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河岳英灵集注

王克让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作者:

王克让  

页数:

41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本书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选唐诗》之《河岳英灵集》(是集采用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并过录毛斧季、何义门两校本之校)为底本作注。 二、本书随注出校,先注从校(注文与校语以空格相间);无注则单列条目出校。不可卒读者,先列異文说明,再作注释。校文除过录底本外,亦含底本与《文苑英华》《唐诗纪事》《全唐诗》比勘之结果。为保持该集明本原貌,原文一律不动。

书籍目录

前言凡例河岳英灵集集论河岳英灵集姓氏唐河岳项灵集目录河岳英灵集上 常建 李白 王维 刘眘虚 张谓 王季友 陶翰 李欣 高适河岳英灵集中 岑叄 崔颢 薛据 綦毋潜 孟浩然 崔国辅 储光义 王昌龄 贺兰进明河岳英灵集下 崔署 王湾 祖咏 卢象 李嶷 阎防引用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七]出处:谓出仕和隐居。语本《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蔡邕《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闻着,出处抱义,瞰然不污。”此偏言处。  [八]沉浮:升降。常以言盛衰消长。《庄子·知北游》:“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倪仰。”高诱注:“沉浮,犹盛衰。”系:通“系”,谓挂,拴缚。《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句言勿以沉浮系心。  (九)“欲识”二句:秦将汉:谓秦汉之事。王与裴:谓晋之裴楷、王戎。《晋书·裴楷传》:“楷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吏部郎缺,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又云:“平吴之后,帝方修太平之化,每延公卿与论正道。楷陈三五之风,次叔魏晋盛衰之迹。帝称善,坐者叹服焉。”《音书·王戎传》:“(戎)为人短小,任率不修威仪,善发谈端,赏其要会。朝贤尝上巳禊洛,或问王济曰:‘昨游有何言谈?’济曰:‘……王戎谈子房季札之间,超然玄着。’”,二句本此,言綦毋潜识量才情如晋之裴楷、王戎。  [一○]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为寒食节,禁火。  [一一]辟书:征召之文书。《文选》卷四○阮籍《诣蒋公》:“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  [-二)荷衣:谓隐者之衣。《文选》卷四三孔稚珪《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漫裁:随便裁。漫,随意,任由。杜甫《阁夜》:“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河岳英灵集注 PDF格式下载



此书分上﹑中﹑下三卷。《叙》称“起甲寅(开元二年﹐714)﹐终癸巳(天宝十二载﹐753)”﹐一本误作“终乙酉(天宝四载)”。它选录了这个时期自常建至阎防24家诗234首﹐今本实为228首。由于选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选录标准又非常严格﹐因而在唐人编选的唐诗选本中历来最受重视﹐影响深远。在《序》中,殷璠回顾了自梁至唐的诗歌发展道路,他把自梁以来二百多年的诗歌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以为自萧梁至武德,中间包括陈隋两代,都是“尤增藻饰”,只重视词采的华丽;唐开国以后,也仍然沿着齐梁的老路走,一直到贞观末,才开始有了转机。高宗、武后共有六十多年,殷璠称之为“标格渐高”,大约因为这个时期有了四杰和陈子昂,已经不完全是亦步亦趋的按照前朝的式样作诗了。接下去,是睿宗景云时期,殷璠认为是“颇通远调”,当时,沈、宋和李峤、杜审言已经建立了律诗的格式,张说、张九龄、贺知章已显露新貌,及至孟浩然、王翰等扬名之后,盛唐之音已在形成之中,故有“远调”之说。这是殷璠对《文选》以后、玄宗之前一段时期诗歌发展的简单的概括,也是符合诗歌发展实际的。开元﹑天宝之际﹐是唐诗繁荣兴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音律和体裁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殷璠真正要编选以使之流传后代的正是开元十五年以后的诗歌。《序》中说:“开元十五年以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人,翕然尊古,有周风雅,再阐今日。”在这段话里,接触到了几个问题,一是盛唐诗歌的声律风骨是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起成熟的。这时盛唐时代的主要诗人李白、王维都已二十七岁,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崔颢等也届壮年,在诗坛崭露头角。他们的出现,以新气派、新诗风,使唐诗展现了新的气象。其次,殷璠把盛唐之音的形成原因归之于玄宗的爱好与影响。这自然有些把问题简单化了。一代诗风的形成,绝不会仅仅决定于帝王的好恶,而是经过长期酝酿、探讨以及创作实践的结果,它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帝王的艺术倾向及其由此产生的号召与提倡,对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玄宗即位之初,确如殷璠所说,“恶华好朴,去伪从真”,并从政令上对华丽的文风施加了批评和限制。在所下诏令中曾说:“我国家效古质,断浮艳,礼乐诗书,是宏文德。绮丽珠翠,深革弊风。必使情见于词,不用言浮于行。”(《玄宗禁策判不切事宜诏》)。又因为“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敕令改变考试内容(《玄宗条制考试明经进士》)。这些诏令既然事关士大夫的科举前程,自然对革除浮艳诗风产生了相当的作用。此外,在这段序文里,殷璠还把“风骨”视作盛唐之音的基本特征<sup>③</sup>。不言而喻,这也是《河岳英灵集》选诗的重要标准。但是只简单举出“风骨”二字;毕竟太笼统了,他深恐未来读者对此发生误会,因而在《集论》中又作了一番具体的阐述:“璠今所集,颇异诸家: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将来秀士,无致深惑。”(《集论》)选者在“叙”和“集论”里论述了诗歌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认为“伶伦造律”﹐“为文章之本”﹔“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气因律而生﹐节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所以诗人“不可不知音律”﹔但又不可“专事拘忌”﹐流为“矫饰”。他批判了齐﹑梁以来诗歌“理则不足﹐言常有馀﹔都无兴象﹐但贵轻艳”的不良倾向﹐指出唐代诗歌正是在纠正上述诗风中“去伪从真”﹐逐步向前发展﹐到了开元中期“声律风骨始备”。殷璠评诗注重“风骨”和“兴象”。他选录的标准是“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由於有比较正确的观点作为指导﹐通过选诗以标举其论诗宗旨﹐书中所选﹐虽因当时的条件限制﹐不可能蒐罗得很全面﹐但这个时期的一些主要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李颀﹑崔颢﹑崔国辅﹑祖咏﹑储光羲﹑常建等人的优秀诗篇都能入选﹐基本上反映了盛唐诗歌的面貌。书中没有选及杜诗﹐可能由于杜甫蜚声诗坛﹐较迟于上列诸家﹐当时还没有篇什广为流传的缘故。书中略仿南朝钟嵘《诗品》﹐对入选各家诗歌的艺术风格都作简括的评论﹐其中有不少精辟之见为後人所称述。这种把评和选结合起来﹐在体例上实属创举﹐为後来许多评选本诗文集的漤觞﹐但由于此书自序说“分为上下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


书本的印刷是用繁体字的,这个让人觉得很舒服,可以接触到许多之前不了解的字,送货速度也很快,就是书本封面有点脏了。一开始就很喜欢河岳英灵集,个人认为要比唐诗鉴赏辞典好。


1。纸张质量非常好,字体印刷大小正好,非常清晰。
2。06年的书,很新。
3。封面很漂亮。整本书洋溢着盛唐文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殷先生收录的诗多少是有主观色彩的。许多诗歌都不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是人们的代表作,比较生僻。取材多为边塞诗和感兴诗以宣扬大唐盛世,甚至连王维的山水诗都是在退中求进。
4。相比较后期的《中兴间气集》,《河岳英灵集》比之多了魏晋的风骨,是喷薄而出的激情。建议配合着《中兴间气集》阅读。可以感受大唐安史之乱八年浩劫之后的落寞与苍凉,挣扎着成长的力量。


唐人选唐诗的佳作。其中许多观点值得借鉴,许多大诗人的诗没被收录,但是有些不入流的诗人的诗反倒被选入其中,很值得玩味。


殷璠删略群才首重风骨,得彰盛唐气象,选诗标准与今日大有不同。其中对魏晋至唐诗风演变,以及对各位诗人的评价,均可称经典。(如,评王维:“在泉为珠,着壁成绘”,评王昌龄:“昌龄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


学古代文学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本书,所以决定看看,感觉还行,得沉下心来看才行


繁体字的,很喜欢,慢慢欣赏


古代文学必看。


初次觉得不错


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本这个书。


算是读诗歌的必修书吧!历史已经证明是不错的选本!


装帧很好 盛唐气象啊 气来神来 人人应该有一本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著,此注本为川大王克让所作。所选评的诗人有常建、李白、王维、刘昚虚、张渭、王季友、陶翰、李颀等二十四位,选诗共二百三十四首。体例为:每一诗人先作评论,其后录诗。按殷璠所言,他所选的诗是“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胁”,是既有建安气骨,又过太康宫商。其中评论虽不多,但是精妙传神,颇可一阅。还有此书为繁体。


《河岳英灵集》是唐人所选唐诗的一种,但它不是一部寻常的诗歌选本,在中国诗歌史和文学理论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从文献材料上说,由於它的选录,保存了若干唐人的诗(其中如贺兰进明、李嶷等好几位诗人,《全唐诗》据《唐诗纪事》采录,而《唐诗纪事》即直接采自《河岳英灵集》)。它的理论上的价值更加明显。它所提出的兴象说、音律说,鲜明地反映了盛唐时代诗歌的高峰期的创作特色和理论特色。殷璠与王昌龄,是开元、天宝时期最具理论系统的诗论家。


川大学者精心成果,值得一读!


此书对唐代诗歌研究很有帮助!


有断页,内容不错,不是很完美


为刻意保存明本原貌,一些明显的错误也只在注释中校改,虽然可称严谨,但不便于阅读。再说,明本大多非善本,并不值得刻意保留其错误的。一位专家给作者提出了9条建议,但作者因病没能采纳,否则可能会好些。价格也偏贵。


建议卓越以后在古籍类书籍里注明繁简版本与横竖排版。


河嶽英灵集,唐人选唐诗,不可不读,由此书可窥视唐人对唐诗的审美观,这个注本角度新颖,可与他版本互读。


如果你看宇文所安的初盛唐诗两本书,那么这本你也最好在手


川大的老师编写的字是繁体字没有过多的注释作品后有历代的评论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