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尚书

周秉钧 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7-1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作者:

周秉钧  

页数:

254  

字数:

2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国学基本丛书”中的《尚书》分册,该书除收入了《尚书》的全文外,还附有详尽的注释及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 该书内容丰富,注释细致全面,较好地反映了原著的思想内涵。该书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理解这部古代国学经典,对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经典古藉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作者简介

周秉钧(1916-1993)字源远,湖南汨罗人。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是湖南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汉语史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汉语教学和文字训诂研究。所著《古汉语纲要》、《尚书易解》、《白话尚书》及所

书籍目录

前言1.尧典2.舜典3.大禹谟4.皋陶谟5.益稷6.禹贡7.甘誓8.五子之歌9.胤征10.汤誓11.仲虺之诰12.汤诰13.伊训14.太甲上15.太甲中……

章节摘录

  禹  贡①  [经文]  禹敷土②,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③。  冀州④;既载壶口⑤,治梁及岐⑥。既修太原⑦,至于岳阳⑧。覃怀底绩⑨,至于衡漳⑩。厥土惟白壤(11),厥赋惟上上(12),错(13),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14),大陆既作(15)。岛夷皮服(16),夹右碣石人于河(17)。  [今注]  ①禹,又称大禹,是舜的大臣,夏朝的开国君主。贡,功也。见《周礼·大宰》注和《广雅·释言》。《说文》说:“贡,献功也。”禹贡,就是禹的功绩。《史记·五帝本纪》说:“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其宜。”《史记,匈奴传》说:“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可见尧舜的时候,禹的功劳最大。洪水平定以后,万民安居乐业,深深怀念尧舜的德泽和大禹的功绩,史官写了这篇文章,表扬大禹的功勋,名叫《禹贡》。  本篇是我国最早最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历来受到重视。后来的《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等,都受了它的影响。研究它的著作很多,胡渭的《禹贡锥指》最完善,最闳博。②敷:分,马融说。敷土:分别九州的土地。③随:行走。刊:砍伐。奠:定。以山川定界域。④冀州:郑玄说:“两河间曰冀州。”在今山西与河北西部。尧时的政治中心。⑤载:事,施工。壶口: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南。⑥梁: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县西。岐:通歧,山的支脉。日本人所写《史记》残卷作岐。⑦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带,汾水上游。 ⑧岳阳:《水经·汾水注》:“《禹贡》所谓岳阳,即霍太山。”霍太山即太岳山,在今山西霍县东,汾水所经之地。阳,山的南面。⑨覃怀:地名,在今河南武陟、沁阳一带。底:致,获得。绩:功绩。⑩衡:通横。《孔传》说:“漳水横流入河。”所以说横漳。漳水在覃怀之北。(11)厥:其,指冀州。惟:为。壤:柔土。(12)赋:赋税。上上:《禹贡》将赋税和土质分为九等,上上是第一等。(13)错:杂。杂出第二。(14)恒:淀水。卫:滹沱河。从:顺着河道。(15)大陆:泽名,在今河北巨鹿县西北。作:治理。(16)岛夷:住在海上的东方民族。(17)夹:近,接近。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抚宁、昌黎二县。  以上第一段第一节,记叙大禹治理冀州的功绩。  [今译]  禹分别土地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冀州:从壶口开始施工以后,就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脉。太原治理好了以后,又治理到太岳山的南面。覃怀一带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到了横流入河的漳水。那里的土是白壤,那里的赋税是第一等,也夹杂着第二等,那里的田地是第五等。恒水、卫水已经顺着河道而流,大陆泽也已治理了。岛夷用皮服来进贡,先接近右边的碣石山,再进入黄河。  [经文]  济、河惟兖州①:九河既道②,雷夏既泽③,滩、沮会同④。桑土既蚕⑤,是降丘宅土⑥。厥土黑坟⑦,厥草惟繇⑧,厥木惟条⑨。厥田惟中下,厥赋贞⑩,作十有三载乃同(11)。厥贡漆丝(12),阙篚织文。(13)。浮于济、漯,达于河(14)。    太甲中①  [经文]  惟三礼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毫②。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③;后非民,罔以辟四方④。皇天眷佑有商⑤,俾嗣王克终厥德⑥,实万世无疆之休!”  [今注]  ①本篇是记叙伊尹迎接太甲回到亳都以后对太甲的教导,为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八。 ②冕服:古代王侯、卿大夫的礼帽礼服。冕,王冠、礼帽。③胥匡:胥、相。匡,正、救助。④辟四方:辟,君。用作动词,治理的意思。⑤眷佑:眷,顾念。佑,帮助。⑥克终:克,能。终,成就。  以上第一段,伊尹欢迎太甲之辞。  [今译]  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迎接嗣王太甲回到亳都。作书告王说:“人民没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没有人民,无法治理四方。上天顾念帮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实在是商家万代无疆之美啊!”  [经文]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②。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③。天作孽④,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⑤。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⑥;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今注]  ①拜手稽首:古代最敬的跪拜礼。拜手,跪拜而头俯至手。稽首,跪:拜而头俯至地。②底:至,致,导致。类:善。③速戾:速,召。戾,罪。速戾,召来罪咎。④孽:灾祸。⑤逭:音huàn,逃跑。⑥克:能。“克”下省略“图”字,探下文而省。  以上第二段,太甲悔过之辞。  [今译]  嗣王拜跪叩头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就败坏法度,放纵就败坏礼节,因此给自身召来了罪过。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能谋求于开初;还望依靠您的匡救的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经文]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①,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穷②,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③,乃曰④:徯我后⑤,后来无罚。王懋乃德⑥,视乃烈祖⑦,无时豫怠⑧。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教⑨。”  [今注]  ①允德:允,诚信。允德,诚信之德。②子惠:子,通慈。惠,爱。子惠,即慈爱。③并其有邦:并,连。《词诠》:“并,连也。”有,通友。有邦,即友邦。④乃:如此,这样。《词诠》:“乃,如此也。”⑤徯:等待。⑥懋:勉力。⑦视乃烈祖:视,效法,《广雅·释诂三》:“视,效也。”烈祖,有功之祖,指成汤。”烈,原作厥,今从蔡传本。⑧无时豫怠:无,不要。时,顷刻。豫,安乐。《蔡传》:“不可顷刻而逸豫怠惰也。” ⑨教:已,止。  以上第三段,伊尹勉励太甲效法先王励精图治。  [今译]  伊尹跪拜叩头,说:“修治自身,又用诚信的美德和谐臣下,就是明君。先王成汤慈爱穷困的人民,人民服从他的教导,没有不喜悦的。连他的友邦和邻国,也这样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吧,我们的君主来了,就没有祸患了。大王要勉力增进你的德行,效法你的烈祖,不可有顷刻的安乐懈怠。事奉先人,当思孝顺;接待臣下,当思恭敬。观察远方要眼明,顺从有德要耳聪。能够这样,我享受王的幸福就会没有止境。”    说 命 上①  [经文]  王宅忧②,亮阴三祀③。既免丧,其惟弗言④。群臣咸谏于王曰:“呜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⑤。天子惟君万邦⑥,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王庸作书以诰曰⑦:“以台正于四方,台恐德弗类⑨,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⑩,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11)。说筑傅岩之野(12),惟肖(13)。爰立作相(14),王置诸其左右(15)。  [今注]  ①《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武丁即位,想复兴殷国,没有得到贤相。他把政事交给冢宰,三年不言,以考察国家的风俗。一天夜间,武丁梦见一位圣人名叫说,于是将梦中所见的形象来对照群臣百官,都不像。又派遣官员到城外去寻找,终于在傅险之中找到了。这个人在傅险中筑土。于是领他进见武丁,武丁说,正是的。武丁同他谈论,果然是一位圣人。武丁用他做宰相,殷国大治。《说命》共三篇,记录的全是关于傅说的命辞或讲话,所以叫《说命》。本篇记叙武丁得到傅说后命他为相之辞和傅说的答辞。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一。②王宅‘比:王,指武丁。宅,居。忧,指父丧。武丁居父亲小乙之丧。③亮阴:信默,信任冢宰默而不言。马融说:“亮,信也。阴,默也。为听于冢宰,信默而不言。”《孔传》解释相同。郑玄读为梁暗,解为居丧之庐。今从马说。祀:年。④其惟不言:《孔传》:“犹不言政。” ⑤则:法则。⑥君:用作动词,统治的意思。⑦庸:用。⑧台:音怡,我。⑨类:善。⑩赉:与。良弼:贤良的辅臣。(11)旁:普遍。(12)傅岩:地名。《孔传》:“傅氏之岩,在虞、  虢之界。”按虞,今山西平陆县一带。虢,今河南陕县一带。(13)肖:相似。《孔传》:“肖,似。似所梦之形。”(14)爱:于是。(15)诸:之于。  以上第一段,叙述武丁请傅说为相的经过。  [今译]  高宗居父丧,信任冢宰默默不言,已经三年。免丧以后,他还是不论政事。群臣都向王进谏说:“啊!通晓事理的叫做明哲,明哲的人实可制作法则。天子统治万邦,百官承受法式。王的话就是教命,王不说,臣下就无从接受教命。”  王因作书告喻群臣说:“要我做四方的表率,我惟恐德行不好,所以不发言。我恭敬沉默思考治国的办法,梦见上帝赐给我贤良的辅佐,他将代替我发言。”于是详细画出了他的形像,使人拿着图像到天下普遍寻找。傅说在傅岩之野筑土,同图像相似。于是立他为相,王把他设置在左右。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基本内容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反映了上古华夏文化的各个不同侧面,是学习和研究我国上古史和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  《尚书》最早只叫做《书》,汉代称《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后来,儒家把《尚书》尊奉为经,所以又称《书经》。  学习《尚书》,先要了解它的各种版本和传授情况。  《尚书》大约在先秦就有定本,《论语·述而篇》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知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把《尚书》作为儒家讲习的主要课本。 《庄子·天下篇》也说:“《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证明先秦的一些知识分子读过《尚书》。政事史料的篇目本来很多,汉代的《纬书》说有3240篇,《汉书·艺文志》记载孔子删为一百篇。这个百篇本就是《书》的最早选本。  到了汉代,《尚书》的选本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今文本,一个是古文本。  今文本《尚书》由伏胜传授。伏胜,史籍多称为“伏生”,“生”是古代对有学问人的尊称。《史记·儒林传》说:“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伏生曾经担任秦的博士,他的《尚书》是秦王朝的官方定本。伏生讲授时是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的,所以叫今文《尚书》。又因为这个隶书写定本是伏生传授的,也称“伏生本”。  汉代《尚书》的另一个本子是古文本《尚书》。《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武帝末年,分封在孔子家乡的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住宅时,发现了一部《尚书》,共有四十五篇。因为这部《尚书》是用先秦古文字写的…所以叫做古文《尚书》,又因为这个本子是在孔子住宅的墙壁中发现的,也叫做孔壁本,或壁中本:当时,孔子的十一世孙孔安国对这部古文《尚书》进行研究,他发现四十五篇中有二十九篇和“伏生本”基本相同,另外多出了十六篇。孔安国用隶古字写定,送到官府。孔安国又作了传,碰到巫蛊事件,不得奏上,只是私自传授,在民间流传。  西汉传授伏生今文《尚书》的主要是欧阳高、夏侯胜和夏侯建三家。《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刘向曾用皇室书库所藏的古文《尚书》对照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仅仅有七百多字不相同,脱了六、七十个字。可见,两个版本的差异并不算大。  今文《尚书》在汉代始终立于学宫,因而今文《尚书》一直是官方规定的标准读本。古文《尚书》只在民间传习,虽在西汉末年经刘歆力争立于学官,但东汉初年又被取消了。后来,经杜林、贾逵、马融、郑玄等著名学者的提倡,逐渐在学术界取得了优势,到了魏文帝曹丕时,古文《尚书》又重新得到国家承认成为官学。西晋“永嘉之乱”,今文《尚书》失传,剩下就只有古文《尚书》了。南北朝时,古文《尚书》仍然盛行,到了隋唐,又竟被伪古文《尚书》取而代之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尚书 PDF格式下载



国学经典,就不用说了,需要好好理解


这是一个很好的翻译,这本书极大地促进我的中国文化理解。真的是最悠久,最早的历史。你会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


纸张质量还可以更好。


价廉物美,马马虎虎,差强人意


大概是普及本比较好的一种了吧。有注,译,题解。全收了今古文。还不贵。


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是,书有点破损


本书亮点:
1、收录的是今古文,比较全,而且告诉你那些是姓梅的伪作的。并不把读者当傻子。
2、注解相对较全。相比其他一些普及本,注得可算是好极了。有的普及本把读者当傻子,引古人注竟然只写“旧注云”。但此本都明确写出是郑玄的,马融的,还是谁谁谁的。
3、除了注解意思之外,也注意借其它经籍来解,略有古风。
4、便宜不贵,印刷尚好。

我另外还买了皮锡瑞的《今文尚书考证》,相比之下普及本确实还差很多。但既然是普及,就不能与那些专业的相提并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