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汤川秀树

林怀秋王刚夏文秀 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0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作者:

林怀秋王刚夏文秀  

页数:

172  

字数:

12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1907~1981),大阪大学哲学博士,历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48年赴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55年回国。他从电磁理论得到启发,于1935年提出了关于核子力的“介子理论”。现在一般认为4种相互作用都是汤川型相互作用,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为规范子(后来杨振宁等发展了规范理论)。 汤川秀树认为,正如电磁作用是带电粒子间交换光子产生那样,核子也是通过交换一种媒介粒子而发生作用的,可能存在某种属核子力的力场。他通过计算,认为这种粒子的质量约为质子的1/10、为电子的200倍,介于质子和电子之间。人们就称它作“介子”。 介子场理论发表后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936年,美国的安德森等在研究宇宙射线时发现一种新粒子,其质量为电子质量的200倍。奥本海默认为这就是汤川秀树预言的介子。“介子理论”随之博得人们的青睐。但实际上发现的介子,其寿命比汤川秀树理论预言的介子寿命长许多,并不是汤川秀树预言的介子(后来得知它是一种轻子,与核作用无关,改称μ子),这促使人们投入更多的力量去寻找介子。 经过多年努力,到1947年,英国的鲍威尔等在布列斯托大学用照相乳胶技术研究宇宙射线时,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命名为π介子,结果证实这才是汤川秀树预言的介子。这一发现证实了汤川秀树理论的正确性。 从汤川秀树理论的建立到π介子的发现,标志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又向前跨进了一步,即从认识原子核进入到认识基本粒子的领域。汤川秀树“由于在核子力理论的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获得了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鲍威尔“由于发展了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并且使用这种方法发现了介子”,获得了195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川秀树获诺贝尔奖时不过42岁,但他提出据以获奖的介子理论这一科研成果时才25岁。 长期以来,人们曾普遍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西方科学思想的成果;东方传统的方法论思想则似乎是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精神相悖。事实上,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思想宝库中的中国和东方古代思想,正在以特定的思维方式影响着现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这正反映了古代思想与现代科学的某种契合。汤川秀树说:“我之所以把庄子作为话题,是由于早在2300年前,庄子就已经洞察了现代人类状况的这种不可思议的感觉”,特别是由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已经以种种方式渗透在他的心中,并为他“作为科学家树立个性起到了作用。”

书籍目录

总序引言第一章 京都之子 1 东京的梅花 2 樱树间的阳光 3 奇巧的积木 4 艰涩的启蒙 5 沉默的自我第二章 知识之家 1 父亲(1):从文学到地质 2 父亲(2):从职员到教授 3 慈祥的母亲第三章 染殿町的学校 1 历史久远的小学 2 令人难忘的班级 3 各具个性的老师 4 读书与玩乐第四章 中学时代 1 森外三郎先生 2 无名的“权兵卫” 3 数学与人生 4 少年感伤主义第五章 苦思冥想 1 小小的文学团体 2 走近老子和庄子 3 进化论学说 ……第六章 第三高校(1)第七章 第三高校(2)第八章 京都大学第九章 初期的研究第十章 苦乐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汤川秀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