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常香玉名剧名段

郭光宇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5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郭光宇  

页数:

134  

字数:

100000  

内容概要

常香玉 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原名张妙玲。9岁随父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兼学花旦、小生、武生诸行当,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她原习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炉,并广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乃更加潜心钻研青衣、花旦之表演艺术。日寇侵华,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 1938年西向长安,在陕甘演出,名声大振,得“豫剧皇后”之誉。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后改建为香玉剧社。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各地义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团社号”战斗机一架,受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等部门嘉奖。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花木兰》一剧获荣誉奖。同年赴维也纳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并访问苏联、匈牙利等国。1953年率团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慰问演出半年;1954年又到天山南北为边防战士和新疆各兄弟民族慰问演出4个月。特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1979年,常香玉的歌喉响彻了广西边防。1987年12月,她自筹资金22万元设立“香玉杯艺术奖”以奖掖河南地方戏曲的优秀人才。常香玉从艺70多年来,在艺术上一直表现着炽热的追求。其唱腔舒展奔放,变化自如,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和艺术造诣;表演上刚健清新,细腻洒脱,已形成了众所公认的“常派”风格。代表作《花木兰》早在1956年已拍摄成戏曲影片。常演剧目还有《拷红》、《断桥》、《大祭桩》、《破洪州》、《五世请缨》和现代戏《红灯记》等。1956年曾担任河南豫剧院院长,20世纪80年代初期又担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省文化厅顾问等。是戏曲界公认的豫剧大师。

书籍目录

常香玉艺术小传演出名剧 拷红 花木兰名段选粹 在绣楼我奉了小姐言命 尊姑娘稳坐在绣楼以上 谯楼上打四梆霜露寒又凉 那一日你言道张生有恙 想当初孙飞虎围困寺院 恨上来骂法海不如禽兽 器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 这几日老爹爹疾病好转 劝爹娘莫难过放宽胸襟 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用巧计哄元帅出帐去了 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 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 恼恨爹爹心不正 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 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纲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常香玉名剧名段 PDF格式下载



是给妈妈买的。妈妈常说他曾亲眼看过常老的演出,那时他50多,在舞台上依然魅力无穷。我也很爱听。味道很足。这些戏曲是可以反复研磨,越听越爱听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