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墓的考古学研究

黄晓芬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03-7-1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作者:

黄晓芬  

页数:

307  

字数:

4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以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为主轴来展开基础考察和分析的,全书内容共分十章,每章再分成诸小节,前后文章对照呼应来展开论述。第一章,回顾和展望汉墓的研究史,在强调统一墓葬概念和采取通用的专业术语重要性之同时,提出个人方案和见解。又从重视墓葬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角度出发,对累积成专业术语重要性之同时,提出个人方案和见解。又从重视墓葬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角度出发,对累积成堆而又复杂多样的墓葬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之后,再抽出中国古代墓葬的形制特点来进行型式分类和分期。为系统分析和综合考察汉墓的划时代变革而铺石垫基。第二章,按各大文化区域分别整理了汉代以前,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墓制,进行比较详细的考察和论述,揭示中国古代墓葬形制的传统性及地域特点。第三章,依据本书提示的椁基和室墓的两大分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战国秦汉时代的大型墓,具休比较和详细进行型式分斯,系统把握汉墓在开成过程中存在的传统与革新的诸因素,总结并揭示出汉墓的变革来自传统的椁墓开制自身的阶段性发懚变化,进而转变为新兴室墓的。第四章,对各地发掘出的西汉中小型墓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进行型式分期,然后,再对比西汉大型墓的形制特征,揭示西汉中小型墓制发掘资料为中心,明确椁墓向室墓转变过程中与大型墓之异同。第五章,以东汉墓发掘资料为中心,具体阐述室墓在各地确立和推广之后的形制及特点,指出室墓顶部构造的变化表达了汉墓变革的最大特点。第六章,以坟丘为代表的墓上建筑、陵园设施为中心展开资料调查和整理,特别注重版筑坆丘设施的形成和变化,系统观察了古来“不封不树”的传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第七章,重点考察出土随葬品的组合特征和空间配置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等,从中探寻解释地下、地上的埋葬设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第八章,从墓葬中直接或间接出土的绘画、雕刻、文字资料入手,寻找解释汉墓变革的蛛丝马迹。第九章,综合前八章的论说内容,引用古文字、古文献的记录,附加经过考古发掘而得到的实物资料,探讨了由宗庙祭祀向坟墓祭祀转变的具体过程及重要内容,同时指出中国历史上祖灵祭祀的特点和意义。终章则全面概括和总结本书的议题,并强调指出汉墓(室墓)变革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黄晓芬,1957年。西北大学历史系学士,日本京都大学修士、文学博士。曾先后任职于陕西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现任日本东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汉唐遗址、陵墓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主要论著有《从秦简日书看秦鬼神观及秦文化的物征》、《中国古代都城制的特质》、《汉墓的变迁》

书籍目录

序自序第一章 汉墓与汉墓研究 第一节 目的与课题 第二节 汉墓的研究史 第三节 问题与现状 第四节 概念和用语 第五节 构造和型式第二章 传统墓制的特点及其地域性 第一节 椁墓的出现和确立 第二节 中原及东部、北部的墓制 第三节 秦墓 第四节 江南地区的土墩墓 第五节 楚墓第三章 汉墓的变革—由椁墓到室墓 第一节 汉墓与汉墓分期 第二节 西汉大型墓的构造与变迁 第三节 室墓形成的三阶段说 第四节 中轴线配置型室墓的出现和完成第四章 汉墓的普及—西汉中小型墓的地域性 第一节 各地域的西汉墓 第二节 西汉中小型墓的构造和地域特点 第三节 墓制与环境第五章 穹窿顶玄室的形成和展开—“天地合一”的模式 第一节 各地域的东汉墓 第二节 东汉墓的形制和地域特点 第三节 汉墓顶部构造的变化及特质第六章 坟墓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现状和课题 第二节 坟墓的筑造和型式分类 第三节 坟丘的出现和发展—从方坟到圆坟 第四节 中国古代坟墓的筑造和特质第七章 随葬品的考察和分析—兼论埋葬设施的空间利用 第一节 随葬品的种类 第二节 椁墓的随葬品 第三节 室墓的随葬品 第四节 汉墓随葬仓·灶·井·厕之寓意第八章 从绘画和文字资料看生死观的变化 第一节 墓葬的装饰和题材 第二节 墓葬出土的文字资料 第三节 装饰墓的特点和性质第九章 祖灵祭祀的变迁—宗庙祭祀与坟墓祭祀 第一节 灵魂升天与魂魄思想 第二节 宗庙与“尸祭”—祖灵祭祀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节 升仙祈愿与“天地合一”—坟墓祭祀的出现与完成终章 汉墓成立的历史意义参考文献插图名称与出处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汉墓的考古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