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燕乐新说

刘崇德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03-7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作者:

刘崇德  

Tag标签:

无  

前言

此稿原题为《九宫大成与词典学》,仅十余万言,因故未得刊行。复得黄山书社慨然接受此稿,并申报国家古籍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又承蒙该社厚意,允为修订原稿。今草就,而原稿所余已不及三分之一。因修订之稿首论燕乐,次论词曲,故改题为《燕乐新说》。盖燕乐乃词曲之源,而词曲者又为燕乐之流变。前人说燕乐与词曲之种种定论,多乏乐例之实证;虽陈陈相因,但难免存伪而失真。今幸得唐宋古谱数种与相关资料,据以对燕乐、词曲之律调、节奏一一重新探讨,所得结论颇异于前人与自己之前说。虽未臻精审,然幽邃已启。自校译《九宫大成》至今八年来,闭门谢客,殚精竭虑,专心治词曲音乐,亦仅意在抛砖引玉而己。此稿草就,已是劳瘁不堪。然深信燕乐真貌必将得以揭示,词曲音乐理论亦定得全面梳理,五百年来被谓之“绝学”之曲学也必将兴盛于世,成为一代显学。

内容概要

《燕乐新说》内容简介:盖燕乐乃词曲之源,而词曲者又为燕乐之流变。前人说燕乐与词曲之种种定论,多乏乐例之实证;虽陈陈相因,但难免存伪而失真。今幸得唐宋古谱数种与相关资料,据以对燕乐、词曲之律调、节奏一一重新探讨,所得结论颇异于前人与自己之前说。

书籍目录

上编 燕乐新说第一章 雅乐三律说第一节 周礼三大祭之律第二节 唐贞观雅乐三调第三节 宋太常三律第二章 燕乐三律说第一节 清乐与短律1.清乐律为短律2.清乐皆为短律第二节 燕乐与清商律1.清商律辨说2.清商寻律(一)3.清商寻律(二)4.清商寻律(三)5.清商寻律(四)6.清商寻律(五)7.唐十部乐中的清商乐8.日本唐乐中的清商乐9.法曲乐律辩证(一)10.法曲乐律辩证(二)11.所谓“五调法曲”12.霓裳羽衣曲13.云韶乐非法曲14.道调律辨第三节 燕乐中的胡乐调1.苏祢婆律2.郑译下徵八十四调律3.日本唐乐琵琶八十四调旋宫法第四节 燕乐以下徵为律本说1.燕乐音阶2.“夹钟律”实指下徵律3.燕乐律为下徵之商律4.对“夹钟律”的各种误说5.宋燕乐亦为下徵律第三章 宫调长论第一节 唐天宝间太常十四调第二节 日本唐乐十三调第三节 段安节二十八调图第四节 二十八调图说辨疑第五节 沈括燕乐律调说第四章 乐拍说第一节 燕乐乐曲第二节 拍句第三节 无拍非散板第四节 拍眼与敦(顿)第五章 乐谱说第一节 燕乐谱字1.燕乐半字谱2.筚篥谱字与燕乐俗字谱第二节 燕乐俗字谱申说第六章 今存唐乐乐谱第一节 敦煌琵琶谱第二节 日本现存唐乐古谱1.五弦琵琶谱2.天平琵琶谱3.琵琶谱(南宫琵琶谱)4.琵琶谱(源经信笔撰)5.三五要录6.博雅笛谱7.怀中谱8.仁智要录9.类筝治要10.新撰笙笛谱11.笙调子谱12.掌中录第三节 唐代乐谱的解译1.解译研究工作现状综述2.谱字的解读3.定弦4.节拍5.左右手符号[附]敦煌琵琶古谱重译中编 词乐探微第一章 曲子的音乐特征与词体的产生第一节 曲子的音乐特征第二节 曲子声辞配合的特点与词体的形成1.我国古代声乐的音乐概况与声辞配合的特点2.词体的形成缘于曲子声辞配合的特点第二章 词乐探微第一节 词乐乐律第二节 词乐宫调第三节 词乐宫调的应指(定调)谱第四节 词乐之犯调与过腔第五节 词乐之拍与节奏第六节 拍节之变与词曲分疆第三章 《白石道人歌曲》词乐谱真貌第一节 《白石道人歌曲》词乐谱真貌揭示1.十七首旁谱不皆为自制曲2.鲍廷博手校张刻《白石道人歌曲》之“底本”3.《醉吟商小品》非为上下两片4.《霓裳中序第一》等曲分段5.“筋斗”体6.《霓裳中序第一》“字谱淆乱”问题7.《角招》所缺谱字8.《凄凉犯》何犯何归9.张陆朱三本与“底本”之比较第二节 十七首旁谱的校订与解读1.对旁谱的校订与辨律是解读与译谱的基础2.折拽(掣)符号3.顿(敦)、住、抗4.用律与宫调5.谱字解读6.十七首旁谱之拍第三节 《白石道人歌曲》词乐谱今译第四章 今存其他词乐乐谱资料第一节 《乐府浑成集》残谱第二节 《乐府浑成集》残谱解译第三节 史浩《郧峰真隐漫录》残存俗字谱第四节 《魏氏乐谱》中之词乐谱第五节 南北曲中之词乐谱1.《曲谱大成》2.《九宫大成谱》下编 曲乐今证第一章 今存曲乐乐谱第一节 今存曲乐乐谱典籍及有关资料……第二章 《事林广记》所载唱赚乐谱与宋代曲乐第三章 元曲音乐寻踪第四章 南北曲的声腔化与《九宫大成谱》主要征引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这里《明之君》、《雅歌》二首、《四时歌》四曲重见,或为同名异曲,而平调、清调、瑟调非曲名,乃乐调,当为误收。在唐玄宗开元二年(714)成立教坊之前,演奏此“九代之遗声”者为十部乐中清商一部。则清商部应为清乐律之代表。《唐会要》卷三三又著录天宝十三载(754)太乐署供奉曲“十四调、二百二十二曲”,(《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引言统计)这是燕乐十部中包括“九代之遗声”的清商部与其他胡部新声的第一次结合。此十四调是以前面提到的“夹钟律”,即下徵(C调)音阶为律本,统一各部乐调,而形成的五均十四调,但其中黄钟宫仅及“大封山乐”一曲,既非曲名,亦非俗乐,实仅十三调。倘从此十三调中所录曲名看,前引《唐会要》所著录清乐曲仅见三曲,即林钟商,即小石调中之《泛龙舟》;林钟角中之《大白伫》、《堂堂》。这里可以明显看出的是小石调为林钟均之商,恰为A调。而天宝十四调中有太簇角、林钟角二角调,所收曲名皆为羽调之曲。而太簇之角即指太簇均之变宫,日本唐乐称之为太簇角盘涉调,亦为C调,实即清乐角调。此十四调中之林钟宫、林钟角与太簇均所收曲名多有相重,故《大白伫》、《堂堂》当按清角调,即A调收入。而原为清乐之平调,本为正律林钟即下徵(C调)之羽,为A调,在此十四调中转为下徵律林钟(G调)之羽,为E调,虽为羽调式,已非A调。故未存清乐乐曲。另外水调本亦为清商旧调。元人刘埙《隐居通议》引杜佑《理道要诀》以水调为南吕宫,倘按唐太常律黄钟为下徵C调,则水调当为A调。日本所传唐乐之水调亦为A调。而此十四宫中将水调列为南吕之商,则已为B调,或已将水调规范为A均之商。然如在清乐中标为水调之《泛龙舟》却已被收入小石调中,水调中则一首“九代之遗声”的清乐曲亦未见。而黄钟羽即黄钟调虽为A调,而亦未存“九代之遗声”。考虑到《唐会要》所录属于“九代之遗声”的清乐曲皆为前代遗留之乐,而唐乐中之清乐曲,即清商部所奏清乐新曲亦应保留在天宝十四调中,从前面涉及到的当时太常署用“夹钟”律(即下徵律)对十部乐乐调的规范以及乐曲的分布情况来看,清商部所演奏的华夏之音大体存于太簇均之角,即太簇角(日本唐乐所谓太簇角盘涉调);林钟均之宫,即道调;林钟均之商,即小石调;林钟均之羽,即平调;林钟均之角;黄钟均之羽,即黄钟调;南吕均之商,即水调中。


编辑推荐

《燕乐新说》由黄山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燕乐新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