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没有一个好东西

吕玫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

吕玫  

页数:

252  

字数:

16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提供的职场岁月的点点滴滴,你可以一气呵成地看,也可以随手翻到哪里就随便地阅读起来,惟一的要求是不用去对号入座,我们写的只是经过提炼浓缩的人生,会有某些人的影子,但决不是具体描述某一个人。
做这本书的时候,我和之湄相继离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轻松和前途,三十几岁的女人,我们还有再开始的勇气,这本书算是送给我们自己的礼物吧,下一个工作会更好,这句话则是跟大家共勉的。

作者简介

吕玫,《上海电视》周刊记者。1998年获得广播电影电视协会颁发的市级电台音乐节目一等奖及名牌节目奖。2002年MTV莱卡时尚颁奖晚会及2003年MTV巨星旋风超级盛典总撰稿,东方电视台音乐频道《非常娱乐》节目策划撰稿。陆续出版《茶叶地图》、《喝茶儿女倒江湖》、《玩出一

书籍目录

我们不是“好东西”一 两生花 女经理的柔情与决心 走遍美国 美女·丑女·做老板 借钱记 成本 两生花 百忍也可以成钢 顶级人才 颂颂 办公室里的粉红女郎 现场直播女郎 表情 特立独行的资格 失宠的“贵人” 两个女人 同学变同事 “社交明星” 天敌 与爱无关 这个女人不简单 不受欢迎的实在人 谦让 全职妈妈的烦恼二 “特种兵” 王子变平民 老江的起落 把老板椅搬回家 午间游戏 绿叶 被小事败坏 “特种兵”三 完美的新下属 职场新人的分寸 “戆”人“戆”福 勇气可贵 三明治的馅儿 坏女人 如此新人 完美的新下属 包装四 危机四伏五 示弱六 谁离不开谁七 遇见李莫愁

章节摘录

书摘 企划部的两个女生,都有长长的直发,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背景,喜欢穿“江南布衣”和毛衣,冬天也不怕麻烦地穿着裙子。她们一起进的公司;两生花一样的她们经常让我们分不出来,把爱可叫成露西,露西唤作爱可。她们也一见如故,出双入对。没多久,就分出了高下。爱可有总公司的背景,重要的案子部门主管会特地叫上她,为的是给她出头的机会。露西的能力强一些,爱可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会找上露西小声地商量,临走的时候总会对露西说,你的ideal真多,我会告诉主管是你帮了我的忙。 一次,爱可和露西一起利用午休的时候上街,误了公司下午的例会。会后,爱可说,露西,我会去向主管解释的。出来的时候爱可笑容满面,直说,没事了。但那个月,露西被扣了100块工资。其实,那天是爱可要做头发,拉了露西陪她。露西没有说什么,她想,在试用期,幸好只是扣了钱,没有被Fire已是万幸了。我们看在眼里,也不能说什么,办公室里,最好是各管各的。 试用期过了,两生花都被留了下来,我们也不会再认错人了,露西很开朗,是办公室里的开心果,常能在大家思路枯竭的时候提出新颖的点子,连主管也发现露西的能干;爱可则走的是“上层路线”,有点什么成绩就会直接到副总的办公室去汇报,然后喜洋洋地离开,有时,我们在办公室里闲聊时发的牢骚,也会传到老板的耳朵里;可是谁敢惹她,办公室里的人事变动快,新人升级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年中,露西破天荒第一次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她的留学申请通过了,随大流去英国上MBA。我问露西,为什么好好地做起了凑热闹的事,她笑了:“其实,是从上次被扣钱开始的,财务告诉我,爱可没有扣钱,因为她说是陪我逛街才迟到的。那一天,我才发现一辈子窝在这里勾心斗角,实在没有意思,所以,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而且,有爱可在,功劳都是她的,没有意思。”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厌烦,稍纵即逝。分手的时候,听见露西接爱可的电话:“好啊,我在百盛门口等你。”声音甜软,笑得灿烂,一副心无芥蒂的样子。 贴心提示 上世纪80年代背景的女生还真是不简单,爱可的心机在明处,有点嚣张,露西又何尝单纯呢,她对爱可的厌烦竟连我们也瞒住了,爱可以为占了露西的便宜,其实,露西也没把她当朋友,彼此彼此。 阿戴一直有点心烦,不是为了升职加薪的问题,而是因为被忽略。 小时候阿戴的成绩一直不错,可是班上有个天才一样的家伙,不仅可以在正常的考试里面拿到好成绩,还常常在各种竞赛中获奖,和他比起来,只是成绩好的阿戴就显得普通了。 上到大学,阿戴还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校园里出风头的是在歌手大赛上拿了金奖的杰克或是被选拔进入校篮球队的枫枫,阿戴很想也整出什么特长来,但是唱歌跑调、跳舞踩脚、体育也没有什么天赋。 大学毕业以后阿戴进了公司,同期来的还有英国:MBA回来的托托,于是风头还是人家的。作为全优生毕业的阿戴和“海归”的托托一起受到大老板的接待,大老板自己是自学成材的,却喜欢招聘所谓的高学历人材,其实公司只是进行一般的食品营销,但是说起托托所上的曼彻斯特商学院,老板的眼睛也射出了自豪的光,好像能够领导这样的下属自己也就成了镀过金的一样了。 没过多久,托托就成了阿戴的上司,念书用功的阿戴工作起来还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样子,很快他就熟悉了业务,成了行业里面的后起之秀,因为阿戴的努力,托托的业绩看板上自然也是一片锦绣,部门里的同事都觉得阿戴是个不错的年轻人,可是老板的观念里却记住了优秀出众的托托。 习惯了不被重视,阿戴也只想瞄做一片绿叶,可是当托托成了年度的先进,当托托在大会、小会上不断被夸赞,而大老板却喊错了阿戴的名字的时候,阿戴的心里有了一些失落。 从小到大,自己认认真真地完成人生的一招一式,就像春天里努力发芽的绿叶,即使不被重视可是也在认真生长,但是,现在阿戴开始不满意于尽做一片绿叶了。 阿戴想另谋高就,职场指导类的书籍给他的提示是不满足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跳槽来完成自己的升迁,可是写书的专家一定忘了100片绿叶衬托的可能只是一朵鲜花,但绿叶想摇身一变成为鲜花的时候,树上不见得还有合适的位置。阿戴进行了几次面试,虽然待遇颇有一些提高,但是给他的还是绿叶的位置。 刚刚升任的托托一时半会没有离去的意思,换个地方也不是那么容易,日子一久在实践中经验越来越丰富的阿戴发现托托除了会在发言的时候说点英文单词,业务上并没有大刀阔斧的本事,心里自然忍不住对他充满了挑剔,一帆风顺、志得意满的托托当然也没有时间向下看看愤愤不平的阿戴,这种态度更让阿戴心烦意乱,最近他开始频频参加出国留学的讲座,一片绿叶想重生变成一朵花,不知道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故事。 贴心提示 一个班级、一个团队、一群朋友甚至一部小说,只要有了人群,自然就会有明星人物和普通角色,赏花往往是惊艳子一朵,对于绿叶我们常说好一片郁郁葱葱。所以,绿叶不高兴了,也想变成花。不过,花期总是很短,叶子却可以经过长长的四季,做花还是叶子不是都很好吗? 在一个人人都觉得生活很磨人的时代,朋友打长途电话来问烦恼是什么,我很困惑,她怎么会没有烦恼?于是,我开始细细回忆她的一切:同一般人比起来,朋友属于漂亮女人一类,但她从来不觉得漂亮是一种资本,因而从来没有刻意运用过她的天然美丽。她读的是普通大学的英文大专,毕业之后分到一所普通中学里教初中英语。这个美丽的女老师仍然像大学时代一样,上课常常迟到,不过就像大学时代她对着老师吐吐舌头,老师就不忍心责怪她了一样,做了老师之后,她迟到了也总会有热心的同事去帮她代课,女人善待她会博得大度的美誉,男人善待她只能证明他有太正常的审美观。 那时候,老师的月工资300元,她会用320元去买双球鞋,然后在发工资前的一个星期问同事借饭菜票把本月过完。同事善意打趣她:“你这样过日子,年轻的时候叫潇洒,将来年纪大了叫潦倒。”她却依然故我。她上公开课教学生英文的现在进行时:sweeping the floor,cleaning the windows,clea-ningthedesk。为了教学的生动,她让学生表演扫地、擦窗、抹桌子,让听课的老教师吃了不少灰尘,可是她和她的学生却在课堂上玩得很开心。 后来她去一家外资公司应聘,被录用了。在那里遇到了她现在的丈夫,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不英俊不富有,但待她却很真心。恋爱中的她也不像一般美女那么无理取闹,事实上需要刻意而费神的事情她都兴趣水大。虽然在婚宴上仍然有许多人觉得以她的美丽嫁了这么一个平常的男人有点亏了,但她觉得他对她好,那就足够了。他有时候笑她英文程度可不像外语专业出来的毕业生,她也不生气。她在办公室里也不同人争,人家买了车子、房子她也不心急。每个人营营役役,就数她顶洒脱。 不久前她同老公技术移民去了加拿大,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公谋生不易;她却依然生活得很滋润。到饭店打工觉得虽然辛苦但蛮好玩,到人家公司去应聘也谋到一份工资不高但够舒服的闲职。她说自己运气好,其实,人人刻意追求某种成功的社会里,她那一脸不刻意而灿烂的笑容实为她赢得许多天然分数。 “真的呀,为什么我从来不觉得我应该烦恼?”电话里传来朋友的声音,为没有烦恼而疑惑、而烦恼的声音。 办公室里的我们,低头是工作的压力,抬头是人际的纷争,或者只是因为我们太刻意,刻意要成功,刻意要博得大家的赞许,刻意要达到某种目标。在刻意的人生里我们烦恼着,而在不刻意的人生里朋友兀自快乐着。如果,不像我这个朋友那么美丽,运气又一般,那么就学学她的不刻意吧,没心没肺地享受平常日子,烦恼,当然是会减少的。 贴心提示 人生就是要自己找乐子,换句话说,也就是知足常乐。为了得到枝头的果实,你需要爬树或是跳跃,或者大力撼动树木,其实,到它成熟的时候它自己会掉下来,只是要等待,或者看一眼那些果实,赞叹两句,便继续前行,在心里记住那些果实的美丽,也许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吧。 艾玛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开业的那一天请我们吃饭,在多年的老朋友面前多喝了几杯,话便多了起来,我们羡慕她自己创业了,她却交待说自己是一步步被逼到这个份上的。 艾玛当年被分配到机关当秘书,科室里有一个副领导,自已的远房侄女看中了艾玛这个位置,托了关系可是没有成功、艾玛来上班以后,副领早就把她看成了天敌,工作上挑剔不说,还常常把加班的任务派给艾玛,月底却没有算艾玛的加班工资。两人的关系不和,别人都劝艾玛,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可是艾玛却觉得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老是受一点闲气实在没有意思,年终考评的时候艾玛拿到的是最低的年终奖,于是她到人才市场挤了好几次,终于觅到一个销售的工作,薪水不高,但可根据业绩提成,艾玛想,让数字来说话吧。 一年下来,辛苦工作的艾玛拿到了满意的奖励,公司还决定提升她做销售部经理助理,记得艾玛那时请我们到一个高级酒店好好吃了一顿价格高昂的饭,颇有一点扬眉吐气的意思。 没多久,她又跳槽了,据说销售部和客户部有了矛盾,艾玛投诉客户部的主管,可是那女人却是总经理女儿的班主任的小姨子,艾玛的投诉没有成功,她就自己“起义”了。 这一次艾玛索性到英国念了个MBA,那已是好几年前,所以学成归来的艾玛还是很抢手的,500强里的某一强看中了她,总裁助理,有住房津贴、车贴,还有公司配发的各种先进办公通信设备,年薪制的身价,每次看她在梅龙镇买东西的无所谓态度我们都会“心生恨意”,这个女人,完全被资本主义惯坏了。 不过,艾玛真是辛苦,大家聚餐她永远迟到,因为临时开会或是有电话;一起看场电影,她会轻声接N个电话;大家计划好的旅行,她从不参加因为没有空闲。 我们参观过她谈判时候的样子,侃侃而谈,几乎有点杀气腾腾的样子,所以我们买房子、谈合同或是退条不合适的裤子,都要请她出马,历练使她拥有一种说服力,让我等叹服。 可是,作为她的上司,总裁钱德却有点紧张了,亚洲区的总裁薇薇安来上海视察的时候,对艾玛十分欣赏,薇薇安也是一个“强悍”的女人,看见艾玛就像看见当年的自己,临行时她对钱德说,应该给艾玛更好的机会。 钱德把艾玛调到了人事部,让她担任主管,工资更高,待遇更好,可是艾玛知道这是一种发配,我们劝她看在钱的份上消消气,她却挂冠而去了。 就这样,艾玛最终做了自己的老板,醉眼矇眬的艾玛说:“其实,我的理想一直就是做一颗勤奋的、重要的螺丝钉,大公司的忙碌让人踏实,而且,我从来没有想过去顶替谁,我愿意被人领导,而不是领导别人。”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我们不是“好”东西 和忻之湄做同事前前后后差不多5年了,我们的个性略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走得并不算最近的。两个脾气都有点直并且硬的女人,需要一段时间的观望以后,才会有惺惺相惜的可能。 一起为《新闻晚报》的“职场心事”写专栏,我们才有了很多次的沟通,进而发现原来我们对一些事情的不妥协和敏感是有点相像的。不知不觉,每周一次的专栏我们写了17个月,好多的文字堆积在一起,我们又一起拥有了这本书。虽然名字里都有一个“mei”,可是会有这样的缘分当初是想不到的。 有得必有失,写专栏的这17个月里,我们的职场生涯也处在十分动荡的状态中,2003年1月开始的这一段文字岁月,也同样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写字,也许我们有不少可取之处,但是在职场里,我们两人实在都是不够圆滑的人,有时因为坚持己见而被人指为固执;有时因为坚持原则而让人觉得难处。所以,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我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好说话,不好相处,不好愚弄,不好沟通。于是有了这样一个好像火药味很浓的书名。不要误解,这不是一种指责,而是一句亲呢的玩笑。在职场上,谁能是没有缺失的完美好人呢?看了书,偶尔能有一些些的自省和对他人的原谅,从而换得心上的一丝轻松,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呀。 这本书提供的职场岁月的点点滴滴,你可以一气呵成地看,也可以随手翻到哪里就随便地阅读起来,惟一的要求是不用去对号入座,我们写的只是经过提炼浓缩的人生,会有某些人的影子,但决不是具体描述某一个人。 做这本书的时候,我和之湄相继离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轻松和前途,三十几岁的女人,我们还有再开始的勇气,这本书算是送给我们自己的礼物吧,下一个工作会更好,这句话则是跟大家共勉的。 吕 玫 2004年5月于上海西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没有一个好东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