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普通一兵

(苏)巴维尔・茹尔巴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7-1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作者:

(苏)巴维尔・茹尔巴  

页数:

687  

字数:

330000  

译者:

金人,陈大维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纪实的传达室记小说
失去父母的流浪儿马特洛索夫被儿童教养院收养。在辅导员老师的教导帮助下,生活幸福,健康成长,苏德战争爆发后,他积极要求参军,后入军校学习,在艰苦环境中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上前线之后他屡立战功,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火力点久攻不下,马特洛索夫奋不顾身地上前突击,最后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火力点的枪眼,为胜利的到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马特洛索夫牺牲之后被追赠为“苏联英雄”的称号,他的故事曾在五十年代的中国广泛流传,小说中洋溢着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真实而感人。

作者简介

普通一兵 ((苏)巴维尔·茹尔巴) 作者简介:
附录 作者自传 我姓茹尔巴(斯可理普尼科夫),名字叫巴悦尔·捷林琪叶维奇;生在德涅伯罗彼得洛南斯克省彼特洛巴甫洛夫斯克区,一个叫做特洛依茨基的草原村庄里。 父母是贫农。他们没有活到革命胜利,但是死的时候都还不老,——贫困和受压迫的情况把他们赶进了坟墓。母亲做零工累坏了身体,简直是骨瘦如柴地拖了几年。哥哥们和最小的我(当时还是少年)间歇地在地主和富农家里作雇工。 我非常希望上学校,但是初步知识是我化了痛苦的代价才获得的。我穿着破衣烂衫,时常饿着肚子,走到几公里外的乡村小学去读书。往往回来时两只脚都冻坏了。在学校里,铅笔和练习本是很缺的。大家常常用石笔在石板上写字。我是在地上有雪的时候抓着空儿去上学的。秋天和春天就要去做农人或者去做地里活。尽管这样,但毕业时三个获得奖状的学生中我也是其中之一。 革命前我在学校里的学习就到这儿为止了。因为迫切需要挣一口饭吃,双亲去世后,我就流浪起来,在富农家里和寺院里住过和干过活,在里波皮埃尔伯爵的庄园里当过小工,一九一五年五月间不到入伍年龄就被拉去当了兵。从一九一五到一九一八年我是在伊兹马依洛夫团里当普通兵—一到过彼得格勒和西南战线,后来又回到彼得格勒。参加了二月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从一九一八年年底到一九二二年,我在北顿巴斯铁路的伊前姆铁路总工厂当小工和标计员,我又从那儿被派到彼得格勒夫学习,这是我盼望了很久的事情。 经过艰苦顽强的准备之后,在一九二二年进了国立艺术史学院,后来转到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在那里毕了业。 还在当大学生的时候,我就在期刊上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但是只有高尔基才最后决定了我的文学命运。一九三二年高尔基给我寄来了一封信和一本我所著的《撂荒地》,这本书是在国立文艺书籍出版社出版的,被他用编辑的眼光涂改得一塌糊涂。 高尔基表示惋惜说,这本书没有经过充分加工,于是他亲手把它修改了四分之三(这本书我现在还保存着,当作珍贵的纪念品),但他在这里承认我显然有过很多经历,见闻很广,我有可以写的东西,而主要的,照他的话来讲,我无疑是有文学天才的。这是一张进入文学界的许可证。同高尔基的交往使我学会了许多东西,主要的是学会了顽强地进行自我修养,忠诚”地和忘我地热爱文学工作。 就在一九三二年发生了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我被接受为联共(布)候补党员,后来又转为联共(布)正式党员。参加布尔什维克党的战斗队伍,使我的生活有了意义,并使我懂得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是我一生的最高目标。 在伟大卫国战争的最初时期,我就当志愿军上了前线,参加了许多次战役,一直在工农红军部队里,一九四三年五月间,我才困残废离开了队伍(我现在仍是卫国战争的二级残废军人)。 我著的书,有:《撂荒地》(出了两版),《最高的奖赏》、《危险的歧途》、《生产队员的日记》,《第一次快乐》,《朋友们》,《复活》,《亚力山大·马特洛索夫》(即《普通一兵》)。《亚力山大·马特洛索夫》这本书的俄文本大量出了好几版,已经并正在用苏联各民族的文字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文字出版。 我的健康情况虽然不好,我却更加愿意多多地和好好地工作。

书籍目录

金钢山
罂粟花为什么开
德涅泊尔的火光
大转变
新家庭
朋友审判会
到星球去的道路
“困难,但是很有趣”
“只有前进”
历史课
战争
别了,亲爱的人!
女教员里吉亚·乌拉茜耶芙娜
友谊
锻炼
挫折
爱情
离别
步兵学校
重大事件
到前方去
菲里站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普通一兵 PDF格式下载



  就这本书的写作水平来讲,这是本好书。只是写作风格过于平淡,没有反映军人的作品所应该有的性格分明的特点。这也许是作者本身的性格因素。
  这本书最大的缺陷在于,这本书的时代性太强了,完全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以今天人们的观点来看,是无法理解主人公以至作者的思想的,但是以那个时代的观点来看,这些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包括作者写作的套路,包括书中透露出的对斯大林强烈的个人崇拜。对比一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其它一些那个时代的苏联文学作品,大家就会理解。
  从心底来讲,我认为那个时代苏联还是出了许多经典作品的。只是,时代变了,如今流传下来的,却只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部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