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安丙研究

胡宁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4-10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作者:

胡宁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安丙研究,ISBN:9787806596104,作者:蔡东洲,胡宁著

作者简介

蔡东洲,男,四川师范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学者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安丙家族考论 一 安丙祖先 二 安丙兄弟 三 安丙子孙 四 安丙族人第二章 安丙与吴曦之乱 一 置身叛乱 二 领导平叛 三 收复四州第三章 安丙与蜀中政要 一 安丙与杨巨源 二 安丙与王喜 三 安丙与杨辅 四 安丙与刘甲 五 安丙与吴猎 六 安丙与黄畴若第四章 安丙再镇巴蜀 一 与王大才的冲突 二 出蜀帅湘 三 起复乎乱 四 联夏攻金第五章 安丙对巴蜀的治理 一 整顿财赋 二 改革军政 三 镇抚蛮夷第六章 安丙遗迹 一 华蓥梵寺 二 广安佛塔 三 安岳纪功碑 四 川陕祠庙 五 褒城题名第七章 安丙墓志铭考补 一 原文 二 考补第八章 安丙年谱第九章 安丙诗文辑校 一 诗二首 二 文三十六篇 三 句一联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 对杨巨源官赏的不公,究竟是安丙在向朝廷奏报时隐没、掠取所造成的,还是朝廷在封赏蜀口官员有意措置的产物?首先,安丙难以暗中操纵,掩蔽杨巨源首倡之功。当时向宋廷上奏“武兴之乱”及平叛情况者,并非只有安丙一人。最初向宋廷奏报就有安丙和京湖宣抚使吴猎①,后来杨辅、刘甲、吴猎、李埴等又通过不同形式向朝廷奏报“武兴之乱”中的忠臣义士和乱臣贼子。吴猎以宣谕使入蜀,亲临蜀口,以“旌赏忠义”为己任,向宋廷提供了有关“武兴之乱”的大量信息。利东安抚使、知兴元刘甲始则密奏,后又公开“奏叛臣子孙族属及附伪罪状”②。杨巨源自己也通过各种渠道向朝廷和蜀籍官员陈述自己的平叛功劳,如“遗(刘)光祖书,述丙酬答之语”③。安丙无法掩众人之耳目,以掩蔽他人之功。实际上,宋廷对杨巨源首倡平叛之功是明了的。不然,岂会以白身除授通判差遣。其次,宋廷有故意拔高安丙的迹象。当时权臣韩侂胄主政,力主吴曦回川担任北伐西路军主帅,深违众意。然吴曦却在北伐的关键时刻叛宋降金,无疑使韩侂胄尴尬难堪,而安丙诛曦“捷书奄至”①,韩侂胄大喜,尽管“书未至,而捷闻”②,但韩氏仍归功于“朝廷密旨”。以致时人岳珂亦称,“随军转运安丙奉密诏枭曦于兴州”③。这样,韩惋胄虽任人有误,但其能迅速弥补过失,多少可以挽回声誉。因而,当章良能建议先赦安丙矫诏之罪,再赏平叛之功时,韩侂胄却置而不理④。韩侂胄拔高安丙、重赏安丙,也就是突出“密旨”的作用,自然也就拔高了自己。对安丙的拔高和重赏,自然是对杨巨源首倡之功的淡化和贬低,给后人造成了安丙夺杨巨源之功,“擅勋名,极富贵以终其身”的印象⑤。此外,重赏安丙也是宋廷在蜀地权力配置的客观需要。安丙与杨巨源同为平叛的核心人物,又同属文官,按照权力配置原则只能有一人成为蜀口领袖。时蜀地宣抚司与制置司并存。杨辅已被制置使之命,且是宋廷早就认定杨辅为宣抚使的最佳人选,安、杨二人中的一位只能充任副宣抚使。宋廷依据蜀口情况和安、杨二人的资历、声望、功劳,认可了平叛“矫诏”的安排,即以安丙为宣抚副使,杨巨源参赞军事。 褒先寺位于四川华蓥市以西的永兴场,是现存与安丙直接相火的三座佛寺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张玉成先生撰有《华蓥褒先寺》,对其现存状况介绍说,褒先寺是一座四重殿字的庞大木结构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殿宇为重歇山式屋顶,不施斗拱,整体建筑显得布局合理、庄严气派,建筑面积为五千二百六十五平方米①。登十三级石梯便进山门,即进入前殿。前殿面阔三开间,宽十八米,进深二十米,高八米,殿中塑有弥勒佛像,两侧为四大天王像。这表明褒先寺受安氏故宅规制的影响,其山门殿与天王殿合为一体了。穿过架设在静水池上的平桥便进人中殿。中殿前面有七级石阶中央有呈龙凤图案的镂孔浮雕,中殿面阔五开间,宽二十一米,进深十三米,高十米,两侧塑有十八罗汉金身。穿过水池上的拱桥,踏上十三级石梯进入正殿。面阔五开间,宽近二十五米,进深二十米,高十二米,楼上供奉着安丙神位。后殿宽约二十九米,进深十六米,高十二米。这篇文章反映的实际上是“四清”以前的褒先寺,四十年后的褒先寺因长期用作校舍,殿宇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塑像无一存留,地方政府正在着力恢复。 然而,这篇文章篇幅简短,现状介绍有欠翔实,而于历史源流更无考述。“广安俗尚祷祠,梵宫道室相望。隋唐以还,玄风大扇,敕建之外,佛岩林立,达官舍宅以为居,义士捐田以为食”。褒先寺正是安氏施宅改建的。据《广安州新志》,“褒先寺,在甘溪南半里,殿阁数重,规模宏敞。宋少师安丙故宅施以建寺者”②。乾隆三十五年刻立的《褒先寺关圣殿碑》也说,“褒先寺者,宋安忠定公遗宅施以建梵宫也。”①看来,褒先寺源于安氏施宅而建,是历代相沿的一致说法。据“褒先”之名推知,安氏施宅建寺应该是在安丙去世后由其子孙捐献,用以褒扬和祭奠先人的。 自安氏施宅建寺以来,褒先寺历元明清虽然有过短暂的荒废,但基本是佛寺,不曾改为民宅。这在褒先寺众多的碑文中可以得到证实。据明正德十三年僧正司僧正悟朗为已故褒先寺长老海渊禅师题写的《褒先寺海渊禅师葬塔铭》②,褒先寺在明代是一座很有名气的佛寺。明朝末年,褒先寺一度毁于兵火。至康熙初年又有位叫宗尧的禅师率其徒庆之、庆志、庆顺从贵州来到广安,在褒先寺旧址上恢复了这座佛寺。至乾隆时又创建供奉关羽的“关圣殿”,立于殿左的《褒先寺关圣殿碑》③。碑云: [30]《宋史》卷四百二《杨巨源传》曰:杨巨源字子渊,其先成都人。父信臣,客益昌,因家焉。巨源倜傥有大志,善骑射,涉猎诸子百家之书。应进士不中,武举又不中。刘光祖见而异之,荐之总领钱粮陈哗,以右职举为凤州堡子原仓官,驰骋射猎,倾财养士,沿边忠义,咸服其才。分差鱼关粮料院,移监兴州合江赡军仓。吴曦叛,巨源阴有讨贼志,结义士三百人,给其钱粮。有游奕军统领张林者,力能挽两石弓,队将朱邦宁身长六尺,勇力过人,皆为曦所忌,虽屡战有功亦不加赏,林等憾之。时林在置口,邦宁在合江,巨源因与深相缔结,并集忠义人朱福、陈安、傅桧之徒。曦胁安丙为丞相长史,丙称疾,眉士程梦锡见丙,丙叹曰:“世事如此,世无豪杰。”梦锡因及巨源之谋。丙曰:“肯见我乎?”乃嘱梦锡以书致巨源,延之卧所。巨源(曰:“先生而为逆贼丞相长史耶?”丙号哭曰:“目前兵将,我所知,不能奋起。必得豪杰,乃灭此贼,则丙无复忧。”巨源曰:“先生之意决乎?”丙指天誓曰:“若诛此贼,虽死为忠鬼,夫复何恨。”巨源大喜,曰:“非先生不足以主此事,非巨源不足以了此事。”当是时,李好义、好问亦结李贵、杨君玉、李坤辰凡数十人,坤辰邀巨源与好义会。巨源又大喜曰:“吾与安长史议以三月六日邀曦谒庙,合勇士刺之。”好义曰:“彼出则龊巷,从卫且千人,事必难济。闻熟食日祭东园,图之此其时也。”巨源然之。好义愿一见长史以为信。巨源曰:“吾今先为长史言之,来日伪宫,令长史问君先世是已。”巨源以告丙,明日,好义在伪宫见丙,揖之。丙曰:“乡与尊父同僚,杨省干盛谈才略,旦夕以职事相委。”其谋乃决。君玉先属其乡人白子申拟诏,文刁二雅驯,巨源更为之,例用合江仓朱记。巨源、好义忧事寝泄,遂以二月乙亥未明,好义率其徒人伪宫,巨源持诏乘马,自称奉使,人内户,曦启户欲逸,李贵执杀之。卫者始拒斗,闻有诏皆却。巨源、好义迎丙宣诏,以曦首徇。三军推丙权四川宣抚使,巨源权参赞军事。丙奏功于朝,以巨源第一,诏补承事郎。巨源谓丙曰:“曦死,贼胆以破,关外四州为蜀要害,盍乘势复取。”好义亦以为言。丙虑军无见粮,巨源力言四州不取,必有后患,自请为随军措置粮运。于是分遣好义复西和州,张林、李简复成州,刘昌国复阶州,孙忠锐复散关。俄诏巨源转朝奉郎,与通判差遣,兼四川宣抚使司参议官。丙素恶忠锐,闻忠锐失守散关,檄其还,欲废之,先命巨源偕邦宁以沔兵二千策应。巨源至凤州,因忠锐出迎,伏壮士于幕后,突出斩之,并其子揆。丙遂以忠锐附伪贺表闻于朝,且待罪。先是,奖谕诛叛诏书至沔州,巨源谓人曰:“诏命一字不及巨源,疑有以蔽其功者。”俄报王喜授节度使,巨源弥不平。时赵彦呐以在夔诛禄禧得州通判,巨源曰:“杀禄禧与通判,杀吴曦亦与通判耶?”以启谢丙曰:“飞矢以下聊城,深慕鲁仲连之高谊。解印而去彭泽,庶几陶靖节之清风。”又遣恕功于朝,而从兴元都统制彭辂乞书遗韩促胄,辂阳许而阴以白丙。或言巨源与其徒米福、车彦威谋为乱,丙命喜鞫之,福、彦威皆抵罪。正将陈安复告巨源结死士人关,欲焚沔州州治,俟丙出则杀之。丙积前事,因欲去巨源,然未有以发也。会巨源在凤州以檄书遗金风翔都统使,其辞若用间者,且自称宣抚副使而以参议官印印之,金以檄至丙。巨源方与金战,败于长桥,丙乃移书召巨源,巨源疑焉。有梁泉主簿高岳成者,巨源荐为随军拨运,来见巨源,赞其归,巨源信之。时辂已至沔,六月壬申,巨源还幕府,丙密命辂收巨源。巨源殊不知,以为谒己也,语毕,辂起,巨源送之宾次。武士就挽其裾,巨源犹叱之,则已为驱至庭下。巨源大呼曰:“我何罪?”丙隔屏遣人谓之曰:“若为诈称宣抚副使?”命械送阆州狱。巨源曰:“我一时用间,异时必有为我明其事。”丙饷以肴酒,巨源曰:“一身无愧,死且无憾。惟有妹未嫁,宣抚念之。”癸酉,巨源舟抵大安龙尾滩,将校樊世显者呼于岸,巨源知将见杀,指其地而语之曰:“此好一片葬地。”世显日:“安有是?”舟行数步,谓曰:“宣参久渴,莫进杯酒?”巨源辞以不饮。又曰:“宣参荷械已久,盍少苏?”巨源未及答,左右遽取利刀断其头,不绝者踰寸,遂以巨源自殪闻宣抚司。后数日,丙命瘗之。巨源死,忠义之士为之扼腕,闻者流涕,剑外士人张伯威为文以吊,其辞尤悲切。巨源之属吏也,李壁在政府,闻之曰:“嘻,巨源其死矣。”丙以人情汹汹,封章求免。杨辅亦谓丙杀巨源必召变,请以刘甲代之。初,巨源与好义结官军,而丙密为反正之计,各未相知,合巨源于好义者李坤辰,而合好义于丙者巨源也,巨源遗光祖书,述丙酬答之语,锓梓竞传之,丙已弗乐,浸润不已,积成此祸。成忠郎李珙投匦,献所作《巨源传》为之讼冤,朝廷亦念其功,赐庙褒忠,赠宝谟阁待制,官其二子。制置使崔与之请官给其葬,加赠宝谟阁直学士、太中大夫。嘉熙元年,理宗特赐谥忠愍。子履正终大理卿、四川制置副使。 《宋会要辑稿》兵二O之一五:“五月四日,诏借补将仕郎阎仲友特与补下州文学,以四川制置大使安丙言,其差随副帅李好义领兵收复西和州,充随军措置粮运,并措置沿边关隘及建置门内屯田。首尾三年,功绩显著。”按“西和”,原文作“四河”,此据《宋史·地理志》改。 同日,奏准权知黔州蔡南放罢。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四二:“五月四日,权知黔州蔡南放罢。以四川制置大使安丙言,其纵田、冉两族人人省地劫掠,又受田祖周等沙板违法造筏”。 七月十六日,以降叙州蛮功,转三官,为通奉大夫。 《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三:“秋七月庚申,赏降叙州蛮功。”“捷书上,大使安丙转三官,为通奉大夫。”《安丙墓志铭》:“以嘉、叙州边界作过,夷蛮款塞口降,增公三秩。” 九月,遣夔州路兵马都监杨仲端复榷石脚井盐。 《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三:“是月,四川复榷石脚井盐。在多悦者谓之山门井。先是,总领所已行栈闭,至是多悦之民有犯法私炼者,州既抵罪,制置大使司闻之,即遣新夔州路兵马都监杨仲端往山门措置。自后月得小盐万五千斤,皆不用引钞,径行发卖,岁责息钱万九千二百缗。然盐既苦恶不可食,率以抑售土居之人,盗煎私贩者因亦肆行,官不敢问。议者谓元丰立法者,参知政事蔡榷也,崇宁禁止者,右仆射蔡京也。财用虽乏,可以大使司而为京、碓所不为乎?失之矣。七年,大使司结局,十一月罢所开盐并。” 是年,捐钱百二十万,助建邛州南楼。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十九《邛州新创南楼记》:“四川制置大使广安安公丙以尝为邑长于斯也,又嘉侯之事法而制时也,捐钱百二十万,以相其役。始嘉定五年十一月,迄于明年之三月。费钱千四十万有奇,米三百石,夫万有三千,竣事而民不知役。余同年友天官侍郎阳安许公奕既为之扁,其所曰‘南楼’”。 是年,复夺盐井税。 《续文献通考》卷十九:“五年,户部言,潼川府盐、酒为蜀重害,盐既收其土产钱、给卖官引,又从而征之。矧州县额外收税,如卖酒钱到岸钱、塌地钱之类,皆是创增,于是申禁成都潼川利路诸司,至是年诏四川盐井专隶总所。既而宣抚使安丙言防秋,藉此以助军兴,乃复夺之。”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安丙,字子文,南宋广安军(今属四川华蓥)人,孝宗淳熙间进士,宁宗开禧、嘉定间先后出任四川宣抚副使、四川制置大制使和四川宣抚使,镇治巴蜀十年之久。其间,他领导忠义平定了大将吴曦叛宋降金的“武兴之乱”,指挥宋军镇压了溃军张福、莫简抄掠四川的“红巾之乱”,发动了联夏攻金的“秦巩之役”,整顿财赋,改革军政,镇抚蛮夷。其平叛勘乱之功、镇蜀治巴之效,既受到朝廷的奖拔,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又得到四川士庶的爱戴,其生祠“遍蜀中”,从而使他成为十三世纪初中国政坛上的一位风云人物。 自宋以来,安丙就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政论家和史学家对安丙的评价褒贬不一,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上:一是安丙在“吴曦之乱”中所扮演的是平叛功臣还是反叛党羽,二是安丙在蜀口十年所充当的是镇守边关的统帅,还是恃功专横的军阀。时人宇文绍节、许奕、魏了翁、李心传等皆充分肯定安丙的平定叛乱和稳定巴蜀的功劳。魏了翁《鹤山集》中有不少与安丙有关的诗文,不仅肯定安丙治蜀的措施和成效,而且以光复中原相期,所谓“北征西略公余事,应念同胞百万生”。宇文绍节、许奕则在安丙受到朝廷猜疑时以百口之家力保之。《宋史·宇文绍节传》记载:“安丙宣抚四川,或言丙有异志,语闻,廷臣欲易丙。绍节日:‘方诛曦初,安丙一摇足,全蜀非国家有,顾不以此时为利,今乃有他耶?绍节愿以百口保丙。’”《宋史·许奕传》亦载:“安丙新立大功,谗忌日闻,宰相钱象祖出谤书问奕,奕喟而言:‘士不爱一死而困于众多之口,亦可悲也。奕愿以百口保之。’象祖艴然日:‘公悉安子文若此乎?’适宇文绍节宣抚荆湖还,亦曰:‘仆愿亦百口以信许公之言。’于是异论顿息,委寄益专。”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排列平叛之功臣曰:“武兴之变,立功者,安观文为之主,杨巨源、李好义倡率忠义次之,李贵手斩逆贼又次之,若李好古、安癸仲、杨君玉、李坤辰、张林、朱邦宁之徒协谋举士又其次之也。”这里列举了平定“吴曦之乱”的十个主要人物,而以安丙为盟主,位居功臣之首。《两朝纲目备要》亦踵李心传之说。元修《宋史》将平定“吴曦之乱”的三个核心人物撰人同一卷,评论说:“曦之叛,向非安丙、杨巨源、李好义之谋,西方之忧莫大。”虽未明确三人功次,但行文隐然以安丙为功臣之首。 与之相反,杨辅、俞文豹及元代陈众仲、吴师道则以为安丙跋扈不臣,甚至认为安丙不仅不是平定叛乱的功臣,而且是吴曦叛乱的死党。杨辅曾就四川帅臣人选上书宋廷,力荐刘甲,以取代安丙,“蜀中盗贼群聚,皆有其故,军旅之内,物情日益猜阻。惟早召安丙一日,则有一日之安”。俞文豹在《吹剑录》中评论说,嘉定间,“李秀岩心传作《朝野佥载》,述诛曦始末,而次第其功,以安丙为之主,巨源次之。且谓丙居不疑之地,操可致之资,诛曦之势顺。秀岩,蜀士也。固欲为鲁讳”。元人吴师道完全认同俞文豹之说,其《题牟成父所作邓平仲小传及济邸事略后》称:“吴曦之诛,富杨巨源结李好义举义之功,为安丙辈娟忌拚没,今陈监丞众仲跋语,举以为言,当矣。”清人在《两朝纲目备要旷注文”中更加明确地说:“曦之诛,杨、李二人之功也。安丙本曦党,其奏功抑二人,而反以曦党王喜居首,使王喜鸩好义,诬巨源以谋乱。” ……


编辑推荐

安丙其人,功过皆具。他是平叛抗金,忠心报效国家的爱国将领;勤政清廉,振灾济民的地方父母官;几经起伏跌宕的政治风云人物;博学多才的士大夫;情系故土,热爱家乡的乡友;但他贪功求荣,不择手段地置忠良同僚于死地,将其政治野心家、阴谋家的卑劣行径暴露无遗。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应该注意这一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安丙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