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富兰克林自传

(美)富兰克林 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08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

(美)富兰克林  

译者:

李汉昭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最伟大的先驱才和美国民主的缔造者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实业家,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曾参与起草并签署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美国人渴望英雄,却又对英雄满怀狐疑。人们景仰华盛顿;敬佩杰斐逊;崇敬林肯,但是对于富兰克林,人们却能以其本色去考察他,将他看成是自己中的一分子。在他面前,芸芸众生丝毫不感到拘束。他比任何历史名人更能

作者简介

富兰克林(1706-1790)
美国最伟大的先驱者和美国民主的缔造者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实业家,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曾参与起草并签署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富兰克林1706年出生于北美新英格兰的波士顿,他在家中的17个孩子中排行15,父亲是从事蜡烛和肥皂制造的小商人。富兰克林少年时进过两年学校,后因家境困顿,被迫辍学,12岁时,父亲让他到哥哥的印刷铺里当学徒。学徒的日子是艰难的,然而,他却利用学徒的闲暇时间刻苦自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在政治、科学、历史、文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还通过自学能熟练地运用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
1726年,富兰克林开始在费城独立经营印刷工厂。从此,富兰克林的事业生涯开始蒸蒸日上,开始创造一个美国梦的传奇故事:他印刷并发行影响巨大的《宾夕法尼亚报》;他发明了避雷针、两用眼镜、新式火炉和新型路灯;他率先提出了北美殖民地“不联合就死亡”的口号,并与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而当美国制宪会议因为联邦体制问题争论不休时,富兰克林又欣然前往,进行调解。1771年,他出版了改变无数年轻人命运的《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生动地记叙了富兰克林的成长历程,告诫年轻人积极向上,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一个人在如此众多的领域成就斐然,美国历史上几乎无人能及。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逝世于费城,美国人民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他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公民,受到各国人民的敬仰。富兰克林以自身的努力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造就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和最出色的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 论1.铁路技术发展的总原则和总目标是什么?2.为什么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铁路大发展?3.怎样实现列车重量、密度、速度的优化组配?4.为什么要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发展铁路安全设施,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5.我国路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6.世界铁路发展现状与动向?7.世界铁路科技进步的主要趋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富兰克林自传 PDF格式下载



  概况: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给家人看的,主要是年轻的他,以及成长的细节,也是本书的重点;第二部分,写给世人看的,主要是年长的他,事业的经历,对政治感兴趣的,可以多看看。
  
  摘要:
  
  父亲的餐桌教育:请邻居吃饭边吃边聊,父亲有意向孩子灌输,大人的人生智慧,作者另外还觉得,因为听的津津有味,反而忽略食物,没养成贪食的习惯。
  
  作者酷爱写作,有一种方法提高技巧,通读完好书,用自己文字复刻,然后再与原文对照,反复琢磨措辞。
  
  作者开创了自己的圈子:秘社。为了保证圈子纯洁,限定了人数,但影响力与日俱增,不得不扩大,于是巧妙的让大圈子的人,再开辟自己的小圈子,与大圈子有联系,但也有所保留。为了圈子更有意义,提前发布议题,让大家好准备;为了圈子稳固,颁布了制度,如恶意争论的小处罚等。
  
  朋友对他的评价,指出他对出生观,即高低贵贱,并不挑剔抱怨,而是将道德品质,如同信仰一般,时刻铭记。这位朋友赞扬人的方式特别,喜欢借用第三者赞扬,然后自己再锦上添花。
  
  对于合伙开创的事业,作者总是不以开创者自居,将这种荣誉让与渴望的人,一来避免嫉妒,二来万一黄了,自己也不用背黑锅,将来发展的好了,再有机会提及不迟。
  
  十三条德行,可以根据个人不同设定,原则是,发现阻碍进步的毛病,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列清单进度表,即便完成也要复查。
  
  指出别人缺点的方法,首先肯定其观点,特定情况的正确性,再质问本情况是否妥当,然后提出适合本情况的思路或者方法,这样更便于沟通。
  
  对于关系一般,甚至有点不顺眼,但不至于结仇还值得挽回的关系,可以采取主动请求帮助的方法,请求帮助是一种变相的认同,双方也好下台。
  
  对于幸福感的理解,偶尔强烈的狂喜,相比点滴积累的小乐趣,后者可能更有吸引力,也是培养我们,勤勉踏实的人生观。
  
  
  
  总结:
  
  纵观其一生,作者坚持优良品质,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可世上这种人也不少,为何不能广为流传?这是由于作者爱好和职业:写作和印刷,将其观点事迹,有效的宣扬开;不仅其个人得益,也是当时世俗的需求,比如美国建国,向百姓宣传思想,他借此机会也广交朋友。总的来说,想办法将自己爱好,与世俗的需求捆绑。比如当今人对电脑的需求,如同作者当时,掌握这门手艺,自己方便的同时,借帮别人修电脑,还能结交朋友。
  作者与朋友关系,也不是一帆风顺,年轻时候的金钱借贷,男女三角关系的纠葛,也断送了一些友谊,这方面是值得注意的,感情和利益,不能走的太近。
  对于宗教的认识,虽然作者信仰道德品质,但对神的倾诉寄托,可以有效的缓解,独自一人承担的压力,值得借鉴。
  
  


   这段时间看《富兰克林自传》,我在想,他没有写他怎样抓住了天上的闪电,也没有写他,作为一个没有高贵出生,还没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如何参与到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他写的都是小事。
   有一件事我印象深刻,他花了很大的篇幅写他怎样扫马路。那时候所有的城市街道,没有水泥路,也许当时也根本没什么水泥,只有漫天飞扬的尘土。天晴大家尚且可以忍受,多擦几遍灰尘就是了,一到下雨,整条街就满是泥泞,你根本就无从下脚。富兰克林为此很苦恼,一般的人,把自家门口弄干净就是了。他看到一个妇人在扫地,那妇人很穷,她指望哪个好心的人家,看到她做的事情,能施舍点东西给她填饱肚子。富兰克林看到了,就对她说:那你把整条街道都扫干净吧,我会给你十先令。那妇人很高兴,没多大会的功夫就把整条街都扫的干干净净的。富兰克林由此想到,一个妇人尚且如此之快,那么请男人,请固定的工人来处理这件事,也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就号召大家说,每个月,大家只要出很少的钱,凑起来,请“环卫工人”来做这件事,街道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大家都同意了。在他的组织下,他个人成立起了一支街道的清洁系统,还研究挖水道,让水可以怎么流,垃圾又怎么处理。别的街道看到了,纷纷效仿,整个费城都干净了,让初来这个城市的人,对这个城市的干净整洁印象深刻。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伟人不一定都在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也会做很平凡,很不起眼,甚至芝麻绿豆的事。他们对生活处处留心,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之所以能成为本杰明·富兰克林,不是因为他天赋异禀,才华横溢,而是一件件这样的小事成就了他。
   他把节制作为每天奉行准则的第一条,你能想象,他这样一个有自己印刷厂的老总,每天要求自己吃不饱饭吗?他要求自己禁欲,除非为了繁衍下一代和身体的健康,不从事的过多房事。他要求自己沉默,尽量不做无用的闲聊。他制作了八条这样的戒律,每天还拿个小本,每天都对自己考核,做的不好的地方就给自己一个黑点。这样的小本至此就跟随了他终身,连航海的时候,都随身携带。他没有要求自己每天都去学点科学,每天都去研究下法律、哲学,他也就是每天都要求自己克服一点点口体之欲,克服自己的一点点无聊。事情都很小,难就难在他对自己言行谨小慎微的态度。
   他每天在图书馆里坐两小时,他有一句话,日计不足,岁计有余,他这样的天天坚持,终于积起了万丈的宝塔。
   当然还有他的谦虚,他把世俗的虚荣心看的透透的,他建医院,建图书馆,建学校,时至今日这些公共设施,都在美国的费城存在着,并且全世界有名,但他却从不扬刻意去扬自己的名,而甘愿当别人的垫脚石。书中有这样一件小事。当时的城市没有灯,当然那时候,电灯还没发明,人们就发明了一种装置,可以让煤油灯也发挥像现在路灯这样的功能,富兰克林对此做了个小小的改动,人们就把路灯这项发明都归功到他身上,他却在他自传中,一再澄清,那是另外一位绅士的功劳。我在想,何以会这样,作为一个人,我们都有和人分享的心理诉求,分享,换一个词,就会变成一点点的炫耀,一点点的骄傲。他何以能抑制自己的虚荣心呢?也许从他的书中,我们能找到答案。年轻的时候,他也曾穿着华丽的衣服,到他曾经工作的地方,也就是他哥哥的印刷厂里显摆。他这也算是到过了大城市,回自己的小地方,也算是衣锦还乡了。他还请曾经的工友玩伴吃吃喝喝,他哥哥看不下去了,觉得把他的尊严踩在了脚底下,于是和他打了一架。但是慢慢的,他尝到了谦虚的甜头。他在公共事业上发现,只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务必说这项事业是由哪几个别的绅士极力促成的,这件事总能成。
  接下来他的一生,都在尽力的保持谦虚,克服骄傲。他有这样一句意思为这样的话:骄傲是很难战胜的,当你说,你很为你的谦虚感到骄傲的时候,骄傲他又抬头了。他的谦虚和骄傲,一辈子都在做斗争,慢慢的谦虚占了上风。
   也许对我们常人来说,在谦虚这件事情只能忍。你不忍,你的光鲜,会亮瞎别人的眼,会伤害到其他人。也许外在,有很多人会开始依附与你。但在心里上,你是自掘坟墓,你会把你曾近的挚友,和可能成为朋友的人,在心里上推的远远的。想到这层,也就觉得没什么好炫耀的了。
  
  


  这本书主要是他写给他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可惜没有写完就去世了,真的很可惜。
  我之前对于传记一类的书不是很喜欢,总觉得在模仿别人的生活,自己应该更有个性一点。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一种很愚昧的想法,俗话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这本书叙述了自己从青年时的“叛逆”到成年后为费城做的一系列贡献。说实话,因为这本书我才逐渐开始了解古老的费城的。其中本书给我影响最深的有三件事。
  俊托俱乐部的成立,里面都是些爱读书,爱思考的有为青年(当然后来都是由成年人租出,因为他们都长大了)。也许自己接触有为青年太少,对于国内这样有意的俱乐部了解甚少吧。
  改正自己的缺点,我现在也在学习富兰克林改正自己的陋习。将陋习写在一本本子上,每个星期关注一个,只解决一个。
  学习新语言,之前就在很多网站看到说学习新语言的好处,看完之后我对于我的日语事业又充满了激情。


  为什么我就没有早点看到呢?说来惭愧,买这本书首先竟然是因为我看它很薄,不用看很久,每天睡前叠在胸前看也不压得慌,其次,最近迷上了传记,想读一些真实的人事物情理,以前高中时不知从家里哪旮旯角掏的一本破旧的周恩来传,算是看的第一本传记,然后我妈神秘兮兮的从县图给我借过一本宋美龄大传,书荒的我也饥不择食得给读完了,而这本算是我首次独立自主的选择了,也很欣喜选对了。
   这位富兰克林竟就是我们语文书中和儿子从闪电中收集电量的那位,也是美国的开国元勋,起草独立宣言。背后的故事却是曲折而慢长,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家庭条件也不容乐观,从小被送去做印刷学徒工,我想正如我们今天一样他也有过迷茫,然而他的坚持是我所未做到的,他的热爱?他一直以印刷为主业,做过各种创新,使得他的印刷厂一度为最,创办读书会,学校,从政,参军,所做的一切都公正客观,甚而政府军欠款,他作协调人在政府无法之时,为守信誉,而自筹款付予被征居民,试问今天若在此,有几人会为政府背黑锅,他为其所居城市亦尽己之力,从街道清洁到筹建学校,到出资出力捍卫城之安全,因其居是英属殖民地,常有土著人入侵,最终还是帮美利坚独立建国,纵观其一生不得不让人佩服。当然自传其并未写完,从独立战争就未写了,自传中还对其感情作了叙述,初恋情人因他自己的错误被嫁予一商人,后来被抛弃,幸而富兰克林悔悟,终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其中多年的曲折又怎能几笔得以描绘。看其自传,才相信,人生握在自己之手,所有的折磨都是磨炼,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能力会相信改变。穷其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思考行动,书不离身,从严自制。只是读着好似少了些什么东西,书一直放在,手边需要再读。


  很久没有看自传书了,对已年代久远的自传我也是看一看,停一停。
  但是今天看看就忍不住的看完了。
  很少再找到在自传里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纠纷和私生活的混乱和布检点说出来的。大都数是过分完美化,中立化,一笔带过。
  


  了解一个人。。先从他的传记读起 富兰克林是个好人,读了这本传记知道他不只是印象中那个用风筝引电的科学家,它还是个勤奋的~节俭的~喜欢读书~关心公益的人。。。 他的思想来自家庭教育~阅读~宗教信仰,他关心公益事业。。 十几岁的年纪就离家闯荡,勇敢的心,励志的情节,他善于自我管理和规划。。。这个人值得我们去了解。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还是初中时,那时的我比现在要自律很多,看到别的书中提到富兰克林的13条道德规则,很谨慎悉心地摘抄到本上,也不时地阅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最近才又想起来完整地读了这本书。
  
  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是人是可以无限趋近于完美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崇拜的人大多都是跨界奇才,他们在很多领域都成就斐然,比如达芬奇、罗素、费曼,以及富兰克林。这些人当中如费曼者生活全靠激情引导,所以才有此成就。而富兰克林的传记则是一个平凡人一步步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书中有几处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他在写作上的不断改进。他的文笔为后世称赞,书中写到他练习写作的过程:
  “我想模仿它的风格。因此我拿了几篇论文把每一句的思想作一个简单的摘要,接着把它搁置几天,然后不看原书,用我自己想得起来的合适辞句,把每一点摘录下来的思想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又凑成整篇的论文,使它表达得像以前一样地完整。然后我把我的《旁观者》与原来的比较,发现一些我的缺点,作了修正。但是我发现我的词汇贫乏,或是说我不能很快地想起适当的词来用,我想假如我以前没有放弃写诗的话,到那时候我的词汇一定会丰富得多了,因为经常不断地有机会寻找具有同样意义而有不同长度的词去适合诗的韵律,或是不同音素的词去凑韵脚,会迫使我不断地搜索具有不同形式的同义词,会有助于我记忆这些不同的词并使我掌握它们。因此,我把其中的一些故事改写成了诗,过一些时候,当我差不多已经遗忘了原来的散文的时候,我又把它们重新还原。有时候我也把我摘录的思想搞乱了,经过几个星期以后,设法把它们用最好的次序排列起来,然后再把它们写成完整的句子,拼成论文。这样做是为了教我如何排列思想的方法,在复原后与原文比较时,我发现了许多缺点,就加以改正。”
  这样的练习过程造就了之后他简洁的写作风格。
  二是他在自己道德品质上的不断反思总结:
  “我做了一本小册子,每一美德分配到一页。每一页用红墨水画成七行,一星期的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注明代表礼拜几的一个字母。我用红线把这些直行画成十三条横格,在每一条横格的头上注明每一美德的第一个字母。在这横格的适当直行中,我可以记上一个小小的黑点,代表在检查当天该项美德时所发现的过失。
  我决定给与每一项美德一个星期的严格注意,如此轮流替换。这样,在第一星期中,我密切预防关于节制的任何极细微的过失。其他的美德让它们像平时一样,只是每晚记下有关的过失。这样,假如在第一个星期中,我能使写着“节制”的第一行里没有黑点,我就以为这一美德已经加强了,它的相反方面已经削弱了,其程度也许足以使我扩大我的注意力到下面的一项,争取在下一周内在两行中都没有黑点。这样下去直到最后一项,我可以在十三个星期内完毕一个整个的过程,一年可以循环四次”
  这种严格的自律和不断的反思也就是他人格特质上趋近于完美的过程。
  而且他的清醒在于他知道完美是达不到的,但是还是在追求完美。
  三是,只有计划和思考还是不够的,他还是一个行动者,也是一个组织者。
  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写作和政治上,书中他提到了如何打扫街道,怎样改进路灯,怎样一步步建立了图书馆,以及如何组建消防队,这些都显示了他踏实能干的作风。
  
  除了这些之外,书中还提到了他在与人沟通方面的优势,以及少年时就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并把思考的结晶运用到实践中等等。
  
  他的励志在于告诉人们,即使是一个平凡人,只要你有想法又踏实能干,就有机会。


  今天翻了一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对于此人,以前只在世界历史中看到过他,但翻完这本他到死都没有写完的自传,我只能说本杰明•富兰克林绝对是“美国梦”精神的最佳诠释者,不确定还有没有其他人,但此人绝对适合。
  
  什么是美国梦?我也不确定,只是脑子里有那么一个词、印象,反正就那么个意思吧。
  
  本杰明•富兰克林没有显赫的家世,没受过高等教育,几乎全靠一个人的努力成为了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在自传中便重点回忆了他的家世、做印刷工、开印刷厂、玩政治、做公益等等,看他写的稀松平常,但朴实中确实透露着坚毅、智慧。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美德方面的自我修炼,虽然他也承认由于时间和事物缠身而无法真正的坚持下去,但不可否认他的这种精神和人生智慧确实值得我这种人反思。
  
  当然,我最佩服他的是,每天睡眠那么少,无论工作多忙,都坚持每天学习1-2小时,最后成就了他自己,成就了美国大陆,更成就了美国梦。
  
  努力、坚韧、智慧、美德,更要坚持学习、坚持个人信仰,还是那句话,关键是靠自己,因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人物,所遭遇的苦难都是不同的,但这种精神确实是相同的。
  
  好好领悟一下他提出的13条美德,修炼吧。
  
  节制、沉默、有序、意志坚定、节俭、勤奋、真诚、正直、中庸、清洁、平静、贞洁、谦逊。
  
  他引用了一个应该是谚语:He that would thrive, must ask his wife.
  
  好吧,无言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评分这么高,你们评的是这本书还是富兰克林这个人呢。针对这本书,我觉得是一本很普通的励志书啊,打个7.5分左右吧。可能是因为我看励志书看多的缘故,现在对于励志一类的书不太感兴趣。
   这本书前面部分我是很认真的读完的,介绍了富兰克林年轻时的经历,我觉得蛮有意思的,但是读到后面就读不下去了,说了很多政治与社会活动方面的事,人物也很多,所以最后一半是扫视而过。
   这本书中有一个亮点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书中96页介绍了富兰克林如何化解与一名议员间的矛盾的,我觉得他的这种处理事情的方法很值得学习。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评论,对于富兰克林个人的评论,当然大家都是毫无疑义的肯定他的成功,我也不需多说。


  首先是13条美德,没的说
  1. Temperance: Eat not to dullness and drink not to elevation.
  2. Silence: Speak not but what may benefit others or yourself. Avoid trifling conversation.
  3. Order: Let all your things have their places. Let each part of your business have its time.
  4. Resolution: Resolve to perform what you ought. Perform without fail what you resolve.
  5. Frugality: Make no expense but to do good to others or yourself: i.e. Waste nothing.
  6. Industry: Lose no time. Be always employed in something useful. Cut off all unnecessary actions.
  7. Sincerity: Use no hurtful deceit. Think innocently and justly; and, if you speak, speak accordingly.
  8. Justice: Wrong none, by doing injuries or omitting the benefits that are your duty.
  9. Moderation: Avoid extremes. Forebear resenting injuries so much as you think they deserve.
  10. Cleanliness: Tolerate no uncleanness in body, clothes or habitation.
  11. Chastity: Rarely use venery but for health or offspring; Never to dullness, weakness, or the injury of your own or another's peace or reputation.
  12. Tranquility: Be not disturbed at trifles, or at accidents common or unavoidable.
  13. Humility: Imitate Jesus and Socrates.
  其实除了美德本身之外,更有意思的是看到富兰克林自己也会为做不到而捉急,比如order这种,啊就是很难做到每天都有规律啦,每个人做计划时候会面对到的问题,不过他自己说的好,就算没有达到理想中完美的状态,总归是在约束之下比原先更好更完美了
  
  
  在处事尤其是说话这件事上
  
  “由于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或者获取信息,使人心悦或者使人信服,所以我希望善意明达之人不要以武断自负的方式说话,而使行善的力量减弱,原因是用这种方式往往使人反感,容易造成对立,使我们专靠语言达到的这些目的--- 即提供或获取信息或者提供或获取快乐--- 一一泡汤:因为如果你要提供信息,在你提出自己的见解时,一种武断教条的态度可能招致反驳,也阻碍了坦诚的关注。”
  
  这和三岁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是差不多的意思,当然这就是一辈子学怎么好好说话的意思。不该说的少说,要说就要讲究方法。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呢人生,富兰克林在后面有个不算答案的答案~
  
   “。。。因为经过我长期的观察;这些爱争长论短,反驳辩难的人做事一般都不走运。他们有时候能获得胜利,但永远也得不到友善,而友善对他们则更有用处。”
  
  看到这里我hiahiahia的乐了,总有很多人以为干嘛那么累讨人喜欢我为什么不想说什么说什么多痛快,殊不知说的那么快以后就只有痛了额
  
  
  当然除了这些小细节,富兰克林本身有很多巨大的优点值得学习,勤奋,乐观,爱读书爱学习爱观察爱琢磨。吃素食什么的也很想学习一下,不说完全吃素,起码是经常性的节制。事实上,这本书读完之后还让我反思的一件事就是,作者貌似轻轻松松就做了很多很多事,譬如读了很多书学了手艺勤奋工作强身健体连语言都学了好几门!果然是没有网络的时代啊,有句话简直直戳我膝盖
  
  “起得晚就得整天奔波,到天黑还赶不完自己的工作。”
  
  这特么难道不是专治晚睡拖延症的么
  
  最后要用一句话来变勤奋
  
  “。。。人们专心致志地做事的时候,往往最为满足。因为他们干活的那几天,个个心平气和,欢天喜地;意识到白天活儿干得称心,晚上就过得快意!”
  
  握拳!


   以前一直以为美国有很多个“富兰克林”,就像中国有很多个“李娜”一样,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各自的成就,然后还经常会被当做一个人。
   不过这些“富兰克林”确实实是一个人。(当然,还有一个叫“富兰克林 罗斯福”美国总统,不过似乎罗斯福的没什么可以跟这个富兰克林想媲美的成就)。
   译者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字里行间都能感觉的到他的诚恳和专注。
  
   既然是自传,自己评价自己,难免会让人觉得有失偏颇,避重就轻,美化自己。译者在导言中对富兰克林是称赞有佳,说他能很公正的写下自己的缺点和丑事,是个正直、勇敢地人。其实我觉得,这倒不一定。他在自传里面叙述了这样一个成功的传教士,说这个传教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演讲很有煽动性且很少写下一些东西留下来——因为写下的东西会长久留存,给竞争对手留下无尽的抓住小辫把柄的机会。富兰克林应该很清楚这个道理,所以恐怕这个自传里面看起来温文尔雅、与世无争、常有好运相伴的好人也是经过精心推敲、粉饰出来的吧?
  
   当然,即使是在自传之外存在着若干没有被写下的缺点和恶性,也不能掩盖富兰克林在自传中传达出的对年轻人成长极为宝贵的智慧的光辉。勤奋、智慧、美德、无畏,是我觉得富兰克林取得如此成就的重要因素。这四点优秀品质本来就是人类普世价值观中的光辉点,不过能做到克己践行的人确实不多。
   富兰克林的成功对我们有没有借鉴价值呢?我觉得除了坚持这四项美德之外,别的东西意义不大。如果你是奔着富兰克林的名声,想从这本书里找到获得成功的捷径的话,恐怕是要失望了。我觉得可以这么比喻:富兰克林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元老,正好这家创业公司赶上了好光景,处在该行业百废待兴的时机。然后这个人大展拳脚,把创业公司变成了超级大公司。然后这个元老变得非常成功。然后,你两三百年后再进这个公司,即使你够聪明、够勤奋,恐怕也拿不到两三百年前的元老一个精子分得多的股权吧。
  
   这本书后面还附了富兰克林写的《致富之路》。以对话的形式,讲的是富兰克林的实用主义哲学。看得让人眼花缭乱。都是些实用的告诫,但没有形成体系,非常散,如果读者不加体会,生搬硬套的话,反而容易误人子弟。
  


  富兰克林的自传我是看完了,感觉就是两个方面的:第一就是爱读书。第二就是有良好的习惯,和注重培养自己的习惯。最近在看卢梭的《忏悔录》也是卢梭写的自传,卢梭和富兰克林相同的一点就是爱看书,他俩的遭遇是卢梭直接把领带衣服都卖了看书,富兰克林换好一点在吃饭上省了一省来看书。还有就是都喜欢比较有能力的人交往。看书很和你交的朋友重要但是卢梭强调了一点那就是看怎样的书,其中有许多人给卢梭推荐的书卢梭感觉很高兴原因就是别人推荐的书都是好书,卢梭的生活比较的随意和散漫所以他的生活比较的不稳定动荡不安吧!但是这种随意也促使他周游了整个欧洲,富兰克林还是比较的克制自己,生活的比较的稳定。


  看过最深的感受还是他的那13条,归纳的挺好的,值得照着做一下,刚一拿到这本书就觉得很兴奋,传记,又是自传,从中可以看到伟大的人的灵魂。
  但是越往后看越有点看不懂了,对军事实在不感冒,常常是一页看了三遍也没看懂说的是什么,而且很显然的是这本自传没写完就结束了。
  我发现每个人的点真是不一样,同样读一本书,大家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一方面说他会很乐意接受虚荣,而另一方面又说做人应谦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