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财务骗术

(美)施利特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1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

(美)施利特  

页数:

247  

字数:

229  

译者:

(美)吴谦立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财务骗术》独具匠心地分析了历史上多起著名的、引发灾难巨大的诈骗案(包括已经广为人知的安然公司案件)。书中各式各样的核查清单、图表以及会计基本知识的附录,使得深奥的分析变得通俗易懂。《财务骗术》领你迅速入门,提供最新理论,教你发现并规避下列阴谋:收入诡计、支出陷阱、负责欺诈。

作者简介

霍华德·施利特博士
美国财务研究分析中心(CFRA)总裁,注册会计师,当今检测误导财务诡计的权威。
施利特博士曾是美利坚大学的教授,经常被众多商业出版物,如《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财富》以及《纽约时报》引用观点并作专题报道,还曾接受美国

书籍目录

前言:时代的信号第一部分 你可以愚弄一部分人 第一章 四个巨无霸的故事 第二章 寻找,然后发现…… 第三章 搜寻骗术的蛛丝马迹第二部分 七大财务骗术 第四章 骗术之一:过早地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 第五章 骗术之二:记录伪造的收入 第六章 骗术之三:使用一次性所得抬高收入 第七章 骗术之四:把现在的费用往前或往后转移 第八章 骗术之五:不记录或不适当地减少负债 第九章 骗术之六:把现在的收入转移到未来 第十章 骗术之七:把将来的费用作为特别费用转移到现在第三部分 侦测财务骗术的技术手段 第十一章 数据库的搜寻 第十二章 分析财务报告第四部分 问题领域 第十三章 兼并的会计阴谋 第十四章 收入确认第五部分 回顾……前瞻…… 第十五章 财务骗术史 第十六章 打击财务骗术的战斗 第十七章 安然的陷阱附录:会计基本知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者序  “窃珠者,贼;窃国者,侯!”生逢乱世的古人,对于占据高位的当权者的胡作非为只能发出这样无力的愤慨。不曾想,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理应最制度化的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却发现他们也经常陷于类似的无奈之中。本来,投资者基于拥有的信息进行投资,自己承担投资判断的风险。然而,近来他们发现还存在另一种风险: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未必真实,因为制造和传递公司信息的每一个环节——公司管理层、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经纪公司的分析师——都出现了问题。  据《商业周刊》2002年6月24日报道,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公司财务丑闻曝光的范围和规模超过了大萧条以来的任何时期。股票市场的泡沫推波助澜,把近年来出现的趋势推向高潮。从1995年到2001年,公司纠正财务报告的案例从每年50例增长到每年150例,而2002年第一季度就高达60例。2001年12月,安然公司(Enron)刷新公司破产规模的纪录,6个多月之后,世界通讯公司(WorldCom)再度爆发丑闻,再创公司破产规模的纪录。  五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都不同程度地与这些丑闻有关:安达信(Andersen)自不待言;德勤(Deloitte & Touche)未能发现第六大有线电视企业阿达尔菲公司(Adelphia)的关联交易;安永(Emst & Young)与审计客户人民软件公司(People Soft)签订软件销售协议,从中牟利;毕马威(KPMG)被施乐公司(Xerox)夸大收入的手法所蒙蔽;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因为微观战略公司(Micro Strategy)的欺诈行为而被罚款5500万美元。  华尔街的所有主要投资银行都因为20世纪90年代在初次公开募股(IPO)过程中以热门上市股票的分配换取客户支付过高的交易手续费用而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的调查。美林(MerrillLynch)、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高盛(Goldman Sachs)以及所罗门美邦(Solomon Smith Barney)等公司的分析师的利益冲突问题正是SEC和许多州政府正在调查的对象。  其实,这些欺诈向来有之,尤其是在股市出现泡沫的时候。正如格林斯潘所言,人类的贪婪在20世纪90年代并没有增加,增加的只是可以满足那些贪婪的机会。股票价格的急剧上涨使得公司掩盖自身的财务问题变得更加容易,也使得公司管理人员相信下一年业务增长会更快,问题也因而可以得到解决。同时,由于投资者更加急于快速致富,公司CEO们面临实现季度盈利目标的压力也更大。20世纪20年代初期同样由于技术革命的出现(汽车、电力的发明)以及战争的结束,股票市场曾经出现一片繁荣景象。1929年经济泡沫的破碎、众多丑闻的被揭露促使了SEC的成立。西北大学教授阿瑟·安达信由于坚守道德准则,使得他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迅速发展(对照今天发生的一切,同样是公司丑闻的揭露使得安达信公司遭到起诉,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天与20世纪20年代末期所不同的只是,社会大众拥有股票的比例更高,从而任何公司作假丑闻的影响力也就更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一切或许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利用所占有利位置,牺牲另一方利益,为自己牟利。由子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经营权和所有权脱离,所有权分散由众多投资者共同拥有,普通大众作为小股东对于企业的了解不如大股东,而大股东又不如董事会。理论上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如果全部由公司管理人员组成,则董事会无法起到监督公司的作用。即使董事会有独立董事,他们对于公司的了解仍然来自于由公司管理人员提供的信息,能够起到的作用自然有限。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教授也许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斯宾塞教授得奖的原因在于他开创了非对称信息领域的研究,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探讨了拥有高科技公司财务前景信息的内幕人员如何胜过其他投资者。现实生活中,他是通用面粉厂(General Mills)和希伯系统公司(Siebel Systems,Inc.)董事会  报酬委员会成员。根据《布隆伯格市场》(Bloomberg Markets)2001年12月的一篇报告,这两家公司CEO的报酬远远超出了同类职位的水平,并且与股东所得利益毫无关系。而且,按照SEC的规定,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报酬必须全数披露。而希伯系统公司的财务报告只是说,2000年没有支付董事任何现金报酬,却没有说明他们每人,包括斯宾塞教授,收到了4万股的期权(当时价值大约为87.9万美元)。  ……


编辑推荐

  本书概括了美国经济史上著名大公司几十年来一直用以愚弄审计员和投资者的七大财务骗术三十种基本手段,帮助投资者规避造假阴谋。作者是美国著名的财务研究分析中心总裁。本书在美国炙手可热,堪称经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财务骗术 PDF格式下载



文中所述主要涉及美国的财务准则,所以除非投资于美国市场,否则就当增长知识,直到中美财务制度基本接轨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