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佛學經論導讀叢書

談錫永 中國書店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中國書店  

作者:

談錫永  

页数:

5040  

Tag标签:

无  

前言

  九十年代初,拟出版一套能引导学人自行研读佛家经论的丛书,厘定经论二十种,初期完成《异部宗轮论》、《心经》、《四法宝鬘》三册。分摄小乘、大乘、密乘。  丛书编写历经十余年,并经多次严格修订,除订正误刊错字外,并补充资料内容,令其更能引导读者,于丛书中诸经论能融会贯通,及能旁及其余经论。  读佛家经论,困难的地方不在于名相,而实在于领略其旨趣。若不得其旨,则虽诵经终身,开卷终觉茫然。  经论有不同的旨趣,衍生成不同的宗派,实由于行者根器不同、修学不同之故。印度晚期,将此归纳为四宗部,而修学次第则分为九乘,这已成为藏传宁玛派的传统。若根据这传统来读经论,在领略经论意旨方面,会容易一些,也能深入一些。  本丛书的编辑。实亦根据此传统。且依古代论师的善巧方便,先依唯识抉择部派佛教的经论,再依中观应成派抉择唯识,最后则依了义大中观(如来藏)抉择应成派。  所以本丛书可视为桥梁,由此即能领略宁玛派九乘次第的基、道、果意趣。亦即由小乘的止观修学,依次第而至大圆满的修学,皆须知其基、道、果,然后始可修学。

内容概要

  近年对佛家经论有兴趣的人多,而能读佛家经论的人却少;演绎佛学的著作译作较多,而能引人导读、有系统的经论丛书则未见。此套丛书精选佛家经论若干种,小乘大乘,空宗有宗,显乘密乘,规模略具。佛家经典,即使精心选注,也很难了解其经论大义,很可能仅得一偏之见。因此,便需要指导怎样去读经论,令读者直接领会经论的真义,“导读”之作遂生。  “导读”之作,除注释或讲解经论外,最重要的,还是指出一经一论的主要思想,以及产生这种思想的背景,同时交代其来龙去脉,即其启发承先的作用。读者循序而入,便当

书籍目录

杂阿含经 目录:卷首语总序别序自序第一篇导读第一章 佛法的根本——《阿含经》的来由及其在佛典中的地位第一节 佛陀创教的本怀第二节 《阿含经》的编集及其在佛典中的地位第三节 四部《阿含》所显示的佛陀四种教法第四节 《阿含经》的翻译与传弘一、汉土的翻译二、巴利文的译本三、在中土传弘不盛四、在近代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第二章 思想的革命——《阿含经》的划时代意义第一节 从缘起的观点认识佛陀的本怀第二节 早期雅利安人的多神信仰第三节 从多神教进展至一元论……第二篇 经文选释导读者简介编辑委员简介异部宗轮论 目录:卷首语总序别序第一篇 导读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 研究《成业论》的动机第二节 研究《成业论》的文献第三节 成业论》的内容梗概第四节 《成业论》的思想立场第二章 《成业论》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第一节 研究世亲历史的资料第二节 世亲的生平一、出生年代与家庭背景二、世亲的重要事迹三、附论历史上有不同世亲的说法第三节 世亲的思想渊源及其演变一、思想的渊源……第二篇 释正文导读者简介编辑委员简介大乘成业论卷首语总序别序第一篇导读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 研究《成业论》的动机第二节 研究《成业论》的文献第三节 成业论》的内容梗概第四节 《成业论》的思想立场第二章 《成业论》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第一节 研究世亲历史的资料第二节 世亲的生平一、出生年代与家庭背景二、世亲的重要事迹三、附论历史上有不同世亲的说法第三节 世亲的思想渊源及其演变一、思想的渊源……第二篇 释正文导读者简介编辑委员简介解深密经卷首语总序别序第一篇导读第一章 概说第一节 本经的译本、注疏及相关的著述一、译本简介二、本经的注释三、本经汉文的语译、节要及其他研究第二节 《解深密经》一名的意义第三节 各品概要及名称异同一、全经内容概要二、各品名称异同第四节 本经的形成时间、特色及地位一、形成时间二、撰论特色三、地位第五节 研习本经时应注意的情况……第二篇 释正文导读者简介编辑委员简介唯识三十倾卷首语总序别序自序第一篇导读第一章 引论第一节 作者与译者一、作者二、译音第二节 撰作背景一、判教二、原始佛教思想与遗留问题三、部派思想与遗留问题四、大乘般若思想与影响五、大乘瑜伽思想与本论的契机第三节 本论的主旨、结构与内容概要第四节 本论的历史地位、贡献与影响第五节 本论的译本与注释第二篇 释正文导读者简介编辑委员简介阿弥陀经唯识二十论小品般若经论小品般若经论金刚经 心经中论上中论下楞伽经法华经十地经大般涅盘经维摩诘经菩提道次第略论密续部总建立广释四法宝鬘因明入正理论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佛法的根本——《阿含经》的来由及其在佛典中的地位  第一节 佛陀创教的本怀  二千六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sakyamuni)降生于印度近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个名叫迦毗罗卫(Kapilavastu)的小国,三十五年后,他在菩提树下成道,随后创立了佛教。从此,生活在烦恼之中的众生,有了依怙。  佛陀创教,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导引众生超越生死大海,彻底解脱。他在菩提树下所悟以成道的,是“缘起”之理。无论生死的流转,或涅檠的寂灭,都依缘起的道理而开显(解释详见下文第四章 )。但缘起的道理是甚深的,就连佛陀亦指出:“此甚深处,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欲令众生悟解,殊不容易,加上当时的印度思想界异说纷纭,外道林立,新嫩的佛教要赢取民众的信仰,就更为困难了。不过,事实证明,佛陀的弘法受到普遍的欢迎。他的信众来自各种阶层,其中不但有贵族、富豪,及知名的外道,也包括牧牛人、工匠、农夫、妇孺、奴仆,甚至妓女。这一方面固由于他提倡平等主义,鄙弃当时的四姓阶级制度,而对求法的人都同样慈悲接纳、开导;一方面也因为他以务实的态度弘法,说理简单,用语浅近,所说不离开生活,而皆对向解脱。他不作深细的分析,也不涉形而上的玄谈。凡与解脱或改善生命的质素无关的话,他都视为戏论,不会触及。


编辑推荐

  《解深密经》是唯识宗的根本耍典,也是瑜伽行派的重要典籍。经中详细分析了众生的心识,开示学人破除心识的执着,以迟到“圆成实性”的悟境。本经对于了解佛家唯识思想形成的来龙去脉,亦是一份摄为珍贵的资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佛學經論導讀叢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