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梦溪笔谈

(宋)沈括 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8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作者:

(宋)沈括  

页数:

135  

字数:

81000  

译者:

蒋筱波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沈括(1031-1095)
,宋钱塘人,字存中。嘉祜间擢进士,累官翰林学士、三司史。博学能文,通天文、历算、方志、音乐等。制天文仪器,造新历,为后世所采用。沈括一生著述四十种以上,现存最负盛名的著述是《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梦溪忘怀录》、《良方》等,其中《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以笔记的体裁,记录、稽考、订正了大量的当时和前代的典章制度、掌故轶事、文物考古、物产民俗等资料,这一切都成了后来文史研究的可信依据,更为人瞩目的是其中还记载了众多惊人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创见。

作者简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代,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地磁偏角示意图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药方,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自幼对天文、地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少年时代他随做泉州州官的父亲在福建泉州居住多年,当时的一些见闻,均收入《梦溪笔谈》。在天文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经制造过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主要仪器——浑天仪;表示太阳影子的景表等。为了测得北极星准确位置,他连续三个月,每天用浑天仪观测北极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到的北极星方位,分别画于图上,经过精心研究,最后得出北极星与北极距三度。这一科学根据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的记载。《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沈括在数学方面的贡献,他发展了《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创造了新的高等级数求和法——隙级数。几何学中,他发明了会圆术,即从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高度来求弓形底和弓形弧的方法。为此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给予沈括以极高的评价。(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7年第2期,《沈括和》[编辑本段]沈括的环保观念  沈括很有环保观念,很早就指出我们不得随便砍伐树木。有一次,沈括在书中读到“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句话。后来,他特地对书中所讲的内容实地考察。考察中,沈括发现了一种褐色液体,当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烧 火 做饭,点灯和取暖。沈括给这种液体取了一个新名字,叫石油。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到今天。他当时就想用石油代替松木来作燃料。他说不到必要的时候决不能随意砍伐树木,尤其是古林,更不能破坏!在今看来其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可当时并未得到重视。[编辑本段]沈括小传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沈括,字存中,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沈括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镇江)、四川简州(今简阳)和京城开封等地,有机会接触社会,对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有所了解,增长了不少见闻,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才智。他二十四岁开始踏上仕途,最初做海州沭阳县(在今江苏省)主簿,以后历任东海(在今江苏省)、宁国(在今安徽省)、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等县县令。三十三岁考中进士,被任命做扬州司理参军,掌管刑讼审讯。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兼任提举司天监,职掌观测天象,推算历书。接着,沈括又担任了史馆检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做集贤院校理。因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他有机会读到了更多的皇家藏书,充实了自己的学识。1075年曾出使辽国,进行边界谈判,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变法运动。沈括积极参预变法运动,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担任过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等许多重要官职。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因为受到牵连以及诗案败露等原因,照例出知宣州(今安徽省宣城一带)。三年后,为抵御西夏,改知延州(今陕西省延安一带),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因抵御以西夏梁太后为首的党项贵族集团入侵有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升龙图阁直学士。但是不久又因为与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鄜延道副总管曲珍等人贪功冒进,不听随行内侍李舜举劝告,在死地筑城,酿成永乐城惨败,损失军人2万,民夫无算,高永亨、李舜举等都壮烈牺牲。此战是北宋历史上较大的惨败之一,并使得平夏城大捷以后良好的统一形势被葬送。此事沈括虽非首罪,但他毕竟负有领导责任,加之在战役中救援不力,因此被贬为均州(今湖北省均县)团练副使,随州安置,从此形同流放,政治生命宣告完结,于是专心于著述。哲宗元二年(公元1087年),沈括花费十二年心血编修的《天下州县图》完成,被特许亲自到汴京进呈。次年,定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东面)梦溪园,在此安度晚年。  沈括晚年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逝世。他一生著作多达几十种,但保存到现在的,除《梦溪笔谈》外,仅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和医药著作《良方》等少数几部了。《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是沈括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艺术等共600余条。其中200来条属于科学技术方面,记载了他的许多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沈括可说是一个科学通才。

书籍目录

自 序
朝献与朝飨
翰林院
翰林学士
学士院轶事
衣冠制度
幞 头
进见礼
笼门谢
带 坠
校书官称学士
雌黄改字
勘 箭
翰林学士用乐
焚香礼进士
王安石破常规
步行学士
皇族子弟授官
凉 衫
润笔费
躬亲职事
百官仪仗
古今衡制
阳燧照物
黄陵二女
解州盐池
虎豹为程
十八学士图
芳州采杜若
《周南》、《召南》
桂屑除草
“一麾”辨
韩文公
《蜀道难》
论六吕
八八为伍辨
杖 鼓
凯 歌
从声与变声
胡部乐
李嗣真补磬
润州玉磬
《霓裳羽衣曲》
郢人善歌
《广陵散》考
《虞美人操》
琵琶定弦
修正历法
五行数
斗建和岁差
落下闳历法
刻 漏
日月的形状
物理有常有变
纳甲之法
论卜筮
改进铜浑仪
中允亭
打关节秀才
夏竦食钟乳
贵人知人
王旦宽厚
副使贪财
举人群见
王安石拒受馈赠
晏殊质朴
石延年饮酒
朱孝子
刘廷式不负婚约
索要回信
李余庆临死除奸
飞鹤报讯
范仲淹忠告同僚
陈恕改茶法
三说法
刘晏和籴
均衡赋税
刑曹驳错案
迁深州城
免官叙用
降官不过四等
战 棚
“告不干己事法”由来
范仲淹赈灾
高超合龙
钱塘江堤
真州复闸
张呆卿断案
范仲淹重农抑商
王钦若办事
陵州盐井
颡叫子
狄青智胜党项
曹玮用兵
任 术
雷简夫移巨石
狄青不追穷寇
潴水为塞
李允则修城
摸钟辨贼
侯叔献导水治堤
种世衡用间谍
相错成文
唐人炼句
王圣美说《孟子》
平王东迁
集句诗
文章体制
鹳雀楼诗
蔡挺贺诗
乌 鬼
隐士魏野
牡丹花图
霓裳曲
活 笔
《乐毅论》碑
许 我
隙积术和会圆术
造 弓
活版印刷
卫 朴
毛发与五脏
芎劳与苦参
僧医奉真
古 器
神臂弓
凸面镜
古 剑
海州弩机
瘊子甲
唐代玉辂
雷斧雷楔
山阳女巫
佛 牙
郑夷甫明死生
吴僧文捷
水中佛经

尸毗王墓
震雷书字
柿木奇字
紫姑神
怪 疾
海 市
异 兽
舒屈剑
旋 风
冰 花
丁谓上奏
反 坫
丁谓赐玉带
黄宗旦奏事
包拯执法
进贡浙茶
李淑雅言
冷热官
诗示人生
老卒快活
曹公右军
延州五城
石 油

章节摘录

  朝献与朝飨 原文 上亲郊庙,册文皆日:“恭荐岁事。”先景灵宫,谓 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飨”;末乃有事于南郊。 予集郊式时,曾预讨论,常疑其次序若先为尊,则郊不 应在庙后;若后为尊,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之先。求其 所从来,盖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则百神 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 日“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 告”,于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 至天宝九载,乃下诏日:“‘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 清宫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自此遂失“奏告” 之名,册文皆谓“正祠”。 译文 皇上亲自祭祀天地神灵,祭文中都说“恭敬地献上每年的祭品”。先到 景 灵宫,叫做“朝献”;接着到太庙,叫做“朝飨”;最后才到南郊举行祭祀 。我 在编定祭祀制度时,曾参加讨论,对祭祀的先后次序常常感到疑惑,如果前 面 的为尊贵,那么祭天地就不应该在祭祖宗之后;如果后面的为尊贵,那么景 灵 宫就不应该在太庙的前面。探究这种次序的由来,大概也是有根据的。按照 唐 朝的老规矩:大凡祭祀上天,就都要预先派使者向各路神灵祭告,只有太清 宫、 太庙由皇帝亲自去,那些祭文中的祝词都说“定于某月某日在某地祭祀,不 敢 不票告”。到宫庙祭祀叫做“奏告”,到别的地方叫做“祭告”。只有在南 郊祭 祀,才是“正祠”。到天宝九年,唐玄宗才颁布诏令说:“‘告’是上对下 的用 语,今后太清宫应该叫‘朝献’,太庙叫‘朝飨’。”从这时起就不用“奏 告”的 说法,祭文中都叫“正祠”了。 翰林院 原文 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 銮殿皆在其间。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隶 籍其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 类是也。唯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阙文。 译文 唐朝的翰林院在皇宫中,是皇帝宴乐居住的场所,玉堂殿、承明殿、金 銮 殿都在里面。所有在皇帝身边侍奉的人,从学士以下,列入供奉名册的工匠 、 技艺等类官员,都称为翰林,就像现在的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一样。惟 独 翰林茶酒司单称“翰林司”,大约是沿袭了旧时简称的缘故。 P2-3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梦溪笔谈 PDF格式下载



沈括的《梦溪笔谈》,终于拜读到了。


定价6元的书4.3买到。
4.3买本名著,很值很值。一根冰棍儿的钱。


听名字就很诱人,呵呵,国学著作,赞一个


内容那是没得说了,几百年的检验,印刷质量也可以,就是运输过程磕到了在书角留下了痕迹


中国最早百科全书,拜读了


很好,刚买回来迫不及待的想看


书本不错,好好阅读,性价比还不错


性价比高的书,值得看


好奇才买的,想通读全文,还没有读,值得买。


如果能集齐一整套就好了,可以好好欣赏了。


没想到是大书,纸质也很好,物超所值


这本书很有趣,能启发我们的思维


书很好,是正版!一下子买了好多!


性价比很高,我还没来得及看,反正一看封面就很喜欢


给孩子买的,还不错,很值


书是节选的,不全。配合网易公开课,老师讲得很好,书看得很有意思,否则自己看就不那么有趣了。


沈括晚年的一些见闻和见解,以及他读书时的一些笔记!对古文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一般,可能是自己知识面太窄,有些看不懂。


书中翻译有很多错误!能凑合看,便宜。


其实,这本主要是想看看文中笔记记载的一些科学常识的,不看翻译也能理解,不过这本书的针对性不强,如果是小孩子,能看懂才怪


这个价钱差不多了,译文易懂。


好好学习,值得借鉴。


有译文,易懂,跟想象的一样


书好像被压过,有点变形


书很薄,封面稍复杂了些,纸张还不错,字体正好合适,古人茶余饭后闲情轶事尽于书中,有注释。


好薄!!!!不是完整版的!坑爹啊!!


古代随笔


帮别人买的,自己不知道


梦溪笔谈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