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张谊生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6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张谊生  

页数:

42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主要讨论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总体上讨论了副词的性质、范围和类别,着重分析了汉语副词的三个大类的区别和联系。其次从句法结构和搭配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副词充当补语和修饰名词的种种表现形式及其组合的深层原因。再次从否定和衔接的探讨了副词的表达功能;从历时和共时,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详细地阐释了汉语中特殊的预设否定副词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表义特点和个性特征。最后从副词的虚化和发展的角度讨论了副词的生成和变化;尤其通过"难免"和"永远"这两个典型而又特殊的多功能副词的研究,对现代汉语副词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多方面的总结了副词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作者简介

  张谊生,徐州师范学院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师从张斌先生。在《中国语文》、《中国语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篇 性质与类别第二章 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第二章 描摹性副词与限制性副词的区别第三章 评注性副词与限制性副词的区别第四章 多功能副词“才”的综合研究第二篇 结构与关系第一章 副词的特殊句法功能——充当补语第二章 副词的超常搭配功能——修饰名词第三章 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第四章 副词的连用类别与共现顺序第三篇 否定与连接第一章 副词的预设否定功能第二章 表预设否定的“白”、“白白”第三章 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第四章 表连接功能的“非…不…”第四篇 生成与变化第一章 副词的生成及其相关的虚化机制第二章 从“难免”看副词的生成与虚化第三章 从“永远”看副词的发展与变化后记

章节摘录

  3.副词的内部层次与分类系统  吕叔湘先生(1979)曾经指出:“副词的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得于净利索,因为副词本身就是个大杂烩。”吕先生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划分次类是必要的,二是说给副词划分次类又是十分困难的。  要作好副词次类划分工作,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界定副词的标准。目前,学术界对什么是副词、副词有哪些功能特征,尤其是如何划分汉语副词的次类,还没有相对一致的意见。  近一百年来,各种语法著作在论述副词时,一般都要给副词划分出次类。《马氏文通》在“状字别义”一节中将“状字”分为六类,黎锦熙(1924)也分为六类,杨树达(1930)分十类,王力(1943)分八类,吕叔湘(1944)的“限制词”分七类。丁声树等(1961)分五类,赵元任(1979)分九类,吕叔湘等(1980)分八类,朱德熙(1982)分四类,另有一类“重叠式副词”。在影响较大的现代汉语教材中,胡裕树(1995重订本)、黄伯荣、廖序东(1991增订本)、北大中文系(1993)均分六类,邢福义(1991)分七类。  各家所分次类中,大体都有“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这些类别。此外还有一些次类,各家多寡不一,名目也不相同。如“语气副词”、“频率副词”、“关联副词”、“情态副词”、“疑问副词”、“表数副词”等等。从这些次类的名称可以看出,各家所分的次类主要是根据语义来划分的;虽然各类之间确实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功能上的差别。  问题更严重的地方还在于:不但各家所分次类的数量不同,名目不同,而且各次类所包括的副词也不相同,甚至同一个副词,不同的人往往归入了不同的次类。这样,就使人难以确知副词究竟可以分出多少次类,各次类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些方面。当然,以往各家的分类,对于描写和研究副词还是很有益的,自然应该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但是,以往的语义分类对全面系统地认识汉语的副词却是不够的。  对一种语言作出词类的划分,这是语法研究所必需的旷而对各词类再作次类划分,是因为各个词类所包含的各次类在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上并非完全相同,同一词类内部各成员存在着各种差异。划分次类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各个词类内部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更好阐述同一词类及其内部相互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各词类的特征,全面深入地阐述与之有关的各种规律。  毫无疑问,副词的次类划分,仅仅以语义为标准是不够的,还应该兼顾功能、分布、位序等各方面的特征。尤其是要结合语义和功能两方面的特点,互相补充,互为印证,以确定每个副词应归入哪个次类。要在语义分类的基础上,找出各次类在功能特征方面的共性,加以验证,从而证明所分次类的合理性。确切地讲,我们的观点是,副词的分类标准应该以句法功能为主要标准,以相关的意义为辅助标准,以共现顺序为参考标准。  本书所说的句法功能,既包括副词的主要句法功能,也包括副词的次要句法功能;既包括句子层面的功能,也包括句法层面的功能;既包括静态的组合功能,也包括动态的搭配功能。  本书所说的意义,包括四个不同层面的意义:既包括词汇意义,也包括语法意义,既包括逻辑意义,也包括概念意义。  本书所说的共现顺序,既包括相邻级位顺序,也包括隔位递降顺序,还包括多项综合顺序。  根据上面所列举的三个方面的标准,我们认为,汉语的副词可以首先分为三个大类:描摹性副词、限制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其中限制性副词内部差异很大,还可以再分为若干小类。  评注性副词在句法上可以充当高层谓语;句中位序比较灵活,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首;主要是表示说话者对事件、命题的主观评价和态度的。描摹性副词在句法上可以充当动词的准定语;句中位序比较固定,一般只能紧贴中心语;主要是用来对相关行为、状态进行描述、刻画的。限制性副词是副词的主体,在句法上只能充当状语或句首修饰语;句中位序有一定的自由;主要是用来对动作、行为、性质、状态加以区别和跟制的。    附录一:现代汉语副词分类表  1.描摹性副词(见本篇第二章)。  2.评注性副词:切、万、偏、竟、并、岂、倒、反、亏、似、是、却、恐、怕、盖、正、许、委、或、约、直、真、可、恍、若、像、该、准、定、诚、硬、楞、实、决、绝、好、多、大、断;也、又’、还、才、就、都、非、刚、老、总、连;难怪、难道、究竟、索性、到底、简直、莫非、亏得、多亏、幸亏、幸而、幸好、反正、反倒、倒反、确然、确乎、显然、居然、竟然、诚然、当然、固然、断然、断乎、果然、果真、或许、也许、兴许、恰恰、恰好、恰巧、正巧、正好、刚巧、偏巧、偏生、偏偏、刚刚、好歹、确实、委实、着实、其实、实在、甚至、甚而、乃至、约莫、大约、大概、宁肯、宁可、宁愿、左右、高低、横竖、准保、管保、终究、终竟、终于、总算、似乎、倒是、还是、敢是、可是、硬是、算是、真是、好像、仿佛、依稀、俨然、万万、千万、非得、必定、必须、的确、定然、一定、想必、务必、分明、明明、何必、何不、不妨、不愧、不免、表免、未必、未始、无非、无妨、当真、敢情、根本、只好、只得;本来、原来、只有、至少、至多、越发。  3.关联副词(见本章相关说明)。  4.否定副词:不、没、勿、来、别、甭、休、毋、非、莫;白、空、干、瞎、徒、虚、枉、没有、不堪、不消、不屑、不由;白白、徒然、枉然、空自、枉自、徒自。  5.时间副词:正、便、才、刚、已、在、就、永、将、曾、要、先、初、从、顿、乍、快、既、且、暂、权、时、本、姑、久、方、突、都;马上、顷刻、顿时、稍顷、立刻、永远、登时、然后、旋即、然而、早就、暂且、已经、曾经、早已、将要、行将、新近、一向、一直、起先、起初、向来、历来、从来、随即、终于、业已、迟早、早晚、霎时、刚刚、猛然、陡然、老早、原来、当即、正在、立即、立时、即刻、快要、从此、先后、平时、应时、自来、至今、随后、将次、就要、仍然、仍旧、一朝、一旦、一度、早早。  6.频率副词:通常、往常、老是、总是、终日、方才、一时、每常、久久、久已、还、常、连、渐、屡、频、老、屡次、不断、陆续、常常、经常、往往、每每、不时、有时、时时、偶尔、一度、依次、渐次、相继、继而、接连、频频。  7.程度副词:很、最、大、极、更、顶、挺、较、越、稍、略、甚、愈、颇、大、好、多、老、满、够、还、殊、特、几、至、逢、慌;不胜、无比、大为、多么、非常、格外、分外、过于、过分、备加、好不、顶顶、何其、何等、极其、极度、极端、绝对、颇为、深为、甚为、十分、特别、万分、相当、异常、至为、最为、不大、不大、不很、不甚、略略、略微、略为、稍稍、稍许、稍微、稍为、微微、些微、有些、有点儿、大大、比较、较比、较为、更加、更其、更为、越发、越加、尤其、尤为、几乎、益发、愈加、愈益、愈为、绝顶、绝伦、透顶。  8.范围副词:都、总、全、只、净、皆、俱、仅、凡、就、才、足、统、悉、一、尽、独、专、但、徒、止、纯、概、唯、惟、遭、另、光、偏;通通、统统、统共、全都、全然、凡是、大凡、通共、惟有、惟独、总共、单独、单单、仅仅、偏偏、大半、多半、大体、大致、一共、一概、一律、大都、几乎、光光、只有、只顾、只消、只管、只是、仅只、尽管、足足、就是、但凡、无非、不过、起码、独独、不仅、不止、不但、至多、至少、最多、最少、顶多、徒然。  9.协同副词:一并、一总、另外、举凡、是凡、一道、一起、一齐、一同、一例、一块儿。  10.重复副词:又、也、再、重、更、还、一再、再三、再度、重新、重行、从新。    (二)近代汉语副词“才”的特殊用法  0.1 本节所说的近代汉语,指的是从晚唐五代到清朝中期的跟文言相对、以口语为基础的通俗的书面语,即古白话。包括敦煌变文;翻译佛经,禅宗语录,词、曲、话本,宋儒语录,白话史料,明清小说等等。  0.2 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基本用法和引申用法近代汉语“才”都已具备;两者一脉相承、相差无几。本节将要讨论的是与近代汉语副词“才”有关的一些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名词化,假设句,进行体,凝固式。  1.名词化  1.1 现代汉语“才”的一个重要的用法就是主观上强调行为动作发生之后的时间短暂,这种用法在近代汉语中也是“才”的基本用法之一。例如:  (1)舜予才得上仓舍,西南角便有火起。(《敦煌变文·  舜予变》)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汉语“才”还可不带任何主观色彩,以名词化的形式仅仅表示说话以前不久的时间。例如:  (2)宝玉道:“我才也不是安心。”袭人道:“……刚才是  我淘气,不叫。开门的。”(《红楼梦》第三十回)这里宝玉和袭人说的是同一件事——宝玉误踢了袭人,一个用“才”,一个用“刚才”,可见这种名词化的“才”同“刚才”完全同  义,句法功能也相似。  这种名词化用法大致产生于宋元,一直延续到清末。下面是各个时代的用例:  (3)(外末云:)贫道吕岩便是。才见一个狱卒,将一个人去油锅内煤,我去问阎王抄化作徒弟。(《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岳孔目借铁拐李还魂》)  (4)小二道:“我的鸡才在笼里,不是你偷了是谁?”  (《水浒传》第四十六回)  (5)金莲道:“……三姐,你在那里去来?”玉楼道:“才到后面厨房里走了走来。”(《金瓶梅》第十一回)  (6)宝玉听了,方知才和湘云私谈,他也听到了。(《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7)那傻狗接着问白脸儿狼:“你才说告诉我个什么巧儿?”(《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科学研究总是要利用前人已有的成果。理工科如此,文科也是如此。如何利用?我认为重要的是善于提出问题。问题从哪里来?一是从比较中得来,二是从发现的新材料中得来。例如研究副词,涉及虚实的划分。学者的说法很不一致,或者认为属于实词,或者认为属于虚词,也有称之为半实词或半虚词的。相比之下,虽各有所见,亦各有所偏。本书作者提出的问题是:难道必须划分虚实吗?他的回答是此路不通,另辟蹊径。这种想法不只表现在处理虚实划分的问题上,而且几乎贯穿全书。  发现新的材料,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语,即使有可以补充、修正原有的理论和规律的语言事实出现,我们往往视而不见。原因有两个:一是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二是没有敏锐的观察眼光。本书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副词的研究,作为一个有心人,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从中发现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这里所谓的“新”,不是指语言事实原来不存在,现在才出现,而是指发掘出隐藏的语言规律,并加以恰当的说明。例如副词的基础形式与重叠形式有哪些差别,副词的连用有哪些规律,副词的预设有哪些表现,诸如此类问题或者尚未有人注意到,或者虽然有人做过分析,但嫌简略。本书提出了这些问题,并进行了多角度的考究,能给人以启迪。  我向大家介绍这一本值得一读的语法专著。  张 斌  1999年冬


编辑推荐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语,但即使有可以补充、修正原有的理论和规律的语言事实出现,我们往往视也而不见。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副词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从中发现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发觉出一些隐藏的语言规律,并进行了多角度的考究,能给人以不少启迪。    与欧系语言相比,汉语的副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类:既有实词的某些语法特点,有具有虚词的某些个性特征。尽管现代汉语副词的绝对数量并不很多,但其功能和用法纷繁多样,相当复杂,而且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以句子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是从篇章的角度进行深入仔细的分析了究竟有哪些副词可以在篇章中起到衔接句、段的作用,它们以什么样的语义关系在篇章中发挥其衔接功能,从而更全面、准确地揭示汉语副词的关联功能。《现代汉语副词研究》是一本专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