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回忆鲁迅

郁达夫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

郁达夫  

页数:

16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编入了郁达夫的《回忆鲁迅》长文和其他谈鲁迅的全部文字,尽可能采用最初发表的版本,不作任何删改,以存其真。 郁达夫比鲁迅小十五岁,但他们是同时代人。郁达夫写鲁迅,没有塑造光辉形象的任务.也没有谬托知己把自己写成“老战友”的意图,因而写得潇洒,正因为潇洒,也就真实。编入本书的《回忆鲁迅》长文和其他谈鲁迅的全部文字,尽可能采用最初发表的版本,不作任何删改,以存其真。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
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
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
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
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
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
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
笔优美的游记。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
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
放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1928年起,郁达夫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其后还有《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
夫日记》、《达夫游记》、《闲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以及《达夫所译短篇集》等。郁达夫的创作风
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
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
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
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书籍目录

本书编辑说明回忆鲁迅致周作人(1923年10月)《生活与艺术》书后历史小说论给《世界日报副刊》的编者读《老残游记》对于社会的态度革命广告讨钱称臣考《大众文艺》第一期编辑余谈《大众文艺》第四期编辑余谈最后的一回致钱公侠(1929年4月)致周作人(1929年9月)致周作人(1930年5月)致周作人(1930年6月)寻找鲁迅启事赠鲁迅先生萧伯纳与高尔斯华绥移家琐记(二)中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致周作人(1935年1月)鲁迅与周作人的散文继编《论语》的话致叶圣陶(1934年9月)小说与好奇的心理我所喜爱的文艺读物国防统一阵线下的文学致许广平唁电对于鲁迅死的感想怀鲁迅 今日的中华文学(上)今日的中华文学(下)鲁迅先生纪念奖金基金的募集鲁迅的伟大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手民之误抗战以来中国文艺的动态几个问题我对你们却没有失望我对你们还是不失望友人们的消息一二八的当时致许广平(1939年2月)致萧玲(1939年5月)《回忆鲁迅》题记纪念柴霍夫《鲁迅先生生活散记》编者附志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文人”为郭沫若氏祝五十诞辰敬悼许地山先生附录 忆郁达夫与鲁迅的交往(王映霞) 林语堂和鲁迅的一次争吵(王映霞) 我记忆中的鲁迅与许广平(王映霞) 《郁达夫日记》残片中的鲁迅(丁言昭)

章节摘录

书摘  和鲁迅第一次的见面,不知是在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我对于时日地点,以及人的姓名之类的记忆力,异常的薄弱,人非要遇见至五六次以上,才能将一个人的名氏和一个人的面貌连合起来,记在心里——但地方却记得是在北平西城的砖塔儿胡同一间坐南朝北的小四合房子里。因为记得那一天天气很阴沉,所以一定是在我去北平,入北京大学教书的那一年冬天,时间仿佛是在下午的三四点钟。若说起那一年的大事情来,却又有史可稽了,就是曹锟贿选成功,做大总统的那一个冬天。  去看鲁迅,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事情。他住的那一间房子,我却记得很清楚,是在那两座砖塔的东北面,正当胡同正中的地方。一个三四丈宽的小院子,院子里长着三四棵枣树。大门朝北,而住屋——三间上房——却朝正南,是杭州人所说的倒骑龙式的房子。  那时候,鲁迅还在教育部里当佥事,同时也在北京大学里教小说史略。我们谈的话,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只记得谈了些北大的教员中间的闲话,和学生的习气之类。  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房间里的陈设,简单得很;散置在桌上,书橱上的书籍,也并不多,但却十分的整洁。桌上没有洋墨水和钢笔,只有一方砚瓦,上面盖着一个红木的盖子。笔筒是没有的,水池却像一个小古董,大约是从头发胡同的小市上买来的无疑。  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合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  同一个来访我的学生,谈起了鲁迅。他说:“鲁迅虽在冬天,也不穿棉裤,是抑制性欲的意思。他和他的旧式的夫人是不要好的。”因此,我就想起了那天去访问他时,来开门的那一位清秀的中年妇人。她人亦矮小,缠足梳头,完全是一个典型的绍兴太太。  前数年,鲁迅在上海,我和映霞去北戴河避暑回到了北平的时候,映霞曾因好奇之故,硬逼我上鲁迅自己造的那一所西城象鼻胡同后面西三条的小房子里,去看过这中年的妇人。她现在还和鲁迅的老母住在那里,但不知她们在强暴的邻人管制下的生活也过得惯不?  13-15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回忆鲁迅 PDF格式下载



郁达夫,现代小说的大家,想看看他笔下的鲁迅先生印象,就买了。多学习下。


不同角度了解鲁迅和郁达夫。


我订的书9月29送来了,可是我放假回老家了,当时打电话我说了十月八号或者九号再送来的,结果一直没有送来了。我不知道怎么了。想请问一下,帮我查查!谢谢


對喜歡魯迅和鬱達夫的人來說都是值得一讀的材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