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六卷)

温斯顿·丘吉尔 南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4-1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作者:

温斯顿·丘吉尔  

页数:

2975  

译者:

吴万沈等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曾在《世界危机》、《东战线》和《战后》三书中记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情;我必须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各卷乃为承前之作。如果本书全部完成,与以上各书合起来,将成为又一次“三十年战争”的记载。同前面各书一样,我尽力之所及,仿效了迪福的《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的撰述方法,在那本书中,作者以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记述和议论重大的军事和政治事件。我也许是惟一的身居政府高位并经历了有历史记载以来两次最大劫难的人。不过在第一次大战中,我虽担任负责的、但毕竟还是次要的职位,而在第二次对德战争中,有五年多我是英王陛下政府的首脑。因此这本书是我以不同的立场和非以前各书所能有的更大的权威来写的。我的全部公务工作几乎都是我口授秘书办理的。在我任首相的时期内,我发布的备忘录、训令、私人电报和节略,总数几达一百万字。那时每天都得处理许多重要的事情,而所根据的又是当时所能得到的资料,因此,当时逐日逐日写出来的这些文件自然难免有许多缺点。但综合在一起,这就是由一个在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战争和政策上负主要责任的人在当时所看到的那些重大事件的真实记载。我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或过去曾有过这种关于战争和政府工作的逐日记录。我并不把它称为历史,因为编写历史是属于后代人的事。但我有信心地宣称,它是对历史的一个贡献,将对后世有所裨益。这30年来的行动和主张,包含和表现了我的毕生努力,我愿人们据此而对我作出评断。我恪守我的一个原则:对于在战争或政策上的任何措施,除非事前我曾公开或正式发表过意见,或提出过警告,我决不作事后的批评。实际上,我在事后的回顾中,已对当时争论中的许多严峻之词改变得温和些了。我记述了那么多我所爱戴和尊敬的人同我的分歧,使我十分难过。但是,如果不把过去的教训提出于未来之前,那就不对了。本书记下了那些诚实而善良的人的行为,但愿不至于有人因此而轻视他们,却不去扪心自问,不检讨自己履行公职的情形,不吸取过去的教训作为他自己的未来行为的借镜。

内容概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们深信不疑,并且几乎普遍地希望世界将享受和平。然而,用战争换来的和平并没有如人们希望的那样维持下去,震惊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爆发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丘吉尔根据他作为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的亲身经历写成的。由于他的特殊地位,所掌握的材料广泛、全面而具有权威性。书中大量引用了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通电以及他个人保存的档案材料,这些都是一般人难以接触到的。 本书尽管提供了丰富独到的史实和思想材料,尽管拥有非常重大的军事、史学和文学价值,但它并不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完整的、科学的历史,而是作者以其独特的身分、立场和观察角度写出的一部有很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的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宰了大半个20世纪,其深远的影响力甚至穿透了21世纪的门扇而牵动着今日世界的某些方面。英国战时首相撰写了这套独特的“回忆录”,作者用他透彻历史的思想,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深刻背景,从历史的深入来视视这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作者简介

?温斯顿·伦纳德·斯潘塞·丘吉尔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是大英帝国利益的坚决捍卫者。他为大英帝国的利益奋斗了一生。
??1874年11月30日,丘吉尔出生于英国一个贵族家族。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上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
??1893年进入英国有名的桑赫斯特军事学校学习,1895年在该校骑兵科毕业后在骑兵部队任职。其间,以记者身分随西班牙军队报道古巴独立战争。
??1896~1898年随英军参加镇压印度西北部居民起义和苏丹马赫迪起义。
??1899年辞去军职,作为《晨邮报》随军记者参加英布战争,曾被布尔人俘获,后越狱逃脱。回国后投身政界,当选为保守党议员。
??1904年转向自由党。1906~1911年先后任殖民副大臣、商务大臣、内政大臣。1911年出任海军大臣,领导组建海军参谋部。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伊始,命令海军提前进入战备状态。1915年11月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失利被迫辞职后,前往法国作战,任步兵营营长。
??1916年退役回国,任议员。
??1917年7月出任军需大臣,重视坦克的研制和生产,力主建立独立空军。
??1919年1月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仇视俄十月革命,煽动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1921年2月任殖民大臣。??1922年大选失败后退出政界,从事绘画和写作。
??1924年,又以保守党身份出任财政大臣,直至1929年保守党在选举中惨败而离开政府,赋闲十年之久。这期间他出版了五卷本回忆录《世界危机》(1923-1931)、传记著作《我的早年生活》(1930)、四卷本《马博罗传》(1933-1938)。
??30年代,丘吉尔在德国纳粹势力急剧膨胀、战争危机日益严重情况下,不断提醒政府和公众注意英国国防实力有被德国超过的危险,反对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谴责《慕尼黑协定》,主张加强军备,建立以英法联盟为核心包括苏联在内的反德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1939年9月3日出任海军大臣。
??1940年5月10日德军闪击西欧当日,出任英国战时内阁首相兼第一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和保守党下院领袖,迅即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英军自敦刻尔克撤退和法国投降后,在英国孤军奋战的危难时刻,他以其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领导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在不列颠之战中击败德国空军,迫使希特勒放弃进攻英国的企图,使英国成为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大本营和解放欧洲的反攻基地。他强调保卫海上交通线,团结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借助美国的实力重返欧洲大陆,彻底击败轴心国。
??1940年9月批准以英国部署在西半球的海空军基地交换美国50艘驱逐舰的协议。12月请求罗斯福增加援助,并促成美国通过《租借法案》。
??1941年1月派遣三军参谋部代表与美国军方会谈,制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天即宣布援助苏联;7月12日与苏联达成军事协定,规定在战争中联合行动,不与德国单独谈判和媾和。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对日宣战。二战期间,多次与美、苏首脑会晤,制定联盟战略,达成一系列协议。
??1941年8月13日与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确定两国共同对德政策和战争目标。12月~次年1月与罗斯福举行华盛顿会议,决定建立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以协调两国战略、共同使用两国资源和战略物资,并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与美、苏领导人有重大分歧。?
??1943年1月与罗斯福举行卡萨布兰卡会议,反对在1943年开辟第二战场,主张加强地中海攻势,进军意大利。?
??1943年11月22~26日与蒋介石、罗斯福举行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11月28日~12月1日与罗斯福、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决定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并就战后欧洲秩序的安排和国际组织的建立进行讨论,签署《德黑兰宣言》和《德黑兰总协定》。1945年2月与罗斯福、斯大林举行雅尔塔会议,就分区占领德国、对德实施管制、波兰的边界划分和政府的组成、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程序等问题达成协议。7月17~28日与杜鲁门和斯大林举行波茨坦会议。28日,因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而辞职。其后,他用六年时间完成了六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48-1954)。
??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主张美英联合对抗共产主义,拉开“冷战”帷幕。
??1948年10月提出以英美特殊关系、欧洲联盟和英联邦为基石的“三环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反对美国扩大战争和进行核讹诈。
??1951年丘吉尔在选举中没有忘掉他“二战”时常用的“V”型手势?
??1951年,保守党在在选举中获胜,丘吉尔以77岁高龄再次出任首相。
??1953年受封爵士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5年因年事高辞职退休,专心撰写四卷本《英语民族史》。?
??在丘吉尔生命历程的这一阶段,虽然他饱经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大起大落,但在婚姻与家庭生活方面却颇感美满如意,使他在涉足风云变幻的政治领域时,有一个稳定的可以依托的后方。?
??由于丘吉尔孤僻内向的性格和对政治的强烈兴趣,他在很长时间内极少与女性交往。除了那位帕梅拉·普洛登之外,丘吉尔只与一位出身于船主家庭的姑娘默里尔·威尔逊和一位颇有名气的女演员埃塞尔·巴里莫尔有过短暂的接触,但都未形成更亲密的关系。正当他的朋友们以为他会打一辈子光棍的时候,1908年8月15日的报纸上却登载了丘吉尔与23岁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尔小姐订婚的消息。?
??克莱门蒂娜的父亲亨利·霍齐尔爵士是一位军事作家和战地记者,于1907年去世了。她的母亲布兰奇·霍齐尔夫人是艾尔利伯爵的后代,出身于著名的贵族家庭。虽然克莱门蒂娜一家生活较清贫,但仍使孩子们受到较好的教养。克莱门蒂娜是长女,她聪明、美丽、有知识,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丘吉尔很喜欢克莱门蒂娜,并以自己的勇敢赢得了克莱门蒂娜的爱慕。1908年夏天,丘吉尔和表兄弗雷迪·格斯特上尉正住在拉特兰的一家出租公寓里。一天深夜,公寓起了火,丘吉尔在救火中表现得十分英勇,他不仅担负了指挥职责,还冒险冲入火海抢救财物。当时的报纸报道说:“他奇迹般地从房中逃出,在他双手抱着两个半身雕像跑出来的一刹那,屋顶坍了下来,如果再晚一秒钟,他就会葬身在瓦砾堆中。”克莱门蒂娜知道此事后关切地致电慰问丘吉尔。丘吉尔回电说:“大火是非常有趣的,我们都充分地享受到它的乐趣。”此后不久,丘吉尔邀请克莱门蒂娜到布伦海姆宫作客。在一次散步中突遇阵雨,他俩避雨到了宫殿旁的一座教堂中,丘吉尔在此向克莱门蒂娜提出求婚,克莱门蒂娜当即答应了他的要求。?
??婚礼于9月12日在威斯敏斯特的圣玛格丽特教堂举行,由圣阿萨弗主教A·G·爱德华兹博士和曼彻斯特教长J·E·C·韦尔顿主持。大约有1400人应邀出席了婚礼。丘吉尔夫妇收到了大量的结婚礼物,其中包括国王赠送的、带有马尔巴罗家族族徽的镶金马六甲手杖。劳合—乔治作证婚人,塞西尔勋爵作男傧相,婚礼进行得热烈、隆重。婚礼之后,新婚夫妇乘火车回到布伦海姆度蜜月,然后他们还到瑞士和意大利去蜜月旅行。在这段时间里,克莱门蒂娜发现,丘吉尔几乎一刻也没丢下他十分热衷的政治。丘吉尔在教堂的祈祷室里与劳合—乔治谈政治;在布伦海姆坚持写作《我的非洲之行》一书;在旅游途中还多次写信给内政部的同事,下达处理各种问题的指示和建议。?
??婚后最初几个月,他们住在博尔顿大街的一座小房子里。1909年初,他们在埃克利斯顿广场33号租了一幢房子。在这里,克莱门蒂娜于1909年7月生下了长女黛安娜。1911年5月生下了儿子伦道夫。1913年4月,丘吉尔一家搬进了海军部大楼。1915年6月,丘吉尔一家又搬到了皮卡迪利广场的阿林顿大街22号。到丘吉尔出发去法国前线时,他们一家则住在克伦威尔路41号。?
??尽管有人认为丘吉尔与克莱门蒂娜的婚姻不十分般配,但丘吉尔却对自己的妻子极为满意。他们俩终生相亲相爱,生活美满,这在英国政治家中是十分少见的。?
??1965年1月初,丘吉尔因患感冒而卧床不起,15日因脑溢血而昏迷,24日逝世,享年91岁。1月30日,英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书籍目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 第01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02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 第03章 潜伏的危险 第04章 阿道夫·希特勒 第05章 被蝗虫吃光的年代 第06章 日益阴暗的景象 第07章 空中均势的丧失 第08章 挑战和反响 第09章 空中和海上的问题 第10章 对意大利的制裁 第11章 希特勒动手了 第12章 用于重整军备的间歇期。西班牙 第13章 德国武装起来了 第14章 艾登先生担任外交大臣和他的辞职 第15章 强夺奥地利 第16章 捷克斯洛伐克 第17章 慕尼黑的悲剧 第18章 慕尼黑之冬 第19章 布拉格,阿尔巴尼亚,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第20章 苏联之谜 第21章 到了战争边缘 下部 晦暗不明的战争(1939年9月3日-1940年5月10日) 第22章 战争 第23章 海军部的重大任务 第24章 波兰的覆灭 第25章 战时内阁的问题 第26章 法国前线 第27章 战斗加剧 第28章 磁性水雷 第29章 普拉特河口外的海战 第30章 斯堪的纳维亚。芬兰 第31章 一个黑暗的新年 第32章 风暴之前 第33章 海上的交锋 第34章 纳尔维克 第35章 特隆赫姆 第36章 在挪威的挫折 第37章 挪威:最后的阶段 第38章 政府倒台 附录 1 杂类 2 海军大臣的节略 索引 战场图和图表 第二卷 最光辉的时刻 上部 法国的沦陷 下部 单独作战第三卷 伟大的同盟 上部 德国东进(1941年1月-6月) 下部 战争临到美国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 上部 日本的猛攻 下部 挽回非洲局势第五卷 紧缩包围圈 上部 战胜意大利 下部 从德黑兰到罗马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上部 胜利的浪潮 下部 铁幕

章节摘录

上部第二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1922-1931年1922年间,英国出现了一位新的领袖鲍德温。他在国际舞台上原是一个不知名的或不被注意的人物.在国内事务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角色。他在战时曾任财政部财务大臣,而这时则当贸易大臣。从1922年10月他取代了劳合·乔治起,直到1937年5月摆脱沉重的工作,满载着荣誉和公众的尊敬,严肃而沉默地退休到伍斯特郡故乡时为止,他是英国政治上的统治力量。我和这位政治家的关系,是我下面所要讲的事情中的一部分。我和他的分歧有时很严重,但在所有这些年月中,直到后来,在我们个人之间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会见或接触,我也从来没有感到在个人之间不能和他真诚交谈和彼此了解。劳合·乔治的联合政府受到因爱尔兰法案而引起的来自党内的压力,随着势在必行的大选的临近而日益增加。问题产生了:在大选前我们是仍维持联合政府还是先把它解散。联合政府内的各政党和各内阁大臣曾经共事多年,共同担负许多责任,所以在全国人民之前保持团结似乎更符合公众的利益和英国政治的风度。为了使远为强大的保守党容易接受起见,首相和我曾在这一年初用书面提出辞职,并以私人身份支持保守党的奥斯汀·张伯伦组织新政府。保守党的领袖们把这封信考虑了以后,坚决地答复说他们不能接受我们这种牺牲,并说我们必须共同进退。这种侠义的精神未能得到党内其他党员的支持,这时保守党觉得自己十分强大,足以独掌国家权力。保守党以压倒的票数决定和劳合·乔治破裂而结束了联合政府。同曰下午,首相辞职。早上他们这些人还是我们的朋友和同僚,到晚上他们成了我们的政敌,一心一意想把我们逐出政治舞台。所有曾经和我们一起作战的杰出的保守党人以及大多数内阁大臣,除了惟一的出人意料的例外的寇松勋爵,都随劳合·乔治告退了。其中包括保守党四个最能干的人物:阿瑟·鲍尔福、奥斯汀·张伯伦、罗伯特·霍恩和伯肯黑德勋爵。在这个紧要关头,我因患阑尾炎而施行手术,等到第二天早晨恢复知觉时才知道劳合.乔治政府已经辞职,我不仅失去了我的阑尾,也失去了我的自治领及殖民地事务大臣的差使。我自认为,我在担任该职时,不论在议会和行政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一年以前曾经因严重的健康原因离开我们的那位博纳·劳先生,勉强承诺出任首相之职。他所组成的内阁,可以称之为“第二届十一人内阁。”杰出人物鲍德温先生任财政大臣。首相请国王下令解散议会,而人民也想有所改变。博纳·劳先生有鲍德温先生在旁协助,再加上比弗布鲁克勋爵做他的主要的支持者和顾问,获得了73票的多数,很有希望能执政五年。1923年初,博纳·劳先生辞去首相职位而退休,后来病发去世。鲍德温先生继任为首相,寇松勋爵只好在新政府里当外交大臣了。这样就开始了从1923年起的14年时期,这也许可以称为“鲍德温一麦克唐纳的统治时期”。这两位政治家,最初轮流迭替,到后来在政治上结成兄弟之谊,共同统治着英国。在名义上,他们代表互相反对的两个政党,代表两种不同的理论和互相敌对的利益,但实际上他们气味相投,见解一致,方法相同,这确实是我国宪法自有首相一职以来任何两个首相之间从来未有过的。奇怪得很,两个人彼此极为投机。拉姆齐·麦克唐纳抱有古老的托利党的许多看法,而斯坦利·鲍德温除了工业家那种根深蒂固的拥护保护关税这一点之外,在性格上比起工党内的许多人来,却是一个温和的社会主义的更为真诚的代表。鲍德温先生并没有因为他突然取得政治显位而目眩心迷。在别人向他道贺时,他说:“请你为我祈祷。”不久,他就有些不安,害怕劳合·乔治将以保护关税为号召,联合许多与战时内阁同时离职的、持不同政见的保守党领导人来分裂政府的多数,甚或向党的领导提出挑战。于是,在1923年秋季,他决定先发制人,由他自己提出保护关税的问题。10月25日,他在普利茅斯发表演说,其结果只是使新选出的议会还没有到期就寿终正寝。他极力表白自己并没有这种图谋;但若信以为真,那就未免低估他对英国政党政治的深刻认识了。根据他的建议,议会于10月解散,于是在不至1112个月之后,又举行第二次大选。自由党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集合起来,我也加进去了。我们在选举中取得了一个起平衡作用的地位;它虽然是少数党,但如果阿斯奎斯先生有意,也很可能组阁。拉姆齐.麦克唐纳先生领导的工党在下院中仅占五分之二稍多的议席,鉴于阿斯奎斯无意组阁,麦克唐纳先生才成为大不列颠的第一任社会党入的首相,并且靠了历史较长的两个政党的默许和相互争吵,总算任职一年。英国处在占少数的工党的统治之下,极不安定,政治气氛对自由、保守两个反对党极其有利,以致它们挑选了一个时机,在一个主要问题上一举击败了工党政府。于是又举行另一次大选:这是不到两年之内的第三次。选举结果,保守党所得席数比各党加起来还多出222席。在这次选举之初,鲍德温先生的地位是很微弱的,他对选举的结果并无特殊的贡献。不过以前他一直是保守党的领袖,所以当选举的结果公布时,他当然又当上了首相。这时我颇得保守党的爱戴。在大选后六个月的威斯敏斯特的补缺选举中,证明我确实掌握了保守党的力量。我虽以一个独立宪政主义者参加竞选,但有许多保守党人为我效劳,投我的票。在我的34个委员会办公室里,各由一名保守党议员主持其事,他们这样做是违抗党的领袖鲍德温先生和党机构的本意的。这也是前所未闻的事情。在总数的两万多票中,我只是以43票之差而失败。在大选中,我作为一个“宪政主义者”以1万票的多数重新当选为埃平选区的代表。那时我是不会用“保守党”的名义的。在两次选举之间,我和鲍德温先生有过几次友好的接触;但我不认为他仍能保持首相的地位。现在当他获胜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他对我会有什么看法。当他邀请我出任我父亲一度任过的财政大臣时,不仅使我感到突然,也使保守党为之目瞪口呆。一年以后,我个人方面没有受到任何压力,而只是以我的选民的赞同,重新正式加入离开已有20年之久的保守党和卡尔顿俱乐部。我在财政部遇到的第一个国际性问题,便是我们对美国的债务。在战争结束时,欧洲协约国共欠美国约一百亿美元,其中英国欠40亿美元。另一方面,其他协约国,主要是俄国,共欠我们70亿美元。1920年英国曾提议把战债一律取消。这样一来,英国至少在纸面上损失75,0007一英镑。由于自那个时候以来,币值跌了一半,所以事实上的数字可能还要多一倍。但始终没有获致任何的解决办法。1922年8月1日,在劳合·乔治执政时期的鲍尔福照会宣布,美国如不向英国索债,英国也将不向它的债务国索债,不管是盟国或以前的敌国。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声明。1922年12月博纳·劳政府派遣了一个由财政大臣鲍德温率领的英国代表团访问华盛顿,结果英国同意:不论它从它的债务国收回多少债款,英国应付还对美国的全部战债,利息由5%减至3.5%。这个协定引起了熟悉情况的各界人士的深切关注,尤其是对首相本人。英国在战争中,也同这次战争一样,自始至终进行战斗,已弄得民穷财尽,而这个协定,又使英国在今后62年中每年须支付出3,500万镑。不单在英国,就是许多并无利害关系的美国财政权威,也认为这个协定的根据,无论对债务者和债权者来说都是一种严厉的、缺乏先见之明的条件。柯立芝总统说:“他们借了我们的钱,不是吗?”这句简洁的话虽属真实,但亦未尽然。各国之间的偿付,如果采取运交货物或劳务的方式,尤其是采取互利的交易,那不仅是公道的,而且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如果偿付的方式只是独断地、人为地要把战时财政所引起的那些十分巨大的款项加以兑付,那就势必扰乱世界经济的整个进程。这种偿付方式,无论是向一个共享胜利但战创深巨的盟国索取,或者向一个战败的敌国索取,同样都会产生这种情况。鲍德温-柯立芝债务协定的执行,是其后不久使世界陷于经济崩溃、阻碍世界复兴并激发仇恨心的一个明显因素。美国新近把关税提高,并且几乎把所有已经采掘的黄金都放到它的地下金库里去,这使对美国债务的偿还付息更为困难。它强加给欧洲其他协约国的决定也是差不多,只是比较轻而已。这种做法的第一个结果,就是使各国向德国加紧勒索。我完全赞同1922年鲍尔福照会的政策,并在当时曾为之辩护;在我任财政大臣时又加以重申,并为此而采取了行动。我认为,如果英国因为这个缘故而不仅成了美国的债务国”而且也成为替美国索债的人的话,那么,华盛顿方面一定可以看出索债之举实在不明智。可是美国并没有产生这种反应;事实上却对这种议论大为不满。美国继续坚持英国必须每年偿还债务,只是减低了利率。因此,我们除了要德国偿付已经削减的赔款之外,我必须和其他协约国商讨解决办法,以便我们能够取得每年须向美国国库缴纳的3,500万镑。于是,德国就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还得被迫接受一个干涉德国内政的讨厌的国际监督机构。美国收到英国3次如数付款,而这笔款又是英国根据修订过的道威斯计划的比例向德国勒索得来的。那时,我住在唐宁街11号。和鲍德温先生比邻相居几乎达5年之久,我每天早晨去财政部办公,路经他的住处时,几乎都去看他,并在内阁会议室里谈几分钟话。我是他的主要的僚属之一,对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我都负一份责任。在这5年期间,国内的复兴有了可观的成绩。这个政府是一个沉着而又干练的政府,在此时期内,逐年都有显著的进步和恢复。在政纲方面,虽然不能吹嘘说有什么惊人的或引起争论的了不起的大事,但无论根据经济的或财政的标准来衡量,人民大众的生活确见改善了。在我们任期终了之时,国内和世界的景况,比起我们就任之初来要舒适和富饶得多。这是一句平凡的、但也是很实在的评论。在整个欧洲,政府获得了好名声。这时兴登堡在德国上台掌权。战前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和战败届的德意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艾伯特,于1925年2月底去世。现在全国必须选举一个新总统。所有的德国人过去一向是在家长式的专制政治之下长大,并受到言论自由和议会反对派这种影响深远的习惯的调节。失败的战神张着羽毛脱落的翅膀,给德国人带来了极端的民主体制和各种自由权利。但德国所经历的一切使全国四分五裂,彷徨而无所适从。各党各派互争雄长,争权夺利。在一片混乱之中,出现了转向兴登堡元帅的强烈愿望。兴登堡这时已退休家园,但仍受人们爱戴。他仍旧忠于流亡国外的皇帝,赞成“按照英国的样板”恢复帝制。这自然是最合理、但又最不投合时好之举。当他被提名为在魏玛宪法下的总统候选人时,他感到十分不安。他再三地说:“让我过平静的生活吧!”然而,请他出山的压力继续存在,最后找到了提尔皮茨海军大将去说服他,才使他不再犹豫,放弃他的本意而为国家负起责任。对于为国尽职,则是兴登堡向来勇于承担的。兴登堡的竞选对手是天主教中央党的马克斯和共产党的台尔曼。4月26日,星期日,德国举行选举。投票结果,出乎意料地彼此接近:兴登堡,14,655,766票;马克斯,13,751,615票;台尔曼,1,931,511票。兴登堡声名显赫,这次竞选又出于多方劝说才勉强答应,与各方利益又无牵连,在竞选者之中占了上风,结果以不及100万的多数获选,在全部票数中还没有达到绝对的多数。当他的儿子奥斯卡尔在早上7点钟把他叫醒并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把儿子骂了一顿:“你为什么要早一个钟头叫醒我?就是到了8点钟,事情也会是一样的呀!”说完又去睡觉了,直到平常要叫醒他起床的时间才起床。兴登堡的当选,在法国一开始就被视为德国的新挑战。英国方面的反应则比较平稳。我一向希望看见德国恢复它的荣誉和自尊心,让战争带来的仇恨心归于消失。所以这个消息根本没有使我感到焦虑。劳合·乔治在我们再次见面时对我说:“他是一个极通情达理的老人。”的确,当兴登堡还没有老到糊涂之前,他确实是这样的入。即使他的一些最激烈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一个废物也总比一个暴君好些。”不过:他已经77岁了,任期有7年之久。几乎没有人会预料他能再度连任。他在各个政党之间尽力做到不偏不倚;他在总统任期内的确给予德国以一种并不威胁其邻国的稳重的力量和安宁。1925年2月,德国政府向当时法国总理赫里欧提出一个建议。德国政府的备忘录声明,如果在莱茵河有利害关系的各国,尤其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能签订一个以美国政府为保证人的公约,规定在一个长时期内承担不对订约国发动战争的庄严义务,则德国愿意宣布接受。此外德国也可以接受一个保证莱茵河区疆界现状的公约。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法国政府着手同它的盟国磋商。在英国方面,奥斯汀·张伯伦于3月5日在下院公布这项消息。由于法国和德国出现国会危机,延缓了谈判的进行,但经过伦敦与巴黎之间的协商后,在1925年6月16日由法国驻德大使在柏林向德国外交部长施特雷泽曼提出一个正式的照会。照会宣称,除非德国加入国际联盟作为先决条件,否则不能达成任何协议。德国不得提出修改和约条件的任何提议。比利时应列入订约国之内;最后,应订立一个法德仲裁条约,作为《莱茵兰公约》的当然补充。6月24日,英国下院就英国应采取什么态度举行辩论。张伯伦先生说明,按公约规定,英国所承担的义务只限于两欧。法国也许要确定它同波兰和捷克的特殊关系;但英国将不承担在国际联盟盟约明确规定之外的任何义务。各自治领对两欧公约并不热心。史末资将军希望避免区域性协定,加拿大态度冷淡,只有新西兰准备无条件接受英国政府的意见。但我们仍然坚持。在我看来,解决法、德两国千年来的冲突,似乎是我们最高的目标。如果我们能把高卢及条顿两大民族,在经济上、社会上和道德上促成密切的团结,以防止发生新的纠纷,而实现共同的繁荣和相互的依赖,使过去的对立消失,则欧洲即可再度兴旺起来。在我看来,英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似乎在于调和法国和德国之间的纷争,此外似乎没有其他利益可以与此相比或与此相抵触的。直至今日,我的见解仍然是如此。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先生具有为各党所尊重的见解,内阁一致对他给予支持。德国在7月间对法国的照会提出答复,接受把西欧公约和德国加入国际联盟两件事结合起来,但说明关于普遍裁减军备的问题有先行成立协议的必要。白里安先生来到英国,就西欧公约以及与此有关的问题进行长时间的讨论。8月间,法国取得英国的完全同意,正式答复德国。德国必须无条件加入国际联盟,作为必要的第一步。德国政府接受了这个条件。这就是说,和约的规定,除非或直到经过互相同意而加以修正,将继续有效;德国也没有得到协约国裁减军备的具体保证。此外,德国人在强烈的民族主义的压力和激情之下所提出的其他要求,如要求取消和约中关于战争罪责的条款,要求阿尔萨斯一洛林问题暂不解决,要求协约国军队立即自科隆撤退等,德国政府都没有十分坚持,但即使坚持,协约国也不会答应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洛迦诺会议于10月4日正式举行。在光坦如镜的湖水旁边,英、法、德、比、意的代表共聚一堂。会议的成就是:第一,五国订立了相互保证条约;第二,德国和法国、德国和比禾0时、德国和波兰、德国和捷克之间分别订立了仲裁条约;第三,法国和波兰、法国和捷克之间分别订立了专门的协定,协定规定:如果西欧公约破裂并接着发生无理的军事行动时,法国保证援助波兰和捷克两国。这样,西欧民主国家一致同意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相互之间的和平,一致反对任何订约国破坏协定,对兄弟国发动侵略。英国向法、德两国提出庄严的保证:如两国中任何一国成为无故侵略的对象,则对该国给予援助。这种影响深远的军事义务获得了议会的承认和全国的热烈支持。这样的一项工作,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至于英国或法国是否有义务裁减军备,或裁减至何种程度这个问题并没有受影响。我作为财政大臣,在早些时候就碰到这些问题。我对于这种两个方面的保证有如下看法:如果法国保持军备,而德国废除军备,则德国当无进攻法国的可能;在另一方面,如果法国进攻德国,这就会自然而然地使英国成为德国的盟国,这样法国就决不会进攻德国。这个建议,在理论上似乎有危险:如德、法之间发生战争,我们就得保证加入这方或那方:侣是像这样的一场灾祸实际上是很难遇到的;这反而是防止灾祸的最好方法。所以,我对于法国裁减军备和德国重新武装,向来都表示反对,因为这会立刻给英国带来更大得多的危险。在另一方面,英国和国际联盟(根据协定德国已加入国际联盟),给德国人民提供了一种确实的保护。这就造成了一种均势,在这种均势中,以结束德法之间的纷争为其主要利益的英国,基本上居于公正人和仲裁者的地位。我们希望这种平衡局面能维持20年,在此时期内,在长期和平、信任增长和财政负担的种种影响之下,协约国的军备也将逐渐缩减。显而易见,德国的实力一旦和法国大致相等,危险就会出现,更不用说德国变得比法国更强大了。但所有这些情况都似乎因有庄严的条约义务而被排除。《洛迦诺公约》只涉及西欧的和平,因而希望继之有一个所谓“东欧的洛迦诺公约”。如果能够以防止德法战争的可能性的同样精神和措施来控制住德俄之间未来战争的危险,那我们就会感到很高兴了。但即使是施特雷泽曼领导下的德国,也不愿意放弃德国在东部的要求,也不愿接受领土条约中关于波兰、但泽、走廊地带和上西里西亚的规定。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  入选美国“当代文库100”——20世纪百大英文非小说  “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瑞典文学院院士在为丘吉尔颁发诺贝尔奖时致辞  “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语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在人类冲突的领域里,以前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如此众多的人都应该深深地感激一个人。”             ——瑞典文学院院士 利列斯特兰德  “大政治家和大战士难得也是大作家……丘吉尔的政治和丈学成就太大了,我们忍不住要将他刻画成拥有西塞罗文才的恺撒大帝。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历史领袖人物两样兼备又这么杰出,跟我们如此接近。”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 席瓦兹  “这确实是一本伟大的书,它撼动了人们的心灵,并为这段影响历史的过程留下了忠实记录。”             ——《西部邮讯》  “何其幸运,我们拥有这些珍贵的财产,它将会流传后世,让后人们阅读再三。”             ——查尔斯·韦博斯爵士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共6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入选美国“当代文库100”:20世纪百大英文非小说“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瑞典文学院院士在为丘吉尔颁发诺贝尔奖时致辞“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语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在人类冲突的领域里,以前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如此众多的人都应该深深地感激一个人。”——瑞典文学院院士 利列斯特兰德“大政治家和大战士难得也是大作家,丘吉尔的政治和丈学成就太大了,我们忍不住要将他刻画成拥有西塞罗文才的恺撒大帝。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历史领袖人物两样兼备又这么杰出,跟我们如此接近。”——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 席瓦兹“这确实是一本伟大的书,它撼动了人们的心灵,并为这段影响历史的过程留下了忠实记录。”——《西部邮讯》“何其幸运,我们拥有这些珍贵的财产,它将会流传后世,让后人们阅读再三。”——查尔斯·韦博斯爵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邱吉尔在二次大战刚结束,被英国人民以选票请下台后,花费六年时间完成的旷世巨作,洋洋洒洒360万字,收录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保存资料,以及200多幅珍贵史料图片,卷帙繁浩,气势磅礡。全书记述30年代初期一直到二战结束后,当代重大国际事件和进程,极具史料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书成之际,立刻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以极具“历史写作和传记价值”,一举夺下文坛最高荣誉桂冠。此后,本书载誉国际,直至今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六卷) PDF格式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邱吉尔在二次大战刚结束,被英国人民以选票请下台后,花费六年时间完成的旷世巨作,洋洋洒洒360万字,收录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保存资料,以及200多幅珍贵史料图片,卷帙繁浩,气势磅礡。全书记述30年代初期一直到二战结束后,当代重大国际事件和进程,极具史料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书成之际,立刻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以极具“历史写作和传记价值”,一举夺下文坛最高荣誉桂冠。此后,本书载誉国际,直至今日。


 读了几个月与二战历史相关的书,这是今年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阅读,至此,关于二战的历史可以基本全景式把握了——关于这场战争的点线面,以及这场战争带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对今日世界的影响。
  
  最艰难的阅读,是丘吉尔的六大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南方出版社的2005年7月的这个版本有2900多页;787×1092的16开本,六大卷摞在那里,光是视觉上就给人带来压抑感。我把它放在二战史阅读的最后,它仿佛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读完了它,之前读过的那些也就不算什么了。
  
  因为这部二战回忆录,1953年丘吉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在描绘历史与传记方面之造诣和他那捍卫人的崇高价值的杰出演讲”。众所周知,在选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时候,瑞典文学院有时会作出令人吃惊的决定;丘吉尔的获奖大约应该算一次。那一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者有25个人,其中包括英国人福斯特、美国人海明威、冰岛人拉克斯内斯和西班牙人希梅内斯(其中后面三位分别获得了1954、1955、1956的诺贝尔文学奖,而福斯特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小觑的作家);在这样一份名单中脱颖而出,不能不说瑞典文学院的决定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而瑞典文学院院士齐凡尔茨在颁奖致辞中的这句话其实很说明问题——“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这句近乎谄媚的话,实际上说明了丘吉尔及其这部回忆录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心目中的地位;如果考虑到当时二战结束未久,人们对那场浩劫记忆犹新,对领导同盟国打赢这场战争的主要领袖的敬仰与感激,这话说得就不算太过分,而且丘吉尔以及他的这部回忆录获奖也就顺理成章。
  
  诚然,这部全景式的回忆录对二战的叙述达到了几乎空前绝后的详尽,历史价值很高;但是,对于任何一个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阅读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是一次艰难的旅程。据称,这部回忆录“其构思之严密、文笔之优美、语言之精彩,不输文坛巨匠”(南方出版社《出版者的话》),老实说,我相信这一点,因为丘吉尔独特的地位和视角及其文笔和口才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但是,在南方出版社这个中文版本的阅读过程中,我却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相反,这个中文版本给我的阅读带来了烦恼,一言以蔽之,翻译得不好。
  
  诚然,任何翻译都是原文的叛徒,但这叛徒也有做得好与不好之分。老一辈的翻译家,大都学贯中西,对汉语和所翻译的语种都有很深的造诣,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翻译,几乎可以看作是一次二度创作,读来很顺,让人不觉得“隔”;例如傅雷的巴尔扎克,例如汝龙的契诃夫和托尔斯泰。几十年的翻译作品读下来,翻译的好坏,一读之下还是可以分辨的,这如同下馆子吃饭,菜一入口,便可分辨厨子的好歹。
  
  外语的表达方式、文体、句式、典故等等,与汉语差别很大,如何“信达雅”其实是件很难的事。作为读者,当然要求“信达雅”三者兼备,但目前看来,很多新一代翻译家们的外文熟稔程度似乎远高于汉语,而且在母语的修养上实有欠缺。因此,“信达雅”三者兼备乃可遇不可求之事,但起码也该做到“信达”,直直的硬译让人读起来实在难受,恨不得舍了方便的母语译本直接找原文来读。例如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当年读到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的版本,译者李时译得“信达雅”兼备,让人不忍释卷,一读再读恨不得全书背下来;后来再出的几个本子,就怎么也比不上这个版本,这里面除了第一印象的问题,翻译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
  
  现在的翻译,除了硬译的毛病和汉语的功底不佳之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译者的常识匮乏和知识积累不足。例如丘吉尔的这本回忆录里,赫赫威名的二战名将巴顿将军在不同章节的不同译者笔下居然有了“佩顿”和“巴顿”两种不同的译法,这就让人有点儿丈二,不知道校译和通稿的人们怎么就放了过去。再举一个巴乌斯托夫斯基的例子,他有一本回忆录《一生的故事》,这部书中译本也是六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的版本,翻译得错讹百出,感觉译者对俄苏文化的基本常识都不懂,硬译瞎译处极多,幸亏有以前读过的一些俄苏的东西垫底,否则,就让它弄晕了;我只读了不到一半,那书就已经红笔淋漓地惨不忍睹,怎么也硬不了头皮再读下去。
  
  或许是由于职业习惯,我读书的时候喜欢一枝红笔在手,得意处圈圈点点,旁批眉批;错讹之处也总是随手勾出。一本书的好赖,看旁批眉批的多少;同样,一本书的质量如何,就看那些编辑符号的多少。丘吉尔的这部回忆录,除了上述翻译的问题之外,校对质量亦不高,有机会的话,看一眼我手里的这套俯拾皆是的编辑符号便知。同样的校对质量,也出现在解放军出版社的那套“二战外国著名将帅战争回忆录”中,那一套更是惨不忍睹,让人疑为盗版。
  
  纵然有这些烦恼,但是这部大部头终于还是艰难地啃下来了。那个深夜,读罢掩卷,不由得让人长叹——如果哪个强人能够重译一遍,该有多好!据说漓江出版社1991年曾经出过一版,书名译作《不需要的战争》,但那本书据说是个选译本,只有383页。
  
  放下丘吉尔这部近3000页的大部头,捧起今年计划的另一部大部头——1800多页的基辛格回忆录《白宫岁月》,本来以为这将是另一次艰难和烦恼的体验,但是,未料,这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的《白宫岁月》翻译得是这样的好,读之如三伏天喝冰水,痛快得不得了。那2900多页给我带来的烦恼,顿时一扫而空。写得好,还要译得好,果如此,大部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六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邱吉尔在二次大战刚结束,被英国人民以选票请下台后,花费六年时间完成的旷世巨作,洋洋洒洒360万字,收录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保存资料,以及200多幅珍贵史料图片,卷帙繁浩,气势磅礴。是不得不读的好书!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是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此前,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使得希特勒得以放手入侵波兰。在这份条约的秘密备忘录中,双方约定沿维斯瓦河、纳列夫河和桑河一线瓜分波兰。除此之外,芬兰、波罗的海沿岸的几个共和国以及罗马尼亚也进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德国和波兰政治上的交锋在1939年春天就开始了,那是因为德国要求波兰将分割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余领土的丹齐克走廊拱手相让。为制造借口挑起战端,德国特种部门组织特工乔装波兰军,对西里西亚地区戈列维茨市的电台发动了进攻。英国和法国承诺保证维护波兰的主权完整,并于1939年9月3日对德宣战。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改良过的施里芬计划( 亦称为曼斯坦因计划)分为A、B、 敦刻尔克大撤退
C三个集团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略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和法国。5月13日德军A集团军按曼施坦因意图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地区进入法国,盟 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德国坦克师强渡马斯河,5月13日攻陷了法国南部战略要地色当,而同时德军B集团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兰、比利时,来吸引跟牵制位于比利时平原一带的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使A集团军得以更加顺利的从法国北部附近通过英法联军主力部队之侧翼,来构成曼斯坦计划中的大包围。到5月19日德军装甲师已经抵达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处。5月24日,德军装甲部队已经逼近法国的北部港口敦刻尔克,但却在这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个命令被证明是致命的失误,被包围的盟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即敦刻尔克大撤退(保留了反攻的有生力量)。850艘各种类型、动力引擎、大小的船只舰队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刻尔克,5月27日开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时已经有超过33万人成功逃脱,其中23万是英国远征军。这次的撤退虽为英国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但也丧失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士气亦一度低落。


非常好看的一套书,有大量的历史照片和图片,方便阅读。丘吉尔无愧为英国最伟大的人,他的文学造诣为诺贝尔文学奖增添了荣誉。


邱吉尔举世公认的文学素养,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流畅易读,因为他“一辈子都在和句子谈恋爱”、“本身就是修辞机器”,所以我们有幸读到一部不以生涩难懂取胜的旷世巨著。他精雕细琢每个人物,营造生动鲜活的印象,既不溢美也不扭曲的评论,始终保持史家客观立场;他以如椽之笔重塑战时氛围,读者一如亲临现场,感受纷乱紧张的时局。全书可看到邱吉尔雄才大略,如何以言词恳切的讲演撼动人心,如何在危急紧绷战事统领全局、把握时机,他的自信幽默、眼光独道,使本套书不仅仅是珍贵历史纪录,也可当作领袖成功之道细细阅读。


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又是英国首相邱吉尔写的,他又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价格又这么便宜,不买绝对是傻瓜!


提起丘吉尔,更多的人知道他是英国首相,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首脑之一,其政治家能力有目共睹,然而他的写作能力亦很强,既能握住枪杆子又能握住笔杆子,这就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文物并举,在欧洲历史上,丘吉尔能够与古罗马的凯撒相媲美。


丘吉尔的回忆录并不全然是一部历史记录,很大程度上更是一种对当下的审查,因此没有必要去纠结历史是否“真实”,因为已逝的东西铁定是无法复制的,读两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如同院坝里听老人讲故事,别有一番滋味。另外,书的插图也不错,冲淡了大部头的沉重;字略小些,有点伤眼。


这确实是一本伟大的书,它撼动了人们的心灵,并为这段影响历史的过程留下了忠实记录。丘吉尔作为我喜欢的一名政治家,尽管他后来仇视红色中国,但作为二战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记录者,这部书值得一读!


一套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回忆录已经收到。印刷质量和包装都不错。希望当当继续努力。






















10日晚定了套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一本锅炉设计的图书,于13日上午送到。还算

及时。质量和包装都不错,赞一个!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 收益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丘吉尔,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的书一定要看


太感动了,当书到我手上的时候我激动的手都发抖。丘吉尔毕竟是政治家,冲一个政治家的眼中看任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政治事件会有非同一般的感受,更何况丘吉尔还是亲身经历者,甚至可以说是重要参与者,他看问题的方式和做事方式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他这位英国最伟大的政治家眼中看到的二战会与其他人的二战非常不同。


本书由英国前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所著,全书史料翔实,具了解/收藏之双倍功能。值得推荐!


以我的年龄,对于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只能通过以往的记录来了解,了解起因、过程和结果。丘吉尔首相站在历史的颠峰之上,为我们全方位的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澜壮阔的史实,真实的再现了以往的历史,堪称经典!


做活动时购入的,书有塑封,是全新品。据说是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很好看的历史书,丘吉尔到底是一代伟人啊,诺贝尔得主,写的真好。


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起买了,丘吉尔的两部著名大作,希望能很好的拜读。


我是丘吉尔的铁杆粉丝,人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果然有大师水准.


丘吉尔两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一起买的,可以看好久了……


这本书对于人们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丘吉尔这个人有很大的帮助


这套书是英国首相写的回忆录,温斯顿丘吉尔的名篇,我很喜欢:因为我是教历史的。


20世纪是一个战争的世纪,世纪上半叶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20世纪世界政治军事大格局的基础,在二战后东西方阵营的冷战,冷战结束后热点地区的战争等方面均得到体现。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助于把握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国际政治走向。这套书,是亲身经历和参与重大决策的人,对这场影响世界格局的年代的回忆,值得研读。


大32开 3000页 图文并茂 地图质量比丘吉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好一些


优越的家庭出生,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海军大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真实再现二战风云,选择了这本书是你的智慧。


这书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也是很有收藏价值的,更何况是首相写的了。不过喜欢这书并不完全在与他的文笔,而在在与书里有不少当时很难得的有关重要人物之间的书信往来,这也是其他书所没有的。书里很明显看的出有不少首相对于自己夸赞的语句,当然对于战时的布局还是有一定的自己的部署和想法的。他是从英国当时的情况而做抉择的,而不是从全球的一个战术来做总布局的。总的来说首相真是有才能的啊!


邱吉尔代表作,世界历史长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值得收藏!


读这本书能学到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很多东西,内容很好,丘吉尔经典之书,值得一看。当当服务很不错,物流也快,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足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回忆录,固然是因为作者在西方政治历史中的地位,但其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语言的流畅幽默,也是足以树立其经典地位。


丘吉尔这套二战回忆录,是经典中的经典!实在值得拥有!建议当当适时推出英文版,那就更是书迷们的幸福啦!历史入境,是每个人都应该细细品味、研磨的!送货超快!包转很好!品质没的说!


这套书是丘吉尔作为英国首相亲身参与二战的经历,虽然有些话有浮夸成分,但是作为参考二战的史料,还是有一定可信程度的。。另外,本书字可能小了点,其他的都还行


丘吉尔的二次大战回忆录也不错,这个价格超值了。确如前面的评价,纸不太好,对面有图的时候比较透。但我在书店看过,还可以接受。老丘对一战战后对战败国逼债导致民生凋敝,仇恨不解的做法,做了深刻的反思,这才有后面的联合国成立,马歇尔计划,柏林空投,逐步消解了德法数百年的仇恨。尤其精彩的是,在1945年,老丘就对斯大林有准确的评价,在书中用暴徒,独裁者等称呼斯大林,不愧为一流的政治家。


重新认识了丘吉尔跟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丘吉尔的笔下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大战的壮阔与大英帝国的没落,也是丘吉尔目睹大不列颠走向日落的历史。想起西方媒体那句名句:三巨头坐在一起时,丘吉尔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头坐在美国鹰与俄国熊之间的老瘦驴。


书收到了,没来得及翻,不好评论。还是说说当当的服务吧,我是当当的老客户了,以前在当当网上买书总是提心吊胆的,特别是两年以前出版的书籍,送到手上经常惨不忍睹,但是这段时间当当的服务明显提高了,就拿这套丘吉尔回忆录说吧,05年出版的,拿到手全新还带塑封,这在过去时不可想象的,很欣慰。不知道这是不是竞争的压力使然。反正进步总是好的,希望当当继续保持下去。我也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去。谢谢。


丘吉尔的回忆录,给研究二战历史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只有读过书,才知道张伯伦除了慕尼黑丢人之外,委实是个意志坚定的领袖   只有读过书,才知道二战开始时候,丘吉尔又做回海军大臣   只有读过书,才知道不列颠空战后期,英国全国民众深深为伦敦的勇气所折服,很多外地人专门赶到伦敦住一两夜,只为与伦敦共患难,亲身体验一下现场气氛。政府因为市政管理上的困难,不得不劝阻了民众的这一行为


正在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这六本还没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语言很好,但是排版方式个人不是很喜欢,几段结束后会和另几段用三个星号隔开,有注释的词也会用星号表在右上角,每页上星号太多。


本来是有此书的电子书,看了几个章节,发现这样的传世经典如果只是用鼠标转着看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决定购买收藏。12个小时就收到,翻开带着油墨清香的书卷,先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丘吉尔的独到见解发人深省,书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慢慢欣赏吧


丘吉尔获奖巨著,给儿子假期看.作为学习历史的参照保存,应该更加客观真实吧


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回顾二战历史。。。


任何对历史、世界发展感兴趣的朋友,都不能错过这套书。既是首相,有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值得我们去研究。


丘吉尔是世界名人,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视角权威,文笔很好。


本书较客观的描述了二次世界大战的各种战斗情形,丘吉尔的文笔没的说。


书的纸质不太好,黄,薄,透明。内容不做评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内容肯定是好。但是我感觉读起来挺费劲。


一直想入手这套书,也仔细看了各网站各网友的评论,甚至包括豆瓣,呵呵,有说译的不好的有说纸张很差的,但是目前市面上也就这么套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啊,而且总是缺货,所以这次119.2,我果断下手了,即使没有300-100这种活动也入手了,慢慢读吧,有能力的人还是读原版比较好,英文要很棒哦


作为前英国首相的作品,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评价晚了,不愧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老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记者出身,文笔当然不是盖的~~


20年前就想买了,今天终于到手了,真不错。丘吉尔是战争的亲历者,是决策者,他的回忆录是第一手资料。


冲着丘吉尔的名字来的,
以前只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没想到这么有文采.
书拿到手了,感觉不错.


等了好久啊,终于我这个地方也开放货源了,于是迅速下手,虽说让这个月的生活变得拮据,不过买这套书还是很值得的,一战的回忆录我也有,不过二战却是作者全身心投入,并且是作为领导者而经历过,在战争的进程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将文人的豪爽果敢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是这份豪情,勇敢,魄力使他带领着他的人民走向了胜利,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留下辉煌的一笔。品读此书,走进作者的世界,感受当时恶战中这位文学情怀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如何临危不乱,果断反抗侵略战乱的......


虽然纸张的质量很差,但是内容还是很好的。作为二战的主要主导者和亲历者,丘吉尔笔下的二战应该会更加深刻和真实,作为对历史和回顾和未来的借鉴都非常有价值。


丘吉尔作为一个**的政治家,有如此的文学素养。这部书不仅是文学瑰宝,更加是一部历史、政治的极佳教材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六卷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丘吉尔的角度有他的局限性,也有其为英国利益而谋划的东西,当然这无可厚非,瑕不掩瑜,作为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丘吉尔无疑是个伟人。
此译著增补了大量的战役战事图片,极大丰富了此书的内容,这点特别值得肯定。


价格合理 书的质量无论从任何方面讲 都够得上收藏 一战 二战 全部买齐 慢慢的把历史了解 正好家里的孩子经常在读书阅读时看到关于 第一次时间大战 第二次界大战的词语 所以为了孩子查找这些资料方便 买来放在书橱 孩子随手拿来就翻看一段 真是一举两得 再次感谢当当以这么合理的价格 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书


丘吉尔关于二战的回忆录,当然是值得收藏和阅读的好书!


好书!至今为止,诺贝尔文学奖史上唯一一位高级官员的作品,事件的亲身经历者,如椽大笔,确非寻常之作。好书值得认真读,值得拥有!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亲历战争。老照片,老人,老历史,值得一看。


从n年前购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开始,就期待着拥有这套书。如今终于以非常高的性价比得偿所愿,非常开心。


非常喜欢二战的相关著作,可惜丘吉尔一战的回忆录缺货!


书挺好呢,早就想看看二战历史的了。可惜世面上买的都是些乱七八糟的拼凑的文章没什么意思,看看丘吉尔写的文章比那些强多了。


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首相,着实令人佩服,这套书确实不错。


虽然纸质有点薄,但基本上不影响阅读。做活动买的,这种价格对得起这个质量,总体感觉不错。具体内容还没来得及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内容应该精彩!


这套书想了很久才得到,真是很幸运,所以就不管价格了,因为是温斯顿丘吉尔的诺贝尔奖的作品,但是一直没有时间来仔细整体阅读,只好等元旦放假了,那时安静也好读书!


内容不错,不错纸质一般,背面的字都透过来,很多地方看不清楚。作为当事的巨头之一,丘吉尔的当然是那段历史的权威解读者之一,所以书是值得购买的。


这本书的订单我记得我取消了 虽然目前没买这套 但是买了丘吉尔的一战回忆录 很不错 所以这套也错不了 下个目标就是他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好的书,比较全面的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孩子想看的书


丘吉尔回忆录,亲身经历,值得一看。


这首我目前看到的海内外有关二战的讲的最详实,最公道,最真实,最能给人启迪的一本,丘吉尔本身也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丘吉爾縮寫三套書中的一套,資料價值彌足珍貴!


政治家的文学,丘吉尔可是做过战地记者的,自然写起来得心应手,再者有史料上的便利。


书本的质量很好,丘吉尔这些文字的价值就不需多讲了吧,看后可以明白很多东西。


作为国家元首,著作能得诺贝尔文学奖,本身就是奇事,书自然也是奇书,值得收藏。


书很厚,初略的翻了下,觉得完全对得起诺贝尔文学奖和这个价钱。


没有一个人具有丘吉尔一样的视角,能够这么完整的表达出来二战的整个过程,高屋建瓴的角度。


丘吉尔用严谨、准确的文字,全面的书写二战时期的战况及相关人员的心理行动的结合,充分的写出了一段时期的真实景像。


我看了第一本 丘吉尔还是有失公正的 不过作为从小被美国梦洗脑的一代人 看起来还不错


丘吉尔,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


如此鸿篇巨制的历史著作,360万字的旷世巨作,极具“历史写作和传记价值”。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著作,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作为一个政治家,丘吉尔还有时间写出那么厚厚的大部头,令人敬佩


书的质量很好,是正版,给儿子买的,原先买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儿子很喜欢


作为那段历史的重要参与人,他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值得一看


哈哈,二战的书已经买了不少了,还是再购一套丘吉尔吧。


一直很喜欢丘吉尔,他的幽默他的睿智,突然在网上看到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就立马买了,还想把她的其他书都给买了。期待!!


丘吉尔是二战期间的核心人物,很想看看他笔下的二战,值得收藏哦。


丘吉尔治国,作战,写作,尼玛全能首相。天朝有木有?


丘吉尔小时候是学校中最顽皮、最贪吃.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体罚,怎么也没想到他后来成为首相,而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读书好,不犯错,规规矩矩就是好孩子,但是这样的孩子往往欠缺创造力。孩子性格上的培养,我认为要从兴趣,生活中去渗透,中国实在不少高分但性格不健全的孩子,当然与中国的教育还是有很大关系。


了解丘吉尔的文学一面,感觉记录颇多!


丘吉尔是伟大的 他的文笔和指挥才能一样的伟大!


经典之作 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什么时候能有货啊


挺不错的一套回忆录!之前购买了一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价格倒是不错。


值得一读。丘吉尔因此活动诺贝尔奖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