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编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2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编  

页数:

414  

字数:

63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黄河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水利总体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又是世界江河中最为复杂难治的一条河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黄河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治理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进入21世纪,水利部党组根据中央的治水方针,深入研究分析中国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总结借鉴国内外的治水经验,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出了“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奋斗目标。这是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在黄河问题上的具体表现。  在上述奋斗目标中,实现“河床不抬高”是一项根本性目标,难度最大。长期的治河实践表明,解决黄河泥沙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调水调沙”属重要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调度运用黄河干支流水库,有效控制和调节天然水沙过程,变水沙关系的不适应为相协调.从而减少水库与下游河道的淤积。  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黄河水利委员会于2002年7月进行了黄河首次大规模的调水调沙试验。试验的主要目标是,寻求试验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泥沙不淤积的临界流量和临界时间,使调水调沙过程中下游河道不淤积或尽可能冲刷,检验河道整治成果,率定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效果。试验加深了人们对黄河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对于探索“河床不抬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概要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大的一次原型科学试验。本书分综述、预案、实施、分析、认识等五篇,对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总结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试验缘由、试验过程、试验成果、调水调沙预案、工作组织、实时调度方案、实时调度过程、水文泥沙测验、水沙过程、小浪底水库异重流、小浪底水库冲淤、下游河道及河口冲淤演变、河势、工情、险情、漫滩、试验历时与冲淤效果、验证实体模型、验证数学模型、主要结论等。对试验过程进行了系统描述,对重要的技术问题如黄河调水调沙试验的临界流量和临界时间等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的主要结论、认识与启示,并对今后如何开展黄河调水调沙工作进行了展望。本书可供从事水利工作的管理、规划设计、科研等人员,以及广大关心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篇 综述 第一章 调水调沙试验缘由 第二章 调水调沙试验过程 第三章 试验结果第二篇 预案 第一章 水文气象情报预报预案 第二章 水库调度预案 第三章 调度规程 第四章 引水控制预案 第五章 通信保障预案及信息传输预案 第六章 水文测报预案 第七章 河南黄河河务局河道工程抢险预案 第八章 山东河河务局河道工程抢险预案 第九章 河南黄河河务河道监测预案 第十章 山东黄河河务局河道监测预案 第十一章 验证实体模型预案 第十二章 调水调沙效果分析及后评估办法 第十三章 河道工情、险情预估第三篇 实施 第一章 工作组织 第二章 实时高度方案 第三章 实时调度过程 第四章 水文泥水测验第四篇 分析 第一章 水沙过程 第二章 水浪底水库异重流 第三章 小浪底水库冲淤 第四章 黄河下游河道及河口冲淤演变 第五章 河势、险情、漫滩 第六章 调水调沙试验不同历时冲淤效果分析 第七章 验证实体模型 第八章 验证数模型第五篇 认识 第一章 主要结构 第二章 认识与启示 第三章 建议附件:黄河道次调水调沙试验效果

章节摘录

  二、确保抢险人员和料物到位  黄河抗洪抢险队伍由黄河专业队伍、群众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三支力量组成。目前,河南河务局已组建10支专业机动抢险队,担负着黄河工程重大险情的突击抢护任务,调水调沙期间,要处于临战状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群众队伍担负着查险、抢险和运料等任务,各单位要登记造册,一旦工程抢险需要,要立即赶赴抢险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是抗洪抢险的突击力量,担负着急、难、险、重等任务,当发生重大险情时,要根据抢险需要,按照有关程序,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参加抢险。  河道工程的抢险料物主要有石料、铅丝、麻绳、木桩、发电机组等。对于国家储备料物,县级河务部门要按照黄委有关工程备料的要求,在汛前备足抢险料物;对于群众备料,要按照“备而不集、用后付款”的原则进行储备;对于近几年新修的河道整治工程,或者基础比较差的工程,可先备一部分柳料,以应急需。  三、查险  (一)查险组织  在大河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时,工程查险由当地黄河河务部门负责人组织,河务部门岗位责任人承担;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后,由县、乡人民政府防汛责任人负责组织,由群众防汛基干班承担,黄河河务部门岗位责任人负责技术指导。  各级防汛指挥部应根据工程情况,按照组建防汛队伍的有关规定,在汛前落实各险工、控导(护滩)工程的防汛责任人和群众查险队伍。县、乡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应在汛前集中组织防汛队伍进行查险技术培训,黄河河务部门负责查险培训的技术指导。  (二)查险内容  根据水情预报,黄河河务部门岗位责任人和查险人员应在调水调沙前一天驻守各工程班。当需要群众防汛队伍查险时,查险人员应在洪水偎堤前4 h到达所承担的查险地点。各责任人应按规定完成查险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对工程进行普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查险的主要内容为:工程靠河靠溜情况、上下首滩岸变化情况、水位观测、坝体及根坦石裂缝、蛰动、根石走失情况等。调水调沙期间,靠河工程每日8时和20时各观测1次。当出现“横河”或“斜河”顶冲坝垛以及基础比较浅的工程,应随时增加观测次数。巡查人员应认真填写观测记录,并签名负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