承父业,蒋家王朝告终结附录 居正 沈鸿烈 张贞 何健 谷正伦 王世杰 马鸿逵 刘文岛 刘汝明 张道藩 陶希圣 桂永清 吴国桢 赵恒惕 何成浚 徐源泉 吴铁城 朱绍良 盛世才 徐庭瑶 熊式辉 罗卓英 郑介民 贺衷寒 黄杰 谷正鼎 张知本 陈仪 贺国光 陈济棠 孙科 刘峙 秦德纯 钱大钧 余汉谋 黄镇球 俞鸿均 黄少谷 胡琏 杨森 俞飞鹏 石敬亭 李品仙 万耀煌 孙震 孙连仲 蒋鼎文 薛岳 毛人风 周至柔 谷正纲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陈诚:蒋介石宠臣,临终不言反共陈诚(1898-1965),字辞修,浙江青田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国民党十一师师长、十八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第九战区、第六战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军政部长,后勤总司令等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东北行营主任。后又任台湾省主席、国民党副总裁、“行政院长”、“副总统”等职。1965年病逝于台北。1947年2月,刚刚过完49岁生日的陈诚,进入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代。他被蒋介石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夜,已经很深了,陈诚卧室的灯还没有熄灭。他批阅完了桌上的一大摞文件,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无意问看见了衣架上挂着的上将军服。这是一套正黄色质地考究的呢质军服,上装、长裤熨烫得笔挺,一级上将肩章的金边,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看着这套军装,陈诚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是啊,一级上将,这可是国民党军仅次于蒋介石的最高军衔。再往上,就是特级上将,全国只有蒋介石一人享此殊荣。几十年戎马生涯,从当年的少尉排长,升到如今参谋总长、一级上将,陈诚可谓功成名就,他的得意是理所当然的了。操场偶遇,陈诚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印象陈诚,字辞修,1898年1月4日出生于浙江青田县。1918年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第二师第六团任少尉排长。陈诚开始了他的戎马人生。少尉排长,就是他最早的军阶。1924年春,黄埔军校成立。陈诚随邓演达来到黄埔军校,当了一名教育副官。陈诚结识蒋介石,并投靠在蒋的门下,纯属一次偶然的相遇。那是陈诚刚到黄埔军校后不久的一天晚上,他因外出访友,深夜才归。回来后久久不能入睡,看着窗外渐露亮色,他索性披衣起床,拿着一本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来到操场上练习单杠。他准备练完单杠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看书。正在这时,蒋介石清晨散步来到操场。他远远看见空旷的操场上有人在练单杠,便慢慢走了过去。蒋来到单杠前,拿起地上的《三民主义》翻了起来。他看见这本书已被主人圈圈点点,写满读书心得,非常欣赏。陈诚看到校长翻阅他的图书,走过来不好意思地站在一旁。蒋详细询问了他的姓名、单位,问了问陈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次操场偶遇,陈诚给蒋介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组成了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总司冷部。蒋介石一纸命令,将陈诚调到身边,任司令部中校参谋。不久,蒋介石又将陈诚调至二十一师六十三团,任上校团长。1927年2月中旬,陈诚率部随二十一师在桐庐附近与孙传芳三个师的人马遭遇,陈部伤亡过半,士兵们纷纷往后退缩,情况十分危急,再不顶住,整个部队就会崩溃。陈诚见状大吼一声:“不准往后退,谁退老子毙谁!”他右手提枪,左手举着手榴弹,冲了出去。身后的特务队、侦察队见状,跟着陈诚向前发起了反击。退下去的士兵见陈诚带头冲人敌阵,马上掉头向前。战场上顿时杀声震天,孙传芳的部队一下子被打乱了。接着,陈诚又带领部队连克新登、杭州。此战之后,陈诚擢升为二十一师少将副师长兼第六十三团团长。不久后,任二十一师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军第十二师在曲阜陷于阎锡山的重围之中,面临灭顶之灾。陈诚率部及时赶到,解了十二师之围。随后又与第六十师、六十一师打下了济南。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结束。蒋介石对陈诚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满意。大战一结束,蒋便派陈诚与钱大钧等人组成军事参观团,前往东京考察。这是陈诚第一次出国。深秋的富士山,樱花虽谢,枫叶正红,景色十分迷人。陈诚是个工作狂,他没有沉湎于东瀛的风景名胜,而是马不停蹄地到东京、名古屋等地,参观日本的各类军事学校,考察军事教育。在东京参观一所军事学院时,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让陈诚终生难忘。那天,参观正在进行,陈诚与日本一位高级将领闲谈,他谈到了自己很早就想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愿望。谁知那日军将领对陈诚不屑一顾,还把他嘲笑了一番:“你这么年轻,怎么就当上了师长?”陈诚年轻气盛,不客气地回答道:“贵国的天皇不是也很年轻吗,他怎么当上了天皇?”日本人把天皇当做神一样看待。陈诚的回答显然冒犯了皇威,由此引起了一场风波。何应钦在日本留过学,日本军界许多上层人物是他的同学。后来,由何应钦出面周旋,这事才算了结。从日本回来后,陈诚被提升为第十八军军长。十八军当时只有第十一师一个师,陈诚又兼任第十一师师长。在日本无端受辱,陈诚刻骨铭心,当上军长后,他就对十八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一方面扩编部队,招揽人才,同时对官兵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他成天与士兵摸爬滚打在一起,发誓要把十八军建成一支战斗力最强,能够适应山地与平原作战的精锐部队。果然,这支部队日后战斗力很强,成为陈诚的嫡系部队。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就把陈诚系称为“土木系”。按照汉字字形,“土”为“十”与“一”组成,“木”为“十”与“八”组成。意思是,陈诚是靠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军起家的。国共关系破裂后,陈诚参加了对江西红军的“围剿”。在第五次“围剿”时,他担任主攻部队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由于红军中“左”倾军事冒险路线的错误,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陈诚因“围剿”红军有功,进一步受到蒋介石的重用。1934年7月,蒋介石召集国民党内高级军官到庐山集训,蒋亲任训练团团长,任命陈诚为副团长。这是蒋、陈第一次以正副官阶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此后,陈诚开始在各种场合担任蒋介石的副手。蒋有意培养陈诚的迹象逐渐显露。此时的陈诚,已由黄埔系的后辈,一跃而前,走人国民党高官的前列。陈诚力主扩大淞沪之战,诱敌自东西上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卢沟桥燃起的战火,很快向华北蔓延。北平、天津相继失守。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蒋介石调集几十万部队,与日军在上海展开了一场大血战。淞沪之战硝烟弥漫,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国民党庐山暑期训练团仍在如期上课。这一期的庐山暑期训练团7月1日正式开课,参加训练团学员包括当时国民党政府所有党务、军事、教育、县政、警政、军训等各部门的长官。淞沪大战打响后,蒋介石下山回到南京,庐山上训练团就由陈诚全盘负责了。此时的陈诚,人在庐山,心却早已飞到了淞沪前线。8月15日早晨,陈诚刚刚起床,桌上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陈诚拿起电话,听筒里传来蒋介石的声音:“辞修,我马上派军舰到九江来接你。庐山训练团的事你先放一放,马上回南京,我有事情和你商量。”“是,我马上回南京。”陈诚将手中的事情作了交代,第二天一大早即驱车下山,乘上了停在长江边来接他的军舰。18日,陈诚回到了南京。一下军舰,他便赶往蒋介石官邸。蒋介石见到陈诚,当即对他说:“我交给你三件事,请你马上去完成:第一、速赴华北向晋、陕将领说明中央抗战的决心和抗战的艰难。第二、赴上海视察张文白(张治中字文白)部作战情况。第三、从速厘定全国抗战部队的战斗序列。”这三件事,件件都是有关抗战的大事。陈诚听罢,既喜又忧。喜的蒋介石如此看重自己,委以重任;忧的是自己只是一个军政部的次长,要完成这几项任务,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他对蒋介石说:“谢谢委座对我的信任。但是,卑职并未担任与抗战有直接关系的职务,军令由此而出,怕不能服众。另外,抗战事急,卑职一身难赴两地,怕误了大事。应先去何地,尚祈校长指示。”“那你说,给你什么名义为好?”蒋介石征询陈诚的意见。“如校长对卑职欲机动使用,就给一高参名义吧。”陈诚不敢胡乱开价,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实际上,这番对话是蒋、陈二人在互相摸底。蒋的真意是想问问陈诚愿不愿意去上海指挥对日作战。因为陈诚从未与日军交过手,他多少有些不放心。而陈诚则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希望自己握有重兵,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蒋介石对陈诚说:“你先去上海吧,看看前线情况,与文白好好商量一下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任职之事,我想先用行辕的职务吧。”“服从校长决定,一定完成好任务。”陈诚起身告辞。陈诚走后,蒋介石觉得要陈诚以行辕的职务,去上海视察不太好,当天晚上,他给参谋总长程潜发去一份急电:参谋本部程总长密鉴:兹任命陈诚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除分电令外,仰即遵照。蒋中正第二天,陈诚以军政部次长兼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的身份,与熊式辉来到上海各战场视察,随后与张治中及几个师、旅长商谈,了解战况。从前线指挥官那里,陈诚听到了许多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可歌可泣的事迹。陈诚与熊式辉回到南京后,分别向蒋介石汇报上海战况。


编辑推荐

《国民党去台高官》是由珠海出版社出版的。陈诚——蒋介石最信任的宠臣,临终却不言反共。蒋介石口头禅:“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何应钦——蒋介石跟前红得发紫的人物。曾怒骂宋美龄:“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个什么!只知道救丈夫!国家的事,你不要管!”陈果夫——旧中国四大家族代表人物之一,晚年在台湾却长病不起,无钱买药。白崇禧——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被称作是能征善战,机敏过人的蒋介石的谋士,有“小诸葛”之美誉。那些当年跟随蒋介石跑到台湾去的代表人物,曾经不可一世、甚为风光。但是,历史的发展并非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变化和人生选择使他们起落沉浮,似演变成一种必然结局,也给后人留下许多思考和启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民党去台高官 PDF格式下载



此书对于了解过去岁月的一些情况很有帮助,值得一看


知道了国民党去台高官的最后结局,很过瘾。再全一些更好,可以了解你所不知道的那个时代的人物历史。


此书只可做泛读,了解部分历史


老公买的书,内容还行吧


也就是个人传记,还简单得很。只能粗略了解这些去台高官的生平。没什么深度,历史人物不该如此平面。没有期待的好


按照目录对照,最后有缺少六七页。


因为对孙立人将军的敬仰,拿到这本书以后,首先先看孙立人那篇:半生征战终为囚 ,发现里面有写地方有错误之处。1、书中第216页写孙立人被软禁后,“好在孙立人很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家读书写字,种花养草,有时出去打打网球,日子倒也过得自在。孙立人的夫人张晶英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家里念经拜佛,有时也到附近的寺庙里去烧香,这个时候,孙立人则陪着夫人一块,出去走走。1956年,他们的第二个儿子天平出世。次年,次女太平出生。”这段话中并没有提到孙立人的姨太--张梅英,孙将军的四个孩子都是张梅英生的,不是张晶英生的。这样笼统地带过去,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2、书中第222页写孙立人将军1990年11月19日在自己家中寿终正寝,终年91岁。孙立人将军是1900年12月8日出生,到1990年11月19日去世,应该是90岁才对。3、书中第222页写孙立人将军1990年11月19日在自己家中寿终正寝,紧接着下面又写“1990年11月8日上午9时,台湾当局在台中市殡仪馆为孙立人举行公祭仪式。”显然是打错了字! 只看了这一个章节就有这么多处的错误,而且该书写的太笼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