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卢盛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卢盛江  

页数:

45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以魏晋二百年玄学兴盛为基点,着眼魏晋至明清一千多年文学的发展,探寻玄学在中国文学民族特点形成过程中留下的印迹。《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考察玄学的形成之后,从人生人格论、本体论、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几个方面,考察玄学联结文学的特质,指出玄学影响中国文人性格,主要有任诞率真、以入俗为超俗、淡泊宦情、追求高雅超逸风度几种类型,这几种类型对文学都有重要影响。《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内容主要有《魏晋玄学的形成及其特质和意义》、《魏晋玄学与中国文人性格》、《魏晋玄学与古代文学创作》、《魏晋玄学与古代文学理论》等。

作者简介

卢盛江,江西南康人。1951年11月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古代文论、东方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197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1985年于江西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9年于天津南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6年,日本立命馆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1998年,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均从事中日文学比较研究。2004年,韩国济州大学客员教授。现为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魏晋玄学的形成及其特质和意义第一节汉魏思潮的演变与玄学的形成第二节玄学人生人格论——玄学与文学联结的特质之一第三节玄学本体论——玄学与文学联结的特质之二第四节玄学思维方式——玄学与文学联结的特质之三第五节玄学审美意识——玄学与文学联结的特质之四第二章魏晋玄学与中国文人性格第一节任诞放达与任情率真——玄学影响中国文人性格特点之一第二节以入俗为超俗——玄学影响中国文人性格特点之二第三节淡泊宦情,冥于自然——玄学影响中国文人性格特点之三第四节情趣高雅,风度超逸——玄学影响中国文人性格特点之四第三章魏晋玄学与古代文学创作第一节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玄学与玄言诗第二节玄学清音孕山水——玄学与山水诗第三节仙境——玄境——玄学与游仙诗第四节玄学与古代散文创作第四章玄学与古代文学理论第一节玄学与古代文学本体论第二节玄学与古代文学“缘情”说第三节玄学与古代文学创作论第五章玄学思维方式与古代文艺第一节玄学以简驭繁与古代文艺第二节玄学言意之辨与古代文学第六章玄学与中国文学的审美情趣第一节玄学与文学闲逸雅淡情趣的追求第二节玄学与文学自然美的追求第三节玄学与文学传神美的追求结束语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的几点理论思考主要引用与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在“有情”与“无情”、“情”和“礼”的关系问题上,同样体现出玄学在人生人格问题上的理论探讨。何晏有过儒家以礼节情的思想。但是,他也有缘情制礼、让情返归自然的思想。他在《与夏侯玄难蒋济叔嫂无服论》中说:“男女有别,未若嫂叔之至者也。彼无尊卑之至敬,故交接不可不疏。彼无骨肉之不殊,故交疏而无服,情亦微矣。”他考虑到“礼”的因素,叔嫂之交,应该循男女有别之礼,又因无尊卑之至敬,因而交接不可不疏。但是,他也考虑到“情”的因素。他的意思,叔嫂无服,是因为他们交疏,但假如平日里叔嫂交接不疏,是否应该有服,他没有说,只说“情亦微矣”,即叔嫂之间的情感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微妙之处。它似包含一层意思,即正因为这情有微妙之处,因而应该随机处之。交接疏因而没有多少情感,自当无服;而平日交接不疏,比如同在一门之内,有相奉养之义,有一定情感,可能就不一定如此。在这里,如何循礼,还要看“情”的具体情况而论。关于圣人“有情”、“无情”的争论,《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何邵《王弼传》只说:“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之情。”何晏所说的具体内容,可能是认为圣人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不是因为他无情,而是圣人能节制情,能以礼节制情。但何晏也有道家无为无欲的思想。何晏《景福殿赋》:“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除无用之官,省生事之故,绝流遁之繁礼,反民情于太素。”把情和自然联系,主张绝繁礼,让民情返归“太素”即自然,已纯然用玄学“自然”说来看待情。王弼观点与何晏有所不同。《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说:“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本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矣。”他的意思是,圣人高于常人的是他的精神,但他和常人一样,有“五情”(各种感情)。情的产生既然出于自然,当然应该因其自然,不为所累。《三国志•钟会传》注引王弼的《戏答苟融书》谈到,孔子因得意门生颜回之死而悲伤过度,以至不能自制。王弼解释说,这是因为“不能去自然之性”。就是说,即使是圣人,自然的感情也是无法去掉的。王弼注《易》,解释《文言》“利贞者,性情也”时说:“不性其情,焉能久行其正。”王弼所谓“性其情”,是说人的感情要建立在自然真性的基础上。


编辑推荐

《魏晋玄学中国文学(上下)》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PDF格式下载



该书为魏晋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入点,是本值得参考的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