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附三十六计

(春秋)孙武/《战国》孙膑 撰 江苏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0  

出版社:

江苏古籍出版社  

作者:

(春秋)孙武/《战国》孙膑 撰  

页数:

共2册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孙子兵法》三卷,春秋孙武撰。是书有十三篇传世,共七千二百余字。作者提出的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著名战略战术观点,成为二千多年的军事指道思想。该书总结了选秦军事著作,被称为“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学著作。文中注释为曹操所注。我社以《宋本十一家孙子注》为底本,并吸收现代的研究成果加以标点整理。  《孙膑兵法》,战国孙膑撰,原九十八篇,图四卷,存世三十篇,分上下两编。和《孙子兵法》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很受推崇的军事著作。如其提出的“慎战”、“事备而后动”、“胜不少一”等军事观点对后世军事家影响甚大。加〔〕者,篇题为竹简整理组所加。  《三十六计》,兵书,作者和成书年代不可考。全书分六套,每套六计,是一部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古籍。

书籍目录

孙子本传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简篇

章节摘录

  孙子本传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队长,皆令持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附三十六计 PDF格式下载



此二册仿古图书收集了孙武及孙膑祖孙二人的兵法经典。在书的前言部分讲述了孙武在吴王宫中训练女兵及怒斩吴王爱妃的典故,此事虽显现孙武之号令严明,但在我看来却不合情理。另两则典故则是“孙庞斗智”中的故事,从中体现了孙膑过人的智慧。孙武兵法十三篇得以流传千古,而孙膑之九十八篇兵法只留下了三十篇,令人颇感惋惜。试想美国人在伊战中运用了孙子兵法让诸多中国军事专家都有些看不懂,如果我们中国人能够潜心研究孙家兵法,那无论在商业上还是在军事上中国都会更胜一筹,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孙家兵法耀古今”。


内容装订都很不错,非常喜欢,宣纸内页摸上去很舒服,很有古色古香的味道,放在书房挺好的。不过图片和实物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本以为是厚厚的两大本,收到手一看是精致的两小本。不过还是挺喜欢的。


书本纸张的质地很好,两本书是由一个蓝色外壳包裹起来的,质地应该是纸板,竖版,繁体,古文,就是一般人看的话边上要放一本古汉语字典,整本书很有古典味道,很有感觉
个人希望以后可以买到这种样式的古医书~~~


线状竖排繁体注解的版本,确实让我心花怒放


拿到这本书让我欣喜不已,正在阅读中,很多繁体字不认识,正在一一查字典阅读。而且此书是按照旧书方式来排版的。


是中国的文化宝典籍,里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


包装不错印刷也好很是精美!


书送到的时候,盒子实在是脏死了,不过,里面的书倒是很好,没有脏,看起来很精致。总之,还是值得买的。


这部书是采用很古典的方式装订的,用的是宣纸单面印刷的,非常适合收藏或送人!!!


不错,非常不错,装订精美质地优良。


这书纸质不错,适合收藏,送人,不适合自己阅读


生怕多翻几下,就把纸给翻破了!


不要去买,不然,你可能会后悔的


  一、始计篇
   开战前准备充分,知己知彼,庙算于堂,方能百战不殆
   因势利导,阴阳幻化,方能虚实不定
  二、作战篇
   兵贵神速,以战养战(想起了日本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作战计划,鬼 子的战略还可以,但小觑了中国的抗战决心)
  三、谋攻篇
   上兵伐谋
   抓住战场瞬息万变的态势,以强攻弱,避实就虚(土共的围点打援,深得精髓)
  四、军形篇
   君子不离其辎重,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五、兵势篇
  


  《孙子兵法》共计十三篇,此书每篇包含题解、校勘、注释、译文、试笺五部分,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对于想读孙子兵法的,此版本是不错的可选版本。稍微遗憾的是,作者试图以其唯物史观再解读孙子兵法,有画蛇添足之嫌。诚若就事论事,不涉及第三方的讨论与驳斥则更显大家风范。


  要活,因利制权,兵无常形,诡道也
  
  生活中也是如此,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料敌在心,察机在目
  
  学会观察,随机应变的能力一定要强,虽然要有计划,但是不要死盯着计划。
  
  
  遇到困难,要避其锋芒,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许多事,你放置一放,过段时间,自然就会解决。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忍的精髓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以待敌之可胜。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最狠的解决办法绝不是表面看起来最强硬的那一种,而是表面看起来最温柔的一种,软刀子杀人才最不见血。。。。。。。。。。。。。。。。。。。。。。。。。。。。。。。。。。。。。。。。。。。。。。。。。。。。。。。。。。。。。。。。。。。。。。。。。。。。。。。。。。。。。。。。。。。。。。。。。。。。


  话说第一次读这种神物还是初中毕业后的暑假,所以说其是神物,源自这本书响亮的来头-------世界三大兵书之一。读完之后醍醐灌顶,完全一副给我三千城管,一路踏平小日本的感觉。与此同时,不禁感叹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是多么的璀璨,如满天繁星在黑夜中闪耀。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以至于平时走路都觉得头比别人抬得高,看得远。抬着头走路的好处在于不会轻易得颈椎病,抬着头显高,不至于驼背,呼吸通畅,心情好,心情好就自信,自信是因为我读过孙子兵法。
  
  这两天又读了一遍,一个只会意淫的搓逼,根本得不到三千城管,别说当城管头子,就是想当个普通的城管,远离公务员梯队,是不可能有机会的。与此同时,不禁感叹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是多么的璀璨,如满天繁星在黑夜中闪烁。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以至于平时走路都觉得头比别人抬得高,看得远。抬着头走路的好处在于不会轻易得颈椎病,抬着头显高,不至于驼背,心情愉悦,睡眠好,睡眠好就精神,精神是因为我读过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一本家喻户晓的书,这书我到现在为止读过三遍。
  第一遍是高中时,老师和同学的口里这本书「毛泽东打仗就是靠这本书」「中国兵法第一书」「美国军校必读之书」,稀里糊涂看完,似乎来到古时的战场,自己也可以运筹帷幄了。再看《三国演义》等书,对里面的计谋什么「火攻」「离间」了然于胸。
  第二遍是大学图书馆时,北大李零注解版本,严谨而风趣,扯东扯西的,读起来焕然一新。读这书深刻的感觉就是,当时边读边觉得特有道理,非常高明。但是读完就忘,一直就纳闷,别人能把孙子兵法用在企业管理,用在职场斗争,为什么我读了两遍了,也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觉,里面的理论现实一点也用不上呢。
  最近于是又摸起孙子兵法,最大的感慨是,人生中不同时期读同一本书,真是千差万别。现在的我和六年前的我,和十年前的我,世界观读书观完全不同。
  再看《孙子兵法》,这书过去没读懂就不是我的问题,本来是一本打仗的书,那时一直和大部分人的犯错误在于,用一种事先的偏见去读这本书,在这书里找到人生的答案,或学得一招半式,或者去解决现实的问题,结果是读得一头雾水。
  读书这事,还是「看山是山」。
  对于《孙子兵法》里的军事,有人问对现代战争有什么意义,我现在的看法是「毫无意义」。
  在一帖子下我写道:『
  现代战争要比孙武那时代复杂万倍不止,说白了,孙子兵法是一本当时战争抽象理论书籍,对战争很多因素如地形、攻城、选将、练兵做了研究,你把这些因素分解归类之后,发现每个因素都讲得很浅,只能算一本带兵入门书,具体还得靠实践。
  现代人做理论研究的精细度和方法论上,有专门的战略学、兵工学、政治学、管理学、信息情报学、战场决策系统等等精细化,古时候的军队组织是集权化,将领要关心军队的每个方面,现在的军队每个人都分工专业化,好比一个十来人创业团队和一个三五十万人的大企业。
  看看超级计算机战争模拟就知道其有多复杂。孙子兵法和现代战争理论就好比:古人看云预报天气和今天的国家气象系统。
  』
  就是说,这本书本质上是孙武带兵打仗的一些个人经验和方法论,有些粗糙,框架过于简单,它和『论语』『道德经』这种纯抽象思想性的差许多,和史记春秋左右传的史料也差许多。经验对于实践指导是有巨大局限性的,更别说是几千年后的今天了,这书被千多年来如此曲解和过度解读,被奉成「圣经」,最可怕引起一种民族盲目自大感,认为孙子兵法的中国人军事智慧是一流的,别人军事失误是因为没读孙子兵法的原因,只能说醒醒吧。
  至于说「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开在中学生的书单里,真是误导少年。「兵家」是一种技,在和平年代是屠龙之技,其结构在哲学、政治学、文艺学等差多了,少年们若不是军迷,还是多读读后者吧。去「兵家」的书里找价值观世界观,走错路啦。
  2013.09.17补充:再打个类比,很多人下过棋,没有人能看过《棋经十三篇》就成了下棋高手。


  孙子兵法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关于孙武练兵的一个故事,孙武为了能练好兵将大王的一个爱妾给杀掉了,最后将这群乌合之众做到整齐划一,真正动念头读这本书的缘由是来自于之前有段时间比较迷恋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里面除了单独的有一块谈战略以外,其他很多文章都渗透了战略的思想,突然发现和孙子兵法很类似,所以将孙子兵法拿过来看了一下,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里面谈到了对于敌我情况的分析,将将对比、兵力对比、战斗力对比、经济实力对比,这有这些对比好了以后才能分析出大概的赢面在那里,这点对于市场竞争的我们非常重要,只有分析了市场容量和竞争对手状况你再开始行动成功的概率才会大。另外里面有对于“势”这种力量的分析,雷军讲了很多,大家可以互为参考,里面亮点很多,结合实际体会会很深


  评《孙子兵法》,就一句话:高,实在是高!
  单评这本译注:
  优点:
  有校勘,有曹操注,讲解细致。
  缺点:
  注释以句而非以字词为单位,字词注释杂于句意之中,稍嫌混乱,且有难疑字未注明,欠详尽;整句注释常以“就是说”“意思是”等开头,啰嗦,且无异于翻译,与其下的译文部分重复。
  有注释与译文相矛盾,文章前后矛盾之处。大概是再版时校订不够周到。
  作者心态不够平和,对另一《孙子兵法》注释者大加笔伐,时时讽刺批判,因后者在其著作中得罪了他。
  成书较早,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以狭隘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去匡正褒贬古人显得迂腐可笑。


  文言类的书,真的只是过了一遍,不求甚解。
  
  看后面的批注,《孙子兵法》的局限性还是很多的。孙膑可以说是非常的谨慎。最近看《碟中谍》之类间谍题材的电影,简直太强悍了,那些工具都超级棒,太先进了。要是现在打起仗来,恐怕孙子留下的兵法只能给予我们精神支持。那些战地、士兵、粮草跟现在差太多了。
  
  不是不力荐,真的没怎么看懂。


   孙子兵法想表达的思想:
   1.掌握战场主动权
   2.出奇制胜
   孙子说出了政治,经济,气候,地形等与战争的联系,我觉得书中已经是最精简的语言了。
   有些地方读不懂,有些地方读得懂却想不明白,摘出一些
  
  摘:
   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兵者,诡道也。
   3.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4.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5.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6.日费千金,然而十万之师举矣。
   7.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8.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9.兵贵胜,不贵久。
   10.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1.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12.十则为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13.不知三军之事而司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感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司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14.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15.胜可知而不可为。
   16.举秋毫而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17.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18.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19.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20.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21.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22.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23.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24.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25.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26.兵非益多也,唯无武进。
   27.进而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28.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说实话,不知道这种书怎么读,所以就干脆拿以前学文言文的态度来看了,每次都读那么几小段,先自己想想意思,然后看注释,最后再串起来看整个的翻译。
  
  不知是不是以前的习惯在作怪,老是觉得有很多单字的古文并没有在注释里好好的解释,只是结合了语义给大体注释,使得我既没有真正理解该字在古文里的意思,又不能在下次碰到时举一反三去推断好新句的意图,最后竟感觉只是读了一本书,却没有积累起来古文阅读知识。
  
  看来要想真正研究和提高古文水平,得需要同时参考古文字典吧。


   最初那本孙子兵法,都已经烂成了两半。因为翻的太多,带的太多。小的时候从老爸那里弄来这本书,稀里糊涂的翻来翻去,总觉得玄乎。
   上大学后还把这书带去学校,又读过很多遍。之后的假期,偶尔会带这本书回家,又折腾到学校。书胶已经不堪重负了。
   其实真的开始理解这本书,是最近的事情。之前因为理解有限,总觉得不如《李卫公问对》来的直接。具体的讲军阵,讲战法,比较容易理解。那时候老在雄唐汉武的遐想里不能自拔。
  
   随着遇到的纷争越来越多,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我才开始领悟孙子兵法里更加深层的含义。我把孙子兵法里学来的道理和我生活的点滴结合起来。我不能左右国家兴旺,但我需要控制自己的生活。
   一、始计。它就像我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有人的计划长久,看的更远,在一开始就有很好的人生方向,当它人还在彷徨未来的职业道路的时候,庙算多者,已然准备好了一切。当他们同时跨入社会的竞争,得算多着胜。
   二、作战。兵贵胜,不贵久。人生里的每一步都是如此。外界只会看到你的成果,而不会太多的关注你的过程。不断的成功,才是进步的法宝。时间就是金钱。比如一个小小的会计证,有的人手到擒来,有的人考上三四年。这苦战而来的胜利,并不值得炫耀。因为大量的时间,伴随着无数机会都随你而去。只有通过考试,胜!才是重要的。战斗要速战速决,生活里的挑战也要全力以赴,尽快解决。
   三、谋功。其实古人早就知道,战争不过政治的延续。能够在政治上达成的目标,自然不必兴兵动武‘故上兵伐谋’。这章有太多被讲烂的道理。力量的对比‘十则围之,武则功之’;情报的刺探‘知己知彼’。这章太过精彩。简短的语句,不够总结里面高深的智慧。
   四、军形。这是对我触动最大的一章,因为它实实在在的影响了我的生活哲学。‘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多么明了的实力论。其实战争的胜负,在实力的累积中已经决定。日本能够如风一般偷袭珍珠港,却最终敌不过美国那雄厚的工业基础。‘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这里的形,可以是我们身上强壮的肌肉,在遇到恶人时给于强力的一击。可以是我们的资历,在应聘时、傲视我们的对手。可以是我们累积的知识,不费吹灰之力的通过研究生的考试。日常的生活就是在建造一座高耸的水坝,在竞争来临时释放洪水,从而赢得生活里的胜利。
   五、兵势。我的理解里,这章与上一章节紧紧相扣,也总结了中国战争哲学里最为广泛的一点,奇正。我想到的东西,也许不能够上台面,可它真真的存在。平日里业绩的比拼,为正。与上级的关系、以及开后门,可谓奇。正面争锋相差无几的两人,胜负就在于如何出奇。虽说有些手段不合乎君子之道。可是现实残酷,诡道不可忘。‘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这两句,让我想起了对生活节奏的控制。有时候为了通过考试,或者写出论文,而不舍昼夜、突然发力而成功,是一种造势。可是如果不顾忌休息,长期背负压力与疲惫,也许等来的是大病一场,反而失去了竞争的资本。
   六、虚实。‘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平日里,我们也不能一成不变。我很喜欢关心创业。在互联网时代,有很多小企业都遇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关键都是他们能够勇于创新,并且足够灵活。‘避高而趋下,避实击虚’都是这些小企业的生存法则。避免与大企业的直接冲突,对细分市场孜孜不倦的耕耘。‘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七、军争。从这里开始,我对里面的生活哲学的感悟开始减少。可能是内容与实际挂钩较多,人抽象的瞎想空间减少。接下来的几章也很有趣,遗憾的是我不能够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太多。所想写出的感悟也就不那么真实、有点造作,所以不谈太多。
  
  我觉得孙子兵法,要与自己的生活感悟联系在一起,才能读出它的味道。我一开始也是当纯粹的兵法来学,越到后来,就越能够体会其中的哲学。哲学思想需要主观臆断。我们不是为了求证历史,轻松一点、胡思乱想一些,又有何妨?
  


  这本书刚好与我买的版本是一样的。非常棒!已经快翻烂了....古人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很值得一看....通篇不外乎太宗皇帝李世民的一句话“致人而不治于人”....但是孙子兵法把这句换在各个方面的阐述的很好!古人千年前的智慧仍然濯濯生光...佩服之至!强力推荐...最好背下来也不错哦。


  一、始计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战例:越灭吴之战
  
  
  二、作战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故兵贵胜,不贵久。
  
  战例:北魏与大夏统万城之战
  
  
  三、谋攻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战例: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四、军形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战例:秦赵邯郸之战
  
  
  五、兵势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战例:官渡之战
  
  
  六、虚实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战例:齐魏桂凌、马陵之战
  
  
  七、军争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战例:魏、蜀争夺汉中之战
  
  
  八、九变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战例: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九、行军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战例:东西魏沙苑、渭曲之战
  
  
  十、地形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十一、九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战例:李朔雪夜袭蔡州
  
  
  十二、火攻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者也。
  
  战例:赤壁之战
  
  
  十三、用间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战例:石勒用间胜王浚
  
  
  孙子的军事思想:
  1、避实击虚。
  2、致人而不致于人。(即掌握战争主动权)
  3、先胜而后来战。(即打有把握的战)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5、以正合,以奇胜。
  6、识众寡之用者胜。(即视兵力的多少)
  


   军形篇第四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2011年看完的最后一本书--孙子兵法。纵观全书,战争的关键在于侦查和得势,用兵之法在于奇正和虚实,将王之道在于分析和判断。用兵的最高境界知己知彼,践墨随敌。


  战场即人生,人生即战场。
  
  战场上的“五事”、“七计”,也同样可以转化运用到生活当中。
  
  纵览“孙子兵法”,本质思想便是根据客观条件,事态的变化,做出自身的战略计划与调整。
  
  客观条件,从小的方面来说,要知道现在自己所处的环境,周围是一种怎样的氛围,对身边的人要了解,知道其特点,掌握自己所面对的这个问题的本质,大的方面来讲,知道我们的社会现状,有哪些利弊,哪些因素会制约到自己的发展,会对自己带来不利影响,要尽量迂回,“以迂为直”(军争篇);
  
  事态变化,“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生死。”(虚实篇),五行指水、火、木、金、土,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日指白天,月即月亮,就是说五行没有哪一个固定独胜,四时没有哪一个固定不移,昼有长短,月有圆缺。“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因素,才不至失去胜利的信心;在有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才能防止挫折的危险。”(《孙子译注·前言》),“要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并通过初步的本质到最深的本质。”(《孙子译注·前言》),在本质上做出改变,解决问题,从而扭转局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篇)在了解对方的同时,也要对自己很了解,明白自己的长短处所在,扬长避短。这一点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便是,了解一门学科、工作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特点,对症下药。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上下两段写得遥相呼应,彰显出深厚的写作功底,给赞!


完全同意,放到2000多年前确实很牛逼,但后面就一直背着各种光环效应了


不敢苟同。对现代战争无指导意义是显然的,但是作为一本哲学思想书,当然是会令很多人收益匪浅的。同意不该让学生读,至少普通学生要学的是知识而不是谋略,至少25岁以后,有点工作经验再读。


晕,完全不知道你想说什么。评判有用没用,并不是说看了里面的东西去怎么去使用。唉,悲剧啊!中国的学生定律。


@星座的力量 高人请把话说敞亮,哈哈,我也没听懂你在说什么


很欣赏你敢于质疑社会主流价值观,独立地思考,值得我学习。但是细想两千年后,几十年之前世界大战等战争中、社会生活中,还是有人能从中领会奥妙,想必此书必有其可取之处,只是由于年纪或阅历什么的原因,我们还未能全懂吧。且慢慢看


作为一本哲学思想书,应该用辩证理解他的哲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解。


一本好书,不过时的书。


呵呵~只是作为爱好者在读而已,其实兵法云大多数军事家都知道,重要的是在实战中的判断,霍去病就是一个实例


按楼主的说法,是不是《论语》也应该过时了?之所以是好书还在于它的思想、哲理,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论,今天方法论的书籍实在太多,教懒了一代人


@辣匠 恰好孙子兵法就是一本方法论的书,十句有九是在技的层面。
@蒸汽昆虫 很多都是些打仗常识,好比现在军队人手一本「战争生存指挥手册」,几千年后被人发掘出来过度解读。
哲学思想


我个人认为,一本经典,如果反复研读,应该都是会经历三个阶段。其一,看山是山,从浅层面的认识和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其二,看山不是山,内容已了然于胸,只要思考,比然会出现自己的思想和书中思想碰撞的火花。其三,看山又是山,通过一次次的碰撞,会形成自己的理解,这个时候对书中的思想就会感悟。
毫无疑问,孙子兵法就是这样一本需要反复研读领悟的一本书。我个人感觉楼主停留在了第二步而没有走下去,殊为可惜。


有些东西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的解读纵使自己认为很有道理也不定经得住实践的推敲、马克吐温好像有句话说的就是:若果只能从一件食物中得到一定的启发,那就不要再企图得到更多。
话说来,任何学科最后都会抽象成哲学,孙武子对军事的研究最后总结称自己的一套军事哲学也不值得奇怪的。


@鹰司辅政 谢谢您点破,继续行走中,人生就是一个今是昨非的过程
@蒸汽昆虫 哲学其本质,就是规律的抽象,经验的总结。


两千年前壹加壹等于
两年前后壹加壹还是等于二


以狭隘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去匡正褒贬古人显得迂腐可笑。
~~~~~~


没看懂便不要说 局限性还是很多云云。。。没资格。。


“看后面的批注,。。。”


LSS注意读人家的原文,人家说的是郭化若对孙子的批评,不是楼主。
LZ,孙子兵法讨论的是战略问题,战略问题比较高屋建瓴,不涉及你说的那些


关键是运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