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沧桑无语

王充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

2007-07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

王充闾  

页数:

3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作家王充闾近年来踏访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古城遗迹之后,结合对社会、人生体悟而创作的系列散文结集。该书注重诗性、理趣与历史感的有机结合,充溢着作者对人类命运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感喟与关切,思想性与学术性兼备。全书以雄浑沉着的绘景笔致,开掘山水之间的历史意蕴,将零编片简、断瓦残碑装订成新的史册;在敏锐的思辨之中,以冷隽深邃的史家目光审视存在的价值,诠释人生哲理意趣,体验审美情境。书中作品视角独特,见解非凡,同样给人以动心动容的丰富感受。

作者简介

王充闾,1935年生,辽宁盘山人。国家一级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兼任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东北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清风白水》、《春宽梦窄》、《面对历史的苍茫》、《何处是归程》、《千秋叩问》等散文集20多部,“王充间作品系列”七种,“王充闯文化散文丛书”三种,诗词集《鸿爪春泥》、《执化斋吟稿》,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

书籍目录

用破一生心他这一辈子人生几度秋凉守护着灵魂上路灵魂的拷问利欲驱人万火牛狮山梵影香冢青山魂千载心香域外烧孤枕梦寻终古凝眉春梦留痕纳兰心事几曾知青眼高歌情在不能醒寂寞濠梁桐江波上一丝风邯郸道上土囊吟陈桥崖海须臾事文明的征服驯心宦孽三版附识

章节摘录

  桐江波上一丝风  外出旅游,寻访古迹,我常常是跟着诗文走。郦道元一条百余字的水经注和李太白的一首七绝,使我对于长江三峡梦绕神驰达四十年之久,终于在一个“林寒涧肃”的晴初霜日,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偿了多年的夙愿。这次自富阳至桐庐。我花了几倍于陆路行车的时间,专门乘船溯富春江而上,也还是因为读了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那篇用骈体信札形式写的绝妙的山水小品。  这是一艘中型的双层客轮,乘坐比较舒适。我拣了一个临窗位置,为的是能够饱览春江景色。旅客不少,以当地从事短途贩运的居多.外地游客,多是去游览瑶琳仙境和到天目溪漂流的:因为到达目的地还有很长一段路程,他们上得船来,就凑在一起甩扑克牌,有两三个人干脆呼呼地睡上了大觉,鼾声与机器马达的轰响,合成了一组噪音。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那该是多么自在逍遥,任情适意呀!此刻,我对当年驾着一叶扁舟在富春江上恣意闲游的吴均,真是艳羡极了。  对这里的景物,吴均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之。在他的笔下,当年的富春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在当时,恐怕也有夸张成分;但较之现在,江水。更为澄明剔透,则是毫无疑问的。值得人们庆幸的是,千载而还,地处发达地区的富春江,居然仍是清流汩汩,尽管连“一丈见底”也未必能够达到,但在当前各地江河普遍遭受污染的情况下,能保持到这样一个水准,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江船行进中,两岸渐渐现出陡峭的山崖,却不见怪石嶙峋,而是绿树葱茏,上上下下都长满了松、柏、樟、楠之类的常青树,这立刻使人联想到吴均眼中的“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干百成峰”。随之,浩荡的江流也由静水闲波一变而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也许同危崖壁立、高峰夹峙有直接关系。一千五百年过去了,人世间白云苍狗、变幻无穷,而山川景色却看不出有太多的变化。  吴均生当南北朝时代,为吴兴刺史柳恽做过短时期的主簿,后为建安王的记室。诗文冠世,著述甚丰,他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是许多人都读过的。精于史学,曾奉诏撰写《通史》;而一部《齐春秋》却使他招了祸,梁武帝恶其实录,下令焚书、免职。看来,他的仕宦生涯并不是很顺畅的。  在这封短简的最后,吴均为什么要浓重地缀上一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意思是,即使像苍鹰邪样直上青云,追求高官厚禄者,仰见这样奇丽的群峰,也会止息他们的久慕荣利之心;而那些整天忙于经营世务的人。窥望如此隽美的幽谷,更将在此间流连忘返。)其用意.恐怕不只是向友人极力形容富春山水的魅力,主要还是抒写其对于避官遁世、退隐山林的向往之情。  江轮继续在高山峡谷中前行,航路回环曲折,不管怎样左弯右拐。眼前面对的总都是连绵不断的翠绿屏风。百里航程中景色最佳的t里泷到了,脑际蓦然闪现出清人纪昀咏赞此间山水的t绝: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漉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早在两汉之交,严子陵老先生就看中了这个地方,隐居度日,渔钓终生。远不去近不去,偏偏选中了七里泷,真正让人佩服他的好眼力,好运气!  在全国各地,以钓台为名的景观不下数十处,诸如,陕西宝鸡渭河南岸的姜太公钓台,山东濮州的庄周钓台,江苏淮安的韩信钓台,福建闽东的吴越王钓台,安徽当涂的李白钓台,湖北鄂州的孙权钓台,北京阜城门外的金主完颜璩钓台,都是各具特色的。但就声名卓著、风光秀美而言,则以桐庐郡的富春江边的严子陵钓台为最。  从唐代的罗隐开始,古今文人描写严子陵钓台的游记很多,我以为,最为形象、生动的,是清初郑日奎的《游钓台记》这里且征引几句:  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眵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草木亦作严冷状。  在读过这篇游记之前,多年来,钓台在我的心目中曾幻现‘过诸般景象:是一块紧临江岸的巨大磐石;是楔人富春江的一处断崖;是江湾折角处的一段凸堤式的石屏。看来,在大自然的神工造化中,人的想象力总是落后于实际的。谁能设想,严子陵钓台竟是高达数十米的两座凸现出来的叠障!江中望去,宛如两个巍峨挺立着的翠绿石柱掩映在林峦之间。  下了船,我便径直奔严子陵祠堂走去。  过去,从一些史传中知道,大约在两千年前,从会稽郡余姚县走出了一个著名的士人,他就是后来名传千古的严光。严光字子陵,早年曾与南阳刘秀一同游学,彼此交情很深,可能也为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出过一些主意。可是,当刘秀夺得天下、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严光却改名易姓,高隐不出。光武帝深知严光的才情人品,很想请他来协助治理天下,便凭着记忆,图写严光的形貌,下令各郡县巡访。后来,有人上书报告,一个身披羊裘的男子渔钓泽中,颇似其人。光武帝便备下车辆和璧帛前往延聘,果然是严光,但却推辞至再,拒绝出山;使者往返三次,严光才勉强登车来到京城洛阳。官居司徒的侯霸与严光也是老朋友,听说他已到京,便遣人送信,邀他晚上在相府会面。严光问来人道:“我的老朋友侯霸一向傻乎乎的,现在可好一些了?”来人答说:“他已经位至三公,没有看出来怎么傻呀。”严光紧着摇头说:“我看他和过去没有什么变化。”使者忙问其故,严光笑道,你说他不傻,那他为什么不想想:我连天子都不肯见,难道还能见他这个臣子吗?应使者苦苦请求,严光口授了一封短简给侯霸,大意是,位至鼎足而立的三公高位,很好。以仁义辅佐君王,天下入都欢迎;如果一味阿谀顺旨。可要当心送掉自己的脑袋。侯霸看过,便把短简呈送给光武帝,光武帝笑说:“我这个狂妄的伙伴啊,还是那个老样子!”于是,马上坐车来到严光住所。  当时,严光正在躺着休息,皇帝来了也不肯起来。光武帝无奈,只好走进他的卧室,抚摸着他的肚子叫道:“喂,子陵!难道你就不能协助我治理天下吗?”严光仍是佯作睡去,闭目不应,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熟视,说:从前唐尧以盛德著称,但仍有巢父隐居不仕。人各有志,何必相逼呢?光武帝无可奈何地说:“我竟不能屈你为臣呀!”说罢,息登车而去。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位散文作家的历史情怀——答某报记者丁宗皓问  丁:首先,祝贺您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作品奖。这是您个人的光荣,也是文学界对您这些年的创作实绩的肯定。从您的散文集《清风白水》到《春宽梦窄》,到最近出版的文化随笔《面对历史的苍茫》,我都一一浏览过了。有些问题想和您探讨一下。应该说,散文是最具个性化的一种文体,作家的主观心态在散文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每个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会有一种内在的追求。那么,作为散文作家,您的内在追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王:我以为,散文作家应以对社会人生和宇宙万物的深度关怀、深切体验,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充满个性色彩的人格风范。要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全民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适应人民群众积极、健康的审美需要。文学是国民前进的灯火,担负着塑造国民性的神圣使命。就其总体而言,永远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写照与思考。  我在散文创作中,追求诗、思、史的交融互汇。我以为,散文本身应该体现一种诗性。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常常向往一种诗意人生境界,对他们来说,日常生活具有一种诗性象征,是人的精神自由舒卷、翕张之地。对此,我有同感。同时,我写散文总是习惯于对当代生活和现实精神予以哲学的概括和历史的观照。我不满足于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客观叙述,而是设法通过主题的延展,超越题材自身的时空意义,显现深沉的艺术思辨力量和历史的延续性、变革性,揭橥大时代的本质精神,开拓读者的审美视野。  历史与文学是人类的记忆,又是现实人生具有超越意义的幻想的起点。只有在那里,人类才有了漫长的存活经历,逝去的事件才能在回忆中获得一种当时并不具备的意义,成为当代人心路历程起锚的港湾。文学也是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追寻史。对于历史的反思,永远是走向未来的人们的自觉追求。文学创作的实践表明,实现文学与史学在现实床笫上的拥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它们完全可以在人生内外两界的萍踪浪迹中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我也考虑过,随着社会的日益商业化、物质化,随着传统的理性和诗情的消解,随着文化价值取向的世俗化,有些人往往满足于官能刺激和“众声嘈杂”现象,从而阻窒了深度的精神阐扬和艺术开掘。但是,作为一种内在追求,我仍是乐此不疲,在散文创作中,执著地追求诗性、哲思、历史感的结合。  丁:您的散文作品,很大一部分是纪游文字,具有典雅的风格,行文考究,蕴含丰富,有浓郁的书卷气。我想了解一下您是怎样把读书、游览同创作有机结合起来的。  王:我从六岁开始接触书籍,先是“三、百、千”启蒙,而后读四书五经、诗古文辞,到了“志于学”的年龄,逐渐与书卷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举凡左史庄骚、汉魏文章、唐宋诗词、明清杂俎,以及西方一些代表性作品,特别是马克思主叉的经典著作,都综搜博览,沉潜涵咏。  数千年来,我国无教文人、骚客,凭着他们对山水自然的特殊的感受力,丰富的审美情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写下了汗牛充栋的诗文,为祖国的山J11胜迹塑造出画一般精美、梦,一样空灵的形象。一篇在手,可以心游象外,悠然神往,把心理境界、生活情趣和艺术创造的第二自然作为三个同心圆联叠在一起,不啻身临英境,同样能够极四时之娱,揽八方之胜。我把这种“面壁求索”作为徜徉山水、寄兴林泉之前的必要准备。在此基础上,再去实地考察,亲临感受,只要伫立片刻,就会觉得诗情、美蕴、哲思浑然聚在一起,犹如春风扑面,纷至沓来,启动着内心的激情、联想,逼着你把它写出来,有时竟迭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沧桑无语 PDF格式下载



王充闾,这本算是最有感觉的了,喜欢读历史文化散文的朋友,除了读余秋雨的,王充闾也不要错过了。


以前买过一套文化大散文。现在已经不出版了吗?根据作者名字找到这本《沧桑无语》,但和我之前买的部分篇目不一样.


这本书虽说也是历史文化散文,但和余秋雨的风格不太一样。这本书更注重分析,而且语言比较大气。


沧桑无语,历史最终无语,过去的还是过去了,作为一个人如何经营自己的历史


   一样的文化散文,但文字比余秋雨的要简练浑厚,感觉更大气!!


历史的沧桑不是无语,而是无以言状。没错,经历千年的风霜,也许汉字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同为历史一部分的我们又是否能驾驭文字?无语,不是不会,而是无法-----无法用那浓缩得不能再浓缩的吝啬的文字去慷慨又自私的书写个人的历史。


其中蕴含极大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


多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历史的积淀,细细去品味


作者有很深的文化功底,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令人不忍释卷。


经常在沈阳日报上看到王老师的作品。深沉有内涵,有大师的风范。


文化就是文化


很喜欢这本书,女儿说很好


非常好的一本书,有内容,喜欢它的封面


几乎把这一套书买尽了,都是高手,先买下,只待冬天围炉夜话。。。。


在家风范,值得一读.


刚收到 纸张很好


是文化大散文,历史文化气息很浓


文章是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有感而发。写文章离不开作者对于道德思考的人生感悟,反思历史、对照现实,读者总能从文章中得到些许共鸣。

本书作者旁征博引,引导读者开阔自身的视野、丰富自身的文学知识,特别是可以让读者不自觉的放慢生活的节奏,对于真正人的情感展开静静的思考


关于历史,关于人生。。


睡觉前翻几页,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