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

史念海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8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

史念海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国有两大高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就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这两大高原都是当今世界上地学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但两大高原成为热点地区的时间有很大不同。青藏高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成为我国和世界地学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而黄土高原在此之前的很长时期里,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在黄土高原的研究中,出现了几个成为热点的争论问题,这是青藏高原研究中所没有的。这样的对比,可以说明黄土高原研究是非常重要和令人感兴趣的。在黄土高原研究中,有两大问题讨论得最为热烈。一个是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另一个就是关于黄土高原的原始自然植被和环境的变化。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变迁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历史地理研究专著,汇集了作者近30年考察研究黄土高原的主要收获和最新成果。阐明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山川、原野、森林、草原以及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治理、改善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黄河的开与治理,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建设,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供历史、地理、经济、环境生态等学科的师生与专家学者、以及农林、水利、环保等部门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史念海教授,1912年生。山西平陆人。1932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同年任禹贡学会编辑。1940年到西安任西北文化学社编辑。1941年到四川北碚任国立编译馆副编审,1946年兼任北碚复旦大学副教授。1947年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1950年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教授兼系主任。1954年任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60年起,多年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都学会会长,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著有《中国的运河》(重庆史学书店1944年,修订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河山集》(三联书店1962年),《河山集》二集(三联书店1981年)、《河山集》三集(人民出版社1988年)、《河山集》四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河山集》五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台湾学生书店1990年)、《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与谭其骧、陈桥驿共同主编,科学出版社1982年)等。1990年获陕西省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荣誉奖,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0年被国家教委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2年任中央电大历史地理课程主讲教师,并编写教材《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王援朝)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编 黄河侵蚀编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侵蚀与原的变迁 历史时期黄河在中游的侧蚀 历史时期黄河在中游的下切第二编 河流流量编 黄土高原主要河流流量的变迁 论西安周围诸河流量的变化 附录第三编 原隰沟壑编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沟壑的演变 释《禹贡》雍州“终南*物”和“漆沮既从” 周原的变迁 周原的历史地理与周原考古 唐长安城外龙首原上及春邻近的小原第四编 生态环境编 论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生态平衡的失调及其影响 论泾渭清浊的演变 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 蓝田人时期至两周之际西安附近地区 自然环境的演弯第五编 农林牧分布编 黄土高原及其农林牧分布地区的变迁 两千三百年来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区的分布及其变迁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第六编 农牧地区分界编 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 隋唐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农牧业地区第七编 直道遗址编 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 直道和甘泉宫遗迹质疑 与友人论古桥门与秦直道书第八编 区域地理编 古代的关中 论唐代前期陇右道的东部地区 亲秦中考第九编 治理管见编 由历史时期黄河的变迁探讨今后治河的方略 论黄土高原的治沟和治水 改革黄土高原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后记

章节摘录

(四)河阴县城的沦没这里黄河只是夺占了汴河的河道,还没有超过汴河故道而冲向广武山。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河决河阴县,官署民居尽废,遂成中流①。河阴县本来在汴河北岸,黄河夺占汴河河道,河阴就成了黄河北岸的地方。这一次河决,对于广武山还没有很大的影响。元代河阴县徙治大峪口,当系这次河决以后的事。这说明广武山下还有广大的地方。河阴县城的再迁徙乃在明代初年。迁城的原因也是由于黄河的灾害②。这次灾害不论是河溢或者河决,都说明黄河由此遂向南到了广武山下,加速对广武山北坡的侧蚀③。当然黄河大溜的摆动有时也是有变化的,不一定就是一直摆向一边。不过由于广武山突向河边,也就不完全像他处的河岸一样,大溜离开时问题就较少一点。直至清代初期,每当大溜南趋时,广武山就更加“土崩汕刷”。由于官庄峪的位置是在广武山最西北一隅,最显得突出。当官庄峪以北的几里山坡未被侧蚀时,黄河流到这里,不会骤然转弯向东,循广武山麓东流,而是继续冲向东北,直向获嘉、原武之间流去。就是官庄峪以北的几里山坡已被侧蚀之后,其东北对岸的姚旗营(今武陟县东南10公里),秦厂(京广铁路老田庵车站西南约2.5公里处)就往往成为顶冲④。

后记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一书是我近30年来有关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成果的汇集,其中文章最早者写于20世纪70年代,最晚者写于1997年,历时较久。此次应黄河水利出版社盛约,付梓印行。由于文章早已发表,且发表时期不一,虽内容相互关联,但在一些问题上,如地名、县市制变迁等,仍不宜按现时要求进行统一。因此,本次付印前,只对原稿作了一些文字上的技术处理,修订了一些谬误之处,有些问题依然保留了写稿时的原貌,以便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情况和时代背景。好在每篇文章后都附有出版日期和出处,供读者检索、查阅。承王守春先生宠赐序文,黄河水利出版社总编和责任编辑为本书花费大量心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张西平女士又为本书补绘了若干幅地图,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推荐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 PDF格式下载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变迁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历史地理研究专著,汇集了作者近30年考察研究黄土高原的主要收获和最新成果。阐明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山川、原野、森林、草原以及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治理、改善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黄河的开与治理,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建设,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供历史、地理、经济、环境生态等学科的师生与专家学者、以及农林、水利、环保等部门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史念海教授,1912年生。山西平陆人。1932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同年任禹贡学会编辑。1940年到西安任西北文化学社编辑。1941年到四川北碚任国立编译馆副编审,1946年兼任北碚复旦大学副教授。1947年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1950年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教授兼系主任。1954年任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60年起,多年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都学会会长,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著有《中国的运河》(重庆史学书店1944年,修订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河山集》(三联书店1962年),《河山集》二集(三联书店1981年)、《河山集》三集(人民出版社1988年)、《河山集》四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河山集》五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台湾学生书店1990年)、《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与谭其骧、陈桥驿共同主编,科学出版社1982年)等。1990年获陕西省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荣誉奖,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0年被国家教委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2年任中央电大历史地理课程主讲教师,并编写教材《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史念海教授治学研究,史学功力深厚,其对黄土高原的研究更是专长


黄土高原历史地研究最重要的作品,缅怀大师


研究陕西,陕西的历史,了解西北民族和历史的演变,对历史地理的了解,将有助于客观地分析


史念海先生的著作,研究历史地理必看的书


学术书籍,才印刷了2500本,发行量很小啊!作为黄土高原人,值得收藏!


这种书籍相信可以经起历史考验。


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值得一读。建议购买。


书很好,很学术,印刷也很好!价格比书店的低!赞!


印刷不错,内容不错。就是太贵啦。。。


史先生的书实在太难找了...


看看对我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很赞,不愧为大师扛鼎之作!


此书是应约编著的!虽然没有新文章,但是都是代表了作者水平的一些文章!


书终于到了,很不错,主要是打折才突击买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