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春梦秋云

段立超 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

段立超  

页数:

242  

字数:

15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极盛于两宋,由诗的附庸一跃为大国,绽开出极其绚丽灿烂  的奇葩,词的艺术发展到辉煌顶峰。但谈宋词的辉煌,不能无视它的源头,也不能错认为词自宋鼎盛后就花谢叶枯从此衰亡。我国古词源远流长。在宋词之前,有它涛涛源头;在宋词之后,也有汩汩溪流,滔滔不绝,不断奔腾。  众所周知,我国古词源于隋唐,由民间曲子词发展而来。是隋末唐初文人依据曲子词依声填词或创制新词,使曲子词逐渐发展为文人词。到了晚唐五代,更多的文人热衷于此道,文人词已很兴盛,产生了一大批专业填词的作家,出现了如《花间集》这样的专集。温庭筠、冯延已、韦庄、牛峤、毛文锡、顾复、孙光宪、魏承斑、毛熙震、李驹等花间派词人就是这批专业填词的作家。以他们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词的发展,为造就辉煌的宋词铺平了道路。宋词以后,词虽不再如宋词辉煌,但也绝没有停止发展。词到金朝,虽处乱世,仍有大批词人词作。元好问就是金代杰出词人。词到元代,作家更多,多为宋金遗民,不乏感伤易代之篇什。明初词坛,词人由乱入治,多有伤战乱、悲民生、抒壮心之佳作,隐然有建安风骨。明末清初,词坛更是异峥突起,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陈子龙、夏完淳、王夫之、屈夫均等一批爱国诗人创作了一大批和着血泪的爱国词作。清代词更呈中兴气象,作家作品之多.几乎不让两宋。康熙朝,有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三大名家。清代中叶,常州词派嵋兴。晚清之际,更是名家辈出,林则徐、邓廷祯、龚自珍、文廷式、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况周颐、谭嗣同、秋瑾等均享誉环内,留下佳作名篇。由此可见,宋词之后,历经金、元、明、清四朝,词的发展虽然曲折起伏,但总的趋势仍是不断向前。  这本历代词赏析集《一杆烟雨》,是历代词的精品集萃。精选从唐至晚清的名家名作。宋词因另有专集,只选几篇作为代表。历代词如浩瀚的海洋,本书所选挂一漏万,不过是大海微小的一勺。词的赏析,重在努力发掘这些名作厚重精深的内涵,剖析这些名作艺术表现的精彩卓越,以便和读者一起领略这些名作的隽永韵味。但限于水平,很难做到尽如人意,不足之处,希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教。

内容概要

词以宋词为颠峰,宋词是词的发展鼎盛时期、成熟埋藏、最繁荣时期,主要表现在这一时期词的形式、技巧已趋于完善,艺术水平已达高超,题材内容广阔丰满,风格流派异彩纷呈,作者队伍极其壮大,作品数量十分可观。 这本宋词赏析集《晓风残月》,是宋词精华的集萃,精选的就是宋词“婉约”与“豪放”两派的名家名作。通过这个选本读者可以大体领略宋词的不凡风彩。作为赏析集,意在努力发掘这些名作内涵的厚重精深,剖析这些名作艺术表现的精彩卓越。

书籍目录

点绛唇 王禹偁踏莎行 春暮 寇准江南春 寇准玉楼春 钱惟演酒泉子 潘阆相思令 林逋渔家傲 范仲淹苏幕遮 范仲淹 雨霖铃 柳永曲玉管 柳永蝶恋花 柳永定风波 柳永八声甘州 柳永望海潮 柳永卜算子慢 柳永戚氏 柳永玉蝴蝶 柳永安公子 柳永倾杯 柳永天仙子 张先醉垂鞭 张先浣溪沙 晏殊蝶恋花 晏殊木兰花 晏殊踏莎行 晏殊踏莎行 晏殊玉楼春 宋祁生查子 欧阳修踏莎行 欧阳修玉楼春 欧阳修采桑子 欧阳修鹊踏枝 欧阳修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临江仙 晏几道鹧鸪天 晏几道鹧鸪天 晏几道卖花声 题岳阳楼 张舜民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定风波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蝶恋花 苏轼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章节摘录

书摘 词的写法采用文意并列的分片结构,两片基本重叠,但寓变化于其中,今与昔、悲与欢在词中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一喜一忧造成格调气氛上的大转折。复叠的手法寓于全章,有“去年元夜时”“今年元夜时”的字句复叠,也有“月与灯依旧”的内容上的复叠。重复的描写类似今天歌曲的反复一遍,有回旋咏叹的情致,造成一种缠绵悱恻的情调,增强了简朴歌词的表情功用。 全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却较崔诗更见语言回环错综之美,更具民歌风味。这首词后人多有效法,如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却似江楼月”;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都是翻新的模仿。 这首词具有的风诗那种明快浅切自然,在宋词中很少见,它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近千年前宋代文学的优秀作品,其内容纯洁明净。口语化的语言不加雕琢,随口而出、流畅自然、浅白易懂。今日读来如同日常口语,作者语言艺术魅力与生命力之长令人击节。踏莎行欧阳悼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草薰②风暖摇征辔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④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注释] ①候馆:指旅舍,驿馆。②薰:又名薰草,香草,这里专指草的香气。③轡(pèi):马的缰绳,这里代指马。④平芜(wú):草坪。[實析] 这是欧阳修吟咏高愁的名篇佳作,也是欧词具有深婉风格的一首代表作。 词的脉络,上阕写征人离去.下阕写思妇的愁情.交汇了游于与思妇两条情感线索。写游子侧重外在景物随行程引起的变化,及由此而起的内心波动。候馆,溪桥,草原,走出市区、走出郊区、走进旷野,路越走越远,愁.越来越长。空间距离的延伸,意味着时间的流动与征人远去的节奏。随时空的拓展,征人内心的高愁逐渐递增。”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古典诗词中,以水喻愁的例子很多。李白有“一水牵愁万里长”、秦观有“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刘禹锡有“水流无限似侬愁”。“春水”意柬用来形容“离愁”。一者,春水始发绵远流长的属性,呼应征人更行更远的节奏;另外,春水隐含的盎然生机。作为“剪不断理还乱”的高愁之喻,意义上也贴切。高愁绵绵不绝、恰如春水迢迢不断,情意深沉、含蓄浑成。 残梅、细柳、薰草、暖风,美好的春景正反衬出离绪黯淡。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自然景物的变化人不能无动于衷。“草薰风暖摇征辔”蕴涵嗅觉,触觉,视觉与听觉,增强了甸子的密度。 对思妇的表现注重情态描摹和心理刻画。独倚危栏,柔肠寸断、粉泪双流。“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八个字轻徐柔婉,读来悲切。从内心到外形的无奈无助具体细致,传出了闺中人的心情。写别后的相思之情言简意丰。“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登上高楼本只为多看情人几眼,以此来舒缓内心郁结的情思,无奈这根本行不通。青草尽处,青山遮掩,征人早已跨马离去,消失在无际的草原青山之外,无可望见。空间相距遥远,却在想象中更进一层,由思妇楼头幻出山外行人,远而近、近而远,把男女主人公连接起来。马上离情闺中愁,感情真挚恳切。目中之景与意中之景两相融合,意象的巧妙运用使词的情韵更加悠长,卓人月《词统》认为此二句“不厌百回读”,是善于造境的典范。 玉楼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切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赏析】 多少次吟咏“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都会从内心产生喟叹。人总被各种各样的情感折磨,内心不得平静安和。而在这千万种情感中,离情最苦。“悲莫悲兮生别离”(《九歌.大司命》),江淹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不仅意味着情感的痛苦煎熬,还意味着生命时光的流逝。面对欢乐的尊前场合,美丽的春容形象,陈说的却是别情离绪。动容伤心,其中多少婉转的深情不足为外人道。“相见时难别亦难”等到再次相见,各自已走过多少路程。清风朗月关乎人的性灵,而珍贵的亲情、友情、爱情却关乎人的心灵,谁能欺骗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源自内心一往情深的天性,并无关外在世界的风月变幻。离别在即,一曲悲歌已教人柔肠寸断,再一遍遍翻新重唱,人何以堪? 情感至此,离别无常的悲慨陷入极深,似乎无可挽回,续来的词境却突然上扬,“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突然加入议论,化悲苦为喜乐,展示出面对悲愁的现世,退而寻求心灵平静安乐的人生价值取向。这是欧词风格中的最大特色,也是欧阳修性格中的最大特色。由于永叔对悲愁的现世有份赏玩的意兴,保持适当的距离,他常能入乎情内又出乎情外。充分显示出“豪宕”的逸性,这与永叔豪荡的人生情怀是一致的。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正中肯綮。北宋初年的一些名臣,如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除德业文章外,都喜欢填些温柔旖旎的小词,其中往往能见出他某些心性品格甚至学养襟抱。就欧阳修而言,他的词境既对美好的事物有着深情的赏爱,又对人世的苦难无常有着沉痛的悲慨,极端相反的情绪两相摩荡,就成了既豪宕又沉着的独特风格。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析】 欧阳修曾为颍州太守,常游西湖。晚年退居颍州,作《采桑子》十首,每首都以“西湖好”为起,一首一景,绝无重复,这里选的是第四首,表现西湖暮春的清幽宁静和作者异常幽微的心态。吟咏暮春残景的词作容易情辞哀婉,甚至沉溺于伤感,这首词虽也隐隐露出点惜春情绪,但基调却是明朗恬淡的,全词属词精雅,意象空灵,是小令的典范。 与百花争艳、蝶乱蜂喧的热闹春日景象相比,群芳过尽的春末尤显清幽宁静,在常人眼里,残红狼藉当然会非常惋惜,但作者却异乎寻常地抱着赞赏的态度,“好”是全词的纲领。上片写的是湖上的实景,乱红零落满地,扬花漫空飞舞,使人感觉春事已了,栏杆旁边翠柳柔条轻拂与微风中的垂柳在悄然无人声中整日飘动,眼前的自然界没有丝毫人的干扰,更加优美充满意兴。下片回想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道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突然从繁华喧闹中清醒过来,既觉得有些空虚,又有获得宁静的畅适。最末两句着意写燕子的活动,反衬出室内一片清寂的气氛,从室外景色的空虚到室内气氛的静寂,体现出词人生活中一种静观自适的情调。 这首词是西湖组词的第四首,诸词都写作者退隐闲适中恣意游赏的怡悦之情,呈现的景物都具有令人喜悦的性质。但这首所欣赏的确实是落寞冷寂的暮春景色。整组词描写时节景物为从深春到荷花开时,残红狼藉是其中的一环,如果说其他几首表现了词人作为“闲人”对各种景物的欢然欣赏,本词却是不自觉地透露出他此时别样情绪。当时作者以太子少师致仕卜居颖州.他生平经历过不少政治风浪,晚年又值王安石厉行新法,不能与他争斗,于是退闲辞归,放怀世外。这组词总体上体现了他这种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但人情往往也有这样的矛盾,解除世上纷纷的烦扰固然轻快,却也有脱去世务的空虚,本词正反映了这种微妙的心理。尤其结尾两句是在静极的境界中加入动的形象,觉得余情袅袅,表现出对春光流连眷恋的意识,露出微微惆怅的情绪。 鹊踏枝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座壮丽丰碑,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绽开的又一绚丽的奇葩。它同样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芳香四溢。千百年来,它和唐诗一样以它丰美的艺术琼浆滋润人们的心灵,给人无尽的美感享受。 词以宋词为颠峰,宋词是词的发展鼎盛时期、成熟时期、最繁荣时期,主要表现在这一时期词的形式、技巧已趋完善。艺术水平已达高超,题材内容广阔丰满,风格流派异彩纷呈。作者队伍极其壮大,作品数量十分可观。从《全宋词》这一巨著就可知道,所收作者有l430多家,作品有20080多首。这个数量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由此可见,谈词必以宋词为代表是理所当然的。词勿庸置疑以宋词为最辉煌。 词到宋,才鲜明地形成“婉约”、“豪放”两派。词一向以“婉约”为宗。北宋柳永一出,“婉约”词臻于胜境。天才词人苏轼突起,开创“豪放”词新的一派。从此以后就是两派主宰词坛, 各竞风流,争奇斗艳。婉约派名家辈出,欧阳修、晏几遭、晏殊、贺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姜夔、周密、李清照……一个个赫赫有名不同凡响。他们以生花之笔创作了大量含蓄蕴藉、缠绵悱惻、婉约多情的名篇佳作,享誉词坛;豪放派也同样群星璀璨,范仲淹、王安石、岳飞、辛弃疾、陆游、杨万里、张孝祥、刘克庄、陈亮、刘过……也是一个个声名显赫、至深。以上的划分是就每个词家的主要创作倾向而刃言,但每个词人的创作绝非单纯归一。婉约派名家如李清照也有豪放之作;豪放派名家如辛弃疾也多有婉约之词。但不管如何划分,总归是由“婉约”与“豪放”的繁花异卉装点着宋词壮丽秀美的花园。 这本宋词赏析集《晓风残月》,是宋词精华的集萃,精选的就是宋词“婉约”与“豪放”两派的名家名作。通过这个选本读者可以大体领略宋词的不凡风彩。作为赏析集,意在努力发掘这些名作内涵的厚重精深,剖析这些名作艺术表现的精彩卓越。但于水平,很难尽如人意。不足之处,希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春梦秋云 PDF格式下载



辛弃疾的词选很多很好,基本上个大家的都选的有代表性。里面的评论也有水平。个别提到的典故我竟然不知道。送给一位女性朋友,算是给她做古典文学启蒙。她也很喜欢。不过为什么不选几首五代的花间词呢?价格再低一点,呵呵。继续支持当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