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两晋通俗演义

蔡东藩 三秦
出版时间:

2006-5  

出版社:

三秦  

作者:

蔡东藩  

页数:

58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蔡东藩最先撰写的是《清史通俗演义》,1916年9月问世,最后完成的是《后汉通俗演义》,1926年秋季脱稿。在大约11年的时间里完成了11部演义,而每写一部演义,都得搜辑、研读有关的大量史料。前面谈过,光“正史”就有4052卷,但光研读“正史”还远远不够。例如他写《元史通俗演义》,除了根据《元史》,还参考了《元秘史》、《蒙鞑备录》、《蒙古源流》、《元史译文补证》与国外有关蒙古史的译文。由此可见,蔡东藩为了完成这部普及祖国历史知识的通俗演义,付出了多么艰巨的、几乎令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劳动。  蔡东藩写这部历史演义,有明确的宗旨。其宗旨可概括为:普及历史知识,揭示历史经验、教训,“为通俗教育之助”。

书籍目录

第一回 祀南郊司马开基 立东宫庸雏伏祸第二回 堕诡计储君纳妇 慰痴情少女偷香第三回 杨皇后枕膝留言 左贵嫔掳才上颂第四回 图东吴羊祜定谋 讨西虏马隆奏捷第五回 捣金陵数路并举 俘孙皓二将争功第六回 纳群娃羊车恣幸 继外孙螟子乱宗第七回 指御座讽谏无功 侍帝榻权豪擅政第八回 怙势招殃杨氏赤 族逞凶灭纪贾后废姑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后援周处捐躯第十回 讽大廷徙戎著论 诱小吏侍宴肆淫第十一回 草逆书醉酒逼储君 传伪敕称兵废悍后第十二回 坠名楼名姝殉难夺 御玺御驾被迁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反正除奸 杀王豹擅权拒谏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齐王毕命 中诈降计李特败亡第十五回 讨逆蛮力平荆土拒 君命冤杀陆机第十六回 刘刺史抗忠尽节皇 太弟挟驾还都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张 方恃强劫惠帝第十八回 作盟主东海起兵诛 恶贼河间失势第十九回 伪都督败回江左呆 皇帝暴毙宫中第二十回 战阳平苟唏破贼垒 佐琅琊王导集名流第二十一回 北官纯力破群盗太 傅越擅杀诸臣第二十二回 乘内乱刘聪据国借 外援猗卢受封第二十三回 倾国出师权相毕命 覆巢同尽太尉知非第二十四回 执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义旅关右迓亲王第二十五回 贻书归母难化狼心 行酒为奴终遭鸩毒第二十六回 诏江东愍帝征兵援 灵武麴允破虏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蓟北 毙赵染晋相保关中第二十八回 汉刘后进表救忠臣 晋陶侃合军破乱贼第二十九回 小儿女突围求救大 皇帝衔璧投降第三十回 牧守联盟奉牋劝进君 臣屈辱蒙难丧生第三十一回 晋王睿称尊嗣统汉 主聪见鬼亡身第三十二回 诛逆登基羊后专宠 乘衅独立石勒称王第三十三回 段匹(石单)受擒失河朔 王处仲抗表叛江南第三十四回 镇湘中谯王举 义失石头元帝惊心第三十五回 逆贼横行廷臣受戮 皇灵失驭嗣子承宗第三十六回 扶钱凤即席用谋 遣王含出兵犯顺第三十七回 平大憝群臣进爵 立幼主太后临朝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变 入内廷苏峻纵凶第三十九回 温峤推诚迎陶侃 毛宝负剑救桓宣第四十回 枭首逆戡乱成功 宥元舅顾亲屈法第四十一回 察铃音异僧献技 失军律醉汉遭擒第四十二回 并前赵石勒称尊 防中山徐退泣谏第四十三回 背顾命鹗子毁室 凛梦兆狐首归邱第四十四回 尽愚孝适贻蜀乱 保遗孤终立代王第四十五回 杀妻孥赵主寡恩 协君臣燕都却敌第四十六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改元第四十七回 饯刘翔晋臣受责 逐高钊燕主逞威第四十八回 斩敌将进灭宇文部 违朝议徙镇襄阳城第四十九回 擢桓温移督荆梁 降李势荡平巴蜀第五十回选 将得人凉州破敌 筑宫渔色石氏宣淫第五十一回 诛逆子纵火焚尸 责病主抗颜极谏第五十二回 乘羯乱进攻反失利 弑赵主易位又遭囚第五十三回 养子复宗冉闵复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第五十四回 却桓温晋相贻书 灭冉魏燕王僭号第五十五回 拒忠言殷浩丧师 射敌帅桓温得胜……

章节摘录

  孙秀见会等奔还,也急得无法可施,只好集众会议。或谓应收集余众,背城一战;或谓且毁去宫室,诛锄异党,挟伦南就孙旗、孟观,再图后举。孙旗已见前文,孟观自擒灭齐万年后,由东羌校尉任内调入为右将军。赵王伦篡位,令观出监沔北诸军事,齐王同檄观讨伦,观粗知天文,仰望紫宫帝座,并无他变,还道伦得应天象,不至速败,因仍为伦固守,不愿应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孙秀恐旗,观二人,未必可恃,所以迟疑不决,那外边的警报,杂沓传来,不是说颖军渡颍,就是说同军逾河。都下将吏,汹汹思变。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广陵公漼(琅琊王伷第四子。)乘风转舵,号召营兵七百余人,自南掖门入宫,倡言反正。三部司马也乐得依声附和,联同一气。舆令三部兵分卫宫门,自率部曲至中书省,拿捉孙秀,秀忙将省门闭住,不使舆入。舆纵兵登墙,掷入火具,毁及房屋,霎时烟焰满室,不可响迩。秀与士猗、许超冒烟出走,正遇左部将军麾下赵泉,舞刀过来,顺手劈去,巧巧剁落三个头颅。又搜杀秀子孙会与前将军谢倓,黄门令骆休,司马督王潜,尚书左丞孙弼。(即孙旗长子。)  舆还屯云龙门,使人入白赵王伦,速即迎还惠帝。伦不得已,宣令道:“我为孙秀所误,激怒二王,今已诛秀,可迎太上皇复位,我当归老农亩,不问朝事。”(也想做太上皇么。)令既发出,复使亲校执驺虞幡,至宫门外麾示罢兵,一面挈领家属,出华林东门,退归私第。舆乃使甲士数千人,赴金墉城,迎还惠帝。帝与羊后并驾入宫,道旁百姓,咸称万岁,当下由惠帝亲自登殿,召集百官,群臣皆顿首谢罪。(犹记得向伦劝进否?)诏送伦父子至金墉城,派兵监守,改元永宁,大酺五日,且分遣使臣慰劳同、颖、颐三王。梁王肜首先上表,请诛伦父子以谢天下。有诏令百官会议。百官皆如肜旨,共请诛伦。(总算善变。)乃使尚书袁敞持节责伦,赐饮金屑酒。(请君亦尝此美味。)伦取酒饮毕,用巾覆面,且泣且呼道:“孙秀误我!孙秀误我!”未几即毒发而毙。(做了一百日的皇帝,也算威风,不应徒怨孙秀。)伦子荂、馥、虔、诩,一并捕诛。此外如伦、秀私党,并皆斥免,台省府卫,所存无几。  成都王颖,驰入都中,使部将赵骧、石超,往助齐王同,讨张泓等。泓等闻都中复辟,伦已受戮,没奈何向同乞降。自兵兴六十余日,两下战死,差不多有十万人。闾和孙髦、张衡、伏胤等,自戍所还洛,均因他情罪较重,斩首东市。蔡璜畏罪自杀。义阳王威,尝入宫夺玺,惠帝记在心中,至是语廷臣道:“阿皮可恨!夺我玺绶,致捩我指,不可不杀。”阿皮为威小字,因即遭诛。东平王楙免官。河间王颐与齐王同先后入都,冏部众约数十万,威震京师,复传檄襄沔,令诛孙旗、孟观。襄阳太守宗岱,承檄斩旗,饶冶令空桐机,承檄斩观,皆传首洛阳,并夷三族。那时孙辅、孙倓,为旗犹子,当然骈首市曹。不必细表。  惠帝封赏功臣,授齐王同为大司马,加九锡殊礼,备物典策,如宣、景、文、武(并见前文。)辅政故事。成都王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假黄钺,录尚书事,亦加九锡。河间王颐为侍中太尉,常山王父为抚军大将军,兼领左军。进广陵公漼爵为王,领尚书,加侍中。新野公歆,亦进爵为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授梁王肜为太宰,领司徒。起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王衍为河南尹。立襄阳王尚为皇太孙。复宾徒县王晏故封,仍为吴王。大司马齐王同,表请呈复张华、裴頠及解结兄弟原官,有诏令廷臣会议,积久未决。越年,始得如同所请,为张、裴二解昭雪,复还官阶,拨归原产,且遣使吊祭。  海内想望太平,总道是拨乱反正,除逆申冤,好从此重见天日了。哪知天不祚晋,内乱未已,东莱王蕤与左卫将军王舆,共谋害同,骤欲生变。事前被发,始致败谋。蕤系齐王同庶兄,素性强暴,使酒陵人,同生平常为所侮,只因谊关手足,格外包容。及同起兵讨伦,伦收蕤下狱,尚未加刑。惠帝反正,蕤得释出,闻同至洛阳,往迎路旁。同但颔以首,未尝下马与谈。蕤愤詈道:“我为尔几罹死罪,何太无友于情?”既而冏入辅政,蕤只得为散骑常侍,益觉怏快,因向同乞求开府。同答说道:武帝子吴王晏,尚未得开府,兄且少待。”蕤闻冏言,恨上加恨,遂密劾同专权不道,将为管、蔡。惠帝当然不报。左卫将军王舆,自谓有复辟大功,未得厚赏,因与蕤表示同情,拟伏兵阙下,俟同入朝时,把他刺死。偏被同得悉阴谋,立即奏闻,捕舆斩首,诛及三族,废蕤为庶人,徙居上庸。上庸内史陈钟。私伺同意,将蕤谋毙,同亦不复过问。(同虽寡情,蕤却自取其死。)  为了兄弟相戕,遂致诸王疑议,又复生出无数乱端。新野王歆,将赴荆州,与同同出谒陵,因密语同道:“成都王系是至亲,同建大勋,当留与辅政,否则宜撤彼兵权,毋令生祸!”同点首会意,不再答言。常山王父,亦与成都王谒陵,乘间语同道:“天下系先帝的天下,王宜好为维持,毋使齐王逞志!”(颖与父同系武帝庶子,故有是言。)颖也以为然,还语参军卢志。志进言道:“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颍水,日久未决,大王直前渡河,首先入都,功无与比,朝野共知。今齐王欲与大王共辅朝政,志闻两雄不并立,何不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委重齐王,得收物望?这乃是今日的上策呢。”(颖为武帝才人程氏所生,太妃即指程才人。)颖索信志言,便即依议。越日入朝,由惠帝引至东堂,面加褒奖,颖拜谢道:“这都是大司马同的功劳,臣怎能掠美呢?”言毕趋出,即上表称同功德,宜委以万机,自陈母疾,愿即归藩,为终养计。一面匆匆治装,不待复诏,便告辞太庙,径乘车出东阳门,西向归邺。相随只庐志等数人,不令营中与闻。就是齐王同府第中,也只遣人贻书告别,外无他语。同得书大惊,急驾马往追,驰至七里涧,方得见颖。颖停车叙别,涕泣滂沱,但言太妃疾苦,引为深忧,故无暇面辞。言毕,即驱车别去,毫不谈及时政。同也即还都,尚自称为咄咄怪事。  颖既还邺,诏遣使臣再申前命,颖但受大将军职衔,辞九锡礼,且表称:“兴义功臣,应并封公侯。前时大司马屯兵颍上,日久民困,乞运河北米十五万斛,赈给饥民”云云。又自制棺木八千余口,即移成都国俸为衣服,殓祭黄桥死士,并各抚家属,比普通战死为优。又命温县瘗埋赵王伦部卒,得万四千余人。看官听着!成都王颖这种行为,统是卢志替他划策,教他笼络人心,收集时誉。果然,两河南北,交口称颂,就是都城内外,也没一个不号为贤王。(若能长此过去,虽属矫情,亦必终誉。)还有中书郎陆机,从前为赵王府中的参军,齐王同入都后,得伦受禅诏书,疑是陆机所为,即欲加诛,亏得颖力为解救,方得免罪。颖爱机才,后表请为平原内史,机弟云为清河内史,晋廷自然允准,立遣二人赴任。机友人顾荣、戴渊,为言中国多难,劝机还吴。机感颖厚惠,且谓:颖有时望,可与立功。乃逗留不去。(谁知兄弟二人后来皆死颖手。)  颖方惠民礼士,刻意求名。同却植党营私,但务纵欲,所有立功将佐,如葛旗、路秀、卫毅、刘真、韩泰五人,皆封为县公,号日五公,委以心膂。并就乃父齐王攸故第,增筑广厦,所有邻近庐舍,不问公私,统被拆毁,使大匠刻意经营,规制与西宫相等。又凿通千秋门墙,得达西阁,后房遍设钟悬,前庭屡舞八佾,沉湎酒色,常不入朝。长子冰得封乐安王,次子英得封济阳王,三子超得封淮南王。好容易过了一年,太孙尚又复天逝,梁王肜相继去世,诏复封常山王父为长沙王,领骠骑将军,起东平王楙为平东将军,都督徐州军事,使镇下邳。召还东安王繇给复官爵,(繇被废徙带方事,见前文。)且拜为宗正卿,再迁至尚书左仆射。  齐王同欲久专国政,见皇孙俱已死亡,成都王颖为众望所归,倘立为皇太弟,于自己大有不利,因表请立清河王覃为太子。覃系惠帝弟遐长男,年才八岁,当即择日册立,入居东宫,使同为太子太师。是时,尚有东海王越,(为八王之殿。)为宣帝从子,父泰曾受封高密王,泰死后越得袭爵,改封东海。越少有令名,不慕富贵,恂恂如布衣。永康初,始入为中书令,同思联为臂助,进拜越为侍中,寻复授职司空,领中书监,越乃渐得预闻政事。侍中嵇绍,见惠帝昏庸如故,内权属齐王同,外望归成都王颖,将来必启争端,乃上疏防变,大略说是:  臣闻改前辙者车不倾,革往弊者政不爽,故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为大易之至训。今愿陛下无忘金墉,大司马无忘颖上,大将军无忘黄桥,则祸乱之萌,无由而兆矣。  绍既上疏,又致同书,援引唐虞茅茨,夏禹卑宫的美迹,作为规讽。冏虽巽言答复,终不少改。那惠帝是个糊涂人物,不识好歹,就使嵇侍中上书万言,也似不见不闻,徒然置诸高阁罢了。冏坐拜百官,符敕三台,选举不公,嬖佞用事。殿中御史桓豹,因事上奏,未曾先报同府,即被谴斥。南阳处士郑方,露书谏冏,且陈五失,同亦不省。主簿王豹抗直敢言,向同上笺,请同谢政归藩。(去了一豹,又来一豹,俱可称为豹变之君子,可惜遇着顽豚。)辞云:  豹闻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将以安主定时,保存社稷者也。是以为人臣而欺其君者,刑罚不足以为诛,为人主而逆其谏者,灵厉不足以为谥。伏惟明公虚心下士,开怀纳善,而逆耳之言,未入于听。豹思晋政渐阙,始自元康以来,宰相在位,皆不获善终。今公克平祸乱,安国定家,若复因前日倾败之法,寻中国覆车之轨,欲冀长存,非所敢闻。今河间树根于关右,成都盘桓于旧魏,新野大封于江汉,三面贵王,各以方刚强盛,并典戎马,处险害之地。明公兴义讨逆,功盖天下,心难赏之功,挟震主之威,独据京都,专执大权,进则元龙有悔,退则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敢以浅见陈写愚情。昔武王伐纣,封建诸侯为二伯: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及至其末,四海强兵,不敢遽阙九鼎,所以然者,天下习于所奉故也。今诚能遵用周法,以成都为北州伯,统河北之王侯,明公为南州伯,摄南土之官长,各因本职,出居其方,树德于外,尽忠于内,岁终率所领而贡于朝,简良才,命贤隽,以为天子百官,则四海长宁,万国幸甚,明公之德,当与周、召并美矣。惟明公实图利之!这笺上后,王豹待了十余日,并无答语,因再上一笺云:  豹上笺以来,十有二日,而盛德高远,未垂采察,不赐一字之令,不敕可否之宜,豹窃疑之!伏思明公挟大功,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贤圣所以战战兢兢,日昃不暇食,虽休勿休者也。昔周公以武王为兄,成王为君,伐纣有功,以亲辅政,执德弘深,圣思博远,至忠至仁,至孝至敬。而摄政之日,四国流言,离主出奔,居东三年,赖风雨之变,成王感悟,若不遭皇天之应,神人之察,恐公旦之祸,未知所限也。至于执政,犹与昭公分陕为伯,今明公自视功德,孰如周公旦。元康以来,宰相之患,危机窃发,不及营思,密祸潜起,辄在呼吸,岂复宴然得全生计?前鉴不远,公所亲见也。君子不有远虑,必有近忧,忧至乃悟,悔无所及。今若从豹此策,皆遗王侯之国,北与成都分河为伯,成都在邺,明公都宛,宽方千里,以与圻内侯伯子男,小大相率,结好要盟,同奖王家,贡御之法,一如周典。若合尊旨,可先与成都共议,虽以小才,愿备行人。百里奚,秦、楚之商人也,一开其说,两国以宁。况豹虽陋,犹大州之纲纪,与明公起事险难之主簿也。身虽轻而言未必否,倚装以待,伫听明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两晋通俗演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