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性价值辩证论

包利民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0-01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包利民  

页数:

36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现代性价值辩证论》分为“从现代性看规范伦理诸形态”、“从基督教神学看规范伦理和现代性”二编,包括出发点与视野、现代性中的目的论、学习在否定性环节中生存等六章。

书籍目录

绪言第一编 从现代性看规范伦理诸形态第一章 出发点与视野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一 重提麦金太尔的不安二 牧羊人与隐身人第二节 伦理的取向,历史的分野一 道德的两种向度:内指与外指二 何谓现代性第三节 前现代伦理传统一 西方古典主义二 儒家的伦理世界三 基督教:西方的另一种古典传统第二章 现代性中的目的论第一节 从功利主义谈起一 时代伦理精神二 功利主义的多义与现代性的多义第二节 作为规范的自然欲求一 启蒙与治疗型智慧二 本体下移的方式三 哪一种感性四 叔本华的忧郁第三节 生产者的幸福一 现代经济的动因二 功利主义者的德性第四节 整体幸福如何论证一 难题:道德的力量二 解法一:坚持自然三 解法二:制度的力量四 严格结果论:看不见的手第三章 现代道义论:公正第一节 道义论与现代性一 功利与道义之争二 道义论:古典与现代三 从摩尔的“自然主义谬误”想到第二节 义务论一 义务不能讲好二 另一种好三 道德的力量再论证第三节 权利论一 主体性与罪性二 罗尔斯:一种重建公共性的努力三 诺齐克的视角第四节 选择的道义一 良知的呼唤二 无意义当中的意义三 自我负责的人:人道主义第四章 学习在否定性环节中生存第一节 不同的声音一 福科:对治疗再治疗二 社团共同体主义:不同于现代性的生活形式三 依然追求优秀的心理学第二节 有所为,有所不为一 规则的限度,德性的脆弱二 道德力量的辩证三 未来:技术与历史感第二编 从基督教神学看规范伦理和现代性引言第五章 规范伦理形态学的神学理解第一节 基督教的道义论思考一 重申普遍绝对性二 基督教道德律令的根三 重温两组诫命四 巴特的误区五 小结第二节 基督教的目的论和末世论一 神圣期盼二 浪漫主义还是乌托邦三 新约的三主题四 也论“德性目的论五 小结第三节 基督教的语境伦理意识一 道德生态二 今日语境:如何看待全球化三 领域公正四 小结第四节 “约”:三位一体的伦理学一 源远流长二 更高视角:统一“公正”与“善”的“约三 宗教真理与公共话语自由四 个人、共同体与革命第六章 现代性及其基督教伦理资源第一节 基督教与市民社会一 市民社会诸元二 基督教与市民社会的独立性三 “专业人士”的神学意义四 两种社会隐喻:有机体还是联邦第二节 基督教与民主一 何种民主二 现代型民主中的基督教理念三 普世教会会议天主教四 自由加尔文主义与洛克第三节 基督教伦理与经济生活一 基督宗教介入经济二 老问题,新问题三 经济与家庭、政治、技术的关系四 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共神学

章节摘录

  第二节 伦理的取向,历史的分野  以上的讨论使我们感到为了使关于现代性的道德学思考能够深入进行,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道德学理论上的复杂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与上面讲到的个人伦理与制度伦理有关,即区分道德的两种向度:内指与外指。  一、道德的两种向度:内指与外指  道德可以理解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式。那么,社会中哪些现象属于“道德问题”呢?一般说来,人们认为这主要是主体内部的非法欲望,从而,解决它们的方式就是抑制、批评自我。这样的道德可以称为“内指”型道德。伦理学史上所讲的道德从这个角度看,大都是内指道德。无论是哪一伦理学派,都视利益冲突时主体需要克服的对象是自己(的一己私利),从而努力“克已”。中国传统的“义利之辨”,康德的。绝对命令”,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等等,总之,历史上的主流伦理学思考方向,无不是这种“律己”型的道德。以至于人们容易把道德等同于这一种向度的解越方式。  然而,这是偏狭的看法。内指型道德只不过是道德的一种类型,而决不能包括道德的所有可能的向度。当发生了道德冲突时,我们完全可以设想问题的根子并不在于“我”(们),而在于“他者”或外部,如果是这样,则以“内指”来解决问题就完全  不得要领。此时的解决方式不应当是把批评的矛头指向“自己”,而应该是指向外部;道德的首要任务将不是内心“修养”或自我牺牲,而是防御、攻击或改造外部的“敌人”。对于自我的要求,与其说是“克制”或压制,不如说是“自我解放”或“自由”。我们把这一向度的道德称为。外指”型道德;它与“内指”型道德的指向完全相反。由于主流伦理学通常把“道德问题”视为内在地引起的问题,所以,可以想象不少人会对于把专门以对付外在。敌人”为使命的解题方式归为“道德”感到犹豫。然而,我们认为它完全符合规范伦理学的要求:它确立了普遍化的价值,它反对对于这些价值的侵犯。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史克拉在其富于睿智的《日常之恶》中说到“怀疑人性”(“厌恨人灭misanthropy)之品性时,指出孟德斯鸠的道德心理学完全是。怀疑人性”式的,但是,从此出发,不一定走向绝望或像霍布士那样主张暴力统治,丽是可以在政治上设计以避免人性中最司怕的恶如残暴和不公正为宗旨的、非人治的宪政体制。①虽然后指型伦理因此所取的更多是合法性评价式的而非直接动机式的途径,但是,只要我们像上一节一样扩展对于道德的理解,既包括动机意义上的,又包括评价意义上的,就没有理由把它排斥在外。如果在现代性背景下看待道德的向度,还可以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性价值辩证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