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诗文选评
2004-07
三秦出版社
吴文治
吴文治 注解
无
《柳宗元诗文选评》内容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骚赋:独具特色。《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诗选五言绝句江雪入黄溪闻猿长沙驿前南楼感旧再上湘江零陵早春春怀故园登柳州峨山七言绝句雨晴至江渡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汨罗遇风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南来诸宾二首(选一)重别梦得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夏昼偶作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州寄京中亲故五言律诗溪居夏初雨后寻愚溪旦携谢山人至愚池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答刘连州邦字秋晓行南谷经荒村零陵春望梅雨南中荣橘柚早梅种柳戏题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诗文选
书评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今人看懂古人的作品,汲取其中的精华,更好地为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服务,一直是古籍整理工作的重心和出版方向。在九七、九八年时,三秦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就敏锐地认识到:古典文学知识的普及阶段已经过了,开始进入到读精品,提高欣赏水平的时代了。广大读者需要一套名家操作的真正精选精编精注精评,画龙点睛般评点介绍的古典文学选注本,便开始酝酿出版一套《名家注评古典文学丛书》(以下简称《丛书》)。适逢第14届全国古籍出版社年会召开。在会上,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杨牧之指出:古籍整理“要为读者整理出版—大批优秀的古籍图书”,“不仅为这一代人服务,还要为千秋万代服务”;要“站到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继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的高度看问题”;“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工程”,“追求永远存在”;要看“哪些选本达到20世纪末的最好水平”。杨牧之副署长的讲话为 《丛书》的定位和出版指明了方向。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支持下,三秦出版社本着适应读者、引导读者的原则,在九九年正式立项,由总编将《丛书》作为本社的跨世纪精品工程亲自抓,在人力和财力上倾力支持。经过五年的努力,该套丛书的第一辑终于和读者见面了。《丛书》共四辑32种,首辑8种:《楚辞选评》(褚斌志)《魏晋南北朝诗选评》(曹道衡:俞绍初)《杜诗选评》(林继中)《王维孟浩然诗选评》(陶文鹏)《韩愈诗文选评》(孙昌武)《柳宗元诗文选评》(吴文治)《辽金元诗选评》(刘达科)《清诗选评》(朱则杰)。这套丛书从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继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着眼,讲求在学术上有所积累,在民族文化积累上有所进步,追求文化积累和学术积累价值的永远存在。数年来,编辑部执著地聘请到了著名学术袁行,曹道衡、王运熙、王水照、褚斌杰、钱仲联、傅璇琮等超一流的作者。他们者是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堪称秦山北斗、执牛耳的领军人物。为了对读者负责,老先生们都不顾年老力衰,不让其弟子们代劳,历几个寒暑,坚持亲自下功夫精选精评一种,合起来为广大读者选编一套达到20世纪末最好水平的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综合起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选材上尽量收入这一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并尽量照顾到不同题材、体裁和风格的作品。同时,除反映其时代基本面貌外,也着眼于贴近现实生活,一些过于艰深的作品和某些思想倾向不很健康的作品都未入选。2.每种书前均有一篇作者亲自撰写的研究总论作为该册的“前言”,对读者就该时代、该种类文学作品的发展概况、风格特色和历史地位作既切实又概括的介绍,并吸收该领域海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尽可能体现出当代的最新研究水平。3.作者简介(专人专集的则融合在“前言”中)部分简明扼要,评价精当,也融合进去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血。4.在注释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精确明晰,既避免穿凿附会,又尽量少作繁琐过细的征引、考辨。做到了不诬古人,不惑来者。还有一个显明的特色是随注入校,择善而从,不再单出校记,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5.点评,又称评点、批注,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文学品评、鉴赏和批评的方式。其特点是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评骘的缜密性和对读者的启迪性。在品评作品时,可能有见解则评,无见解则省,且可长可短,一依点评者有否心得独见为转移,故能省去许多浮文废词;在评骘中可以就作品的构思、诗艺、风格、神韵、妙语等随文进行点评,或详或略,或从一二个角度切入,或作总体的把握,以帮助读者对作家作品的文心胜意有较深细的了解和领悟。这都是采用别的方式所不易做到的(褚斌杰语)。本套《丛书》的点评,文字简洁生动,引人入胜;文笔自由活泼,不拘一格。凡有值得从纵向横向作艺术比较之处,则作画龙点睛式的对照评论,字数由几句话到一二百字不等。点评部分也是本套丛书的精华和价值所在,充分体现了撰稿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风格、才华。给文学名著的选本作点评,在过去的旧书坊并不少见,但在建国以后出版的选本中似乎并不多见(吴文治语)。许多古代诗文的语言是很优美的,表现力是很强的,文化水平不很高的读者不易看出或不易领略到其中的妙处,点评的方式可以非常灵活地指出这些美妙之处,引导读者领略欣赏。所以,阅读好的评点本以后,就可以懂得语言文字之美,懂得作者的文心,懂得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懂得中国文字的表现力和巨大容量(吴文治语)。从已出版的第一辑来看,各位大师都花了较多的心血来撰写注评这些作品,其选文允当,前言提纲领,注释简明扼要,点评简洁缜密、画龙点睛。因此,通过阅读本套丛书,即使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与当代古典文学领域里的泰山北斗们交流,领略大师们的风采;又可以使读者通过阅读消除对古典文学的历史隔膜和语言障碍,欣赏到古代文坛上名家们的美文当选语和神韵。
《柳宗元诗文选评》特点:1.在选材上尽量收入这一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并尽量照顾到不同题材、体裁和风格的作品。同时,除反映其时代基本面貌外,也着眼于贴近现实生活,一些过于艰深的作品和某些思想倾向不很健康的作品都未入选。2.每种书前均有一篇作者亲自撰写的研究总论作为该册的“前言”,对读者就该时代、该种类文学作品的发展概况、风格特色和历史地位作既切实又概括的介绍,并吸收该领域海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尽可能体现出当代的最新研究水平。3.作者简介(专人专集的则融合在“前言”中)部分简明扼要,评价精当,也融合进去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血。4.在注释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精确明晰,既避免穿凿附会,又尽量少作繁琐过细的征引、考辨。做到了不诬古人,不惑来者。还有一个显明的特色是随注入校,择善而从,不再单出校记,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5.点评,又称评点、批注,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文学品评、鉴赏和批评的方式。其特点是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评骘的缜密性和对读者的启迪性。在品评作品时,可能有见解则评,无见解则省,且可长可短,一依点评者有否心得独见为转移,故能省去许多浮文废词;在评骘中可以就作品的构思、诗艺、风格、神韵、妙语等随文进行点评,或详或略,或从一二个角度切入,或作总体的把握,以帮助读者对作家作品的文心胜意有较深细的了解和领悟。这都是采用别的方式所不易做到的(褚斌杰语)。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