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共和之路

陈廷一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陈廷一  

页数:

39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传记 共和之路:孙中山传》为你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经历。

书籍目录

泼浓墨重彩绘伟人平生——序《共和之路——世纪伟人孙中山传》 平原第一章 中山出生紫气东来,他诞生在一个紫霞明丽的早晨几经变更的名字,代表着他的历史、他的荣耀、他的性格、他的传奇……第二章 少年壮志兰溪河,流淌着他的少年泪孩子们称他“洪秀全第二”传奇式的胞兄——孙眉第三章 大洋求学走出家门,奔向檀香山那方奇土架剌鸠国王惟一颁发奖品、证书的中国籍优等生中西传统文化的冲突,使他与胞兄矛盾激化第四章 香港求学燕雀安知鸿鹄志,家不容身去香港家庭风波重起,几至兄弟反目从“学头”到“医国手”第五章 经世抱负胞兄弟重新握手言欢以行医为名寻革命之路上书李鸿章寻求改革第六章 立志兴中屈辱的岁月,奋斗的征程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国内形势是摇起义旗的信号第七章 播种革命把革命的火种播撤四方香港兴中会总会诞生欲起义先伏奇兵第八章 义举流产密谋策划,在杏花楼上悄悄进行告密,巧借他人之口悲歌逃生寻归处第九章 流浪生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亲情唤他不回头报国尽孝难两全第十章 伦敦蒙难遇险,恰在访友的时候……在死神到来前营救,分秒必争《伦敦被难记》使他一举成名第十一章 劫后风采“三民主义”的由来寻求与康梁合作惠州发难,再显不屈第十二章 世纪曙光八国联军进北京“非将保皇党铲除,断不能做事”结友人,反保皇,入洪门初识黄兴,结成同盟第十三章 同盟序曲宋查理一下子筹了一百万谈论女人,孙中山语惊四座陈天华投海俗话说见血大吉有人毁誉,说孙中山私吞革命捐款第十四章 同盟乐章庆龄对孙中山说:爸爸给我们看过您的照片。他说,中国是睡着的,这个人却是醒着孙中山含着热泪说:十二年了。我这是第一次真正踏上国土反清二十余年,始得亲自操炮击中清军最后撤离炮台,孙中山感慨万端“天不留有人留,天不救有人救。”有人谑言孙中山为。孙大炮”第十五章 历史转折血之教训:惟新军是革命的希望一饭店老板说:失败多少次了?我再也没有钱可捐了一封急信呈在孙中山的办公桌上汪精卫北京什刹海银锭桥下埋好地雷第十六章 走向成功起义的枪声在武昌爆晌蒋介石出山十六年的海外漂流终于画上了句号..沪宁线上,临时大总统专列驶过“布衣总统”的称谓和来历第十七章 南北和谈袁世凯“逼宫”受挫汪精卫:您不会对大总统的职位恋栈吧?袁世凯撤了和谈代表的职第十八章 走入平民“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袁称霸王”铁路狂想曲孙中山与袁世凯在北京握手第十九章 二次革命谁是暗杀宋教仁的元凶铁路狂想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上海,接到孙文查获凶手的急电……丑事败露,主谋袁世凯辣手频施南北起烽火,“二次革命”写真赏洋十万元,袁世凯追杀孙中山第二十章 逃亡日本打倒了溥皇帝,又出个袁皇帝宋庆龄与孙中山见面时脸红红的,楚楚动人中山恼怒地说:有谁能理解我?连克强都准备去美国了庆龄的单相思和她的“南柯一梦”感情的东西还需明说吗……这一夜,孙中山失眠了……第二十一章 婚事风波最先得知秘密的是宋家大小姐——霭龄宋庆龄被软禁了……庆龄失踪,孙中山心急火燎……有情人终成眷属宋嘉树追女赴日,婚礼闭幕第二十二章 护国战争国土为国事而捐躯,亦可谓其善终袁世凯的皇帝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孙中山凝视着黄兴的遗容:革命胜利了,他却走了第二十三章 护法运动黄兴葬后,革命又出现了旋涡执信遇难,孙中山深为悲痛,若失股肱;独秀感喟: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孙中山出任“非常大总统”,挥师北伐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化装医生脱险越秀楼奋战杀敌,孙夫人扮村妪脱险霭龄强作笑容举杯:无论如何,我们总算脱险了第二十四章 联俄联共孙中山:等我联共失败那天,再去请你们孙中山追打孙科:我要枪毙你这个死野仔!宋庆龄乘坐“洛士文”号飞机试飞宋美龄说:群众反映广州是东方的莫斯科,你是平民大元帅……第二十五章 决然北上北上,不放弃和平统一的一线希望张作霖道:自家人打自家人,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冯玉祥请客,客来主隐是何因中山先生的最后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中山先生,历史不会忘记您孙中山生平大事年表孙中山重要著作选目附 录1陈廷一和他的传记文学作品姜明名芳光之附 录2《走向共和》创作浅谈陈廷一附 录3陈廷一著作年表新版后记

章节摘录

  兰溪河,流淌着他的少年泪  槟榔山麓,兰溪河畔,是孙中山童年、少年活动的天地。盖祖国名山之多,只有家乡的槟榔山给他的印象最美;盖祖国江河之奇,只有门前的兰溪河给他的印象最壮观。如果说爸爸的爱是高高的槟榔山峰,那么妈妈的爱就是浩浩的兰溪河水。但在那个年代,作为地无一垄、两手空空的父母,拿不出更多的东西来满足孩子的享受。只有靠父母的那片爱心,来编织孩子心灵中的童话。父母疼爱孩子,孩子也更理解父母的苦衷。孙家虽然在翠亨村日子过得较为清贫,但孩子成熟早,皆懂事。长辈爱护子女,子女孝敬长辈,融融乐乐,幸福美满。  哥哥孙眉年长中山十二岁。孙中山三岁时,十五岁的孙眉经父亲托人安排,到离村三华里的地主家当长工。后来哥哥受不了那气和累,偷偷回家向全家人哭诉。恰逢舅舅杨文纳来家做客,始与舅舅商量,由舅舅带孙眉远涉重洋到檀香山的农牧场去当雇工。这年孙中山仅有五岁,孙眉也只有十七岁。分别是在一个尘土蔽日的黄昏,父母把儿子送到船上,同时也把惟一的希望寄托在长子孙眉身上。  “爸爸,妈妈,多保重。”孙眉挥着手。  “孩子,要听舅父的话!”  六岁,还属顽童时代。可是孙中山六岁时,贪玩已与他绝缘。他不是随姐姐孙妙茜上山割草打柴,就是到塘边给猪捞饲料。孙家养的一头耕牛、两头猪、七只鸡,基本上是靠他和姐姐喂养。翠亨村离海较近,有时孙中山还随外祖父杨胜辉去赶海取蚝,供全家美餐一顿海味。逢年过节,虽是家贫,母亲总是加上野菜炒几个鸡蛋。蛋是自家产的,端到桌上,供全家七口人享受。每逢这时,懂事的孙中山总是让爸妈先尝。  “孩子,你小,应该多吃点,吃了好长个。”  “阿爸、阿妈也应该长得高啊!”  “不,你说错了。阿爸阿妈再吃也长不高了,只能长老了。”  说到这里,全家人都笑了,小中山也若有所悟。  艰辛的年代,孕育着艰辛的故事。  在中国,七岁是孩子入学的年龄。小中山想入学却不敢提,因为他清楚父母亲手里没有钱,只好眼睁睁地望着富人家的孩子唱着歌儿上学堂,把泪水抛洒在兰溪河畔。  九岁那年过春节时,阿爸满面春风,把小中山叫到身旁,突然问:“孩子,我要送你上学,好吗?”  “送我上学?”小中山摇头说,“我……阿爸手里没有钱。”  “有了!孩子,你瞧!”阿爸从兜里掏出了三张崭新的票子,在中山面前晃了晃。  “真的!”小中山一下子搂住了阿爸的脖子,高兴地叫起来,“我要上学!我要读书!”那是他心灵的呼唤。  “是孙眉哥哥给你捎回来的,并写信告诉我,是供你上学的。”  “哥哥?”中山睁大了眼睛。  “是啊!”阿爸说。  原来在海外的哥哥孙眉,经过几番周折,吃尽天下人难吃的苦,在夏威夷群岛五大岛之一的茂宜岛拓荒。后来,在舅舅的支持下,独立经营一所农牧场,又开办了商店,生意干大了,家乡人说是发了,由贫农户成了华侨资本家。  于是,孙中山在十岁那年才进了本村冯氏宗祠内的私塾学堂读书。据孙中山本人回忆,在放学以后,他还要帮助家里下地插秧、锄草、捉虫、放牛。他光着脚丫穿着条补丁摞补丁的裤子,跟父亲一起在田间劳作,十岁前没有穿过一双鞋子。他是吃薯干长大的血性男儿。艰苦的岁月,度日如年的家境,并没有磨平他个性的棱角。相反早知稼穑之艰难,更增强了他以后在革命的岁月里百折不挠的毅力和精神,导致了他日后对农民问题,特别是土地问题的格外关注。  孩子们称他“洪秀全第二”  爱听故事是童心所致。孙中山也不例外,对一些故事更是百听不厌。  风景秀丽的翠亨村村头有棵百年大榕树。  村中有个叫冯爽观的太平天国老战士,他经常在家门口的大榕树下讲述金田起义、永安封王、攻打长沙、进军武汉、定都南京、东征北征的故事。  孙中山成了他最忠实的听众。每当讲到石达开在鄱阳湖大败曾光头(曾国藩)使其投水自尽时,中山总是恳求道:“把这段再讲一遍。”他不知听了多少遍还是听不够。当讲到天京沦陷时,他总是跌足长叹:“可惜,可惜,洪秀全灭了满清就好了!”  太平天国英雄成了他崇拜的偶像。  心有灵犀一点通。冯爽观总是高兴地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长得很像洪秀全,你长大以后就当第二个洪秀全吧!”  从此,孩子们都叫他“洪秀全第二”。每当大家游戏时,他就真的当起了天王。其他小朋友,有的当太平军,有的当清军。每次结果总是叫清兵大败,尽兴而归。  受太平天国老战士的影响,中山从小就崇敬革命英雄,以“洪秀全第二”自勉,并习拳弄棒,想干一番“天王”那样的大事业。故事使他天真无邪的童心长了翅膀,长了翅膀的童心又在编织着新的故事:天上和人间,龙宫和月宫,过去与现实,一起涌入他小小的脑海,使他心胸开阔,有别于其他的孩子。  在学业上,他注重读书,而又不满足于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传统教学方法。独立思考,不懂就问,成了他与其他学生的区另Ⅱ。  1876年,十岁的孙中山到翠亨村的冯氏宗祠念私塾。  教师摇头晃脑地背着《三字经》、《千字文》、“四书”,背着背着,似乎在自我陶醉中睡着了一般。尽管学生们根本不懂,老师却也要求一字不漏地背下来,真叫人苦不堪言。  一次,中山实在忍不住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教的‘大学之道,在秉明德’是什么意思啊?您能给我们讲讲清楚吗?”  教师“啊”了一声,顿时双目圆瞪。这在旧学校可是“犯上”的“忤逆行为”,先生是圣人的代言者,只能乖乖地听,岂可乱问。  先生大眼珠子闪了闪,拿着戒尺走上前来:“什么不懂?你先给我背一遍。”先生本想借机狠狠惩戒一下这个不规矩的学生,没想到中山如流水般流畅地一背到底。先生找不到借口,只好恶狠狠地说:“以后不许说废话,书上所讲,全是圣人说的大道理,你只有肯定的份儿,没有问的份儿。现在不懂,你长大后自然就懂了!”  后来,同学们问他:“你怎么胆敢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中山笑着说:“学问学问,想学就得问。学而不问,怎么能懂?不懂怎么能成学问?”  因此,学生时代的孙中山,总是以满分来结业每一门功课。“满分”成了孙中山的代名词。实际上这和他一向追求真理、爱好科学的精神是一致的。据他的同学陈少白回忆说:“孙先生求学用心,实为我所仅见。在雅丽氏学校读书,平时无论什么学科,都是满分。到了二十七岁毕业的时候,其中只有一种是九十几分,校中教员与考试官就为他开了一个会议,觉得这个学生是本校中最好的学生,学科大部分是满分,只有一科稍微欠缺些,似乎是美中不足。会议结果,他们就送给他几分,使他得到全部满分的荣誉。所以在毕业证书上是注明满分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共和之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