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考古

中国文物报社 编 济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作者:

中国文物报社 编  

页数:

31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考古:考古·文明·思想》既包括考古学所关心的热点话题及其较新的进展,考古学所采用的一般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也包括考古学界、考古学家的一些工作情况及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认识和感受。同时,无论是报纸本身的定位还是我们选编方针,都希望这些内容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不失其新颖和前沿性,尽量满足读者和自己的古代挨得更近的愿望。当然,因为《大考古:考古·文明·思想》一贯所秉承的对新闻时效性和报道权威性的注重,这些文章无论从观点还是材料的角度也可以为专业人士把握考古学的全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追寻人类的记忆——编者序走近考古 20世纪的世界考古 20世纪的中国考古 21世纪的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让垃圾唱歌——读《垃圾之歌:垃圾的考古学研究》 新考古学溯源 动物考古学的进展 植物生存年代及环境的深测 卫星考古 俯视大地——中国航空遥感考古备忘录 聚落考古 纺织考古与发展趋势 古代人骨研究的新方法 遗贸物分析能告诉我们什么 残存脂肪分析法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研究人类进化中的新进展文明探索 城市起源问题的思考 在中国境内寻找人类祖先及其文化 尼安德特人——人类演化之谜 人类的共同“祖母”? 北京猿人的后裔是谁 日本人起源新证 食物生产革命与文明起源——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思考 中国早期陶器与陶器起源 夏商周年代学的新希望 筑城四千年 马·马车·骑马术 蒙古人种及玉器文化 彩陶——反转来看又何妨 头骨穿孔的奥秘 分餐与会食——古代中国人进餐方式的转变 民族志中所见的石烹技术考古随笔 世纪之交话考古 考古工作者的姿态 荆江特大洪灾的考古学启示 从灰坑的用途和性质说起 王朝更替与文化融合 移民与殖民——考古学文化现象之一 美国考古学中的民族学传统 低头看地与抬头看天——关于考古科普的一点感觉……

章节摘录

  这里举两个进行植物硅酸体分析的实例。一是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发掘尉迟寺遗址时,从一个陶鼎里采集的土样的分析结果。由于采集的样品较多,我们先将一部分样品作浮选法处理,希望从中找出农作物的遗存。但除了发现几个无法辨认的小炭粒外,再没有找到其他东西。我们对另一部分样品作了浮选分离,从中提取出大量的植物硅酸体。当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其中含有不少扇形和哑铃形植物硅酸体,同时观察到的更多的东西是大块的不规则的片状物。由于使用的生物显微镜的景深范围很小,无法看清这些东西的细微结构。我们将它们制成电子显微镜用样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片,这样才看清了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水稻壳的硅酸体及叶子的硅酸体。从而确定了该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先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其二为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研究小组提供的蛤堆顶贝丘遗址的土样的分析结果。这一组样品分别采自遗址的第三、第四层。经过分析,在第三层采集的样品中发现大量谷子壳的植物硅酸体,而在第四层采集的样品中没有发现一片谷子壳的硅酸体。这可能与该遗址的先民们在遗址第三层所对应的年代开始种植谷子或是食用谷子有关。  我们认为,对址中出土的植物硅酸体分析的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样品的采集。因为随意采集的样品往往有片面性,不能代表整个遗址的概况。所以在采集样品时要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采样计划及实施方案。植物硅酸体的采样方法主要有平面采集和垂直采集两种。  平面采集就是在一个遗址中属于同时期、但空间上不连续的区域里采样。这个区域包括壕沟、房址、灶坑、灰坑及容器等。由于当时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植物、农作物不同,因此,为全面了解当时的植被情况,平面采集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我们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提供的前掌大遗址的样品中发现,从围沟里提取的土样中含有大量藻类的硅酸体,在灰坑里提取的土样中含有大量谷子壳的硅酸体。可见如果把采样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的有关古代植被的信息就可能有片面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考古 PDF格式下载



但是内容看起来还是有点失望,还是推荐看看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考古系列,比较详细权威


此书特点是图片丰富,语言通俗,专业与非专业都可以阅读,尤其是缺乏实地考察经验的研究者,更可以通过此书增加一些感性知识。同时书的内容上也都是一些前沿的热点,难度控制适中,不错。


了解考古学的一本通俗读物,适合入门者学习参考之用


内容还可以,就是质量不行,纸质比较差,颜色暗淡,看起来不舒服,有点像地摊货。第一印象就不好。所以,要耐着性子才能看下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