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
2000-8-1
上海书画出版社
方传鑫
40
无
南北朝时期(即公元四二○—五八九年),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南则宋、齐、梁、陈;北则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因受地域、风尚、习俗之异,书亦分南北二派。刻碑的目的是为了记功颂德,流传久远,为示庄重,碑文都用楷书。当此之时正值隶楷错变的蜕化过程,故无体不备,风貌各异。加上近百年来大量墓志的出土,这些珍贵的书迹逐渐受到世人的重视,清嘉庆、道光年间,阮元著《南北书派论》、包世臣著《艺舟双楫》,后又有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从理论上提倡北魏,于是学碑之风蔚然,一扫清初学董学赵的靡弱习气。北朝之收,以魏为最盛,《北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碑》享名最盛。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五二二),碑在山东曲阜孔子庙内。碑额有真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倾之碑]十二字。碑文真书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人官衔姓名。 《张猛龙碑》笔力雄健清竣,点画方劲浑厚,结字奇宕舒展,十分耐人寻味,在北魏刻石中当首推第一,故此碑对学北魏书者来说莫不奉为圭臬。本册影印之《张猛龙碑》为王孝禹旧藏拓本,由何维朴题签,传此碑无宋拓,最早当为明初拓本,今付梓出版以飨广大读者。
南北朝时期一即公元四二○——五八九年一,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南则宋、齐、梁、陈;北则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因受地域、风尚、习俗之异,书亦分南北二派。南派则沿袭二王之风范,长于启牍,一些世族贵胄雅好书道,彼此赏玩评鉴,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书家,如羊欣、王僧虔、萧子云等,遗憾的是在历年的战乱动荡中,他们的真迹几乎流失殆尽,除《唐摹万岁通天帖》中保存了几件传世摹迹外,其它书迹已不复可见。相反北派书法,因长于碑榜,刻石立碑之风,盛极于一时。刻碑的目的是为了记功颂德,流传久远,为示庄重,碑文都用楷书。当此之时正值隶楷错变的蜕化过程,故无体不备,风貌各异。加上近百年来大量墓志的出土,这些珍贵的书迹逐渐受到世人的重视,清嘉庆、道光年间,阮元著《南北书派论》、包世臣著《艺舟双楫》,后又有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从理论上提倡北碑,于日是 学碑之风蔚然,一扫清初学董学赵的靡弱习气。北朝之书,以魏为最盛《北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碑》享名最盛。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五二二),碑在山东曲阜孔子庙内。碑额有真书『魂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十二字。碑文真书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人官衔姓名。 《张猛龙碑》笔力雄健清峻,点画方劲浑厚,结字奇宕舒展,十分耐人寻味,在北魏刻石中当首推第一,故此碑对学北魏书者来说莫不奉为圭臬。本册影印之《张猛咙碑》为王孝禹旧藏拓本,由何维朴题签,传此碑无宋拓,最早当为明初拓本,今付梓出版以飨广大读者。 一瓢
《张猛龙碑》笔力雄健清峻,点画方劲浑厚,结字奇宕舒展,十分耐人寻味,在北魏刻石中当首推第一。
无
虽然字看起来比较多,但拓工不够精,一些字的细部不如凤凰版的清楚。总体还行。
同学说还行
纸质很好,在同类碑帖里算质量不错的。物有所值。
买的很开心,书的质量很好,图文并茂,非常清晰,纸张是铜版纸,价格比书市面便宜很多,在书城很少能找到这样的书了,建议购买!
是一本书法爱好者难得的好帖
印刷精美,物有所值,纸张不错
我感觉不错。。。
版本不错,很清晰
影音清晰
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文章秀美,用笔古朴,碑帖有一种沧桑感,特别字迹不清,留给后人发挥的余地,只是厚重有余,清灵不足,当然作为碑帖,也不能求全责备的。
还行 可惜反光
拓的不是很清晰.
刚起步学的人用很好!
唯一的缺点,铜板纸反光
个人认为不适合初学者。
版本还不错,
孩子用,碑文太不清楚了
里面的许多拓的不清晰
有点模糊啊!有些都看不清楚。在灯关下还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