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共和国风云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

尹家民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1-01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尹家民  

页数:

498  

字数:

39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世上有言:写不尽的毛泽东,说不尽的周恩来。这大致是说:毛泽东所代表的是一种思想和一种独特的实践,其博大精深难以穷尽;而周恩来代表的是一种道德人格力量,仿佛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本书中了解共和国风云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吧!

作者简介

尹家民,部队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以纪实、传记文学为主,因创作陈赓、黄镇、张国华、陶勇等大批将帅文学作品而成名,媒体评介其笔下的蒋介石传神入木,具有广泛影响。已在海内外出版《风流大将军》、《将军不辱使命》、《谁为中国申辩》、《百将之夜》、《舰队司令生死传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开国第一天 1、进京路上,两位领袖意味深长的对话 2、毛泽东的防弹车不见了,周恩来大发雷霆 3、毛泽东不知去向 4、周恩来坚持要毛泽东住进菊香书屋 5、主席台上不能没有宋庆龄 6、领袖们没有和苏联老大哥们喝醉第二章 密议在克里姆林宫 1、毛泽东担心共和国得不到承认 2、毛泽东访苏的进程加快了 3、周恩来关注毛泽东安全的每一个环节 4、毛泽东看见一块汉字碑,似话中有话 5、一枚锈手榴弹惊起中南海一池春水 6、斯大林纳闷:毛泽东为何坚持要周恩来赶来呢? 7、一经苏方同意周恩来来苏,毛泽东顿时心情豁然 8、周恩来搬到毛泽东楼上住 9、毛泽东再次把斯大林的话头交给周恩来 10、周恩来力图打破僵局,又要不失毛泽东的“立场” 11、毛泽东与周恩来最后商定的条约 12、周恩来撤除隔板似乎是一种象征第三章 北邻战火如烧在心第四章 中南海“打老虎”第五章 共和国拒绝阴谋第六章 两个伟人和三个名人第七章 冒进之争第八章 攻不在禹下第九章 庐山:历史的插曲第十章 动乱之途第十一章 生死“九一三”第十二章 组阁风波第十三章 诀别在龙年主参考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周恩来还设计了一个具体方案:“从清华园火车站下车,然后改乘汽车进颐和园住宿一夜,第二天去西郊机场举行入城式。人城式上,先检阅部队,然后与各界代表见面,特别是要与那些知名人士如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茅盾等见面。这些人与我们合作共事,今天胜利了,他们高兴了,急于见到我们,他们也在考虑今后怎么办,新政府里给他们安排什么工作。这些,都需要进行协商的。”  毛泽东沉思着点头:“我赞成恩来的意见。明天就要和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见面了。明天见面,是他们欢迎我们,也是我们欢迎他们,并向他们表示感谢。希望他们继续同我们合作,在今后的政府工作中,使他们做出应有的贡献。”  没有任何争议,具体安排落在了周恩来身上。  中央人民政府的人事安排是这样的:副主席6人中,党外人士3人(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何香凝、赛福鼎、陈嘉庚、马寅初、马叙伦、郭沫若、沈钧儒、沈雁冰、陈叔通、司徒美堂、李锡九、黄炎培、蔡廷锴、彭泽民、张治中、傅作义、李烛尘、李章达、章伯钧、程潜、张奚若、陈铭枢、谭平山、张难先、柳亚子、张东荪、龙云)。再看政务院人事安排: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2人(郭沫若、黄炎培);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谭平山、章伯钧、马叙伦、陈劭先、王昆仑、罗隆基、章乃器、劭力子、黄绍竑)。在政务院所辖34个部、会、院、署、行中,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14人(上述民主人士中,后来个别人恢复了共产党党籍,有少数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二天一大早,毛泽东就起来了,按老习惯,他要到街上走走。可走了一遭,竟见不到什么人。他有些奇怪地问县里的干部:“据说涿州城早年很繁华,怎么现在如此冷清?”  县委书记说出缘由:“国民党九十四军在这里驻防时,为了‘防共’,把所有商户都赶到东关去了,不让人们到城里来。”  “哦,是这样。”毛泽东似乎明白了,又提问道,“现在城内已经没有九十四军了,为什么还不迁回来?”“正在迁,正在迁。”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登上专列,向北京进发。上车后,稍事休息,他们又集中到毛泽东的车厢,谈论有关北京城内的情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共和国风云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