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母语诗学纲要

李震 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作者:

李震  

页数:

370  

Tag标签:

无  

前言

张金菊同志想出书,欲把自己在报刊上发表的状写人物、事件、工作、风貌的通讯、特写、散文,优选汇编,奉献社会,这当然是件令人高兴和羡慕的好事! 1990年前,我在省委《共产党人》杂志社任主编期间,张金菊从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杂志社当编辑记者,我们共事七八年。在我的印象中,她善良质朴,勤奋敬业,不张扬,有主见,有较高追求,也有一股子锲而不舍的韧劲。十几年里,她持之以恒,大有长进和提高。最近,她给我选送来一沓沓作品复印件,希望我这个当年的“老领导”帮助再遴选一遍,并能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 我干了30多年新闻编采、办报办刊工作,也流过不少汗水、花了不少心血,按说也有些劳动成果可选编出书。然而,直到“明镜悲白发”的今天,仍没有半个小册子问世。看到部下出书,在深感后生可畏、后生可羡之余,心中不由泛起一层苦涩,顿然间觉得自己走过的那条漫漫长路,竟是一片令人遗憾的空白! 苦涩也罢,空白也罢,书稿还得看,读后感还得写。因为作为一个同行业中先行一步的人,对随后者尽一点义务和责任,也是完全应该的。 60多篇文稿,20余万字,我是断断续续却也齐齐不漏地看过了。绝大部分质量不错,其中有不少精品力作。它们有的使人动容落泪.有的使人见贤思齐,有的使人增长见识,有的使人化解块垒,有的使人掩卷深思,有的使人愤世嫉俗。当然,也有少数几篇写得火候不-到。流干一般。我对这一沓沓书稿总的感觉是:沉甸甸的,确买是作者多年来心血、智慧的结晶,它可以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雄壮浑厚的交响乐,增添一种铿锵之音! 这本文集收入的作品,以写人写事为主。写人的,即采用专访、纪实的笔法,写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先进人物和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这类约占三分之二多;写事的也包括写工作写观感的,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改革创新、发展经济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工程,如神府煤田勘探、西延铁路建设、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西安南二环工程、西安护城河清淤、贫困村突破发展、创新干部选任、抗震救灾等等。这些报道,可看作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奏曲、进行曲,它对陕西而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写事写工作,其实也是写入。作者透过事情演变和工作实践,展示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所以整个文集,可以说是状写人、反映人的。 作者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用宽广的视角,大范围地扫视社会生活,选择那些各行各业站在改革建设前沿、与时俱进的代表性人物,热情讴歌,积极宣扬。被讴歌的人物有工人农民、党政T-部、政法人员、人民教师、基层公仆,有文化名人、企业经理、科技人员、学者教授,还有指战员、乘务员、养路工、老干部、下岗职工等等。作者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善于捕捉人物身上的亮点,深层的精神,又有相应的文字表达功力,能够充分写出人物坚强的党性品节,可贵的职业精神,严肃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个性特征。在这些为祖国现代化不懈奋斗的人物身上,无不打着时代烙印,凝聚着时代精神。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们是实实在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进典型、优秀人物。可见,文集的基调是高昂的,是高扬主旋律的,是与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完全吻合的。 我在阅读书稿时感到,作者状写先进人物和英雄群体时,虽然竭其心智,倾其热忱,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那么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用“高八度”嗓音来加强表达效果,而是保持着一种沉稳、平静的心态,运笔舒缓,语言平实.文风质朴,把对人物的真挚之情和深深之爱,像淅淅春雨般滋润于字里行间。用这种文笔状写人物,非但不会淡化人物的本色,相反,会通过平实中蕴涵深刻、沉静中透出热烈、质朴中闪现光彩、柔情中含有力度的文笔,使作者更易于同读者交流,让人物更平易、亲切地走进读者心里。“文如其人”,这种文风,正是作者本人性格“柔中有刚”的折射。 这本文集,作者在写作上颇有些追求和讲究,力求以好的技巧和形式,为好的内容服务。我以为有几点值得提出: 其一.注重写实践和矛盾中的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作者深谙此理,无论写个人或写群体,总是选择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主动迎应各种挑战(来自社会的、自然的、人际的、环境的、亲情的、世俗的、事业的挑战,以及在苦与乐、荣与辱、公与私、生与死面前的抉择),着力表现他们在严酷实践中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表现他们在复杂矛盾中的抉择和奋斗,表现他们在深刻变革中的思索和拓展,让读者真切、实在地看到这些人物是怎样在生活和事业的激流中经受磨练,超越自我;怎样在赢得机遇,创造业绩中放射人生光彩的。注重在矛盾中写人这一特点,贯穿于文集的相当一部分篇章中,尤其在《鲲鹏展翅九万里》、《山路,入云的奉献碑》、《陈分新:先进引领的力量》、《人生的最后冲刺》、《郭秀明:为民扛鼎》、《中华大地的赤子们》、《流向延安的血脉》、《热血铸青春》等一些通讯特写中显得尤为突出。如长篇通讯《郭秀明:为民扛鼎》,对铜川惠家沟村支书郭秀明的感人事迹,作了有声有色、催人泪下的报道和颂扬。我们从文中强烈地感受到,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的郭秀明,正是在向贫穷挑战、向自然挑战、向私利挑战、向世俗挑战、向时间挑战、向病魔挑战中,完善了一个当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崇高人格,铸造了一个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的光辉形象。又如《热血铸青春》中,下派干部邱磊,在生与死的危急关头,他毅然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悲剧留给了自己。在《中华大地的赤子们》中,被讴歌的国测一大队测绘队员们,30多年风餐露宿,转战4000多万公里。他们曾战胜过珠峰、戈壁等极其险恶的自然环境,人性服务于神圣职责,为祖国立下赫赫战功。在《“飞天”之路》中,记叙了航天专家在一次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后,最终走向成功。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人物之所以事迹感人,境界崇高,性格鲜明,令人钦敬,关键是作者紧紧抓住他们成功地迎应挑战这一点,挥洒笔墨,倾心竭力加以表现。古语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些时代精英式的人物,正是在经受种种严酷考验中亮相的,崛起的,脚踏实地走出来的。 有些作者写人物通讯,往往见物不见人,或见人不见魂,人物多是有形无神,呆板、扁平。金菊同志状写人物,却能做到见人又见魂,既运笔筒妙地勾画出人物外貌,又能通过对典型细节、个性化语言、内心活动、环境衬托、日记条幅等等的描写和运用,真实地展示出人物的精神境界,凸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素养。见人又见魂,人物就自然有了立体感,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其二.准确地抓住人物身上与其工作对象之间的类同相似之处,巧用借喻、象征、拟人等笔法来状写人物,使人物的品格、形象得以充分展示,更加突出、鲜明。这一表现手法,在《白杨风骨》、《煤痴》、《酒不醉人人自醉》等多篇通讯中运用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这里仅举一例说明:陕西省林科院研究员符毓秦,专搞白杨树优良品种选育。他把36年血汗、深情倾注给那一片片白杨树林,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作者在《白杨风骨》中写了三部分,用文学笔法分别冠以写白杨优秀品质和坚毅性格的小标题。字面上看是礼赞白杨,然而言在此而意在彼,借物喻人,实质是歌颂符毓秦。作者分别在三个部分融进了充实的与标题内涵相吻合的材料,将符毓秦的人生经历、思想品行和奉献精神,借助挺拔伟岸的白杨树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其三,开头求创新,结尾留余味。一般写作高人,不管写新闻报-道.或写其他类别文章,越写到后来,越注意在文章开头有新追求和探索。因为为写开头已把“十八般武艺”用尽了,再不探索新路子,下笔就难免落了窠臼。开头好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大凡在“文事”上有追求的人,一般是不愿驾轻就熟走老路的,总想另辟蹊径,寻找最佳切入点,谱写最好的序曲,让读者“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本文集中,作者在很多文章的开头,力求出新出彩。比如有的开头,提刀就往“肉”上砍,引导读者直奔正题;有的开头,由远及近。用历史背景作衬托,给人一种悠远、厚重感;有的开头,如速写一般.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人物的肖像乃至神情;有的开头,浓墨重彩,营造出一种令人心动情动的氛围。《塑造一代伟人》的开头,则是另一种写法,作者一连推出两个再现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枣园、北京中南海被人们欢呼拥戴的特写镜头。以此引出国家一级演员张克瑶为扮演好毛泽东,如何从“形似”孜孜修炼到“神似”的感人事迹。《高天厚土唱大风》,起笔就给读者以远古、辽阔、苍茫、雄浑、悲壮的强烈感觉,吸引入跟随作者去领略那黄土高原实施综合治理的艰辛和山川秀美的远景,去拜读那些植物、水保专家们,连年累岁在黄土高原上挥洒精彩人生的篇章!有些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如《牛玉琴:大漠“愚公”》中的开头,茫茫大漠与一个弱小而刚毅的女人对峙。牛玉琴身后郁郁葱葱的绿色方阵,在她的运筹帷幄下,渐渐向大漠逼近、蚕食……在《刘刚:乡官楷模》中,开头就是作者亲历的一个感人场景,鲜明对比极具印象。总之,可看出作者每写一稿,在开头、切入点上,的确费了苦心。尽管有的探索求新尚不尽如人意,但那种不甘驾轻就熟,潜心探求新路的精神,实在值得称道。因为一个人只有不断追求创新,其心智之花才常开,业务之树才常青。 该文集不少文章的结尾,多种多样,各有特点。有画龙点晴式的,有议论升华式的,有预言展望式的,有感叹抒情式的,有高度浓缩、回照全文式的,有言尽意远、余音绕梁式的。这些结尾,给你回味,给你信心,给你希望,给你一份无言的妙趣,给你尽可想象的广阔天地。《山路,入云的奉献碑》、《巴山忠魂》、《热血铸青春》、《一位农妇凭着对伟人的记忆》、《郭秀明:为民扛鼎》、《刘刚:乡官楷模》等篇,都有精彩耐读的结尾,成为通讯中最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四,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笔法在文中交替使用,互为补益,加强了表现力,增强了可读性。同时,作者在行文中,根据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需要,对材料之运用,内容之陈述,也能做到翕张有致,舒卷自如。即该详写的,就多用笔墨,展开写;该略写的,就往往采用密集性的排比语式,加以概括。关于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 这里要说,此文集中还有几篇值得一读的散文、言论,如《读宝塔山》、《起点》、《延河水长流》、《又访袁家》、《给活着一个高尚理由》等。这些散文或访古,或揽胜,或述观感,或言哲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写景寓意,记事抒情,简短凝练,文字朴实优美。其中《读宝塔山》为最,确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表现。原陕西省委宣传部长王巨才在《陕西日报》上读完此文后,随手操笔批上“立意新、构思巧、发掘深、文字美”的评语。 这篇《序》大多是十年前写的,因最近结集出书又做了些微补充。张金菊也由十年前的室主任晋升为副总编、总编。当官是干事业的副产品,可喜可贺。她也由过去靠写新闻作品转换为办好新闻期刊而对社会将产生更大影响。我羡慕所有发奋有为、后来居上的人。相信张金菊同志一定会在今后迈出更坚实的步伐,留下更深的脚印! 2010年11月129日

内容概要

  一路耕耘,收获天经地义。《白杨风骨》作品,皆为《支部生活》、《共产党人》、《当代陕西》,及报纸发表过的,择其精华,一些作品获陕西新闻奖,多篇在《陕西日报》、省电台编、播发,有在《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发的及被多家报刊、网站转载的作品等。  《白杨风骨》内容包括三秦先锋、郭秀明:为民扛鼎、郭孝义:村官一面旗、陈分新:先进引领的力量、刘刚:乡官楷模、刘传品:29年坚守正义与大爱、巨晓林:从岐山走出的农民“高级工”、吴祥义:“打工老板”的共富理念、牛玉琴:大漠“愚公”、李东甫:感动向阳村、王树成:巴山忠魂、国测一大队:中华大地的赤子们。

作者简介

  张金菊,曾用名:芝兰,笔名:晓章。祖籍山西临猗人,在西安灞河畔袁雒村生长。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部供职至今。编审、省作协会员,现任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当代陕西》杂志社总编。

书籍目录

序宋桂嘉三秦先锋郭秀明:为民扛鼎郭孝义:村官一面旗陈分新:先进引领的力量刘刚:乡官楷模刘传品:29年坚守正义与大爱巨晓林:从岐山走出的农民“高级工”吴祥义:“打工老板”的共富理念牛玉琴:大漠“愚公”李东甫:感动向阳村王树成:巴山忠魂国测一大队:中华大地的赤子们中铁一局职工:流向延安的血脉185煤田地质勘探队:一曲神府精神的颂歌路德才:本色人生符毓秦:白杨风骨邱磊:热血铸青春叶定友:“飞天”之路许恢佩:责任重于泰山魏兴才:魏常委的“官”念草根人物山路,入云的奉献碑沉潜39年的理想“功夫片儿警”织就和谐社区生命折射绚丽光辉唱响金州之歌庄稼人正在变龙下岗撑起一方天煤痴人生的最后冲刺为民赤诚降服“电老虎”的人责任社会写真记者心中的郭秀明探析千阳:“万元村官”上任后价值几何未央民主选任干部寻求“变法”鲲鹏展翅九万里高天厚土唱大风开拓古都新时空铁军冰河奉献歌腐败酿成的“海燕”悲剧户县温情治廉凸显预防为先二次创业铸辉煌龙门“鲤鱼”跃潮头村路连起众人心辐射新领域心灵对话王启文:让党员在援助新农村中彰显先进性郭大为:没有因增量民主让我短斤少两崔光华:引进优质人才资源为我所用吕晓明: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刘传品:法医职业体现社会正义与良知巨晓林:咱农民工也能有大作为邓良义:责任名利价值戈卫:激情理想人生黄土情丝给活着一个高尚理由崇高精神昭世人真心为民的证明危难之际的感动读宝塔山延河水长流—位农妇凭着对伟人的记忆起点硕果酒不醉人人自醉塑造—代伟人长安茹桂财富亦有品质激情锻造“金字招牌”又访袁家牵手跨越朴素、本真的命运抗争传递真善美情愫(后记)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

章节摘录

为民扛鼎 厚重的黄土高原,塬峁连绵,…座精神丰碑与山常青!郭秀明走了,在他逝世一年之后,这块热土上的乡亲们,依然是肝肠寸断地声声呼唤…… 2001年的清明节,雪花飘零。惠家沟村及邻村的老老少少,一百六七十口人,自发地扛着镢头、锨,背着树苗,来到高高的伍家岭一郭秀明墓地。他们要让书记这孤零零、光秃秃的坟地,有绿树相伴,四季常青。 “郭书记,你活着带领入伙儿栽树,栽得咱山青了,水绿了。你走了,又睡在这里看管山林……”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伍建文哭着说。 70多岁的申志诚老汉,跪着栽第一棵树时嘶喊到:“郭书记,你一生爱树成瘾。今儿你睁眼看看,群众给你栽树来了……”这一嘁,大家跟着“扑通”、“扑通”跪倒一地,哭声一片。 村民流着泪栽树,他们给坟头栽了8棵松柏,寓示郭书记在任8年苦了8年,累了8年,拼了8年;大伙儿又在坟前栽了49棵松柏,表明郭书记为惠家沟群众活活挣死了,可怜他只活了短短49岁。 郭秀明用生命搏击贫困,实现了他1988年入党转正申请书中的誓言:“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我不加入自己的组织,不把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我死不瞑目。”来惠家沟学习参观的人说:“郭秀明是真共产常员!” 乡亲们说他“吃错药了”。他说:“我开诊所,几毛钱的感冒片都有人赊账。要是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那时,我卖人参蜂王浆都有人喝” 村穷,领头人难选。1991年,惠家沟118户人家,17名党员,却找不出可心的领头人。 驻村社教工作组组长王兴才,拉网式地逐户征求村民意见,众口一词:郭秀明。可也有人说,郭秀明开诊所一年三四千元进账,是全村数得上的富裕户,他肯出来收拾这烂摊子?有的说,郭秀明自幼患风湿关节炎、心脏病,放着安逸日子不过,可愿干折命的事? 王兴才心里没底,爬山坡在种板兰地里找到郭秀明,试探着问:“你看咱村谁当书记合适?”郭秀明拍着胸膛,脱口而出:“我看我就能行!”王兴才瞪大疑问的眼睛,郭秀明慷慨激昂接着说:“我开诊所,几毛钱的感冒片都有人赊账。要是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那时,我卖人参蜂王浆都有人喝……” 郭秀明不当乡村医生当村官,在十里八乡摇了铃。有人说“他给自己错开方子,吃错了药”。惠家沟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村集体账上只有0.76元,欠外债七八千元。村民大多是60年代逃荒落户到这里,姓多音杂,村民人均纯收入298元。可郭秀明不一样,看百家病,吃百家饭,年收入超过村民10倍有余。他在村上第一个搬出土窑洞,盖起大瓦房,第一家看上黑白电视。可他心里不安,每走一一家,群众给他下面条,打鸡蛋,而村民自P,nZ‘玉米面搅团。他心里琢磨:“群众穷到啥时候是个头?治病救人,不如教人致富!” 回到家,郭秀明说了想干村支书的事,全家反对。70多岁的父亲责备他:“我天天给你放羊,你妈烧奶,你的病刚养得好些,又寻着送命,我二人还指望你抬埋送终呢!” 郭秀明心里也不好受,穷,让他刻骨铭心。9岁,他眼睁睁看着母亲饿死。ll岁,父亲带他姊妹3人从河南淅川要饭逃难到青海,又辗转到陕西。住破庙,拣菜帮吃,为一家活命,把亲妹妹硬是送人。郭秀明小时多病,为看病,总是父亲背他一步一颠爬山路,一次一位好心司机捎他到医院,每说此事他就落泪。他穷怕了!在走投无路时,是惠家沟的父老乡亲接纳了他一家。中学毕业后,乡亲们怜惜他身体弱,又把别人眼红的好事恩赐给他,推荐他去铜川市学习中医。三年学成,他以回报之心,硬是回村给穷乡亲送医送药。如今,他日子好过一些,怎能眼瞅着乡亲们在穷苦中煎熬?再没有比穷能让他恨之入骨了。他要带领群众力拔穷根,不信惠家沟就改变不了这穷命1 1991年11月8日,全村党员选举,郭秀明理直气壮地给自己投了一票,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一位医道朋友捎话劝他,你要当劳心劳身的村干部,活不过三年。郭秀明却坚决地说:“群众穷我富,我自个儿活得再长有啥用!我就是活三年,也要为群众实实在在干三年。”他向镇党委立下军令状:“三年干不出成绩,我自动辞职!” 上任之初,他讨教在惠家沟任教10多年的启蒙老师,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咋发展?老师对他说:“惠家沟山坡面积大,人口稀少,种树种草,发展养殖业,靠山吃山,就是惠家沟发展经济的路子。”郭秀明茅塞顿开。 回到家,他给父亲磕头下跪,又一个不剩地卖掉自家20多只羊,为的是不让羊上山啃林;他又摘掉诊所牌子,当众烧掉30多户村民看病欠下的1700多元欠条。病弱的他义无反顾地挑起带领村民向贫困挑战的重担! 郭秀明比瞬间的英雄选择更可贵,他一干就是8年,这8年,耗尽他生命的全部,一个农民磨炼成顶天立地的英雄。P1-3

后记

传递真善美情愫 参加工作后只干了编采—件事,这是一个人的能耐及选择。1983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干编辑记者,至今有29个年头。采访对象无数,我也因职业而下过煤窑,钻过隧道,走过沙漠,住过农家,抢洪现场、抗震灾区都留有足迹。参与了一些急、难、险、重的采访,这些经历让人自豪地引为新闻人生的财富。同时,还满足了我不断的求新、求知与好奇欲。 作为社会人的黄金时段干了新闻杂志,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好与人诉说,但它凝结在可公诸于众的文字里。这些文字可注解一些没有虚度的时光,可见一定时段的精力、情感、思想的投向,也算是人生留下的印痕,乐与亲朋好友及陌生的读者分享。 把这些倾注了我心血的文字,先捧给我的父母。 因为他们给了我最基本的及一切。想让父母有一种收获的欣慰与满足。尽管父亲已不在人世,但我虔诚地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会感知得到。 我相信遗传与教养对一个人的影响力。父亲是山西临猗人,18岁随当兵的祖父来到陕西,曾在三原、草滩及西安城里做过较大生意。解放后,祖父提出要叶落归根,一家老小因远房本家落脚到西安北郊灞河畔的袁雒村,委屈他后半辈子干着没有技术含量的农活。父亲是中医郎中,给我所生长的村子及周围乡亲把病看遍了。 父亲的善良、宽厚、忍让、知书达理,影响我们姊妹四人一生,四个子女都是靠考学离开农村的;他念过四书五经,许多哲理警句砸在肚里,从小给予的良好教养,像财富让我们享用终生。父亲的早逝,是我一生的痛。子欲哮亲不在,这就是折窘人的似无期徒刑的绝望。 母亲是苦出身,幼时就没了爹妈,她的妹妹是在她怀里咽气的,凄惨是怎样刺激着她当时幼小的心灵,不可想象。故母亲对生活格外珍惜,几乎是苛刻地待自己,总是要强地苦干、苦劳、苦撑,以换取生存的变化。她会裁缝,记得小时,她白天干农活,晚上,我们总是伴着缝纫机的咂咂声入眠,从来不知她何时入睡。母亲的吃苦、要强、毅力,也传承给了我。 如今,母亲已80多岁,满心里仍装着儿孙,儿孙们的些微变化让她高兴,让她焦虑,甚至折磨着她。我们有时瞒着她,劝她莫要管事,可她说操心是享受,心闲不下来,苦心牵挂是她一生本能的职业。 一路走来,感恩父母是我生活的原动力。父亲走了,我把对父亲的情爱转嫁给母亲,让她双倍享受。母亲说她赶上享福了,我的良心、灵魂才稍许得以释然。 也许是感情脆弱,我常常被感动。 人生几十年,被老师、同学、同事、朋友、家人所感动,我得到过许多人的安慰、开导、指点、提携、恩惠,这让我总心怀感激,不敢懈怠。 有人说,朋友是若干个身体,一个灵魂,这说的是精神的感知、欣赏与共鸣。与正派、善良、诚实、智慧、高格的朋友交往,给人以精神的支撑。友谊是情感的交流,人性美的分享,给人思想的力量,让人感到这世界很给力,很美好,很有意义。友谊是不能物化的财富,只能用心去体味、去享受。深深感谢支持帮助过我的朋友,他们也激励我诚实做人,敬业做事。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是双向可逆的。有素不相识的读者来信,称看了作品总以为作者是男性,文笔朴素、深沉、大气,以情感人。有人评价我做人外柔内刚,有性别的兼容。遗憾的是这一辈子不能同时做男人与女人。 一直葆有平民心结及本真朴素的情感,还得益于无数优秀采访对象,他们不断给予我丰厚的精神食枨及营养,让我不迷失、不造作、不浮躁、不张扬。 记得采访郭秀明的时日里,几位村妇向我哭诉完道别时,郭金凤老人感激地说:“谢谢你,见到你就像见到俺郭书记。”我知道这是村民寄希望我写出他们心中真实的郭书记。 被真善美感动,就有了责任,被信任也是一种责任,这责任背负出我的执著、勤奋、刻苦。故每篇稿子写得很累、很苦,如同精神折磨、洗礼。一旦满意地完稿,就有舒一口气“解放”的感觉,那种快乐是深层的,很享受。 作为新闻人,这辈子能够与郭秀明这样的大典型相遇很是幸运。写稿时,我与采访对象常溶为一体。他高兴,我欣慰,他伤心,我流泪,在写他妻子要回河南奔丧及党建现场会时,我自己先激动得泪流满面,不能自已。感动是精神净化、人格升华的过程。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四 记得初中时,就憧憬当记者。那时懵懵懂懂,想不到后来竞实现了理想。赶到收获,让人还有点喜悦。 这辈子为乐意干的事尽可能投入的时间、精力、心血,让我无怨无悔。20年前我在日记里写道:“捂着滴血的伤口,挣扎着爬起来吧!要咬着牙、狠下心前行,成功的喜悦会给予公正的补偿。”可见当时追求的心志何其苦。文字是苦差事,但苦得充实,苦中有乐,苦得有成就感。如今已是柳暗花明的境界了 大学同学20年后聚会时,我写了人生感言:优雅、从容、智慧地把握自己;执著、刻苦、清寂地追求事业;真诚、善意、坦然地编织友谊。珍惜人生一路精彩,赏心悦目地体味磁味、感悟美好、享受快乐。 人不可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要让自己崇高。事业是人的精神支柱,人活着要直奔的主题,也就是郭秀明说要干的“大事”。人的精神有依托了,满足了,实现了个人社会价值,故对除事业之外的其他私欲就弱了、淡了。对钱、权及更多物化的东西就顺其自然,不太苛求。人也就活得相对淡定、从容,不为物质所累。人生是一过程,心理平衡,情感充实,才可能对环境、对人生有—份微笑的赏心悦目感。 五 一路耕耘,收获天经地义。本书作品,皆为《支部生活》、《共产党人》、《当代陕西》,及报纸发表过的,择其精华,一些作品获陕西新闻奖,多篇在《陕西日报》、省电台编、播发,有在《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发的及被多家报刊、网站转载的作品等。 收集打理时,间或勾起人许多美好回忆;细品咀嚼,也为自己过去煞费苦心的作品所感动;有大人物的精神,有小人物的闪光点,其党性与人性之美,仍然有时空的穿透力。时间跨度近30年,作品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读者可感知我的写作脉络及戍长过程。 我的采访对象说,一个人不可能把卫星推上天。在这里我想说,这本书也凝结了许多人的智慧与心血。虚心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秘诀。从早期总编改我稿子的“大换血”,到如今同事、编辑的“一字之师”,是他们为我的作品“添砖加瓦”,无私地“作嫁”。 光鲜背后默默无闻的奉献是令人钦敬的,我很感激。一是感谢在我业务成长路上带领、提携的几任领导,还有与我多次合作采写的同事,精心编稿、排版的编辑,书稿中有他们付出的心血与笔墨。二是惑谢省新闻出版局及三秦出版社的领导、责任编辑,还有录入、排版设计的同事,出这本书凝结了他们的辛劳一与.心血。真诚感谢,因为这本书对社会有积楣作用,对自己有纪念意义。 2011年7月10日于雁塔


编辑推荐

张金菊,曾用名:芝兰,笔名:晓章。祖籍山西临猗人,在西安灞河畔袁雒村生长。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部供职至今。编审、省作协会员,现任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当代陕西》杂志社总编。 《白杨风骨》收入的作品,以写人写事为主。写人的,即采用专访、纪实的笔法,写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先进人物和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这类约占三分之二多;写事的也包括写工作写观感的,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改革创新、发展经济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工程,如神府煤田勘探、西延铁路建设、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西安南二环工程、西安护城河清淤、贫困村突破发展、创新干部选任、抗震救灾等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母语诗学纲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