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
2008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周末《后台》编委会
229
270000
无
解密一个大报的新闻后台操作,打造中国最佳新闻案例读本。 南方周末的《后台》提供了一个优秀媒体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进行新闻实践的范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经验,弥足珍贵,往往比一般理论更具生命力。 本书选自南方周末未曾公开发表的文字,包括没有发表的报道,包括内部刊物上披露的“新闻背后”的秘事,包括勤奋的新闻人对专业、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邓科,《南方周末》记者。
编者的话没有写在报上的新闻 遭遇“深喉” 逃亡的警察,你还好吗 我是记者,看到爱情 崔永元长征:上下不讨好? 与黑社会有关的男人,与李敖有关的女人 柏杨在大陆的封山采访 神雕之死 附:神雕之死 午夜列车上,一位妇人的追寻 我害怕“黑户”那双期盼的眼睛 在美国,我人生第一次说出了那四个字 政变为何成为“嘉年华” 才走唐僧路,又行长征路 9岁儿子指导我写稿 差点被日本遣返 城管“英雄”,小贩“凶手”? 附:城管副队长之死 提问高强 电话那端的命运 总不能警察强拆警察吧 他,和他们的世界 给“最牛钉子户事件”收官 陈晓旭和那些出家的人 探访西半球最后一个神秘国度深思成就深度 南方周末历史上的三道招牌菜 “叫魂”试验 为邱兴华而哭 《时代》正变成另一个《经济学人》? 附:专访《时代》执行编辑:我们如何改版李丹婷 这是让娱乐制度恐怖的故事 附:你不会懂得我伤悲袁蕾 “我”懂得他们伤悲 附:袁蕾访谈黄婷专题:境外采访秘诀 在德国问路为什么尽量找女性 “千万不要在东京机场打的” 没有什么报道值得拿命去换我们不说,他们说 批判的武器 许知远离开之后的“观察家” 悬挂在我们头上的“天问”
遭遇“深喉”一直想面见一位朋友,但是我至今不知道他(姑且以男性“他”称之吧)的名字,甚至性别。他是我在调查深圳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天价收费骗取工伤保险中的举报人,隐姓埋名在医疗系统里的“深喉”,也是我迄今为止的新闻调查生涯里最神秘的线人。我无法描摹他的形象,但我想他最明显的性格特征是不轻言放弃。9月与10月,在我出差期间,他以每星期一封的频率给我寄举报信。他在信里称还以同样的频率给深圳的一些监管机构和国家监察部寄信。举报信全部是打印文字,信封有六个鲜红的惊叹号,没有署名。举报信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原主任朱志祥,从两个烧伤病人身上,多收了161万元医疗费,这些费用全部来自社保基金……朱志祥被‘双规’后又安然出来,能量之大让人不解。”举报信称:“而在近4年来,他巧立名目,吞噬的工伤社保金远多于此……”对一个调查记者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题材,尤其是在国家总理都强调要守护好社保基金的背景下。信封上唯一的联系方式,是一个无论什么时候打过去都接不通的手机号,旁边注明:只能发短信。我不清楚这个手机号码是否失效了,就试着给他发信息。连续几天,都没有等到回复。我推想他可能因为我没有及时回复而扔掉了这个号码。如果没有内部举报人,如此大的黑幕,记者以一己之力根本没法揭开。但现在,这个调查大题很可能与我失之交臂。我清楚这些内部举报人的心理,他们在举报无望后,常常会销毁一切痕迹,包括销掉电话号码,以求自保。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他的短信却忽然在几天后的深夜降临:“能联系上你真好,如果你有足够的坚持与勇气,就可以发现巨大的黑洞。”我一下子就笑了,发给他短信:“我以为你已经销掉手机号了,看得出你是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他回复:“只是尽一名医务人员的本分而已,其实私下里,很多医务人员都是见不得那些不讲医德的行为的。”我不敢肯定他的举报动机是纯粹地为维护公共利益,还是与涉案医生朱志祥的个人恩怨。所以先面见他,有利于我判断他的动机,也有利于进一步判断他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到了深圳后,不断地通过短信希望和他见面。他回复:“你知道安徽医大的张曙吗?他公开举报,结果全国的医生护士都骂他有病,全院无人理他。我害怕这些,我害怕丢掉工作,我不敢和你通话,不能让你听出声音,甚至发信息都怕朋友知道,我和朱志祥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只是无法忍受这令人窒息的黑暗!”这一瞬间让我想起了一些“精神异教徒”。总有一些人,他们的良知特别敏感,即使是利益共同体的受益者,也会时时反思这个利益体内那些挑战道德与法律底线的行为。我曾经接触过向央视举报美容材料“奥美定”的“深喉”,一位心怀任侠的卫生系统官员。我也曾经碰到过某省巨大腐败窝案的举报人,一位游走在政商两界的良知之士,数年不息地和腐败战斗。我也碰到过由地下转向地上的举报者,一个叫黄元勋的煤矿主,连年举报,富裕的家庭变成一贫如洗,唯有举报材料如山。在多次受到生命威胁后,他向省委书记写遗书。贪官被扳倒之日,他和当地民众一起放鞭炮相贺,在电话里向我欢声大喊……想到此,我意识到不必急着和这位神秘举报人见面。举报人差不多每天给我发短信,询问调查的进程,提供我需要的大量涉案人和监管机构的电话。他建议我找到几位知情医护人员。我一一给他们写信道:“你看到这封信时,请不要惊慌。你不要以为,这个社会是冷漠的。不,这个社会其实不乏好人,像你一样的好人,只不过多数时候,他们都藏在暗处,他们沉默着,他们缺乏勇气。在这个不乏好人的社会里,最可悲的是好人的孤立无援与孤军奋战,所匮乏的是好人与好人之间的相互支援。只要好人们能够团结起来,哪怕是能够暗中团结起来,黑暗就不会可怕,真相就没法被遮蔽!”一些医护人员被打动了,他们提供了许多触目惊心的情况。例如,医院曾编制一个会自动乱收费的电脑程序,一些医生为拿回扣而滥用药物医死了人,如此等等。但他们多以口头陈述为主,缺乏书面证据,这对一个调查报道来说有致命的危险。必须找到书面证据。在一个僻静的餐馆里约见了一位内部医护人员。这位医护人员告诉我,他曾经复印了深圳二院烧伤科上百本涉嫌乱收费的病历。后来,时任烧伤科主任的朱志祥被“双规”后安然释放,令他绝望,一怒之下他把病历全烧掉了。在此后的十余天里,我陷入了寻找物证的僵局中,甚至懒得给那位举报人复短信。有一天,他发来了这样的短信: “说实话,没有您的消息我很是不安:一为无法彻底帮助您,二怕您灰心走了……您不能放弃啊,没有您真相如何大白!”
《后台(第2辑)》由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
无
如果精彩的新闻都在内参上,那显然是一个不理想的社会。因此,当我拿到由《南方周末》内部刊物文章辑集而成的《后台》一书时,并没有抱着这样的念头。不幸的是,《后台》中还是有相当多的精彩故事。好在,这并不是它的全部,甚至不是它的主体。
了解南方周末的成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其他媒体的产品比较,另一种是与它自身的生产条件比较。《后台》让我们看到南方周末贡献了最好的自己,同时也成就了最好的自己。网络媒体主要是在媒体的基础上工作,我们不光要对南方周末的记者编辑们这样艰辛而光荣的工作致敬,还要致以发乎内心的感谢。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南方周末,希望越办越好
看《后台》是缘于《南方周末》,而看《南方周末》则是缘于我们的新闻课老师。初认识南周是在今年,我上大学后的第一个三月分。喜欢南周,喜欢他的气质。在当当上买了《后台》,不仅是它的强大舆论评论,是那句“这是追寻‘真相’的真相,这是没有‘表达’的表达”,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南周已经如此了,我很好奇《后台》究竟是怎样的。而事实是《后台》并没有让我失望,它真的是我们青年学生应该读的好书。从中我看到了作为一名职业记者的努力、道德、责任、良心、无奈、挣扎和彷徨。《后台》让我重新去审视现在,重新思考我的将来。它让我更理性地看待这个社会,看待我自己,也让我陷如了迷茫。我困惑了,因为我发现之前的我太理想化了,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种迷茫感一直伴随着我,不知道前方什么时候才会亮起一盏指路的灯……也许这对于身为大学生的我是好的迹象,现在困惑总比将来不知所措好吧。但是越是长大,越是看得清楚,就越是清醒,就越是懂得。但相应的代价是完全摧毁之前的我,重塑一个我。可不可以不要长大?
我是一个南方周末的忠实读者一直以来,我就很看中南方周末的报道风格,他很写实,往往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背后的故事,因为我是一个咨询师,看待问题往往喜欢分析背后的原因,因此,我觉得后台这本书的笔调,非常符合我的口味感谢南方周末,希望能出更多更好的写实文章!
《后台2》没有让我失望,相反地,他甚至比一更出色!幕后台前报道专业非专业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想知道的不得不说《南方周末》是中国最好的报纸!他们尽最大可能的告知了事情的真相还原了事实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是学新闻的,后台的第一辑和第二辑我都看了,感觉获益良多,推荐给大家看
《后台》第一辑、第二辑,我都买了。很不错。不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其他文化人,相信你看了,都会有收获。
可以看到新闻后的故事,让我们可以多一个解度了解事件。我还感受到南方周末这份报纸对于传媒的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待
出自<南方周末>的编辑记者们,<后台>有胆识,有深度,有思想,有内涵.事件叙述客观公正,看视无观点,实则深藏其中,回味无穷,不可不读.
我知道新闻背后是有故事的,因为自己也是一名记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大报为什么能成为大报,好的报道为什么会那么好,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这些是课本上学不来的。有感动,有震撼,有沉重,有思考。这对于一本书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是一本有深度的书,几乎每期的《南方周末》我都会看,作为“御用记者”,我感到了真正记者就应该像他们这样在新闻的道路上,不断寻找事件的真相。
南方周末,为中国新闻体制得转斌居功至伟
深深爱上这本书!第一辑和第二辑都买了!真是爱不释手!对于新闻从业人来说,这是提高采访技能的活教材!对于行外人来说,书中所呈现的,绝对是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天兄年前就建议我翻翻南周的《后台》,因为当时已经回家,无论是借阅还是网购都不甚方便,事实上我还存着私心,希望学校的图书馆里会有这本书,这样我就可以省下几十块大洋买包子吃。回到学校后,又为买本子的事情奔波了半个月,直到最近才闲下来。到学校图书馆的网站上查了查,图书馆并没有此书,也就断了吃包子的念头,老老实实的去当当上购买,好在接近五折的价格勉强算是给了我一丝安慰。事实上在拿到此书之前我并不了解此书的内容,吸引我的无非是南周的招牌。所以在等待了一个星期拿到书之后我首先翻了翻封底的评论,无非是“一口气读完”、“记者的参考书”之类泛泛的评论。所以我当初也是准备将其当成教科书看的。事后证明那些评论都是狗屁,因为我根本没办法一口气读完,也完全无法将其当成正规的教科书来走马观花地阅读。是的,我无法一口气读完,因为整本书似乎在向我们这些憧憬着进入“无冕之王”行列的孩子们倾诉着“无冕之王”的无奈与悲哀。这种无奈与悲哀是让人那么的撕心裂肺,就好比你面前就有一个将死的人,你却只能旁观,无法给予任何的哪怕是一丁点的帮助。每读完一篇文章,我都要大口地呼吸,以此证明我还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我突然发现原来我是这么不了解记者这一行业,我以为只要有足够的业务能力和出色的文采,人人都可以当一个好记者。可是事实上,《后台》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记者,首先就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冷血动物,只有冷血,才能冷静,只有冷静,才能客观。这与我们与生俱来的人性是如此的遥远,遥远到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所以,南周的记者在《后台》中倾诉他们的无奈与悲哀,几乎在每篇文章中,记者都提到了他们的眼泪。是的,在人性和客观的夹缝中,记者该需要怎样一颗坚强的心灵?我突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怀疑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记者这个职业,而怀疑之后,则是深深的恐惧。
对于读者来说书中揭示的这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对于从业者来说是了解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媒体工作流程的最好教科书。
新闻背后的新闻,也是从这里认识了更多做调查新闻报道的记者,向他们致敬~
看完第一辑就来买第二辑了,可以学习到许多新闻操作的内幕
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完的,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南方周末的广告板块上。在书店怎么都找不到,然后就慢慢忘记了。在这里看到后立马就买了,而且诶拿到书是一口气读完的,真的是让人对一些事件有了更深刻和直观的了解。很好,真的。
向我们揭示了新闻工作者背后的故事更是向我们揭示了社会的种种让我们认识到了社会的种种原本我们看不到的
非常好看,一个大报的背后有一支精良的团队。很佩服这些记者的文字功底、对人对事有独到的见解。也觉得记者这一行真的挺不容易。
这是我买得很值的一本书,我觉得,每个学习新闻的人和踏入媒体行业的人都应该来读这本书。不过,我很想知道书中所说的那个警察徐健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我自认为《南方周末》是中国唯一值得读的报纸,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关注她背后的故事呢!果然没有令我失望!辛苦了,南方周末的中国人!
非常好的一本书,介绍了很多记者幕后的故事,极力推荐给学新闻的同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新闻背后的故事,跟新闻一样好看,料更多。
这是第三次买这套书了,以前的送给同事了,看着那些新闻背后的故事,懈怠时,总能让我再次燃起斗志。
揭秘新闻背后的故事,有启迪
如书所说报纸背后的新闻...很真实...提供独特的视角..文笔很好..
了解新闻背后的新闻,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个社会!
买了一二两本,我没看完就被我身边的同学都借去看了,于是此书红了~新闻专业的我们也了解当记者的不易,看完此书后发现我们目前的能力是多么的浅薄,我们需要更多的能力去走记者这条路!
很好的一本书,从独特视角来解读热点重大的新闻事件,包括很多没见报的新闻。
喜欢《南周》自然也喜欢《后台》
送货快,质量好!顺便再赞赞《后台》,真的很不错
后台一的续篇,不及一细致,但别有风味,也更成熟
5天就给我送过来了直接在我家宿舍收的货货到付款爽啊双手触摸着后台感受着南周的精神与力量
非常帮的一本书,对了解新闻报道会有另一种解读。
解密一个大报
新闻专业的人看了会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非新闻专业的人看了会对自己每天所接触的新闻有个新的认识角度。
多了解新闻 记者 增长知识
透过新闻的表面看它的背后我们未知的东西。
作为《南方周末》的粉丝,这本书还是值得收藏的,读过之后顿生万般感慨,真的很羡慕那些为信念而战的记者们。
真实的报道,充满艰险和辛酸,是报纸上看不到的,不愧是南方周末。。。
新闻人的必读佳作,只是可惜了第三集还没有出来
是一本新闻人必看的好书!
新闻专业的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
一直对南方周末挺捧场的
南方周末出的书,值得学习
不错的一本书,记者的采访体会与经历非常有趣,也发人深省。书还没有看完,只是看到了《神雕之死》这一章节。傅剑锋的采访经历真如电视中或者小说中的侦探悬疑故事情节,非常的精彩。不过还是有点缺憾,就是书来的太慢了,等了好久。
南方出版集团的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作为同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整体感觉不错,但如果能将每位记者的文章附在后面就好了,免去再找相关文章的麻烦。
三本都买了,有些故事的确吸引人,有些也没意思
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看完本书感触很多
书的质量很好 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百味的生活
值得一看的书,虽然先买了其中一辑,慢慢再多收录。
东西很好,期待第三辑!
在思考中前行啊~~~
传媒人必读书!传媒人必经的选择,传媒人必守的人格。
我又准备买第二本了,
比想象中薄,未看内容,但很期待!
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让我耳目一新,非常喜欢
正品,老师推荐的,内容很好,看着特有劲,是很好的一本书
超赞的一本书!!!
这本书我将继续跟进,不错
非常喜欢,非常好看。
书感觉也不错 只是有点灰 就是表面有点脏脏的。。。。
一直喜欢南周,喜欢南周的书。有深度。
不错哈,,新闻学的学生一定要看、、、
给老公买的书,他说书的质量很好,主要是内容是他想要的,很好
她很喜欢~!
充满了热血
好书,有收获。
难得一见的好东西。很真性情
很喜欢,支持《南周》
挺好的正版速度两天,到后付款还有发票
挺好看的书,当当送货的速度也很快!!
比南周买还便宜,当当!!!!
书的纸张质地很不错,书本身的质量也没有问题,达到我的满意度了,以后会继续支持的
反复看了两遍。。每一句值得珍藏于心的话。。之后,我顿悟。。自己仍然可以延续梦想,虽然在不同的岗位。。
值得一看~~发人深省!!
我喜欢南周,看了后更更喜欢
非常对不起,今天为止,所购买的书还未到。
内容很经典,喜欢,作者都很有才华,很欣赏
好书,购了套
买回来收藏,包装挺好,价格也很棒
《后台二》是《南方周末》的编辑记者故事思考的第二辑。很安逸,尽管内心对所谓的新闻,所谓的谋生职业一次次地怀疑,但是还是忍不住对比自己些微的岁月,以及些微的激动。
我喜欢南方周末,喜欢记者挖掘新闻的深度。敬业。值得尊重。《后台》在市场上好像买不到,需要从当当网购买哟。
作为新闻学的学生,这套后台确实很值得一读!它会让你了解一个大报的风范和做新闻的不易。
将后台的操作推至前台,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则新闻成为铅字的始末,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将自己也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喜欢读有价值的新闻,更喜欢读新闻背后有深意的故事,期待着第三辑的推出,期待着更为新鲜的《后台》。
南方周末出品,看准了这个口碑,这一个系列的书对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套很好的教材,解读一个传媒背后新闻产生的种种运营方式和机制。
那些不同版面类型的作者笔下的文字都不同于新闻报道上那种客观,毫无感情色彩一般的陈述,在所有的文字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和读懂记者们每时每刻的心情,是那种有血有肉的文字和记叙,很有温度,很有价值。
讲述了一些未曾见诸报端的事情,让人对《南方周末》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对这样一个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媒体肃然起敬。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想了解《南方周末》,想着当记者的感觉,那段时间的愿望很强烈,我都控制不住自己给《南方周末》的编辑打电话了。当实习生也可以。
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沉寂了。但是,后台第一辑和第二辑绝对是了解周末的好资料
后台是一直要买的书先在书店买过了一又在当当买了二南方周末是一直关注的报刊观点常常令我耳目一新也常常揭露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后台就是南方周末背后的故事背后的故事一般不为人知但往往都很精彩
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平时很喜欢看《南方周末》,这本书阐述了很多报纸背后的东西,对做记者的朋友很有帮助
因为自己也是记者。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很有感触的。对于一些新闻实践上的操作,这本书和这系列书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走在中国新闻前端的业内人士是怎么思考的。
针对书而言: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爱好新闻的或者是学新闻的,不防买一本看看,南方周末这个品牌,值得收藏。PS:对书很满意,就是下了订单后等太久书才到了~望能有所改进
《后台》二,一如前作严谨,内容不失大报风范。
就像电影的续集大多数情况是越来越差,南周的《后台》第二辑也让我有了这种感觉。也许是为了迎合更多读者的口味,加大了幕后故事的数量,但同时也锐减了思考和讨论的篇章。另外,我认为最大的不足就是,文章后不再附原报道,可能在编辑的眼中,所有的人都读过每一篇南周的报道了。所以导致我在看的时候,有些故事糊里糊涂的。希望第三辑不要更水才好,还是在期盼着!
如题。非常不喜欢里面的一位,错了就是错了,解释罗列了那么多还是在描述自己如何犯错跑偏。之所以花那么多的篇幅作解释,要不就是当初没有确定好主心骨现在受到批评想狡辩,要不就是本身就是个榆木脑袋犯了错被指出到如今还未意识到。我很佩服这本书的编辑,以他们的功力依然将上述种种完整呈递在我们眼前,不偏颇不乔装不掩饰!真好!继续!
南周的东西,一向不会让人失望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南方周末》是我最爱的报纸,后台里的内容都很有深度,值得购买
书很好,很全面!下次还会购买!
對於學新聞的同學來說讀一讀還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