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象

(法)德洛尔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07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法)德洛尔  

页数:

196  

译者:

蔡鸿滨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几千年来,它在不同的文明中都留下了独特而又深刻的印记,在亚洲,它出征作战,象征威望,是狩猎的帮手;在非洲,它被尊为百兽之王;欧洲文化则认为象具有传说般的力量,既有智慧,又善良。大象既在物质上帮助了人类的生活,又在精神上成为人类的崇拜物,或给人们带来欢乐。本书通过“大象的家族”、“亚洲、非洲:退然不同”、“西方的回顾”、“从捕猎到大屠杀”等章节,全面回顾了大象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使读者对于人类的这位好朋友增进了认识,是一部非常生动、有趣的科普读物。 当原始人见到大象时,他们停了下来。看见大象正在吃草,它们拔出嫩草,掘出草根。原始人觉得它们的生活似乎美好惬意,无忧无虑。在大象的巨足之下,雄狮犹如泥土。它的潦牙能拔根倒树,而它那铁石般的头,似乎能所枝断木。人们还发现它的长鼻柔韧灵活,不禁赞叹道:象是陆地上的万兽之王!可是大象为人们所羡慕的一切并没能保护它们,请看《大象:世界的支柱》(“发现之旅”口袋本画册之一)所展示的大象的悲惨历史。

作者简介

Robert Delort,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曾获理科学士、文学博士学位,历史教师资格。在巴黎第八大学、日内瓦大学讲授中世纪史。发表多部中世纪专题著作。1984年发表《动物的历史》一书,试图奠定动物史学基础。目前致力于环境史及生态史学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大象的家族第二章:亚洲,非洲:迥然不同第三章:西方的回顾第四章:人捕猎到大属杀见证与文献图片目录与出处索引

章节摘录

  今日偷猎  在60年代,几乎只有偷猎者才能提供象牙,他们在各种国际规章条例的缝隙之外,发展出一套方祛:用有铁蒺藜的铁丝网把草原围起,设下的屏障又高又宽,连绵几公里长。周围只留下几个通道,布下许多捕兽器,为数众多的动物在这里落入陷阱,诸如长颈鹿、象、猫科动物、斑马、羚羊等。这些提来的动物经过长时间挣扎后死去,往往被鬣狗、狮、秃鹫吃掉。偷猎者把能出售的东西都留下来,捕食动物所畏惧的象牙拿来做拂蝇、手镯、装饰物,象尾和毛发给漂亮的森布鲁人(Samburu)妇女做粗项圈,象脚用来做雨伞架,以及给大湖地区做手镯,象耳内来做桌子和鼓,毛皮用来制皮革和护胸甲——如同从前芳人武士或扎伊尔的蒙江博人(Mondjembo)武士用来护身的护胸甲——现在也用来做得克萨斯(Texas)皮靴。印度甚至需要大量象眼睫毛,因为象的眼睫毛据说可催发生育力,想要生几个孩子都可如愿以偿!近年来,由于监视和追捕日益严密,偷猎者往往只来得及攫取象牙。至于邻近居民所缺少的象肉,则与骨架一起抛弃,大都就地腐烂,招引来其他表示怜悯同情的象,或是些捕食性动物。  专门偷猎大象的人,目标都放在大雄象、怀胎的母象,以及象牙越来越轻的未成年象。年轻的象群就此失去向导,失去庇护,它们没有经验,没有良好的种象。它们不知道那里有草场,那里有水源,因此往往可能死掉。滥捕滥杀不仅使象的族群解体,而且使整个种族发发可危。如果没有卖者也没有买者,是不至于发生这种情况的。由于财富、贪婪和富裕风尚作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就诱发屠杀非洲象的暴行。这行径等于在消灭一个物种,使它不能生存,不能繁殖。非洲象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渐渐走上灭绝之途。幸存的,可能是种群中微不足道的零星残余,在拥挤的保护区内苟延残喘。动物保护区内,留给大象的活动余地非常有限,而在这狭小范围内还要残杀老弱残病,以配合空间的容忍限度。其中最大的象可能逐渐被偷猎者捕杀。在亚洲,好不容易还保留了5万头大象,由于人口猛增,面对潮水般的人群,象的数量迅速减少。  ·由于害怕大象灭绝,因而提出要求和保护办法  我们纯洁的心灵表现的温情固然可贵,不过不应忘记,这只能挽救大象性命于一时,我们还应当看得更远些。虽然阻止屠杀是当务之急,但是大象的生存问题和非洲的环境问题仍旧存在。10年或20年后,如果仍然保持和平状态,象群可能得以恢复原貌。  当然,目前不适合畜牧和耕种的高地,短期内可能就会成为大象的天堂。不过,还要弄清楚,这些象是对人类有利的,还是于人有害。驯养是不是一种解决办法呢?从目前情况看来,驯养很困难,一是用处不大,二是费用昂贵,而且若要驯养也需要人类改变想法。被拯救的大象应能自由的生活。非洲与亚洲的情况不同,譬如旅游者蜂拥来到肯尼亚(Kenya),专程来看野象,旅游业带来的收益比当地农业的收入多。因此,必须要找出一个方法,既能让象群大量繁殖且自由生长,又能加以监视。  定期除掉一些大雄象不致使象群解体,而且能给嗤嗤蝇肆虐的地方提供大量肉食,但这种措施必须要受极其严格的控制。显然,这样一来又会出现关于象牙的问题,而能供给象牙的正是大雄象。拥有大象和象牙的国家往往很穷。因此,必须帮助这些国家保护大象。这些国家为全人类保存部分共同遗产,而自己可能失去获利的机会,国际间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偿。那些追求时尚,唆使杀害大象以取得象牙的人,应为保护大象献心力。甚至要求他们提供资金,雇请大批猪场看守人,为看守人添购装备,也未尝不可。  的确,象不仅是我们热爱的动物。在遭受杀戮时,要奋起抢救。大象也不仅代表庞大、威力、善良、喜欢与人亲近——一如西方人对非洲象的传统看法。几千年来,我们对它们的亚洲兄弟也一直很了解。亚洲象漫长的童年、青年、成熟和衰老时期正与人类相似,它们与人类共同生活,友好相处。大象还体现更多的东西。它反映了我们对大自然采取什么态度。象是泥足巨兽,完全由我们的诚心善意来支配。象自身的命运十分脆弱,我们的天堂也可能在它身后坍塌下来,面对这一切的忧虑,都可从大象的存亡反映出来。昔日,大象是梵天的顶天立柱,而对于今天疯狂的消费社会来说,大象是永恒的“天之根”。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大象出征作战,象征威望,是狩猎的帮手。几千年来,亚洲与象相依为命,把象奉若神明。大象无疑就是大地的支柱。非洲文明虽然也尊象为百兽之王,却对它横施残暴,屠戮相加。西方世界则认为象具有传说般的力量,既有智慧,又善良,它不仅是作为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存在,它们自身同时具有着高贵的品性。可是,大象惹来杀身之祸,只为那两枚珍贵的象牙……  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建立了伊斯兰教帝国,后来统治了印度。帝国的历代皇帝称为莫卧儿大帝。巴布尔名声显赫,他不仅是征服者,也以作家、史学家、博物学家、诗人等身分闻名。他用土耳其文写的《自传》,是一部非凡的杰作,书中正文和复制自16世纪的细密画里,曾多处出现大象的身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