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咬文嚼字书林.吟诵卷-千古好诗

徐中玉 主编,萧华荣 选注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1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

徐中玉 主编,萧华荣 选注  

页数:

143  

字数:

10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意思大致相同或很近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高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情、精意。这种方法,先秦时代已开始采用,多用于学诗。以后逐渐广及于词、曲、文、赋等各种文章。过去吟诵时曾配合音乐舞蹈,相应还制有谱子,但一般人“徒歌”的多,按文本情调自由高声吟诵。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盛行语体文,对传统文化批评过激,吟诵习惯好像也在破除之列,只在专治古诗词文的学人中,才略有保存。其实,作为一种学习、鉴赏的方法途径,吟诵对理解和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仍有积极的作用。至今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熟极而流的文学精品,对做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  有几句古话是耐人寻味的,如: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诗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些话都是前人读书有得的经验之谈。  应邀主编这套书,意思很单纯,就因顾觉我们历史悠久的吟诵精品之风已越见衰微,非常可惜。香港学校比较重视,听说日本不少学生也能熟背出不少唐诗。我国青少年受到的语文教育过去大多受政治运动干扰,一味追求急功近利,立竿见影,要求为一时政策服务,对语文教育的规律长期缺乏应有的探讨,大家现已痛感问题很多,教学效率不高。对古代长期积累下的成才经验,没有进行科学研究,往往全盘否定,否则像吟诵精品这一传统,就不致愈来愈不景气。此书的出版,正是对此遗憾的一种弥补。

书籍目录

序诗 经 木瓜 硕鼠 蒹葭屈 原 国殇汉古诗 上邪 长歌行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牵牛星曹 操 观沧海 龟虽寿曹 丕 燕歌行曹 植 野田黄雀行左 思 咏史陶渊明 归园田居 饮酒鲍 照 拟行路难谢 胱 王孙游瘐 信 重别周尚书南朝民歌 西洲曲北朝民歌 木兰诗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 炯 从军行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张九龄 望月怀远贺知章 回乡偶书王之涣 鹳鹊楼 凉州词孟浩然 过故人庄 春晓王 维 山居秋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渭城曲 杂诗王昌龄 从军行 出塞 闺怨李 白 蜀道难 将进酒 行路难 关山月 长干行 月下独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咬文嚼字书林.吟诵卷-千古好诗 PDF格式下载



人一生想成功必须要做三件事;一读好书,二交高人,三见世面!!


都说过了,和教科书上的原文不一样,这样考试时就不好办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