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1998年合订本
1999-5-1
上海文化出版社
郝铭鉴
566000
无
“咬文嚼字”是一个“冷门刊物”,它之所以能“咬”得有声有色,“嚼”得有滋有味,越办越红火,除了刊报的针对性外,还和编重视可读性有关。 《咬文嚼字》既是一本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读物,又是传播语法知识,纠正病句、错宇的专门读物,同时还是一本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的读物。
序 周有光特稿润物细无声——吕叔湘先生与《咬文嚼字》 郝铭鉴语林漫步“外援”不如“外员” 尤克勤“必也正名乎!” 陆淳维护“那么”的纯洁与健康 尤克勤写信封也有学问 牧橐与孙女论字 兰楠录以备考 杨永强说说“二楞妈” 裘其瑛合情合理的“悖谬” 晓秋旅游途中遇歧义——飞来钟和自卑亭 秦旭卿漫谈“报章体” 文炼涉及·涉及到·涉及不到 舒宝璋语文规范面面观 文炼关于“伊” 李骏虎“两脚如麻”与“凤梨” 张望语文规范的时代特征 文炼“高不高兴”之类 周云汉由“犯罪嫌疑人”想起的 罗禹名人错怪名人 房向东女孩?男孩? 金波生“二手”的困惑 华坚“忝列其中”一议 刘民钢闲话书名 祁戎由《“橙子”没有脚》想到的 欧公柳起名三忌 王效中“没商量”的商量 张粉琴“关公”还在战“秦琼” 张国威追踪“多多” 何伟渔数量表达三题 余双人“在”“于”和“在于”——读《马氏文通》一得 张斌一位编辑的感叹 肖痕报刊扫描“封禅”及其他 铿然“蜕化”和“退化” 吕传友落笔当“心中有数” 陈鸿斌江休夏和《江邻儿杂志》 章锡良怎么说才对 林栋众议院和众议员 侯印林一首张冠李戴的诗 薛隆基引文莫忘核对 张志达“余党”应作“党羽” 蔡茂棠“拟”是什么意思 张文虎“豆蔻年华”如何成婚 刘波“衙门”辨 朱华“轩然大波”实无波 丁益词语误用偶拾 张志达“望其项背”的误用 李南生“世界纪录”焉能“作古” 刘方宣送不得的“仙逝” 关丙卿何必用“其” 黄鸿森“骂死人”有歧义 胡凌青徐锡麟被改名 何立洲舞蹈家赵青的“先生” 管鑫万“相戚与共”与“焚为一炬” 杜俊杰“皇天”只配“后土” 宋金其“黄庭坚”换鹅 钱行谁“捉刀” 田之雨“关张歇业” 谢礼波话说“沧桑” 胡君里忽此忽彼 似此似彼 凌乙盗跖与柳下季是一人吗 林章文面值·面额·币值 薛文潮用语啰唆二例 欧公柳程婴与公孙杵臼的错位 邢家盛注意“竟”字的暗含义 李悌华《老子》中没有“大智若愚” 述之“他”是谁 丁益“整整”不整 董惠宁由下降超过一倍说起 刘汝燮等信步何须缰 章锡良古人今人莫搞错 舒宝璋蒲松龄改姓 徐世华“援手”难伸 胡一之“三吴”岂能指江苏 扶耒子引文忌张冠李戴 晓津“不止一文”与“清末明医” 叶才林话说“同日而语” 夏业昌何谓“残缺型家庭” 陈星汉“王抒”“蓟门”之误 闻喜强借胶州湾的是德国 王籣从雄兽“发情”谈起 袁春荪“汗牛充栋”与“滥竽充数” 陆勤富孙传芳在何处被刺杀 闻喜辞达而已矣 凌乙尽占、仅占、竟占 袁诹整整差了90° 周建成百字六误 丁益“以儆效尤”不作“以敬效尤” 陈德滋主弦律 王剑“谈话”“讲话”“报告” 宋国勋“厘毫”之差,老龟成怪物 李田新“树艺”和“羽化” 林章文“湛水遗风”之类 李木子何谓“春蚓秋蛇” 赵芳远“另一个陈嘉庚”之类 孟佶“多则被疑”作何解 吴鸿春误用“最”字一例 中郎谁立军令状 辛南生湛江市在哪儿 余祁哭笑不得的“笑话” 张德琦“惨淡经营”不惨不淡 秦桑落笔宜慎 莫澜舟长句易犯语病 欧公柳绍钧“顶替”绍翁杜甫“抄袭”李白 左慎五……
几乎每部香港影视片都有这种特异的讲法。大都是问是还是不是的问句,可以有主语,也可以不用主语;也有一些是表示绝对是如此的感叹语(如“你说高不高兴”、“你说焦不焦急”)或责令对方表示肯定态度的责问语(如拿刀搁在人家脖子上,说“你参不参加”。其中,最常涉及的是并列结构的形容词和动词,例如“愉不愉快、热不热烈、新不新鲜、厉不厉害、焦不焦急、规不规矩、参不参加、考不考试、讨不讨论”等;其次是主谓结构的形容词,例如“心不心疼、脸不脸红、手不手软、齿不齿冷”等;再次是偏正结构的动词,例如“热不热爱、口不口试、合不合作、可不可靠”等;以上例子均实有所出,片名从略:这种语法内地人感到别扭,首先是因为内地没有这种讲话习惯。“普通话”里,大体上只有某些动宾结构的词语才能这样一拆一合,例如“吃不吃饭、喝不喝水、看不看戏、打不打球、洗不洗脸”等等,这是普通话的习惯。正因为如此,人们一当听到这一类话,就会按照这样的格式和习惯去类推,所以总是觉得格格不入。其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有一个语法的理性抉择问题。文化群体自古至今不断地在自觉地选择最合理的言语结构方式。这种分合式的紧缩语的要害在于可分可合。动宾结构的两个语素(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吃、喝、看、打、洗”和“饭、水、戏、球、脸”正是如此,你说“吃不吃饭”等等,人家既不会误会,也不会有什么结构残缺和语素悬空的感觉,所以才被公众肯定并因而“约定俗成”。
希望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以及一切与语占文字工作有关的部门,将《咬文嚼字》作为有关人员的业务学习材料,人手一册,持之以恒。倘能如此,扭转出版物和社会上语言文字混乱的局面,就大有希望了。 ——《人民日报》(1995.3.2 2)《咬文嚼字》是一个“冷门刊物”,它之所以能“咬”得有声有色,“嚼得有滋有味,越办越红火,除了刊物的针对性外,还和编者重视可读性有关。 ——《新闻出版报》(1997.1 230)《咬文嚼字》既是一本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读物,又是传播语法知识,纠正病句、错字的专门读物,同时还是一本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的读物。 ——《澳门日报》(1997.8.2 9)一本“冷门”小刊物投放市场,就像一叶扁舟飘进了语文不规范的汪洋大海里,可是它不但没有被恶浪打翻,惨遭灭顶之灾,反而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新加坡《联合早报》(1996.1 2.3 )
《咬文嚼字合订本(98)》是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
无
一直很喜欢这本书,很好,长知识
质量非常好,内容很可靠,很实用,大家都很喜欢
推荐,从9岁至99岁都适合。
第一次购书 感觉挺满意的 孩子挺喜欢的 以后继续购书
买齐了!
这个杂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一直都在关注。
当当书不错,就是价格高点。
合订本尤其是98年这种合订本,性价比很高!
内容新颖,知识丰富,印刷质量好。
该书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真正是开卷有益啊!
封面的边边角角有些脏了,有些边磨破了,也不算太严重,看在折扣的份上就算了
这年月还能把这种期刊(合订)坚持着延续办好,不容易,读书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