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

本社 黄河水利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黄河水利  

作者:

本社  

页数:

220  

字数:

330000  

前言

2004年6月19日9时~7月13日8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下同)进行了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历时24天。扣除6月29日0时至7月3日21时小流量下泄的5天,实际历时约19天。在万家寨水利枢纽至黄河入海口近2000km的试验战线上,黄委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以及万家寨、小浪底等水利枢纽管理单位协调一致、联动运行,有2万余名黄河职工投入了试验。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主要依靠水库蓄水,充分而巧妙地利用自然的力量,通过精确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在小浪底库区塑造人工异重流,辅以人工扰动措施,调整其淤积部位和形态;同时,加大小浪底水库排沙量,利用进入下游河道水流富余的挟沙能力,在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及主槽淤积最为严重的河段实施河床泥沙扰动,扩大主槽过流能力。为进一步积累调水调沙运用经验,对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黄委组织委属有关单位对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进行了技术总结和分析。本书分为试验目的和指导思想,试验背景,预案,试验指标,试验过程,水沙过程,人工异重流分析,小浪底水库冲淤,下游河道冲淤,河势、工情、险情、漫滩分析,泥沙扰动效果分析,认识与启示等12章,详细分析和记录了试验全过程。希望能对今后的黄河调水调沙工作起到较大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为12章,对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试验目的和指导思想,试验背景,试验预案,试验指标,试验过程,水沙过程分析,小浪底水库人工异重流分析,小浪底水库冲淤效果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河势、工情、险情、漫滩分析,泥沙扰动效果分析等。对试验过程进行了系统描述,对重要的技术问题如小浪底水库人工异重流、泥沙扰动效果、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的调整等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的认识与启示。本书可供从事水利工作的管理、规划设计、科研等人员,以及广大关心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试验目的和指导思想第二章 本次调水调沙试验的背景 第一节 试验的边界条件 第二节 本次试验的提出 第三节 试验时机第三章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预案 第一节 6月1日~7月20日潼关及伊洛沁河来水预测 第二节 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省引水计划及需耗水量 第三节 不同调水调沙试验方案结果比较 第四节 调水调沙试验指标论证 第五节 水库调度方案 第六节 调水调沙试验方案风险分析第四章 试验指标 第一节 调控流量、含沙量指标体系 第二节 下游扰沙河段水沙控制指标 第三节 小结第五章 试验过程 第一节 整体过程概述 第二节 方案的制作过程 第三节 水库调度 第四节 人工异重流塑造过程 第五节 泥沙扰动过程 第六节 水文泥沙和水库、河道测验过程 第七节 河势观测过程 第八节 引水控制过程 第九节 小结第六章 水沙过程分析 第一节 试验期间三门峡、小浪底水库水沙过程 第二节 黄河下游水沙过程 第三节 库区泥沙级配变化 第四节 黄河下游泥沙级配变化 第五节 小结第七章 小浪底水库人工异重流分析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传播过程 第三节 流速及含沙量分布 第四节 清浑水交界面的变化 第五节 悬沙粒径变化及水库分组泥沙排沙比 第六节 异重流持续运动至坝前的临界水沙条件分析 第七节 小维第八章 小浪底水库冲淤效果分析 第一节 水文泥沙站网的布设 第二节 库区冲淤分析 第三节 小结第九章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 第一节 试验期间下游河道冲淤 第二节 下游河道水位流量关系及过流能力变化 第三节 黄河口拦门沙区冲淤变化分析 第四节 黄河下游河道实体模型验证与原型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第五节 小结第十章 河势、工情、险情、漫滩分析 第一节 河势变化 第二节 滩岸坍塌 第三节 工程出险第十一章 泥沙扰动效果分析 第一节 库区泥沙扰动效果 第二节 下游泥沙扰动效果分析 第三节 小结第十二章 认识与启示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可供从事水利工作的管理、规划设计、科研等人员,以及广大关心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